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上海那麼小,為什麼叫大上海?

好多牛牛


如果從面積上看,上海只有6340平方公里,中西部不少地級市都不止這個面積,在大陸31個省級行政區中面積倒數第一。但是我們從不少影視劇或資訊當中都能聽到“大上海”的稱號,而且這個稱號很少存在爭議,不少面積很大、人口眾多的省份都不敢自“大”。我認為上海之大絕對不是在面積上。

上海之大大在輻射力。

上海是國家經濟中心,並且是滬寧杭地區的領頭雁,上海的輻射力不僅僅限於上海6340平方公里,而是整個中國,這裡有中國最大的港口洋山港,有著眾多的高等院校,還有眾多的金融機構,上海是中國金融中心,上海幾乎囊括了中國所有的金融市場要素:上海證券交易所、期貨交易所等等。上海有中國首個自由貿易區,經濟實力輻射全中國,吸引了全國各地的人在上海工作。

上海之大大在國際影響力。

上海是國際化大都市,其影響力具有世界性,上海與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有著直達的航班,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就能看到穿著各種服飾、操著各種語言的外國人。上海的領事館數量也是位居全國第一,在世界上也是位居前列,世界500強企業的地區總部數量眾多。


上海之大大在政治地位。

上海是中央直轄市,主要領導是副國級,政治影響力非常大,這是不少面積大、人口多的省份無法比擬的。

我還認為上海之大還大在這座城市的格局和視野,包羅萬象、兼收幷蓄,給來者提供萬千機會,同時也有更大的挑戰。近代上海波瀾壯闊的歷史也是上海之大的應有內涵。以上就是我的觀點,歡迎發佈看法,也請您關注我。


心懷17


上海除了以上所講的種種大之外,剩下的就表現在城市低矮房子所佔據的地盤大,城郊農田所佔據的土地之大。其實真正的繁華區,陸家嘴金融城6-9平方公里,外灘、北外灘、十里洋場、徐匯、虹橋總加大約有200平方公里,是6500平方公里的零頭。

香港小,小在樓群的緊湊密集,120米以上的高樓大廈是紐約、東京、迪拜、倫敦的總和。小在綠植覆蓋率是全球城市比例最高的,大約有70%,是更為國際化的綠水青山。小在輻射力為內地城市打造城市商圈綜合體地標貢獻最多的城市。小在居住的龍屋也有20多萬人口;小在退休人員少有退休養老金,故此老年了,還要外出打工掙錢,造成退休後不寂寞,整天為生計奔忙而樂呵呵,壽命更長了。香港在居住和養老方面,還是要下點功夫!

上海陸家嘴以東,觀賞高度1.68公里

上海外灘、南京東路及周邊,觀賞高度1.32公里

上海北外灘以東,觀賞高度1.65公里

上海楊浦大橋以北,觀賞高度1.52公里

上海楊浦大橋以南,觀賞高度1.98公里

上海浦東嘉裡博覽館及周邊,觀賞高度3.27公里

上海浦西南浦大橋周邊,觀賞高度2.44公里

上海浦東南浦大橋周邊,觀賞高度2.44公里

上海東方體育中心以東,觀賞高度4.94公里

上海虹橋樞紐以東,觀賞高度4.24公里

上海虹橋樞紐以西,觀賞高度24.16公里

香港島東區以東郊野,觀賞高度5.58公里

香港島南區淺水灣和赤柱灣郊野,觀賞高度5.27公里

香港島灣仔區跑馬地以南,觀賞高度1.82公里

香港島太平山頂西部郊野,觀賞高度2.69公里

香港島太平山頂中部郊野,觀賞高度3.26公里

香港島太平山頂中部郊野,觀賞高度3.81公里

香港島太平山頂東部郊野,觀賞高度4.66公里

九龍半島東南部郊野,觀賞高度7.99公里

九龍半島東中部郊野,觀賞高度7.99公里

九龍半島東北部郊野,觀賞高度20.16公里

九龍半島香港機場南部郊野,觀賞高度20.16公里

九龍半島西北部郊野,觀賞高度25.02公里


以人為本201611


樓上網友把上海面積的小、小到什麼程度都說清楚了,大概就是小得在31個省級單位裡面是最小的,甚至比一個地級市都要小得多了,在地級市裡面也只能排在100名之後的樣子;我來說說更小的吧,1840年前,只有上海縣,沒有上海市,那時的上海縣,大家就比照改革開放前的寶安縣好了,就那麼大,而且是江蘇省最不發達的一個縣,也可以比照現在西部山區的那些窮縣,也就是現在發達地區的一個鄉鎮駐地的樣子吧。一直到l843年底,英國首任駐上海領事巴富爾到任,老巴來到這個破舊的江邊小鎮,於是就向道臺要了一塊土地,作“居留地”,專供英國僑民使用。據此,上海正式開埠,然後,美、法等國的領事、商船、買辦接踵而至了,整整一個多世紀以後,上海就成了冒險家的樂園。到1925年1月奉軍進人上海,當時的北京政府將上海改為淞滬市,這個還是個地級市的架子;1927年,上海臨時特別市政府成立,1930年7月,上海特別市改稱上海市,就有點今天直轄市的味道了;1949年5月,上海市人民政府成立,共和國的直轄市就樹立起來了。


題主所問,上海那麼小,為什麼叫大上海?我用最簡單的幾個比例來回答你好了。比如你在內地開發區或者就是鬧市上有個店鋪,每平米可以產生利潤如果有一千元的話,同樣地段、同樣位置、同樣經營項目的店鋪,放在上海,你就可以產生一萬甚至十萬元的利潤,就是說,商業價值是內地的十倍乃至一百倍;還有,騰籠換鳥其實最早就是上海資本家搞起來的,在上海商業中心位置原先也有很多貧民窟現在叫做拆遷戶的位置的,原先每畝地的價值也就三五千元,資本家倒騰一下,蓋起商場、洋行,每畝地就可以升值到三五萬甚至三五十萬一畝了;改革開放以後,上海浦西這邊的土地價值更是在節節攀升,很多城區甚至就是明碼標價了,非高新技術企業、非高端技術或者金融服務業,你直接走人,每畝地的GDP不達到百萬以上產值的,你就不要在市中心區域混了,到郊外去,到工業區去,到江蘇划進來的閔行、松江、南匯、嘉定那些邊緣的地方去好了;浦東開發以後,好幾年前的事情了,有個樓盤,叫做湯臣一品的,每平米價格賣到了五十萬以上;就是現在,你到黃浦江邊上的任何一家酒店去吃個飯,在內地花個千兒八百的菜餚,還要包括酒水的,你在上海就得花個萬吧兩萬,還要自帶酒水的。

然後,建國初期那些事,我就不想多說了,上海的GDP幾近全國的四分之一,上海的工業品幾乎就是全中國人民心中最好的、最奢侈的、只有結婚或者還是些有頭有臉的人才買得到的,然後,幾乎內地稍微像樣些的企業,也都基本都是上海內遷或者上海師傅們援建起來的。

上海面積是很小,但是上海經濟大不大?商業大不大?金融大不大?進出口大不大?對國家的貢獻大不大?我不說了,你自己明白!


坐看雲起於此時


上海的小與上海的大

人口規模和密度之大

面積和人口的比較:四個直轄市,上海規模最小,但人口並不是

題主眼中“上海那麼小”,說的應該整個上海市管轄面積比北京、天津、重慶都要小,這是事實。上海面積最小,為6340平方公里;北京面積1.641萬平方公里;天津面積為1.1946萬平方公里;重慶就更不用說了,8.2402萬平方公里,比寧夏回族自治區都要大。

也就是說,城市+郊區,整個行政區都算上,上海的確是管轄面積最小的直轄市。

人口卻不是:

重慶的面積在四大直轄市裡屬於航空母艦級,不過山區太多,人口2,970萬人(常住人口,均為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

北京人口 2114.8萬、天津 人口 1,413.15萬 ,上海面積最小,卻達到了2500萬人口

GDP、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費支出上看,上海在四大直轄市中獨佔鰲頭。

所以,從人口規模、人口密度和經濟總量、人民生活水平上看,上海的確是“大上海”。


最早的“大都市”,最接近東京、倫敦、巴黎、紐約的中國都市


農耕文明社會時期,嚴格來說,我國多數城市,是城,而不是市。近代城市化以來,上海成為最大的通商口岸,崛起速度驚人。

上海的城市發展變遷,始終與水港經濟有關。

唐宋:華亭縣、青龍鎮,滬瀆(內陸一條小支流)時代

元明:從華亭府、上海鎮到松江府、上海縣設立,吳淞江(今蘇州河,黃浦江支流)時代

清至近代:由上海縣到上海市,中心在浦西,黃浦江時代

共和國至今:跨越黃浦江,浦西浦東全面發展,由長江面走向大海,江海時代

上海早期城市發展小史:

宋:華亭縣上海鎮(華亭縣城也在今上海郊區)

元明清到民國:上海縣(注意,開放之前就已經是較大的縣城了)

民國至今:上海市、直轄市

上海從內河,不斷走向海洋;同時,他還位於黃金水道長江沿岸。江海的交匯點,平坦的長江三角洲平原,這樣的地理環境和優越區位,位於溼潤的中亞熱帶——這樣一處地方,具備成為中國最大城市的一切條件。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上海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國際都市——旅居上海的日本名作家村松梢風的暢銷小說《魔都》,這裡魔都即上海,字面意思是魔幻或魔力之城,用來形容上海那錯綜迷離、燈紅酒綠的世相。

大江湖,上海灘造就的

北京是,廟堂的北京。上海,是江湖的上海。居廟堂之高,處江湖之遠。

上海曾有縣城,但後來的上海早已突破了城牆的束縛——太平天國亂世以來,周邊城市,甚至廣東一帶的資本、人才,紛紛湧入。

一時間,上海灘,就像當初的“美國夢”的誘惑一樣,成為三教九流之人,都想去闖蕩的舞臺。

近代的上海灘,各路豪傑風雲際會,

三教九流粉墨登場,它的十里洋場租界區,堪稱“江湖”社會的代言人。

十里洋場、大世界的燈紅酒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雖然總體落後,但上海已經是個跟國際接軌的地方。孫中山的建國方略中,就有《大上海計劃》,這是可靠的最早的叫“大上海”的文獻。


大港上海,大的是經濟腹地

客觀地說,上海建造港口的自然條件,是不如青島、寧波的,因為海岸平直,且沒有深水區。隨著上海港的發展,還從浙江租接了洋山島。

但是,上海的優勢是巨大的廣闊腹地。

上海崛起之前,南方最大的港口是寧波。

機會總是此消彼長的寧波港逐步走向衰落的時候,對岸長江口的小縣城上海卻悄然崛起,我們前邊提到:寧波建港的自然條件優於上海,那為什麼最後上海還是勝出了?

答案是:長江流域腹地與商業資本強大。到了清末,貫通南北的京杭運河,逐漸被貫通東西的長江航道所取代——一是長江沿岸通商口岸開放及經濟崛起所致,二是太平天國等內亂對運河沿線的破壞,加上黃河1855年改道,導致更多投資從運河沿線轉向長江沿線——此前松江府的上海縣,就成了這樣一個資本匯聚之地。

寧波的優勢:天然港灣眾多、區位面向大海、海運優勢明顯;寧波的劣勢:山脈阻隔,內河航道狹小,經濟腹地狹窄

上海的優勢:長江航道暢通、平原開闊坦蕩、經濟腹地廣闊;上海的劣勢:泥沙堆積河口、缺少深水良港。

孫中山《建國方略》,不僅叫出了“大上海”,而且還出臺了“東方大港”計劃——這個大港,就落在了長江口的上海。

當代江南文化集大成者

上海屬於江南文化範疇,即吳越文化。經歷了魏晉南北朝的南京中心時代、隋唐揚州、唐宋元明清的蘇杭時代,上海成為近代以來江南的新中心,是經濟中心,然後慢慢成為古典江南文化與海外文化,加上全國各地文化融入的——形成了全新開放的海派文化。

上海,還有個代稱叫海上——上海不再侷限於河岸,也不再侷限於江口,而是面向全國和世界的上海。

海派文化是中國的,世界的,當然,它的根還是江南地理環境。它讓曾經的富庶的魚米之鄉,完成了全面昇華。

南方有諺語,用“一城煙雨半東南”描寫上海之大;以“全城煙囪三支半”形容寧波之小。寧波人,是造就上海的一支重要力量——阿拉,本就來自寧波方言,如今成了上海最鮮明的標籤之一,這就是上海,一個海納百川的文化集大成的上海。

蘇州的園林、杭州的文脈,一切江南的元素,都能在這裡找到,但這已經是PLUS升級版。

大龍頭,T字型開發戰略

著名經濟地理學家、中科院院士陸大道先生,上世紀80年代就提出了我國國土開發和經濟發展的“T”字型戰略——說的是兩個大軸組成的格局,一個是長江經濟帶,一個是沿海經濟帶,上海正是這兩者的交匯。

中國進入“T字形”發展時代以來,長江沿線等經濟腹地與上海的關係更加緊密化;沿海兩翼,更是以上海為龍頭和中樞。

上海,不只是長三角的上海,而是中國的上海。上海咳嗽,中國經濟必然感冒。

這樣的地方,舍上海其誰?

隨著長江經濟帶新規劃的實施,沿線城市受益,上海也會繼續受益。

一個更大更大更大的上海,還會繼續增長、壯大!

回答原創:大地理館(geo-museum) 禁止、謝絕任何轉載、複製,喜歡請點贊、評論、分享,更多精彩請搜索“大地理館”訂閱關注,永不迷路。


大地理館


上海的小,指的是管轄面積,在全國的32個省級行政區中,也就大過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

大上海的叫法,也不是現在或解放後才有的,早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當時的上海就是國際性的大城市。同一個時期的中國其它城市與上海相比,無論是城市人口、城市規模及城市經濟,上海比國內的其它城市就大很多、高很多。因為這些吧,所以被稱作“大上海”。作為城市記憶的一部分,這樣的叫法一直被沿用至今。

從解放後到現在,上海的城市建成區面積、城市常住人口及經濟總量,仍然是全國城市中最高的。而且按現在城市規模的劃分標準,也不是以城市管轄區域的面積來衡量,而是以常住人口的多少為標準,所以按照這樣的標準,上海也是全國最大的城市。

現在有些城市估計也是效仿,在對外宣傳或當地媒體中會在城市名稱前面加上“大”字,但對一個城市的某些叫法(別稱),不是靠短期的城市形象宣傳就能立馬成功,是需要靠多年的沉澱而且是名副其實,才能得到大眾的認可。


whitedeer


我的觀點:雖然上海地域面積和北京,天津,重慶比起來差了不少,但上海雖然地域面積只有6340平方公里,但這6340平方公里基本上都是平原,不是山地,水域,在這塊土地上生活著兩千多萬的人口,高樓林立,交通四通八達,對上海不熟悉的人到上海很容易迷路。


經濟規模大

上海是一個直轄市,上海市2017年的GDP總量為30133.86億元 ,上海GDP居中國城市第一位,亞洲城市第二位,僅次於日本東京。上海是全球著名的金融中心,全球人口規模和麵積最大的都會區之一,
2017年,上海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到7642家。上海港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是良好的江海國際性港口,設有中國大陸首個自貿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

國際化程度高,知名度大

上海在全國來看應該算國際化程度很高的一個城市了,雖然比不上香港,但在內地來看肯定是首屈一指的。上海是個金融大都市,很多跨過企業的總部都設立在上海。上海在全世界的知名度都很高,上海在歷史上被外國人作為“深入”內地的橋頭堡,在上海設立了各種租界。同時上海靠著自身在世界上的影響力以及魔都本身的魅力圈了不少“國際粉”。

海納百川,包羅萬象

居住在上海的外籍人員共20多萬人,涵蓋了214個不同國家和地區,人數超過200人以上的國家和地區有39個,呈現國際多元化趨勢。按國籍分,上海市的外籍人員主要來自日本、美國、韓國、法國、德國、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亞、英國及馬來西亞,上述前

10位國家的人數共11.4萬人,佔來滬外籍人員總數的79.5%。其中,51%的外籍人員來自日本、美國和韓國,分別為3萬人、2.4萬人和2萬人,合計7.4萬人,同時上海也居住著上千萬的非上海本地人。這些人來自五湖四海,每一個地方都有著自己與眾不同的文化,而上海就像一個大熔爐,把這些都融匯在一起,包羅萬象,很開放。

我覺得這些因素讓上海顯得很“大”,被稱為大上海,你們覺得還有什麼要補充的,在評論區進行留言吧!

我是沙地人家,喜歡的點贊評論關注,更多精彩內容等著您!


沙地人家


你好,嗨住租房來回答這個問題。

其實,“大上海”這個叫法是很有來頭的。孫中山先生在1922年提出了“設世界港於上海”,也就是要把上海建設成為“東方大港”。但當時上海是租界林立,很難進行擴展建設,於是在上海的東北地區徵地建設新城區,並於1929年成立了上海特別市政府,通過了《大上海計劃》,也就是大上海的發展規劃,由此上海就出現了“大上海”的叫法。

當然,上海的大與小,並非是一種叫法,而是其真實實力的彰顯。

人口密度高

從這幅中國地圖上我們可以看出,上海的面積的確很小。上海佔地僅6340平方公里,僅是中國的0.06%,在京津滬渝四大直轄市裡墊底不說,在全國34個地區中面積排名也是倒數。但是去過上海的人都知道,上海是一座很擁擠的城市。相關數據顯示,上海人口目前有2400多萬,人口密度達到3800萬人/km²,每年還有數以萬計的人不斷湧入。


對國家的貢獻大

上海是中國最繁華的城市,是我國經濟大都市。數據顯示,上海GDP居中國城市第一位,亞洲城市第二位。上海以全中國1%的人口、0.06%的土地,貢獻了全國1/12的總產值、1/6的港口貨運吞吐量、1/4的總出口和1/8的財政收入,上繳中央的國稅位列全國第一。同時,在科技、金融、貿易等諸多方面,上海也切實地起到領先帶頭的作用。


全球影響力大

上海在全世界的知名度都很高。上海是全球著名的金融中心,也是全球人口規模和麵積最大的都會區之一,其影響力是世界性的。從交通上看,上海可以直飛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領事館數量上,上海居全國第一,在世界上也是全居前列;很多跨國企業的中國區總部都設立在上海;上海的包容性也很強,穿著各種服飾、操著各種語言的外國人在上海很常見。

政治文化地位高

上海的“大”還體現在它的政治文化地位上。上海是中央直轄市,主要領導是副國級,政治影響力非常大,這是不少面積大、人口多的省份無法比擬的。上海還曾是中國文化的“半壁江山”,也是中國電影的搖籃。現代的話劇、舞劇、音樂劇幾乎都誕生在上海,還包括文學、建築、教育,許許多多的文化、藝術樣式都在此產生。下載嗨住APP,全城房源一網打盡,用戶就可以輕鬆在線尋找房子,租房方便簡單,生活更美好。


嗨住租房


我們論一個城市的大小,並不是以這個城市的是所轄面積有多大來論英雄,難道重慶市的面積相當於中等省級的規模,重慶就真的是巨無霸的城市了嗎?


我們知道中國香港的土地面積僅有一千多平方公里,新加坡國土面積一樣很少,被稱為彈丸之國,英國倫敦,法國巴黎的面積也不大,一樣不失為國際大都會。

畢竟上海有六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了,與國際化大都市相比,上海的國土面積真的不小。

所以有的國人,把上海稱之為大上海,也不為過,畢竟上海是國內經濟體量最大的城市,稱之為大上海,也沒有什麼驚訝的吧。

當然,有的城市經濟體量比較弱,非要冠一個大字,其實就是一種不自信的表現,香港沒有叫它小香港,倫敦沒有人叫它小倫敦,巴黎沒有人叫它小巴黎,新加坡沒有人叫它小新加坡。


見解派


因為上海高樓多,立體空間大


假裝不帥51022155


中央財政的6分之1,是來自上海這塊小小的地方上繳的,還不大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