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古代為什麼稱“社會”為“江湖”?

  • 點擊右上角

    【關注】微課知識共享 頭條號,私信回覆微課,贈送您價值萬元的100堂全網精品微課(定期更新)~


古代為什麼稱“社會”為“江湖”?

首先,“江湖”是相對於“朝廷”而言。

朝廷:指官府也就是政界。當官人的圈,朝廷指封建社會(分封制)下,被王國、諸侯國擁戴為共主,共主建立的統治機構(政府)的總稱。在這種統治制度下,共主通常被稱為皇帝。

江湖解釋:人的地方就是江湖,江湖與河流、湖泊並無關係,也不是一個實際存在的場所。江湖在中文中的本義是指四處流浪、賣藝、賣藥的人的一種生活狀態;這個詞也經常與朝廷(官方政府)相對。

隨著時間推移,在唐人小說中,江湖是遠離朝廷的民間社會,而到了宋元話本中,則演變成了打鬥比武的場所。 在許多中國文學中,尤其是武俠小說中,江湖是俠客們的活動範圍。

所謂江湖,它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東西,關於江湖的愛情故事,關於江湖中的豪情,義氣,關於闖蕩江湖的點點滴滴讓人刻骨銘心,小說裡面一個個經典的故事讓人們對它充滿了嚮往,很多人們都受到它的影響,也因為這樣,傳奇一類的江湖遊戲才會在中國那麼火。

江湖一詞出自《莊子·大宗師篇》:泉涸,魚雙與處於陸,相掬以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古代為什麼稱“社會”為“江湖”?

什麼是江湖?人即是江湖。什麼是江湖?

恩怨即是江湖。江湖是美麗的,在深夜的街頭獨自揮舞著刻著自己名字的劍,像風一樣瀟灑,江湖是無奈的,看著自己的師友至愛喋血黃沙,為報仇也只能十年面壁。這就是江湖。在江湖裡,你可以和你的愛侶雙劍合璧,共奏一曲“笑傲江湖”。也可以憑著自己的絕頂聰明,找尋傳說中的秘籍,練就絕世的武功。或者開山收徒,成為受人景仰的宗師。也可以打一把自己的劍,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成為傳說中的孤獨劍客。等到完成了一些近於苛刻的條件,你就可以拜風清揚、張三丰、達摩祖師、王重陽、楊過這樣的傳奇人物,學到令人豔羨的武功。

江湖的稱謂最早是由莊子提出的,出自《莊子 大宗師篇》,原句為“泉涸,魚雙與予處於陸,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原文意思是:泉水乾涸後,兩條魚未及時離開,受困於陸地的小窪,兩條魚動彈不得,互相以口沫滋潤對方,使對方保持溼潤。此時,兩條魚便緬懷起往日在江河湖水裡自由自在,彼此不相識的生活。

古代為什麼稱“社會”為“江湖”?

而後古龍在一本武俠書中借殺手燕十三之口說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更成為驚世之言,至此,江湖的稱謂為更多的人接受,也有了更深更廣的內涵。最終,還是由古龍先生為江湖的稱謂做了總結: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

江湖血雨腥風才有味道!社會長治久安才奔頭!人可以沒有江湖,但人絕離不開社會!江湖崇尚個人,社會期待大眾!

在江湖的人,一定在社會,在社會的人,未必在江湖!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人在社會個人自由!

—— END ——

  • 歡迎關注【微課知識共享】頭條號,一起升級知識大腦操作系統~歡迎大家交流探討!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