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5 錢,商人的邏輯!

商人成為全社會的明星,不過三四十年的時間。

錢,商人的邏輯!

從過去人人羨慕的“萬元戶”,到如今光彩閃耀的富豪榜,在幾千年歷史上,商人這一群體的地位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高過。

而作為衡量他們的主要標準,錢多錢少,似乎也成為了他們劃分三六九等、成功幾何的依據。

更進一步說,錢,是商人的信仰,是他們安全感的由來,是他們征服世界最有力的武器。

於是乎,所謂的拜金也就情有可原了。

錢,商人的邏輯!

1992年,楊國強剛蓋起來的“碧桂園”別墅爛尾、賣不動,生死存亡之際,他找到了後來的智庫創辦人王志綱給出出主意,王志綱建議他先啟動碧桂園學校,通過招生收取教育儲備金,籌措開發資金滾動發展,幾個月後,楊國強手上拿到了10億現金。

王志綱和楊國強合作了三年,為早期碧桂園的定位、戰略和策劃等方面有過很大的貢獻。

但後來為什麼合作不下去了呢?

王志綱說,

他當時從商人角度出發,認為我們是他整合的對象,他認為給我的待遇遠遠超過給一般的工程師,這樣算是很對得起我了。

但是他對我們的價值沒有清楚的認識,對於財智雙贏的觀念還沒有足夠的認識。這沒有辦法,每個人都有他的侷限性。這種認識上的差異使得我們沒有繼續合作下去。

“這麼多年和商人合作的過程中,讓我對人性有很深的理解。有的老闆原來成天圍著我,我掏心地幫他,但到後來,他站穩了腳跟,毛病就全部出來了。”商人總是功利的現實主義者,王志綱對商人的本性有很深的洞察,“曾有原來合作過的老闆,多少年不聯繫後,回頭又想請我吃飯。我就叫中間人說,相見不如懷念,大家江湖不見也罷。”

錢,商人的邏輯!

存功利之心,見風使舵,以錢開路,無不可拿來交易,輕面子重裡子,表裡不一,一切皆可利用。

是為商人。

錢,商人的邏輯!

商人唯利是圖是他的本職工作,這點本無可指責。

但是,商人為了獲得更大的利益,就必然需要利用/藉助別人的力量去拿結果,所以必須開公司、搭班子、帶隊伍。

而經營一家公司,人是最重要的,怎麼最大化的發揮出人的價值,在僱傭這筆交易當中獲取最大的利益呢?

“管理”粉墨登場了。

按照人性,從來都是越缺什麼,越談論什麼。在老方看來,國內商界之所以盛行動輒講管理,反而是說明了我們的管理存在很大的問題。

錢,商人的邏輯!

有需求,就有市場。

現如今,講管理的這培訓、那課程、什麼EMBA的東西,不要太多。

他們所講的,往往是交學費的老闆們所相信的、愛聽的,其中光是用錢激勵並控制員工的手段五花八門,比如什麼狗屁的積分,扯淡的共享,垃圾的文化。。。

剝去眼花繚亂和各種高大上字眼的外衣,裡面只有兩件事:讓員工貢獻更多的利潤;讓員工對老闆更忠誠。

工資、獎金、提成、期權、股權。。。這些說到底還是拿錢來誘惑、驅使和控制員工的工具,以讓他們更高效的運轉,從而為公司賺取更多。

服從的、忠心的,多分一點錢;不聽話的、有異見的,少分一點或予以處罰、辭退。本質上,還是胡蘿蔔+大棒的策略。

這種思維模式和行為邏輯運行了很久,老闆和員工都已經視為理所當然,但這種模式最大的問題是,時代變了。


錢,商人的邏輯!

只用錢砸,管理也太過容易了一點。

“對一個公司而言,尤其是對創業團隊來說,如果公司和員工只是僱傭關係,那麼員工就會把自己做的事情僅僅當作一份工作、一種養家餬口、解決財務問題的工具,長此以往,這個營盤絕對不會是鐵打的,而是紙糊的,稍有風吹草動,就會坍塌。”

周鴻禕認為,不少管理者拿“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來安慰自己,是很落伍的觀念。

當你骨子裡就是抱著勞動力買賣的想法,無論你嘴上說的多麼天花亂墜,也欺騙不了自己的心,當然也就無從贏取別人的長期信任。

領袖領導眾人,促動別人自覺甘心賣力;老闆只懂支配眾人,讓別人感到渺小。

當今,商人之中最成功的就是李嘉誠,幾十年歷經振盪而沒有虧損,手下員工數十萬人,公司業務遍及全球,以90高齡榮休,一生賺得錢可以說是富可敵國,但他說:

“我常常問我自己,你是想當團隊的老闆,還是一個團隊的領袖?一般而言,做老闆簡單得多,你的權力主要來自你地位,這可能是上天的緣分或憑著你的努力和專業的知識。做領袖就比較複雜,你的力量源自人性的魅力和號召力。做一個成功的管理者,態度與能力一樣重要。”

大老闆在自己身上找問題,小老闆在別人身上找過錯。我們不是管理做的太少,而是管理太過度了,你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心裡只裝著自己的利益,是無論如何也搞不好管理的。

看看歐洲的大小企業,又何曾見過有我們這麼多的管理人員?什麼這總、那O的,也特麼的不嫌丟人。

錢,商人的邏輯!

只用錢的話,管理不好控制不住)員工,也控制不了公司!

錢是很強大的武器、很好用的工具,但它解決不了所有問題。人雖然物化了很多,可人畢竟不是機器,而是情感動物。

如果錢是無所不能的,那麼當年蔣委員長也不會被打的落花流水了。

有的員工為了幾百塊就跳槽到老闆的對手那裡;有的員工看到老闆和公司遭遇困難,卻暗地裡幸災樂禍;有的員工在上班時候幹私活、玩遊戲,在同事間流言飛語、拉幫結派。。。

這些問題,是上幾節管理課可以解決的嗎?

不要說什麼員工素質不行、能力不夠,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根本上還是公司的土壤不行嘛!

在心懷算計,彼此利用的氣場當中,只能是各懷鬼胎,爾虞我詐。

同樣的薪水,同樣一個員工,在另一家公司說不定就是如魚得水,幹得有聲有色。

所以,對管理而言,錢的激勵不能沒有,但讓員工服氣的、最重要的一定不是錢。

錢,商人的邏輯!

管理,是一種營造共贏局面的能力。

僱傭時代結束,合作時代來臨。馬雲和史玉柱曾有個一致的觀點:工業革命使公司結構得到大力發展,而互聯網時代也必定會對公司結構引起一場深刻的革命 。

周鴻禕也說過,“。。。(有些老闆)賺了很多錢,心態就變得不一樣了,覺得自己有錢了,牛了,就固步自封,接受不了挑戰和壓力,這種自滿自大的人會被時代淘汰,因此公司需要持續不斷注入新鮮活力。我從來沒有見到過一個團隊一成不變地走向成功,即使是桃園三結義的劉關張,打天下還得需要趙雲、黃忠、諸葛亮。

現在可以確認,有創造力的人已經成為企業裡的最大資產。

真正的人才是身處賣方市場的,他們選擇哪一家公司不僅看得是薪水高低,更重要的是公司老闆的格局、工作的氛圍和未來的增長可能性。

凡是能夠同行的人,必是可以同甘共苦的夥伴。

在中國,老闆和員工之間互不信任的情況是普遍存在的,這就導致了彼此急功近利、雙輸的行為,老闆員工連最基本的認同和信任都沒有,這樣的公司又談何發展,又有屁的前途。

因此,老方認為,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打造信心、信任,制度是文化和認同的體現,而不是為了監督、約束和懲罰員工,只有在一個互信的機制下,管理的成本最低,而效益最大。

管理是激發,是賦能,而不是相反。沒有人想在一個充滿緊張、懷疑、壓榨的環境裡工作的,這是反人性的,而違反人性的必然會無以為繼。

錢,商人的邏輯!

人,只有處理好自己的毛病,才有資格去處理別人的問題。

這個先後順序一定不能搞錯,不然早晚要補課。

史玉柱表示,一個團隊好不好,首先作為核心人物的老闆做得正不正,你做得不正,這個團隊肯定會散掉。首先他們會觀察你,第一你是不是一個斤斤計較的一個人,你大不大度,如果是一個小肚雞腸的人,一有風吹草動,他們肯定就會離你而去。第二點你對人真不真誠,你對你的部下真不真誠。如果你對你的部下內心不真誠,你會在你的言行上表現出來。我自我感覺,我的缺點很多,但我對我的部下很真誠,這樣彼此容易建立一種信任。

有人幫,是史玉柱失敗後還能東山再起的緣由之一。

是人就有私心,所以金錢物質的激勵是必不可少的,但錢到了一定程度是必然效果遞減的,這時候你的眼光、胸懷和實力就非常重要,不要本末倒置、想著和員工比能力高低,要只是如此,宋江也就不要坐上梁山的頭把交椅了。

李嘉誠說,成功的管理者都應是伯樂,不斷在甄選、延攬比他更聰明的人才。大部分人都有長處和短處,需各盡所能、各得所需、以量材而用為原則。馬雲說,領導永遠不要跟下屬比技能,下屬肯定比你強;如果不比你強,說明你請錯人了。就是這個道理。

不然,蔡崇信為什麼在當年毅然放棄70萬美金的薪水,而跑到阿里巴巴只拿每個月500元的工資。

是以“集眾人之私者,可成一人之公!”,大老闆都是從小老闆做起來的,沒錢沒名不要緊,關鍵是你有沒有以德服人的領導魅力、格局和智慧。

錢,商人的邏輯!

勤奮用心與事必躬親,是小老闆起步的基礎,但長此以往,這些優點又逐漸變成了束縛下屬發揮、讓公司過度依賴老闆的缺點。

自卑和自傲是一體的, 自私和自利也是一體的,既然老闆一心要做最閃耀的光,那麼員工就只能淪為老闆的附屬、應聲蟲,反正什麼事都由老闆下決定就好。

想作為的動輒得咎,聽話順從的被獎賞,這種管理模式一旦形成,人也就廢了。

一切功勞據為己有,把自尊心建立在一群能力比自己低的弱雞之上,用虛榮的炫耀來建立自己的個人魅力,猶如井底之蛙,已經步入了歧途。

以錢治人、壓人,就好像《天龍八部》裡的丁春秋,換來的只是虛假的滿足。

錢,商人的邏輯!

新希望創始人劉永好說, 成功沒有一個絕對的標準。有很多企業都說,我們要在多少年內達到世界500強,我聽到很多這樣的話。可是,現在說這句話的企業都已經沒有了。

人生在世,不是什麼都可以用錢來衡量、交易的,達利歐在《原則》中強調,人最重要的是“有意義的工作”與“有意義的人際關係”,金錢和財富只是追逐這兩者時的附帶結果。

成就感帶來的精神滿足,是多少錢都買不來的。而希望自己臉上有光,相互攀比和外界的評價也帶不來自己的幸福。

何況,我們早晚會消亡。再過若干年,我們都將離去,對這個世界來說,我們徹底變成了虛無;我們奮鬥一生,帶不走一草一木。我們執著一生,帶不走一分虛榮愛慕。

錢,商人的邏輯!

巴菲特在青年時期花三萬美金買了一套房子,如今價值五十萬美金,但他當年若把這三萬用來買股票,現在已經價值五六十億美元了,可他說,這裡存放著自己幾十年快樂或憂傷的記憶畫面,那是無價的。

錢鍾書說過,做人的“成功不僅意味著事業上取得成就,還包括人生境界的提升。”,生命如同一場升級打怪,誰也沒有通關秘籍,只有靠一股自強自立、吃苦耐勞、團結合作、銳意進取的集體主義精神,才能夠取得勝利。

最後,老方祝願大家可以超越自我,並追求無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