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7 寶寶總是撞頭、打自己,看完這個終於知道原因了

寶寶總是撞頭、打自己,看完這個終於知道原因了

繪圖 | Miya

糕媽團隊裡有位小夥伴最近很焦慮。過了個年,一歲多的女兒好像突然進入了狂躁期,愛上了“自虐”。

怎麼個虐法呢?

拿手拍頭拍臉還是最輕的,就怕拿到什麼就往頭上招呼,繪本啦積木啦小汽車啦畫板balabala。

甚至直接就往牆上、地磚上撞!

“咚咚咚!”

小夥伴看得膽戰心驚,每每想要阻止女兒,卻被一把揮開,只好內心OS:這啥情況啊,這娃不是傻吧?

討論起這個話題,引起了一圈媽媽的大範圍吐槽。

“睡前撞到床頭欄板,聽到咚咚響大概覺得好玩,撞一次再撞一次,直到太大力把自己撞哭。”

“玩具水杯餐具,反正拿到什麼就往頭上砸什麼,有時候還打自己耳光。”

……

這也讓我想起年糕還小的時候,撞牆啊、拍耳朵啊、拿勺子打頭啊,當時我也特別困惑,想要阻止吧,越阻止他越來勁。怕他弄痛自己吧,嘻嘻哈哈的樣子也不像啊。索性就隨他去,我就暗中觀察,外加默默翻書查資料,看看到底是咋回事。

帶娃這事兒吧,最怕沒文化瞎擔心。一查就踏實了,有20%的寶寶有“自虐”行為,而且男孩的比例比女孩高,大概是3~4倍。(我就說男孩更難帶吧!)

寶寶6~12個月開始會有打頭等行為,18~24個月達到高峰期。這個習慣會持續幾個月甚至幾年。大多數“自虐”行為在3~4歲後會逐漸消失。

周圍問下來,還都差不多都在1歲半左右發生這種情況,或輕或重。糕媽就給這個搞笑的行為起個綽號,叫“一歲半自虐”。

寶寶總是撞頭、打自己,看完這個終於知道原因了

自虐第一式:我不高興!

成年人在焦頭爛額的時候,會抓頭髮,會大喊大叫,以此來釋放壓力。

同樣的,寶寶打頭,有時候也是在發脾氣呢。

玩積木搭高高,積木總是掉下來;

想把繪本翻到有最愛的狗狗的那一頁,總也翻不到;

想要吃包裝紙很漂亮的糖果,媽媽不給;

好!煩!躁!啊!

寶寶還沒有學會用語言來充分表達自己的感情,所以只能用“啊啊啊”的大喊大叫和肢體動作告訴家長:我很不高興!

寶寶總是撞頭、打自己,看完這個終於知道原因了

你需要做的:

  • 做個貼心的家長,及時發現孩子的不良情緒,並給予正確引導,“哦,積木倒了你不開心對嗎?那我們再搭一次吧。”“我發現你有點不高興,我來抱抱你吧。”

  • 確保寶寶不會拿到金屬的或有尖銳端的物品,這些東西往頭上招呼可不是鬧著玩的。

  • 不妨給寶寶多準備一些柔軟的靠枕和毛絨玩具,並且告訴他“生氣的時候,可以扔枕頭”。

寶寶總是撞頭、打自己,看完這個終於知道原因了

自虐第二式:我很舒服!

這一種情況,想想也是挺醉的。

大多數寶寶的確是靠頭來放鬆的。打頭就和搖頭、搖晃身體、坐在椅子上晃腳一樣,寶寶通過這種有節奏的運動來找樂子,自我放鬆。

如果孩子打頭時笑嘻嘻的,嘴裡還咿咿呀呀,別擔心,他很樂在其中哦。

寶寶總是撞頭、打自己,看完這個終於知道原因了

你需要做的:

  • 別焦慮:孩子雖小,痛不痛還是知道的。這可是人類的本能啊!小朋友本來力氣也不大,對不對?

  • 用其他方式培養寶寶對節奏的愛 :寶寶喜歡這種平緩的節奏運動,但節奏感不是隻有“打頭”這一種方式,帶著寶寶跳舞、唱歌、跟著音樂(搖頭)、敲打玩具鼓等等,都會讓他覺得舒服而快樂。

寶寶總是撞頭、打自己,看完這個終於知道原因了

自虐第三式:你快看我!

持續不斷的頭部撞擊,有時候也是寶寶引起家長注意的一種方式。

如果你對他的行為大驚小怪,“寶寶不要啊,”他可能會更加興奮地繼續猛擊自己的頭——看,我這樣做媽媽就會放下手機看我了呢!

不信你看,寶寶打頭時是不是正盯著你的一舉一動?

寶寶總是撞頭、打自己,看完這個終於知道原因了

你需要做的:

  • 放下手機,專心陪娃,讓他不用想辦法“求關注”。

  • 適當忽視:小孩是天生的察言觀色家,一旦發現自己打頭你就會神色緊張地看過來,他就會建立兩者之間的聯繫,從而打得更歡。所以媽媽們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適當地“佛系”一點,讓寶寶自娛自樂去吧。娃這種生物啊,有很多時候,還真是“不管他,就好了”。

寶寶總是撞頭、打自己,看完這個終於知道原因了

自虐第四式:我很痛苦!

前面的三種,都不是大事。這最後一種,你要小心了。

當寶寶有耳部感染或出牙等身體不適時,他更容易搖頭、打頭、撞頭。撞擊的感覺能夠讓他覺得舒服一些,緩解身體上的不適。

打頭也可以分散寶寶的注意力,疼痛感就沒那麼明顯了。

媽媽們觀察一下,寶寶打頭時有沒有露出痛苦的表情,或者只愛打一側頭。如果是出牙,寶寶可能還會齜牙咧嘴的;中耳炎等耳朵感染的話,寶寶就會喜歡打不舒服的那一側頭。

寶寶總是撞頭、打自己,看完這個終於知道原因了

你需要做的:

  • 幫他解決身體上的不適:檢查耳朵、牙齒的情況,必要的時候去看醫生。

  • 在出牙期,給他一些可以啃咬的牙膠或是冷的食物,可以緩解疼痛和不適。

  • 轉移注意力:用寶寶們平時喜歡的東西來轉移他的注意力。如果寶寶喜歡畫畫,在他又一次開始“自虐”的時候,媽媽可以拿起畫筆和畫板,一邊畫畫一邊自言自語:“寶寶今天不畫畫,輪到我來畫了。這些畫筆都歸我了,真的太棒了!”戲精上身,是為人父母的必備品格。

  • 如果寶寶到3歲後仍然喜歡打頭,並且還有其他的異常行為,比如不喜歡任何人的接觸,包括眼神交流,要去醫院,排除自閉症的可能。

寶寶總是撞頭、打自己,看完這個終於知道原因了

自虐很常見,最重要是觀察寶寶有沒有別的異常。

到3、4歲後,寶寶長大了,語言和行為表達能力越來越強,懂得說出自己的需要,懂得排解不適,打頭的行為自然而然就會消失。

3歲以前的孩子是最需要安全感和關愛的,想要消除寶寶的各種不良習慣,最簡單卻最有效的方式,永遠是爸爸媽媽的高質量陪伴。

1.《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

2.http://www.newkidscenter.com/Baby-Banging-Head.html

3.https://www.babycenter.com/0_head-banging-why-it-happens-and-what-to-do-about-it_63575.bc?showAll=true

4.https://www.easybabylife.com/baby-hits-head.htm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