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过年回家:只要我们在家,父母吃饭就不会像以往一样瞎对付


过年回家:只要我们在家,父母吃饭就不会像以往一样瞎对付


01

我们在家的无聊,

远远小于我们不在家时父母感到的无聊


“真不知道过年回家干嘛!现在这年过得还有意思么?一年才见一次面的亲戚,还得当众听我的年度述职报告,除了攀比浮夸、吃喝打牌、催婚催娃,真不知道大老远跑回去过这个年还有什么意思!”


一个小姐妹最近抢票抢得不太顺利,恼羞成怒。


是啊,我也觉得现在的年越过越没意思。


因为从事自由职业,不用再跟上班族抢票,不用再因为意图多请几天假跟老板斗智斗勇,只需要提起行李,说走就走。


几天前我就回家了。


目睹着每天家人的生活就是做做饭、逗逗娃、拖拖地,饭后腿脚好的再溜达溜达,而我就在一旁抱着电脑写写欠稿,起初也彼此新鲜上几天,他们做上几桌丰盛的菜,我吃上几顿各种馅的饺子。


之后,日子一如既往。


不会因为你回来,这个家就每天张灯结彩,不会因为多了你一个人,一家人的日子就天天嗨到云霄。


小姐妹哈哈大笑,问我,“那你觉得无聊不?”


无聊啊。


但你要知道,我们在家感到有多无聊,我们不在家时父母就会有多无聊。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盼年,老去的八零后、九零后一直在忙着寻找每一件事情的意义,因为竭尽全力也没有办法在大城市生根,回到家乡又跟一切格格不入,所以每次要回家过年时,要么害怕,要么尴尬。


甚至坐在沙发上什么事儿都不做超过三天,心里就无法心安理得。


于是索性认为自己回不回家也就那样了。


但一个家到底有没有年味,跟慢慢淡去的新年传统无关,跟春晚无关,跟茶几上的瓜子糖果无关,跟贴对联的浆糊无关,跟有没有买新衣服无关。


只有你回家了,一个家才有年味。


就这么简单。


02

也曾对过年饱含过期待,

后来再找不到一件新衣服带给我们的满足


我们曾经对过年也饱含过期待。


那个时候我们一年只买一次新衣服,这之前我们会踩着凳子翘着脚反复去摸它,想象着出去拜年的那一天将如何像个小公举一样声震人间;那个时候我们还真心期盼着串门与走远房亲戚,因为心里想着跟四大爷家的小哥哥、小姐姐在雪窝子里炸上半天炮仗。


而如今,我们对过年最大的感激,只是7天假期。


后来,我们不再需要一年才买一次新衣裳,而是一年都懒得出去逛一次商场。


我们再也体会不到一件衣服能带给我们的巨大满足。


而且还得想着法子躲着那些催生崔娃的亲戚。


有一年回老家,去一个亲戚家取我家那串委托她代为保管的钥匙,半年没见,只是开门拿钥匙的几秒钟,她竟然不遗余力地上来就问我,什么时候结婚啊?


我回去气急败坏地跟我妈抱怨,哪有拿个钥匙的工夫就要被催婚的。


我妈大笑,平时又见不上你,谁也不知道你在忙啥,你说人家除了这个还能问你啥?


我答不上来。


很多像我一样常年四处闯荡、四六不着的年轻人,顶讨厌被人问东问西,不得不迎战的时候,要么臭着一张关你屁事的脸,要么就是一句冷冰冰的敷衍。


但老家的亲人,与我们交集甚少,几年离索,终得相见,他们找不到妥帖的话题,他们不懂你最近为啥喜欢了康德和萨特,他们家也没有那种可以换你一世迷离的三生烟火。


他们能关心的我们方式,也只能是问我们一些这样的婚嫁大事,如此而已。


家人多数并无恶意,只是我们自己越来越浮躁,越来越不耐烦。


03

只要我们在家,

父母吃饭就不会像以往一样瞎对付


也记不清是哪一期《奇葩说》里,马薇薇说过这样一段话。


近义词辨析亲人与亲戚:平时操心你生活费的是亲人,结婚关心你礼金的是亲戚;生病来照顾的是亲人,死了来送奠仪的是亲戚;怕你过得不开心的是亲人,嫌你活得没价值的是亲戚。学会对亲人说谢谢,学会对亲戚说呵呵。


一年回不了几次的那个老家,有需要我们道一声谢谢的亲人,因为你不在的漫长时光里,是他们今天陪你妈赶个集,明天又端一碗煮花生送上门的;也有一些只需要“呵呵”一下敷衍过去的表面亲戚,你不需要惯着他们倚老卖老的德行,叫一声大爷说一声您忙着,咱的礼数就算足够周全了。


没必要上来就摆出一副嫉恶如仇的姿态来,动不动就要一竿子打死父辈所有的交际关系。


小时候,很多大人就告诉我们,要好好学习给家里争脸。


你问咋就争脸了捏?大人往你萌萌哒小脸蛋上一掐,就是你得衣锦还乡呀。


你猛得倒吸一口鼻涕,呀,一下吸嘴里去了,还挺咸,你又问,怎么叫衣锦还乡呢?


大人说,当大官,赚大钱,娶个花儿一样好看的新媳妇昂。


就是这样的乡亲,让很多年轻人越来越害怕回家,让越来越多的归乡少年一到家就宅起来不敢出门。


但事实上,很多去一线城市打拼,去外边的世界拼尽全力去博个一线生机的人,他们回到家乡的方式并不是衣锦还乡,而是两手空空。


没有赚到首付,没有当上大官,没有花枝招展的媳妇,只有一个惶恐的少年,他们血脉中融入了大城市的文化,却没有办法让自己在大城市有个家。


他们尝试回家,却有点害怕,因为怕相亲们会背地里笑话。


看,你整天想着出去野,你以为去大城市有什么好,还不是跟村头那家的二狗子似的,混半天还不是得回村里上班、生娃!


那些笑呵呵地带着各种反逼婚攻略的,其实都还是孩子;只有那些两手空空满脸落寞的皮笑肉不笑,才算是老了。


但那些我们以为总也过不去的坎儿,那些我们以为回不回家没什么意思的想法,不是因为年味变淡,也不是因为街坊邻居让你神烦。


而是因为我们向单一成功路径投了降,以至于默认了世俗用金钱去衡量我们价值观的唯一标准。


暴富和腾达固然是好,但让家能成为一个家的,只是儿女和爸妈。


一个父亲离世,即将离京的小姐妹曾坐在我对面泄气的说,哎,怎么办,没赚到什么钱,我感觉自己就是个废柴呀。


我问她,那你接下来什么打算?


她说,没赚到钱也得先回家过年啊,我不在家我妈不正经吃饭,我回去了,起码吃饭这事儿上我妈就不瞎对付了。


所以,回不回家需要什么很宏大的理由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