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武則天都能親手掐死女兒, 為何會怕貓?

詩悠帆


武則天怕貓,那是因為蕭淑妃的一句話,這句話令她害怕了一輩子!

說起這事兒,還需從當年武則天跋扈朝野之時說起,當時武則天用一首“如意娘”將李治惹得舊情燃起,自此重回宮中。但這時的武則天不再是那個任人欺辱的武媚娘,她回來就是為了報復那些曾經害過她的人,其中兩個就是王皇后和蕭淑妃。

為了扳倒這兩個人,武則天不惜將自己的小女兒捂死,而後以“鴆毒謀行”的罪責將王皇后和蕭淑妃打入冷宮之中。這個“冷宮”實質就是皇宮的一處荒院之中,一間只有一個小門一個小窗的屋子便是囚禁二人之所,屋內潮溼寒冷,只有一張桌子和一張破榻;每天有人送些殘羹餿飯到此,從小窗遞入,吃喝拉撒都在屋內,院外有專人看守,兩個曾享受過榮華富貴,集無數寵愛於一身的女子如今卻要遭受這些罪過。

李治思念二人,一次趁著武則天出宮之時,偷偷前往那所小院,隔著小窗往裡喊二人名字。此時兩人衣衫襤褸、蓬頭垢面,滿身的汙穢。一見李治,三人隔著窗子痛哭,兩人哀求李治救命。李治雖貴為一國之主,卻不敢擅自開門,只能安慰二人後拂袖而去。

武則天回宮之後,有人密報此時,武則天不由大怒,前往李治處,與其說明“道理”,讓其不要受二人蠱惑。而後帶領酷吏來俊臣等人,到了那所小院之中,將二人提出,當著眾人面,令來俊臣剝去二人衣衫,用竹杖將二人各打一百。兩人被打得叫苦連天,哀嚎求饒,但是武則天卻不為所動,只將二人打得皮開肉綻。

正是“青竹蛇兒口,黃蜂尾後針,兩者尤為可,最毒婦人心!”武則天一不做二不休,知道留下兩人早晚對自己不利,當年兩人加害自己的往事歷歷在目。於是令來俊臣用極刑將二人折磨一番,但暫時不許要其性命。

來俊臣效仿漢朝呂雉“人彘”之刑,將二人毛髮拔光,手足斬斷,用烙鐵封血,而後耳鼻割去,再將兩個大酒翁灌滿酒,將丟入其中,在翁口出有個特製的木蓋子正好卡在兩人脖頸之處。頭顱在外,身子在翁內,美其名曰“醉骨”!為防二人死去,來俊臣命人每天用參湯灌喂。

三天後,武則天前去觀看,兩人竟然還活著。二人一見武氏,用虛弱之聲大罵,王皇后說自己才是皇后正統,武則天是個賤婢而已。蕭淑妃罵道:“阿武妖猾,仍至於此!蒼天祈佑,來世我為貓,阿武為鼠,生生呃其喉嚨。”

武則天聽聞之後,倍感驚恐,忙去請李治諭旨,要求將二人處死,李治不允,武則天自行下詔,將二人處死。但事後,宮內不許養貓,凡養貓者,罪之!


大獅


相信大家都看過電影《貓妖傳》,我在這裡做個補充。

王老,坊州宜君縣人。在村裡蓋了棟別墅住著,特別喜歡修道之人。整天積德行善,妻子王婆也跟他一條心,堅持不倦。有一天一個衣衫襤褸的道士上門,要一口吃的,王老和他的老伴殷勤接待,道士一直住了一個多月,每天跟王老推杯換盞,二人關係處得特別好。

可是沒過多久,道士生病了,遍體生了惡瘡,王老為他求醫問藥,待他更加熱切。但是道士的病越來越重,瘡越來越多。看看已經過了一年,道士說,我這病一般藥治不了,只要弄上幾斛酒浸泡一下,立馬痊癒。於是王老為道士弄了好酒一大甕。

道士說,我自己加點藥就行。然後縱身跳進大甕,三天之後方才出來。頭髮鬍子全部變黑,面容跟少年一樣,肌若凝脂。王老全家一看,特別驚訝。道士跟王老說,這酒能喝,喝了可以上天。王老信了。開始有五斛酒,現在只剩下二三鬥。清香凜冽,非常可口。正好時值打麥子的季節,王老也是好客之人,於是邀請鄉鄰們一起喝,個個喝的酩酊大醉。

道士也喝了幾碗,問他們,你們想上天嗎。王老一幫人說,願意。於是祥風忽起,彩雲如蒸,屋舍草樹,全家人物雞犬,一時飛去。空中猶聞打麥聲,數村人共觀望驚歎。唯獨貓沒有跟著去。風定之後,還有兩個幫工的打麥人被留下了,但是這兩人從此不用吃飯,都活了很大歲數。至今宜君縣西三十里,還有一個昇仙村。

這就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故事吧。我在這裡想討論的是,為啥雞跟狗都上天了,唯獨貓沒有跟著去。為什麼說雞犬升天不說貓狗昇天。

原來在唐朝,貓可不是個受人待見的動物。人們常用貓來作蠱。傳說貓死後,會和人一樣變成貓鬼。術士利用貓鬼殺死其所指定的人,奪取他的財產。因此,術士時常會故意殺死貓以增加貓鬼的數量。傳說蓄養貓鬼的人先通過一套儀式和念一番咒語後,就把事先準備好的貓殺掉,以獲得貓鬼,被殺的貓必須是老貓,年數越長越好,此後每當子夜時分,蓄養之人必須祭祀它,之所以選擇子夜時分是因為“子”的屬肖是鼠,據說此時祭祀含有把鼠獻給貓的意思,這種祭祀絕不可間斷,否則被蓄養的貓鬼就會反害蓄養的人。養到一定的時候,蓄養的人感到可操縱貓鬼了,就會放貓鬼去害人。被害人據說先是四肢像針刺一樣疼痛,繼爾這種症狀遍及軀體,最後到達心臟,當心髒出現針刺感時,被害人就會吐血,日漸瘠弱,最終血盡而亡,而被害人的財產,也會神奇地轉移到蓄養之人家裡。

隋唐比較出名的就是隋文帝獨孤陀貓鬼事件和唐高宗貓鬼事件。

《朝野僉載》:隋文帝開皇十八年五月,禁畜貓鬼、蠱毒、厭昧、野道者。

《金谷園記》:隋大業之季,貓鬼事起,家養老貓,為厭魅,頗有神靈。遞相誣告,郡邑被誅者,數千餘家。蜀王秀皆坐之。

《唐律疏義》:蓄造貓鬼及教導貓鬼之法者,皆絞;家人或知而不報者,皆流三千里。

《隋書·后妃傳·文獻獨孤皇后》:後異母弟陀 ,以貓鬼巫蠱,咒詛於後,坐當死。

武則天搞死王皇后和蕭淑妃,蕭淑妃臨死說,我要化做一隻貓,撕斷你的脖子。武則天於是下令,長安不準養貓,違令者,誅九族。即使如此,她依然在長安城的任何一個房子裡睡不著覺,只好搬到洛陽住,終其一生,再沒有回長安。

因此道士帶著王老一幫人畜上天途中,忽然發現貓也在隊伍裡,於是一腳把可憐的貓踹下了天。可能是怕上了天玉帝不收吧。估計十二生肖沒有貓也跟這個有關係。


唐風宋月


一代女皇武則天是草根成功逆襲的最佳典範。她沒有任何勢力,卻能從已被削髮為尼的先帝才人,一點點鋪路,二進皇宮。

一步一步從昭儀做起,成為了名垂青史的千古一帝。

武則天的成功可以說是一個傳奇,但更多的是在於她個人的努力拼博。她多謀善斷、英勇果敢,有雄才大略,甚至為了達到目的而不擇手段。

話說當年李治登基之後,喜新厭舊,痴迷於美豔的蕭淑妃,被冷落的王皇后心有不甘,便接回了李治的舊情人武媚娘。

後宮從此上演了三個女人的爭寵大戲。武媚娘贏得了三千寵愛,一躍成為了昭儀,並助力王皇后扳倒了蕭淑妃,但她並不滿足於現狀,她的目標是皇后的寶座。

一天,她看見沒有子女的王皇后過來逗弄自已的長女安定公主。於是心生一計,待周圍無人時,她親手掐死了才一個多月的女兒,並將罪名扣到王皇后頭上。

由於證據不足,這事對王皇后根本構不成威脅。但是,武則天對王皇后火上添油般的數落和痛失愛女的悲傷,讓李治十分討厭王皇后,對她更加冷淡了。

他想要廢后,但是理由不充足。

而王皇后對於武則天的無故栽贓感到氣憤難當,於是,她與自己的母親、蕭淑妃三人一起請來道士,在宮中秘密施行違法的厭勝術,詛咒武則天。

此事最終被武則天的耳目告發。

隨後,高宗李治藉此機會迅速廢掉王皇后,並剷除王皇后在宮中的全部勢力,將王、蕭二人打入冷宮。武則天終於如願以償當上了皇后。

所謂“虎毒不食子”,武則天連自己的親生女兒都不放過,真是心狠手辣啊!可是在外人眼裡兇殘成性的她,卻極其怕貓,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一、蕭淑妃的詛咒造成心理陰影

武則天費盡心機鬥過了王皇后和蕭淑妃,成為了後宮之主。她的手下敗將王皇后和蕭淑妃被關在一間只有一個小門和一個小窗,且潮溼寒冷。

只有一張桌子和一張破榻的屋子裡。每天只送些殘羹餿飯,並派專人看守。多情的李治趁著武則天出宮之際,偷偷去看望,並互訴衷腸。

不料卻被武則天的耳目發現。武則天怒火中燒,頓起殺意。

她先用竹杖將二人每人痛打一百杖,打得兩人皮開肉綻。接著,武則天又命令來俊臣將二人手足斬斷,捆綁著塞進酒甕之中,美其名曰為“骨醉”!

蕭淑妃在臨死前下了詛咒:“但願我來世託生做貓,武則天託生成老鼠。我要世世代代掐斷她的喉嚨!”

從此,武則天經常做惡夢,夢到被王、蕭二人追殺,並聽到陣陣的貓叫聲,睡眠質量極差。

深受其害的武則天為此殺盡了宮中的貓,禁止宮中養貓,並請來巫師降魔除妖。但是貓叫聲還存在。無奈之下武則天只能搬到洛陽東宮居住。

其實,將貓殺光後還聽到貓叫聲只是一種幻覺,是人精神緊張和心理壓力過大所致。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叫“墨菲定理”,指的是潛意識中擔心的隱患會成為一種心理暗示的力量,促使事情偏於擔憂的方向發展。通俗地說就是,你怕什麼就來什麼。

武則天殺了王、蕭二人,她的心中多少有些愧疚,而貓叫聲讓她自然而然地想起了蕭淑妃的詛咒,在她心中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陰影。

加上古人都很迷信,相信有轉世重生這一說法,武則天便以為是蕭淑妃來索命,因此極度害怕貓。

二、與貓的靈異傳說有關

貓是夜行動物,行走時悄無聲息,一雙圓圓的大眼睛在黑夜裡寒光閃閃,讓人不寒而慄。加上貓的叫聲比較特殊,淒涼中帶著一絲絲詭異,讓人覺得毛骨悚然。

自古以來關於貓的傳說很多。有人說貓有九條命,每養到9年後就會長出一條尾巴,一直會長9條尾巴,然後過了9年,貓就會化成人形,有了9條命。

因此貓在中國也叫九命貓妖。

而又有傳言,說貓是一種靈慧的動物,跟死亡有某種關係,它能看到鬼魂的存在。更有甚者說貓一旦跨過死者的屍體,屍體就會坐立起來,變成殭屍。

如此種種傳言,使貓顯得無比鬼魅。因此,武則天將傳言與自身經歷聯繫在一起,對貓就更加恐懼了。

由此可見,武則天怕貓是由於殺了王、蕭二人留下了心理陰影而造成的。俗話說“平生不做虧心事 ,半夜不怕鬼敲門”。

古人用生活經驗教導我們,不能為了自己的私利而做虧心事,否則就會遭天譴。做人呢,還是要坦坦蕩蕩、問心無愧,真正做到“身正不怕影子斜”!


有書博物館


武則天掐死親女兒,其實和怕貓之間,還是有一些關係的。

大家都知道,武則天本來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也就是小老婆。但是,到了唐太宗去世之後,她就成了唐高宗李治的皇后。

李治是唐太宗的兒子,在他繼承皇位之前,也就是唐太宗晚年的時候,李治就和武則天在一起了。只不過當時的唐太宗被蒙在了鼓裡,不知情而已。

到了唐太宗去世之後,李治繼承了皇位,他先是把情人武則天給趕到了感業寺。

兩個人在感業寺的時候,還經常約會。因為唐高宗李治經常向外跑,這件事被他的皇后,王皇后知道了。

王皇后就建議唐高宗李治,把武則天給接到宮裡來。說實話武則天能有日後的發達,全都是王皇后的提攜。

本來李治還不好意思開口,給王皇后提這件事,沒想到王皇后先開口說這個了。

這也是李治早就想做的事,但是,他一直不知道怎麼提起,畢竟武則天是他的小媽呀。

總之,不管怎麼說,武則天算是翻身了。她就這樣被接到了宮裡。

其實王皇后要把武則天給接到宮裡來,也是有私心的,當時,她和蕭淑妃正在爭寵。

李治在宮裡的時候,經常向蕭淑妃房間裡跑,這是王皇后不想看到的。

當她知道李治在外面還有一個情人武則天的時候,她覺得這是一個機會,一個讓皇帝冷落蕭淑妃的機會。

畢竟對比起蕭淑妃來,李治更喜歡武則天。只要武則天來到宮裡,蕭淑妃就會被冷落了。於是,她就建議李治要把武則天給接到宮裡來了。

武則天到了宮裡之後,一開始對王皇后還是很客氣的。

但是,隨著時日的推移,武則天把宮裡的情況,都掌握之後。她也開始不把王皇后放在眼裡了。

她不但不尊重王皇后了,她還想把王皇后給拉下馬。畢竟王皇后在那裡佔著皇后的位置,她就上不了臺,當不了皇后。

為了陷害王皇后,徹底的把王皇后給拉下馬。

她就掐死了自己不到一歲的女兒,嫁禍給王皇后。可是,武則天陷害王皇后的證據不足,最終王皇后,還是沒有落馬。

不過,經過這件事,李治對王皇后就開始冷落了。

後來,武則天越來越得寵,她成了李治政治上的夥伴。李治對武則天形成了一種政治生活上雙重的依賴。

武則天就是仗著李治對她的寵愛,她開始迫害王皇后和蕭淑妃的。

武則天一手操作,把王皇后和蕭淑妃給關到了監獄裡,當時的說法是被打入冷宮。

唐高宗李治本來沒有想過,處死王皇后和蕭淑妃的。但是,武則天知道自己已經徹底把他們得罪了,千萬不能在讓他們有翻身的機會了。否則,自己就危險了。

所以,她就建議唐高宗李治,處死他們兩個人。最後,唐高宗李治答應了,武則天就把王皇后和蕭淑妃做成了人彘,把他們泡到了酒缸裡。

蕭淑妃臨死前說了一句話,“願意生生世世為貓,扼住武則天這個老鼠的脖子”。其實這是蕭淑妃臨死前,對武則天的一句詛咒的話。

武則天殺了他們之後,經常夢到貓來索命。這就是傳說武則天怕貓的來由。


史學達人


根據《新唐書》記載,武則天確實下過禁止宮中養貓的命令,但這不是因為她怕貓,而是心中有鬼,以下是《新唐書·列傳第一·后妃》中這一段的節選:

武后……詔杖二人(廢王皇后和蕭良娣)百,剔其手足,反接投釀甕中,曰:“令二嫗骨醉!”數日死,殊其屍。初,詔旨到,後再拜曰:“陛下萬年!昭儀承恩,死吾分也。”至良娣,罵曰:“武氏狐媚,翻覆至此!我後為貓,使武氏為鼠,吾當扼其喉以報。”後聞,詔六宮毋畜貓。

事情原由是這樣的:武則天被立為皇后之前,曾經與王皇后和蕭良娣爭寵,並最終獲勝。王皇后和蕭良娣都被廢為庶人,囚禁在宮中,她們的宗族也全都被流放嶺南。並且,王皇后被改姓“蟒”,蕭良娣被改姓“梟”。

高宗曾經在她們被囚禁之處路過,看見緊鎖的大門,不禁動了惻隱之心,隔著門問候她們,還賜給她們飯吃。於是王皇后二人開始對著高宗哭訴自己的悲慘境遇,並且請求將她們的囚室更名為“迴心院”,高宗回想起與她們恩愛的日子,當即表示“朕即有處置。”

但是,這事被武皇后知道了,她隨即對二人施行杖刑,並將她們做成了“人彘”。蕭良娣死前,曾經大罵武則天,並詛咒說自己來世為貓,武后來世為鼠,以報今生之仇。武后聽說之後,便下令禁止宮中養貓了。


國史通論


武則天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帝,向來心狠手辣,不擇手段,做事果斷利索,在處理大事小情上有自己的判斷見解,在位期間,舉國上下井井有條,一片和諧。那麼這樣一個女強人為何怕那麼可愛的小貓咪呢? 武則天十四歲入宮,通過自己的努力和特別手段,被唐高宗李治封為皇后,當了皇后以後,就有了後宮的生殺大權,就可以處理她最恨的兩個女人--王皇后和蕭淑妃,這兩個女人曾經和她在唐高宗李治爭風吃醋搶上位,武則天不惜掐死自己的女兒來陷害王皇后,導致王皇后被廢。武則天奪得皇后後,一直耿耿於懷,於是效仿漢朝的呂后,使用最為毒狠的“骨醉之刑”整死了王皇后和蕭淑妃,蕭淑妃臨死之前,破口大罵武則天,說她死了之後,要變成貓來咬斷武則天的喉嚨。

武則天本是屬鼠之人,聽了蕭淑妃的咒罵,心中留下了巨大的陰影,內心十分不安,每天睜眼閉眼都是王皇后和蕭淑妃披頭散髮、面目猙獰的樣子,害怕不已,天啦,貓就是鬼,鬼就是貓,以後只要見到貓,哪怕是聽到貓叫都會膽戰心驚,這長安不能呆了,於是就和李治搬到東都洛陽,還下令宮中不許養貓,整個人像個精神病一樣,從此再也不敢用“骨醉之刑”來整人了。


武則天為了自己個人的利益,不惜害死自己的女兒、哥哥、姐姐,她是踩著親人的屍體爬上皇位的,最終落得害人害己,後輩子不得安寧,這就叫報應。


遺產君


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武則天不但害怕貓,還下了“禁貓令”,禁止宮中養貓,這一切都源自一個女人的詛咒——曾經與她爭寵的蕭淑妃,因為蕭淑妃被她害死前發下毒誓,讓武則天變成老鼠,自己變成貓,一輩子抓她報仇。

武則天殘酷殺死蕭淑妃

武則天本來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在李世民病重期間太子與李治相好,李世民死後被迫到感業寺當了尼姑,但李治對她一往情深,正好李治的王皇后和蕭淑妃爭寵不力,便把武則天引入宮中一起對付頗為囂張的蕭淑妃。


這招可真是引狼入室,心狠手辣的武則天為陷害他人,竟然親手殺死自己的親生女兒,然後嫁禍王皇后,蠱惑李治一舉把王皇后和蕭淑妃全都打入冷宮,她自己則被立為皇后。

但李治還是講感情的,不久後對兩位嬪妃又起了惻隱之心,準備讓她們重見天日。

武則天決不允許這種事情發生,她巧舌如簧,鼓動李治默許她處置,然後命人把兩個美人各打了一百大板,打得皮開肉綻,接著又殘忍地截去她們的手足,讓她們成了廢人。


武則天還不滿意,又讓人把王皇后和蕭淑投入到酒缸裡,“令二嫗骨醉”,意思是一直把兩個老太婆用酒醃醉,把骨頭醃成酥,這一招簡直比呂后當年製作“人彘”還要殘酷毒辣。

可憐王皇后和蕭淑妃當時只有二十多歲,就以這樣一種血腥的方式結束瞭如花的生命。

武則天害怕蕭淑妃詛咒

死前,王皇后表現很是平靜,但性格剛烈的蕭淑妃絕不甘心,她破口大罵道:“阿武妖猾,乃至於此,願他生我為貓,阿武變成一隻老鼠,生生扼其喉。”


好你個武則天!狐狸精!把我害到這步田地!我發下毒誓,來世變成一隻貓,讓你武則天變成一隻老鼠,世世代代都要掐死你!

古人尤其是做了虧心事的壞人是很害怕這類詛咒成真的,武則天也不例外。為了防止這個毒誓成真,她給兩個美人改了姓,把王皇后改姓蟒,說她是蛇,心如蛇蠍;把蕭淑妃改姓梟,說她是一隻惡鳥,像鷹一樣吃肉。

按照武則天的說法,王皇后和蕭淑妃都不是什麼好東西,她才是受害者,人無恥到這種境界,真的是天下無敵了。


儘管武則天嘴上硬,心裡卻是怕到要死,因為害怕蕭淑妃真的轉世報復,她下令宮中不許養貓,甚至不允許別人提起貓這個東西。

這種手段完全是自欺欺人,她仍然每天做噩夢,夢見王皇后和蕭淑妃的鬼魂披頭散髮,鮮血淋漓,前來索命,武則天不敢繼續住在太極宮,搬到了大明宮,但噩夢依然不止,再後來連長安都不敢住了,只好搬到了東都洛陽。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這事有正反兩方面記載,我也不知道可不可信,讀者朋友們自己挑一邊信吧……

唐代劉肅寫的《大唐新語》中記載:

(蕭淑妃)聞敕罵曰:“阿武狐媚,翻覆至此,百生千劫,願我託生為貓兒,阿武為老鼠。吾扼其喉以報今日足矣!”自此,禁中不許養貓兒。

武則天為了得到獨寵,設計害死了王皇后和蕭淑妃。蕭淑妃臨死前發下詛咒:“希望我來世託生成貓,武則天託生成老鼠。我要掐住她的喉嚨,作為今天的報復!”

這話飽含怨毒,給武則天留下了很深的心理陰影,從此宮中不許養貓。

武則天是崇信佛教的——雖然肯定有一部分因素是統治需要。但她相信有轉世重生這一說,也是有可能的。她之所以不願意看見貓,估計是因為貓會讓她想起蕭淑妃的詛咒吧。

不過“宮中不養貓”這事,有個反面證據。來自張鷟《朝野僉載》。

則天時,調貓兒鸚鵡同器食,命御史彭先覺監,遍示百官及天下考使。傳看未遍,貓兒飢,遂咬殺鸚鵡以餐之。則天甚愧。武者國姓,殆不祥之徵也。

武則天執政時,朝野上下進獻“祥瑞”成風,武則天本人也愛搞這個。她交給御史彭先覺一個任務,把貓和鸚鵡養在一起,要求讓它們和諧共處,以昭示朝廷聖德。

有關人員努力一陣,總算成功了,於是拿出來在百官面前展示。沒想到展示的時間太長,貓餓了,於是毫不客氣把鸚鵡咬死吃掉了。武則天大丟面子。

張鷟在後面跟了一句評價:鵡武同音,這可是不祥之兆。

從這一條來看,武則天並不怕貓。所以也有人懷疑劉肅記載的可靠性。

————分割線————

說起來,武則天女皇登基,所作所為在封建社會是絕對反傳統的,不為世俗眼光所容。因此關於她從不缺負面評價,有一大堆黑料。這裡面肯定有一些是捕風捉影甚至憑空編造。比方說武則天殺死自己女兒的事,現在的研究者一般都不相信。

但是——在沒有確實證據的情況下,我們也不好確指哪條是編造的。更不能矯枉過正,一看到黑料,就說它是編造的。這態度也不對。


北門猿


武則天狠心掐死親生女兒這事,和武則天怕貓有前因後果的關係,要弄清這兩件事,還得從武則天和王皇后、蕭淑妃之間的宮鬥說起。

武則天在唐太宗李世民病重期間,就和伺候父親的李治勾搭上了,李世民一死,李治為了掩人耳目,不能立即把武則天迎娶進宮,怕讓人笑話,李治走了一步曲線迂迴的辦法,先讓武則天感業寺為尼姑,然後過幾年再娶進宮,反正李治不時去感業寺去看武則天,兩人都不寂寞。

在武則天沒進宮時,王皇后和蕭淑妃爭寵,蕭淑妃憑藉能生兒育女的本領,壓制王皇后,王皇后慢慢發現李治總是往感業寺跑,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李治喜歡武則天,王皇后出於想拉個幫手的心理,支持李治把武則天早日娶過來,王皇后和武則天結成了聯盟。二人攜手鬥垮了蕭淑妃,蕭淑妃被廢為了庶人。

Δ蕭淑妃

二人的對手蕭淑妃敗了,同盟也就解體了,二人開始了明爭暗鬥。原來武則天有野心想當皇后。

話說永徽五年,李治和武則天生下了第一個孩子――安定公主,唐高宗視她如掌上明珠。

有一天,王皇后獨自前來探望女嬰,當時武則天沒在宮裡,只有宮女僕人在,王皇后逗弄了一會小孩然後離去了,武則天回來發現女嬰已死。武則天急忙叫來了李治,經過詢問宮女,得知王皇后剛走,於是李治和武則天認定是皇后所為,武則天一面哭,一面數落皇后的不是,唐高宗大怒,馬上命人找來皇后,王皇后百口莫辯,況且說什麼李治都不信。

其實不是王皇后殺死了安定公主,實際是武則天親手掐死的女兒,目的就是嫁禍王皇后。原來武則天想當皇后,只有除去王皇后,她才有希望上位。她乘王皇后逗弄小公主前腳走的時機,後腳進去掐死女兒,然後偽裝好現場,悄悄溜走。之後有了開頭一幕。


Δ王皇后

王皇后被屈打成招,被李治夜廢為了庶人,打入冷宮,永不敘用。武則天得以上位,這就是李治“廢王立武”的事件。由此衍生了一系列的政治事件,總之武則天得願以償的當上了皇后。

蕭淑妃與王皇后被幽禁起來,過著悽慘的生活,某日唐高宗突然想念她們,於是去探望她們,看到慘狀,相當不忍。二女請求唐高宗放他們出去,並希望將幽禁的地方改名為“迴心院”,唐高宗李治說:“我會的。”


Δ武則天

武則天得知此事,醋性大發,即刻下令將她們各杖擊一百,斬斷手腳、反綁在背後,丟到大酒甕裡,並且說:“讓這兩個老太婆醉到骨子裡去。” 蕭淑妃被杖擊時,大罵:“阿武妖滑,乃至至此!願我來世投胎成貓,而讓阿武變成老鼠,要生生扼其喉!據說武則天為此相當害怕,命令皇宮不準養貓。這就是武則天怕貓的來歷。




秉燭讀春秋


1.武則天掐死女兒這個,在現代史學界存疑,小公主有可能是因為意外事故或者疾病死亡的,當時的嬰兒夭折率就算是宮廷,也相當高。武則天只是利用了這一事件作為自己的契機。所以後來廢后詔書中,沒有說王皇后害死小公主。而是找了個完全莫名其妙的理由。


說武則天掐死女兒來冤枉王皇后的人,完全是憎恨武則天外加低估李治的智商。李治是相當聰明的,王皇后要殺,也殺武則天的兒子,怎麼會掐死小公主,而且是自己親手做,完全沒有可能性。


2.說武則天怕貓,也是後人杜撰的,只是因為憎恨武則天,還有覺得蕭淑妃太慘了。據說蕭淑妃臨死前,說我來生要當貓,生生世世掐住阿武的脖子。


正史記載,武則天晚年養了貓,並且親自飼養教育,然後她當著狄仁傑等臣子誇耀自己的貓養的好,可以不抓鳥。可是話沒說完,那隻貓就撲上去把鳥給抓了,武則天很沒面子。


所以,武則天既沒有掐死小公主,也不怕貓。如果武則天這麼怕蕭淑妃死前說的話,後來就不敢殺死蕭淑妃的兒子,兩個女婿,以及一個女兒了。


蕭淑妃死後,蕭氏族人受到連坐,連姓氏都改了,流放嶺南。武則天晚年也恢復了蕭氏的姓氏,讓他們回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