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實業大戶親歷東方雨虹股東會:公司正在打雞血拼命衝|大戶投資

前言

昨天東方雨虹大漲5.21%,收盤報39.15元。

一位署名“謙和屋”的大戶投資者從2016年底開始買東方雨虹,從25元一路加倉,最終超過A股總持倉量的20%,一直持有到現在。

上週,他作為個人投資者去參加了東方雨虹的股東會,並把自己的所見所聞寫成了文章。

在股東會上,他一共問了三個問題,他說,“這三個問題得以理解,我對未來至少五年,東方雨虹的業績發展,大致心理就有了一個預判。”

這不是“謙和屋”第一次作為個人投資者參加股東大會了,他之前還去過偉星新材、恆瑞醫藥、愛爾眼科的股東會。

他覺得價值投資比較適合自己,謙遜表示自己不擅長財務報表的解讀,但是創業至今十多年了,“略微知道一個公司怎麼發展怎麼運營的相關情況。參加股東會去實地感受團隊,或許是一個很重要的定性手段。”

“謙和屋”是80後,大學畢業後,和兩個同學一起創業16年,2014年公司發展到一定規模,賬上現金較多,開始專職做投資。

“聰明投資者”經授權轉載發佈他的一些投資思考,今天的二條文章是他在2016年底決定投資東方雨虹的投資邏輯。這一系列文章都將收錄在我們的新欄目——“大戶投資”中。

本文原發於公眾號“謙和屋(qianhewu2008)”,“聰明投資者”轉發並不是薦股,也不代表贊成或反對作者觀點,僅提供更多的投資觀察和思考的視角,歡迎留言跟作者交流,也歡迎你的慷慨分享~


東方雨虹——股東會參會記

東方雨虹股東會上我問了三個問題。

1,接下來三五年,東方雨虹是否還會繼續加大拓展,如果是的話,怎麼解決錢的問題?

2,厲害的競爭對手一個一個湧現,東方雨虹怎麼看?

3,請詳細述說一下東方雨虹的合夥人機制。

誒,有沒有打中你的問題?朋友,有沒有想問的問題和我一樣?如果有的話,請為我打Call。(打call到底是啥意思啊……:)

我個人很看重這三個問題。其實,

這三個問題得以理解,我對未來至少五年吧,東方雨虹的業績發展,大致心理就有了一個預判了。

首先,假設回答是東方雨虹未來不加大拓展了,我肯定是要打折扣的。這裡面道理是根據企業所處的行業目前的競爭格局來的。

有點像之前很多年前,論地產排行,萬科是絕對的老大,碧桂園,恆大都不知道排在哪裡去了,偏居一隅的小咖。可是,這些年,房地產這個行業,是極其極其蓬勃的,那麼,在這種非常蓬勃的行業裡面,我個人認為,戰略的定位應該是先跑馬圈地,也就是先把大雁打下來,然後,在決定紅燒還是清燉。

狀態應該是像打了雞血一樣擴張,然而,這裡面,一定會湧現出各種各樣的問題。需要到處去打補丁,外人看起來,也會覺得,這家公司咋這麼不規整呢?但是,多數在這個時候,呈現出來的亂哄哄的感覺,是一種亂中有序,這個序,就是向外,向上不斷攀登的序。

實業大戶親歷東方雨虹股東會:公司正在打雞血拼命衝|大戶投資

實業大戶親歷東方雨虹股東會:公司正在打雞血拼命衝|大戶投資

我怎麼形容這種感覺和狀態呢?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大概八十年代左右的港片,就是許冠英,許冠傑,譚詠麟,鍾鎮濤當打之年的那些港片,那時候的成龍,洪金寶,元彪,等人,還非常非常年輕。

那個時候港片所拍攝的街景,香港的感覺,人的狀態,就是我想形容的。看著亂哄哄,但是,再仔細看看,卻又是亂中有一個始終向上,始終蓬勃的秩序。

實業大戶親歷東方雨虹股東會:公司正在打雞血拼命衝|大戶投資

實業大戶親歷東方雨虹股東會:公司正在打雞血拼命衝|大戶投資

實業大戶親歷東方雨虹股東會:公司正在打雞血拼命衝|大戶投資

並且,對比很明顯的就是,2000年之後至今,香港的港片,給人的感覺,就完完全全,絕對和當年那個味道不一樣的了。沉重,落寞,陰暗,頹廢等等情愫,像一層紗一樣籠罩在上面。

說多了,說回來。我覺得,目前防水這個行業,就是港片裡面那個80年代上下的感覺。這個時候,最重要的事情,我的理解,或許,就應該是不斷加大拓展。

假設,東方雨虹的回應是,由於資金壓力,毛利率等原因,需要緩一緩,那麼,我的判斷將不再繼續加大持股,甚至會適當的減少一些。

董秘的回答是,未來將繼續加大拓展。錢的問題,主要靠資本市場融資與銀行授信。

請注意啊,東方雨虹有30來家子公司,關聯公司等。這是一筆很複雜的帳,我估計,除了公司內部一些核心人員,具體情況,能瞭解清楚的也不會很多。這其實是要打些折扣的。(且,如果老闆沒有情懷,人品有問題的話,要做利益輸送,是比較隱蔽的啊!)因為,過於複雜了。

實業大戶親歷東方雨虹股東會:公司正在打雞血拼命衝|大戶投資

然而,這些公司獲得了多少銀行授信呢?乖乖!190億的銀行授信。北京東方雨虹佔大頭,130億,其餘二十多家,分掉60億授信,每家分得三五億。(未來要比較注意這些子公司情況。)

注意,授信額度靠前的,是北京東方雨虹總公司,上海東方雨虹防水技術公司,北京東方雨虹防水工程公司,香港東方雨虹投資公司。可見,公司的佈局重點,至少,資金預留的重點區域是這樣的。

歸根結底,北京為中心的輻射,還是主戰場,加上收購的德國塗料ADW中國區域,再把產品嫁接進去。這裡是根據地。然後,上海切入華東地區,以點帶面,慢慢輻射。最後,以香港為點,資本市場佈局,要解決融資,收購等問題。

朋友,這是一個典型的進攻態勢啊!~

我個人對這個問題的回答,認為,還是符合我自己的判斷以及期許。未來幾年,財報必定不會有多麼驚豔,因為,賺到的錢,相必早已有了規劃要投的地方了。(尤其自由現金流這部分。請注意,好還是不好,見仁見智了。)

您看啊,2017年,總營收103億上下,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扣非之後,也有11億以上,分紅多少呢?1.3億左右。也就是拿利潤10%上下出來分紅。剩下的90%上下,有更好的安排。

這個,和偉星新材截然截然不同,偉星新材大概多年都是70%以上的利潤分紅了。

請注意,是否此時判斷東方雨虹不是良心企業,太摳,不分紅?

我個人認為,絕對不能簡單的這麼推理。

我不記得從什麼時候開始,A股有一種論調,就是——唯分紅最棒理論。

我之前寫過,關於這點的考量。我覺得,不同的行業,不同的企業,不同的發展階段,分紅策略是截然不同的。

我們目前能看到的,國外的著作,多數是強調分紅的。但是,請注意,但是啊!國外是職業經理人為主的,因為,國外的資本市場發展時間非常非常長了,創業者很多都去世了,後來多數不是接班,是持股,經營權是請職業經理人的。那麼,分紅自然從邏輯上,也是知道比較重要的啊。

可是,中國國情是,資本市場發展時間才二十多年,絕大多數都是創始人目前還拼在第一線,這個創始人拼在第一線,一把手文化,是和職業經理人文化,特別特別不一樣的啊!

我個人非常傾向於優秀的一把手文化。邏輯也很簡單,在中國目前的國情下,幾乎都是行業發展空間很大,企業拼命成長,相互競爭。

那麼,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一隻專制的,一把手說了算的公司,能獲得競爭優勢乃至競爭勝利的概率,會比職業經理人多不少。

然而,一定會有風險,那就是,萬一一把手出問題了,或者,決策錯誤了。怎麼辦?我想,沒辦法,只能認賠出局。這個就是投資的風險之一。而且,同樣的問題,職業經理人文化的公司,遇到了,也不會說好到哪裡去,對嗎?

兩利相權取其重,罷了~(順便說一下,創始人大減倉,或者質押股份搞別的事情去了,這個時候要非常非常注意。)

第二個問題,厲害的競爭對手,一個個湧現,比如,科順防水也轉板到主板了,業績也好,毛利率也好。偉星新材也開始試水防水領域了。狼來了,對嗎?

我為什麼問這類問題,其實,是看董事長的反應,或者,高管的反應。在實踐中,我觀察,面對競爭對手,多數領導會有如下幾種反應。

1,完全漠視,看不起對手。說出來的話,都比較鄙視,尤其是言語中,充滿了氣憤,簡直恨不能生啖其肉。這類型,大家應該在相聲界看得比較多了,同行間,是赤裸裸的仇恨。加上相聲演員嘴巴極其會說,最後,顯示出令人咋舌的人性。

但凡是這樣的企業,我都會多少要加點小心。原因是,要麼,競爭對手對其造成了很大的實質性影響,導致其非常憤怒。要麼,就是領導人心胸比較狹隘。還有一種就是,行業拼殺到了幾個大佬的時候了,然後,這幾個大佬坐序還未塵埃落定,在做最後的廝殺。

一般來說,一片藍海的時候,是沒有人著急八火的,你做你的,我做我的,相安無事。我自己的都做不過來,都已經是訂單排到明年,我哪裡還有時間打你的市場啊,對嗎?

2,比較油滑,不太肯說競爭對手,打官腔,打哈哈。一般來說,這是老江湖的自保,這其實也沒什麼,個人文化素質所影響,有些人就是不願意,尤其不願意在公開場合談論別人。

但是,一次又一次,都企圖用打太極的方式,避開談論競爭對手,多數會對其公司的員工產生不好影響,員工會覺得,自己公司不硬氣。有些躲躲閃閃,有些油滑。那有人說了,難不成領導不會私下和員工開會時大談特談競爭對手,各種分析,然後,公開場合,保持沉默麼?

我個人在實踐中,極少遇到這樣的情況。一來呢,這樣分裂的領導者,我覺得應該還是不多的,二來呢,要找一群員工配合這樣的分裂型領導,更是比較難。三來呢,如果真的是這樣,在公開場合,依舊能看到他對競爭對手的態度,這是掩飾不住的。

3,以開放的心態來面對競爭對手,更想有沒有可能合作,共同規範行業本身。我個人喜歡這樣的企業。這一來代表,行業空間目前足夠大,未來可能可以容納好幾個大佬,打不打,未來再說,先賺幾年實在錢再說。

再來,這代表領導者心胸比較寬闊一點,格局大一點,將來路更長久一點。但是,還是對競爭對手有清晰的認識,知道,早晚也還是會有一戰。所以,對競爭對手多少還是保有警惕。

這類問題,說得最多的話之一就是:我們基本上,不在公開場合評論競爭對手,但是……然後說半小時,有理有據,不抬不貶。最後,結束語一般是,……不過嘛,總的來說,對方還是有相當水平的,還是值得我們尊敬的,啊,好不好,啊~嘿嘿嘿,我自己就喜歡這類型領導者。

那麼,東方雨虹董秘的回答,還是符合我的預期,但是,這就是董事長不參加股東會不好的地方了,因為,董秘回答,多少有保留,還是需要有官方的規規矩矩,少了一些真實,紮實的反饋。

但是,基本上來說,東方雨虹關於競爭對手的態度,是主動走近的。是瞭解的。他們之前帶隊去了偉星新材,相互學習,這很有意思哈~

我多說一句。之前,有朋友擔心,未來隨著房地產的集中化,比如,最終五大巨頭,佔據了絕大多數市場,那麼,他們就會非常強勢,因為,東方雨虹,偉星新材這樣的企業,是配套商,也就是房地產開發商是甲方,他們是乙方。那麼,接下來,一定會出現,開始壓價,拖賬期等等,從而,影響東方雨虹,偉星新材這類企業的利潤等等。

我個人對這樣的論點,是持保留意見的。原因倒也沒多複雜。什麼可以用法律條款保護啦,什麼去做公關啦,等等。

我的原因只有一條——大玩家不是這樣做事情的。

碧桂園,恆大,萬科,每個都是一年五六千億。你說他去壓縮賣管子的,賣防水材料的價格?北京某煎餅果子攤主大媽就說了,我月收入三五萬,我會少你一個雞蛋?

這個我是持保留意見的。我覺得,這麼想問題的領導人,是很難一年做五六千億生意的。這個做人的邏輯是不通的。(事實證明,東方雨虹和開發商的合同細則是比較照顧東方雨虹這邊的。

我也遇到過一些很成功的前輩,我觀察得知,他們一般在做生意之前,是先想好怎麼照顧到對方的利益,然後,才開始實施,進展。尤其是一些年齡比較大,社會閱歷比較豐富的前輩,多是如此。

我認為吧,保持一個開放的態度,是最重要的,因為,找到更大的蛋糕,遠遠比怎麼分這塊蛋糕要重要得多得多!

有人非得抬槓一下!那找不到更大的蛋糕怎麼辦呢?蛋糕哪裡這麼好找?

我覺得吧,那就換個地方找。投資這件事,比較好的地方就是,切換的成本沒有那麼那麼大,你非得讓自己在一個行業拼命去矮子裡面拔將軍,這就是一場辛苦而尷尬的修行。我認為,多少是沒有必要這麼幹的。

其實,我個人實踐也是這樣來的。熟悉我的朋友知道,三年前,我是幾乎全倉銀行股的,到現在,幾乎也不剩什麼銀行股了。我就是去別的地方找蛋糕去了。

銀行又複雜,又難懂,又超級高槓杆,波動一下,利潤差別巨大。然而,還全國人民覺得收費奇貴無比,還有互聯網金融。

你說,我何苦為難自己?

第三個問題,詳細介紹一下東方雨虹的合夥人機制。

東方雨虹的股權激勵,是做得很不錯的。從2012年開始。一直穩步推行。因為,我之前文章就分析過,這類型企業,是不那麼“性感”的行業中的企業。所以,需要有溢價的,不然,人家不願意來啊。尤其在北京這個地方。各種光鮮亮麗,要人才務實的在康家園工作,相配套的激勵,肯定是留住人才的關鍵環節之一啊。

實業大戶親歷東方雨虹股東會:公司正在打雞血拼命衝|大戶投資

那麼,對內是股權激勵,對外就是和經銷商綁定了,也就是經銷商的合夥人機制了。這種傳統的建材,是需要靠實地,實際,一把手一把手的服務的,短期內,無法靠電商推動的。這是現實情況,所以,地面部隊就是戰術的最終呈現,好壞在此一環節了。

但是,合夥人計劃這種制度性的東西,肯定在股東會上是無法講透的,真要講透,估計需要幾天時間,具體到分配比例,投資比例,法務層面,稅務層面,未來是否分拆上市,還是整體收購,防水銷售合夥制度,工程合夥制度,民建合夥制度,未來搞不搞?怎麼搞?我天,真要幾天才能搞透。

不過,我認為,投資不應該這樣去思考,這樣的方式,投入產出比劃不來,倘若下這麼大力氣,應該投身於防水行業,才對得起付出的精力。

其實,我想弄明白的是,對於合夥制(分蛋糕機制)的態度。可惜就是董事長不在,在的話,才是最高層的意志。董秘譚文彬先生的介紹,自然是到位的,但是,最高意志的體現,必定不如李衛國董事長。

不過,東方雨虹對合夥人機制,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分蛋糕機制,是重視的,是用心了的。這裡我說一下,對於公司來說,有三大角色經常打交道,和有趣的。

第一, 做該公司的客戶。

第二, 做該公司的員工。

第三, 做該公司的股東。

不同的公司,特別特別不一樣啊!要非常非常注意啊。有些投資的朋友,判斷一個公司好不好,就看產品,這是有大坑大坑的啊,很可能產品好,最後,你作為股東,也就是投資者,會慘敗的啊。

比如,有些公司,做他的客戶,做他的員工,好過做他的股東。最典型的案例,就是航空業,說個好玩的。我住的酒店,包個車,去首都機場,大概是600-800塊,但是,從首都機場買張票回家,一千多公里,打折經濟艙,差不多也是這個價。

你看啊,做航空公司的客戶,是不是很划得來。不要再抱怨了,那麼貴的飛機,還有敬業的空乘人員,以及,將自己生命和我們綁在同一飛機上的機長們,總共一公里收不到你七八毛錢。哎……這性價比,還有什麼好說的。同時,做航空公司的員工,也是非常不錯的。你看看機長,空乘人員的待遇與工作環境,都很棒吧。

所以,一個公司,客戶,員工,都很好了!那麼,多數情況下,股東是要吃虧的。因為,錢流向上述二者了麼。

比如,有些公司,做其股東很好,但是,做其員工和客戶,就好不到哪裡去了。比如現在電商行業,就是類似的,股價很多都是不斷創新高,股東也賺錢啊。

但是,員工,尤其是基層員工,工作強度極其極其大。再者,很多客戶體驗也不好。比如,亞馬遜,我曾經就在上面有兩次非常非常不好的體驗,從此之後,再也沒有用過亞馬遜了。

其實,有心的朋友可以多去找找類似的案例。搞清楚一個公司重視客戶,還是股東,還是員工,從而決定自己投資不投資。這其實是很有趣的。

有人問,可不可以三者都佔了。可以的!

有家公司叫做——中國菸草。其產品客戶特別喜歡,回頭客特別多,幾乎都是。因為不太能打廣告,所以只能口碑傳播。其員工待遇特別好,過年過節東西福利吃不完。其股東待遇更是逆天。大把錢分紅……

實業大戶親歷東方雨虹股東會:公司正在打雞血拼命衝|大戶投資

以上就是三個問題。其實,想出3個問題,比想30個問題難多了。各位好朋友們,可以看到這三個問題背後的邏輯是怎樣的,我覺得,問問題不僅僅是要那個答案,是要整個分析的過程以及答題者反饋的東西。是個綜合的,立體的。

最後,我用一段話來形容現在的東方雨虹,大致會如此:

這是一個有理想,有追求的團隊,在董事長李衛國先生的帶領下,駐紮在北京,並以此為中心,深度耕耘防水以及相關產品的市場。並試圖向珠三角,長三角,西部地區輻射。

目前,行業整體處於上升,業內公司屬於大企業飛速吃小企業的過程,也就是向頭部聚集的過程。行業在逐步正規化。但是,還需要不短的時間。

東方雨虹在拼命的融資,從銀行,從股市,從債券市場,然後,用融到的錢,拼命的投入,全國大範圍的建廠,建基地。前面幾年,會有淨資產大幅提升的時候,然後,產能,利潤才能被逐步釋放出來。現在是打了雞血拼命衝的階段。

也就是說,未來幾年,想要較大額度的紅利,幾乎沒有可能。但是,最終發展順利的話,東方雨虹可能成為一家市值比現在高得多的企業,我自己偏保守的判斷,未來3-5年,淨利潤翻一倍是大概率。

而目前的估值30倍上下。未來3-5年,牛熊不敢判斷。但是,不殺估值的話,年化收益20%上下,我覺得,是非常滿足我自己的期待的。

而且,還不見得屆時會賣掉。因為,這種防水領域的公司,行業要發展到紅海拼刺刀,我看三五年肯定是到不了這個階段的,還早著呢。要發展到競爭對手產生強烈衝擊,我看,目前看來,還完全八字沒一撇。

注意啊,傳統行業有趣的地方就是,沒有辦法,小步快跑,快速迭代。傳統行業,競爭格局殺出來,塵埃落定之後,再到改變的時候,可能一晃幾十年了。甚至,更久都有可能。這和現在的電商很不一樣啊。(其實電商大的領域也幾乎塵埃落定了……)

總的來說,我還是挺欣賞東方雨虹這家公司的,非常務實,董事長有魄力,團隊團結。跟大家分享一個有趣的事情,我平日裡接觸一些金融界的朋友,互聯網公司等等,我發現,在一家公司從業年限超過5年的都不大多。

但是,在東方雨虹,這位董秘就幹了十來年,高管都是十五年上下,公司創業者,核心團隊,都是李衛國先生之前的同學,發小什麼的,穩不穩?牢不牢固?

我去偉星新材的時候,董秘都幹了超過20年了,高管平均在公司幾乎都超過20年。這裡多說一句,偉星新材發展有些特殊,創始人是明丕白先生,目前偉星系的核心骨幹,都是他當年手把手帶出來的徒弟。穩不穩,牢不牢固?

我這次參加連雲港恆瑞醫藥的股東會,後來和他們高管吃飯,說,恆瑞醫藥今年是孫飄揚董事長創業第47年!然後,我問他,你在恆瑞醫藥幹了多久了,他說,幹了二十多年了,是他第一份工作……恆瑞醫藥有十個主要部門,部門負責人全部都是當年孫飄揚董事長從畢業開始手把手教,一個一個培養出來的。

關於恆瑞,還有更多有趣的故事,下次得空寫恆瑞醫藥股東會參會記的時候,一併為各位分享哈~

各位,我對這種超長時間在一起的團隊,是要加分很大的,尤其是在一個行業,一家公司裡面摸爬滾打。

因為,我和我的創業夥伴,今年是第16年了,我們一路走來,特別知道,長時間合作非常不容易,但是,一旦做好了,好處是非常多,非常大的。

如果要說東方雨虹不太好的地方,可能如下:

第一、當然還是對小股東並沒有特別從心裡的尊重。坦白說,我投資到東方雨虹的錢的數額,假設我用同等多的錢跟東方雨虹做生意,做代理,恐怕,也值得至少總裁副總裁和我談一談了。

但是,東方雨虹卻又不太關注投資者們,我個人是覺得,並不影響公司業績,也不影響我投資的決策,畢竟也不是什麼大事。但是,作為東方雨虹公司方,多少有些划不來,也沒節省下來多少時間,多少精力,但是,留得一個不是那麼好的反饋。多少有些划不來。

第二、民建做得比較差。因為這次我出差的時候,就找了東方雨虹來我家其中兩套房子做防水,正好體驗一下服務,價格等,結果,一塌糊塗。

果不其然,股東會上一位大姐,在北京有套別墅,正好也喊了東方雨虹做防水,十來平方吧,不大面積,報價多少呢?六萬塊,直呼太貴了。

後來,我請科順防水的來我房子做防水,呵呵,猜猜,價格多少?東方雨虹的零頭都不到!這時,肯定有人要說了,一定是偷工減料。其實,並不是,是科順防水在方案上做了調整和修改。

總之,東方雨虹民建做得不好。原因是路徑依賴,因為,地產商和基建的量太大太大,完全撐起主戰場。而民建又麻煩,又瑣碎,又沒多少錢。所以,投入產出不成比例。

但是,我個人認為,如果覺得不太好弄,其實,應該是不要去弄。先等著,等條件成熟之後,再做。因為,這種傳統領域的口碑建立是需要比較長的時間的,未來修正也是需要很多時間的……

第三、塗料領域有些不溫不火。收了DAW。但是,也沒有大力做。其實講真,東方雨虹做大客戶銷售的,要麼,直接把DAW嵌入進去做。要麼,乾脆等等,等做消費者那端的人馬齊了後,再猛地大力推廣。

不然,塗料這塊,在公司地位有些尷尬。我猜,搞不好會有防水部門的,開會,批評表現不好的員工,就會說,下個月你再不好好搞,再不努力,我跟你說,我就把你調到塗料部去!~

好了,各位,絮絮叨叨說了這麼多了,東方雨虹無論怎麼說,都無法掩飾其是一家優秀的公司,裡面的人才,是做實事的人才,團隊是有追求的團隊。我希望,能長期持有東方雨虹,也期待下次開股東會見到董事長李衛國先生,好好表示家鄉人民的感謝。


聲明:凡註明“聰明投資者”的作品,版權均屬聰明投資者。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違者必究。所有文章旨在記錄和傳遞信息,不代表“聰明投資者”贊同或反對其觀點。

實業大戶親歷東方雨虹股東會:公司正在打雞血拼命衝|大戶投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