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扭住“四個必須”不放鬆堅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

蘇君

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堅戰之一,對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是必須完成的政治任務和底線任務。開展脫貧攻堅工作,目的就是推動貧困地區發展,讓貧困群眾過上美好生活,這是我們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們一定要堅定目標信念,堅持問題導向,統籌抓好物質幫扶和精神幫扶,在工作實踐中找準定位、主動作為,精準發力施策,不放鬆、不停頓、不懈怠,全力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

必須始終突出政治建設這個根本

黨的十九大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強調黨的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脫貧攻堅是衡量政治站位的一把尺子,檢驗的是我們對“四個意識”的貫徹,對中央決策部署的態度,對人民群眾的感情。黨的政治建設決定黨的建設的方向和效果。方向問題,任何時候都是根本性的大問題,關乎全局發展,決定前途命運。黨的十九大最重大的理論成就,就是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寫在黨的旗幟上,確立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而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重要戰略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構成和重要體現。要旗幟鮮明地講政治,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扶貧開發重要戰略思想為指導,把如期脫貧作為各級黨委政府重大的政治任務,自覺從政治和大局上向核心看齊,凝聚社會各階層、各領域的智慧和力量,用脫貧攻堅的紮實成果檢驗作風轉變的實際成效。

必須牢牢把握措施精準這個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講要有“繡花”功夫,什麼叫繡花,就是先要描,描清楚、描準確以後,一家一戶想辦法、教措施,一針一針地繡,這就叫“一戶一策”。當前,脫貧攻堅已經到了決戰決勝階段,現有貧困大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脫貧攻堅越往後難度越大。就拿白銀來說,還有3.48萬戶14.64萬貧困人口,貧困發生率11.45%,高於全省平均水平,貧困人口數、貧困發生率均位居全省各市州前列,深度貧困問題較為突出。如果再以“大水漫灌”的方式開展工作,勢必導致“撒胡椒麵”、千篇一律,使急需幫扶的貧困戶得不到有效幫扶,影響脫貧的實效。而措施精準,不是簡單地填表算數字,而是通過分析明確貧困群眾的致貧原因,針對特定原因制定特定的扶貧措施,它強調的是點對點、一對一的落地,這就更有利於聚焦問題找準工作的著力點,提升政策的含金量和幫扶的針對性,讓人民群眾得到真實惠。所以,我們在脫貧攻堅中一定要以問題為導向,因地制宜,精準瞭解情況、精準提出對策、精準推動工作,這樣才能讓每一個貧困家庭在全面小康的路上不掉隊。

必須緊緊抓住產業培育這個重點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產業扶貧,指出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產業作為推動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這深刻闡述了產業扶貧的重要性。如果沒有產業的支撐,持續脫貧就缺乏牢靠的基礎,就有返貧的危險,脫貧攻堅也會變成“爛尾”工程。現實中,一些地方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僅僅注重個體的幫扶力度,幫助貧困戶發展種養產業,雖然一時腰包鼓起來了,但由於種強銷弱、產業鏈條短、附加值低,致使出現了返貧現象。這種現象的產生,關鍵是沒有形成規模,缺乏龍頭企業帶動和品牌影響力,長期處於“自娛自樂”的發展狀態。做活產業只靠一個人、一個家庭的能力單打獨鬥是遠遠不行的,必須通過合作共贏,共同發展才能成功,這就需要貧困村依託自然稟賦,尋找符合鄉村特色、適應市場需求的產業,提升村莊的整體發展後勁。只有村子有一個持續產生效益的產業,才能引導貧困群眾走上持續性的產業發展之路,貧困群眾才會有穩定脫貧的指望,脫貧的動力也才能更強勁。因此,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以推進“三變”改革為突破口,充分挖掘自身優勢,用開放的思維,用組織化、市場化的路子,大力培育富民產業、致富家業,讓貧困戶附著在產業上脫貧奔小康。

必須更加註重精神扶貧這個關鍵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堅持大扶貧格局,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近年來,隨著脫貧攻堅的進程加快,出現了一個怪圈,一些貧困戶安於現狀、不思進取,“等靠要”思想嚴重,認為自己不通過勞動,就有優惠政策扶、政府幹部幫,就能享有好的生活,造成一些地方“幹部在幹、群眾在看”的尷尬局面。出現這種現象的根源就在於在幫扶貧困戶脫貧過程中往往只注重資金和物質上的幫扶,而忽視了精神上的幫扶,使得有些貧困戶脫貧致富的依賴性增強、主動性降低。這就需要我們在抓好物質幫扶的同時,更加註重精神扶貧。而精神扶貧的責任關鍵還是要落在基層黨組織上。基層黨組織離群眾最近,最瞭解群眾的思想狀況,實施精神扶貧最容易找到問題的癥結,起到的思想引導作用最直接。在這方面,我們開展的黨建引領奔小康“六大行動”,就是通過一系列務實的舉措,找準了黨組織服務群眾、組織群眾、帶領群眾的切入點和結合點,使黨組織的凝聚力不斷增強,群眾跟黨走的意願更加堅定,依靠自身能力脫貧致富的信心更加堅強,創業致富的激情更加飽滿。因此,在脫貧攻堅工作中,不僅要注重外因的幫扶,還要更加註重內因的幫扶,幫助他們擺脫思想觀念上的“貧困”,讓貧困戶真正意識到自己才是貧困內因、才是脫貧的主體,並採取多種措施充分調動他們自我發展的熱情,只有這樣,脫貧致富才有希望,脫貧的目的才能真正實現。(作者系中共甘肅省白銀市委書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