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吉林省內有哪些滿語地名?

李志慨


吉林省為滿族的主要發源地,因此其省內各主要地區、縣市均保留著滿語的地名,只不過大家都非常熟悉了,以為是漢語地名。

1、長春

長春為女真語,意思是血酒祭天,是女真族外出打獵前的祭祀儀式,女真語中稱為:“茶啊衝”,所有就有了長春之名。古時候的長春水鳥眾多,是女真族的主要獵場。

2、吉林

滿語中為吉林烏拉,意思是江邊之城,這個就非常好理解了,吉林市位於松花江畔,著名的吉林霧凇就是在吉林市這一段最為漂亮。

3、舒蘭

滿語,是果實的意思。舒蘭與長春隔松花江相望,現在仍有“果實之城”的美譽;

4、四平

滿語,意思為細直的河流。四平境內為東遼河流域,東遼河即為細直的河流;

5、伊通

古稱一禿、伊屯,滿語音譯,,意為宏大、洶湧之河,指的是其境內的伊通河

6、梅河口

梅河,是一條河流的名字,滿語稱梅黑河,為蛇的意思,因該河在此地入大柳河之口,得名梅河口。

吉林省境內還有很多地名是滿語,還有很多的河流名、山川名為滿語。滿族的文化滲透在吉林省的日常中。

願家鄉越來越好。


萌萌覺悟高


歡迎打開歷史寶藏。


東北作為大清的龍興之地,還是保留了不少滿語的影響的。

其中最重要的一個語言文字影響,就是對地名的命名和流傳。

東北有一條江,名字叫牡丹江。

很好聽的名字,很少有用花的名字命名江河的,牡丹江為什麼能有這個名字呢?

原來牡丹這個發音,在滿文裡是曲曲折折的意思。

來看看牡丹江的航拍圖,果然是曲曲折折,滿文的這個名字,還真是貼切呢。

所以牡丹江與牡丹花沒什麼關係的。

我們都知道寧古塔這個詞,真的是與什麼塔有關係嗎?

真沒什麼關係哦。

寧古塔是滿文的一個詞,寫作:ᠨᡳᠩᡤᡠᡨᠠ,轉寫一下就是ningguta,意思是第六,寧古塔其實是漢語的轉寫。

因為當時有一個排行是老六的掌管過這個地方,所以叫這個名字。

東北的很多地名,都保存了滿語的特色。

如大小興安嶺中的興安,意思就是丘陵,現實也確實是這樣,興安嶺並不是很陡峭的山嶺,而是比較低緩。

烏蘇里江的烏蘇裡,意思是東方日出,烏蘇里江就在東方,果然是很形象。

琿春這個地方,名字也不錯,不過這個地名和春天沒什麼關係。琿春的滿語的意思是邊陲之地,確實,琿春就在太平洋邊上了,果然是邊陲。

包括哈爾濱,圖們江,嫩江,佳木斯,綏芬河等這些地名,都是滿語。

除了地名,還有很多俗語,如稀罕、禿嚕、拉忽、烏塗、抹擦、活絡、喝咧、邋遢、馬虎、剋扣、磨蹭、咋呼、薩其馬、卡倫、嬤嬤,等等這些,其實都有滿語的意思在裡面。
更多歷史類原創內容,歡迎關注@歷史寶藏。

歷史寶藏


吉林省跟滿族人滿語的歷史淵源可以說是十分久遠跟糾葛已久了,從歷史上看吉林省作為我們國家滿族 主要發源地,從非常多城市名字上還有一些地名上面都可以尋找到滿族歷史文化跟滿族人民所留下來的歷史影子。說道省內的滿語地名就不得不提到樺甸了,雖然是吉林市下轄縣級市,但這並不能否認樺甸自古以來即是滿族的故鄉的事實。要說滿語地名的形成,起於何年代已無從可考。但就這些地名形成的根源,則多為獵人所起。由於當時文化水平低,他們對各種自然地理實體或某一地域,多根據所在地形還有地物或命名者的直觀感受,以及他們在那個地方第一次接觸時的景象和所發生的事物等來稱呼。長此以往約定成俗就成為了地名。這些都是滿族的一些風俗習慣,它們對滿語地名的由來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比如說雙陽,滿語蘇斡延意思是黃色的河;吉林的滿語是吉林烏拉,意思為沿江之城;還有伊通的滿語是依屯,意思是水勢洶湧;還有蛟河滿語覺哈河,意思是有氣泡的河流;最後再說一下省會城市長春,應該是大多數人都有所耳聞了吧,女真語長阿衝,漢譯滴血酒祭天之意,是女真人出獵前的一種野祭形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