03.31 廣西的一縣級市,人口超150萬,曾經“富甲一方”!

廣西,簡稱“桂”,在中國歷史上,得名於嶺南西道、廣南西路,又因境內大部分地區屬於秦統一嶺南設置桂林郡而簡稱“桂”,1363年,設置廣西行中書省,為廣西建省之始。截至2017年,廣西下轄14個地級市,包括40個市轄區、8個縣級市、52個縣、12個自治縣。其中,就縣級北流市來說,總人口超150萬,建縣歷史超1500年。並且,北流市歷史上曾“富甲一方”,素有“小佛山”和“金北流”之稱。

廣西的一縣級市,人口超150萬,曾經“富甲一方”!

首先,縣級北流市,隸屬於廣西地級玉林市。北流舊稱“粵桂通衢”、“古銅州”,歷史上曾“富甲一方”,素有“小佛山”和“金北流”之稱。在地理位置上,北流市位於廣西東南部,南與廣東高州、化州市、信宜市接壤。就北流市的歷史來說,早在春秋戰國時期,該地區屬百越之地。秦始皇嬴政南平百越之地後,今縣級北流市一帶屬象郡。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始置鬱林郡,郡治布山縣(今貴港市),今北流市一帶屬之。

廣西的一縣級市,人口超150萬,曾經“富甲一方”!

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家爭霸,今縣級北流市一帶隸屬於孫權建立的東吳。南朝齊永明六年(488年),設立北流郡,因圭江流向由南而北而得名,無屬縣。南朝梁時期,北流郡改稱北流縣。由此,對於該地區來說,建縣歷史已經超過1500年了。北流縣宋、齊屬越州,梁、陳屬合州。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後,北流縣屬合浦郡,大業二年(606年),廢陸川縣建制併入北流縣。唐武德四年(621年),再次設立陸川縣。

廣西的一縣級市,人口超150萬,曾經“富甲一方”!

公元627年,唐太宗李世民這位皇帝在位時,北流縣屬容州。宋開寶五年(972年),撤銷峨石、扶來、羅卞、陵城四縣,其地併入北流縣,屬容州都督府普寧郡轄地。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北流為容州路總管府轄地。明洪武十年(1377年),北流縣改隸梧州府鬱林州。清朝順治八年(1651年),北流改屬梧州府。雍正三年(1725年),北流縣改屬鬱林直隸州。1994年,撤銷北流縣,設立縣級北流市,屬玉林地區。1997年,設立地級玉林市,北流市屬之至今。

廣西的一縣級市,人口超150萬,曾經“富甲一方”!

最後,就縣級北流市來說,秦漢時期便接納了來自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的先進文化,並因陶瓷業的崛起,成為富庶之區。陶瓷業的繁榮,帶動了航運和貿易業的鼎盛。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今北流市一帶的陶瓷業自南宋興盛一直延伸至清代,北流因此“富甲一方”,並且贏得了“小佛山”和“金北流”的讚譽。截至2017年,縣級北流市下轄22個鎮、3個街道,總人口約為152萬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