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牛近親繁殖對後代有影響嗎?

真幸福哈哈


在過去農村裡很多人家中都會養一頭牛,如果經濟條件差一些的,則會幾戶人共同養一頭牛。因為在過去機械化沒有今天普及,而農民種植的土地比較多,像翻耕土地這些就是非常辛苦的,如果養了一頭牛,那幹活就要輕鬆多了。並且牛還能套車,這樣也能幫助拉一些東西。農村養牛的,有些是公牛,有些是母牛,而母牛就會發情,然後就需要配種。那牛可不可以近親繁殖呢?

小時候農夫就放過牛,在當時我們村裡養牛的不少。一到放學以後,吃完飯就是和小夥伴們一起去放牛。在當時我們這幫小孩還挺喜歡放牛的,因為去到山裡面以後,牛根本不用管,它吃它的草,而我們這些小孩就到處瘋玩。因為養牛的多,有些人家養牛也指望著能生小牛,這樣以後也能賣錢。在當時一頭小牛的價格可不低哦,要上百元呢。

還記得小時候村裡養殖母牛的要比公牛的多,而我家的老水牛就是一頭公牛,長得很健壯、高大,在發情的季節了,有些村裡養母牛的就會來和老爸打招呼,說要把家裡的牛借過去用幾天,不僅不用我們放牛了,他們還會好吃好喝的招待它。完事以後,還會送上一包煙或者是一瓶酒來表示感謝。其中有一戶人家中已經有兩頭牛了,但是每當牛發情了,他還是會來我們家借大水牛。當時我也比較好奇,為什麼不用自己家的牛繁殖呢?

父親告訴我說,人類是不能近親繁殖的,而牛也是一樣的,最好不要近親繁殖,因為這樣對後代會有影響的。而這個大伯家的兩頭牛,是母子關係,是關係非常近的。人類近親繁殖很容易出現一些胎兒畸形、發育不良好等問題,而牛近親繁殖也是如此。在第一代的時候表現可能不是太明顯,但是也會出現品種退化的現象。而且到了第二代那情況就比較嚴重了,第二代的後代很容易出現死胎、弱犢、僵牛、畸形牛等。到了第三代的後代,不僅生長速度及抗病能力多不理想,而且也一樣容易出現畸形牛。

在過去雖然農民無法解釋其中的原因,但是在長期養殖過程中已經發現了其所帶來的影響,因此很忌諱近親繁殖。所以養牛的,一般不會讓其和自己的後代,或者是親戚關係近的繁殖。聽爸爸說過,之前村裡有個人就是不聽老祖宗的話,用自己家的兩頭牛進行配種,所生出來的牛很小不說,生長也很緩慢,還容易生病,最後還是沒有養大,很是可惜!


農夫也瘋狂


牛近親繁殖對後代肯定有所影響,一是後代品種容易退化,二是後代容易出現死胎、弱犢、僵牛、畸形牛,三是後代生長速度及抗病能力多不理想,因此養牛應該避開近親繁殖才可以,下面答主介紹幾個牛避免近親繁殖的方法。

1、定期更換種公牛。人工授精的情況下每隔2~3年應更換不同公牛的凍精,本交的情況下每隔3~5年則要更換一次種公牛,這樣可以在較大程度上避免牛近親繁殖。

2、做好配種記錄。牛配種時應做好相關記錄,配種時間、公母牛編號等,牛犢出生後則要打上耳標,等牛犢長大後便可以根據配種記錄避免近親繁殖。

3、進行雜交繁殖。可以採用西門塔爾牛做母本,夏洛萊牛做父本進行雜交,由於是不同的肉牛品種,所以不會存在近親繁殖的問題。所繁殖的母牛犢長大後仍可做母本,然後再採用利木贊牛進行三元雜交,兩者同樣是不同的肉牛品種,所以也不存在近親繁殖的問題。

關注答主學習養殖技術,伴您養殖路上快樂前行!


快樂養殖


問題:牛近親繁殖對後代有影響嗎?

老張:這個是有影響的,我們應該避免牛近親繁殖!


記得小時候,家裡老人說馬是不能近親繁殖的,如果近親繁殖了,馬是會發瘋跳山崖或者撞牆自殺的。這個傳說雖然比較邪乎,但是也說明了在動物之前其實也是存在一些“倫理”的!

很多養牛的都對這個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只有一些老養牛的才知道,一般子牛長大後不能和自己上一代配種的,因為配種剩下的牛犢子容易死胎,要麼就是牛犢子生下來殘疾、病多、或者不長肉或者生長緩慢等,所以老的喂牛的都一般配牛的時候選擇不同的公牛。

其實這個從遺傳學上邊很好解釋,牛犢子的基因各有一半是來自父母身上的,就和咱們人類一樣,牛犢子繼承的是父母雙方的基因,如果近親交配,原本隱形基因的疾病就會增大概率反應在牛犢子的身上,患遺傳病的概率更大,而且一旦患病,這種病都是“骨子裡”的,治不好,所以我們應該儘量避免牛近親交配繁殖。

或許有人又說了,自家的豬也是家畜,為啥豬很多都是近親交配卻不怎麼出現這種情況?其實豬也有這種情況,比如說豬死胎、或者有的一窩豬裡面會有兩隻長肉慢、身上毛不光滑,或者長的有畸形,而且因為現在的豬都養的時間短,等不到真正長大就殺了吃肉了,所以說豬身上不明顯。


近年來牛價一路上升,而牛一次又只能產一隻,所以我們最好採用人工受精的方式,在此我們要每次記錄好凍精來源、編號,在子牛長大後要儘量避免做到近親繁殖,這個是現代化養牛場必須要做的工作!


老張談三農


所謂“近親繁殖”是指有共同祖先的兩個個體間交配的現象。生物在進化過程中,總是趨向於獲得好的性狀,並表現出來,而試圖隱藏不好的性狀,這樣才有利於物種的繁衍並向更適應環境的方向進化。

但動物的繁衍必須在群體之中尋找合適的伴侶,若與沒有親緣關係的個體結合就是“遠緣雜交”,遠緣雜交的好處在於能結合彼此的性狀,增加生物的雜合性,這種現象稱之為“雜種優勢”。事實上,大部分生物的繁衍都是建立在遠緣雜交的基礎上的。

若與同一血親下的個體結合則稱為“近緣雜交”,近緣雜交雖然能增加某一性狀的純合性,提高遺傳穩定性,但也會使一些不好的隱性性狀更容易的表達出來,進而出現近交衰退現象。這也是近親結婚的後代容易出現先天性疾病的原因。

同樣牛在繁殖過程中也要避免近親繁殖。在實際養殖過程中,一個地區的優良種公牛的數量是很有限的,常言道“母牛好好一窩,公牛好好一坡”,往往使一頭種公牛使用5-10年,它們繁殖的後代中,會再次跟那頭種公牛結合,長期下去就會出現改良牛的品質下降,牛犢長勢慢,體弱多病的情況。

所以在養牛過程中,要避免常年使用同一種牛站的同一頭公牛的凍精,以此來避免近親繁殖。

【大鄉】,專注科普三農領域的“冷知識”、“趣知識”,快來關注、點贊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