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水滸傳》裡酒量最大的是誰?

未央說


酒量最大的莫過於好漢武二郎,武松景陽岡打虎喝了十八碗酒,雖然有些醉意,但是依然很清醒,不但順利過了景陽岡,而且還獨自一人打死了一隻猛虎。所以說武松的酒量那是梁山上無人能及的。



其次就算魯大師,“花和尚”魯智深,武松喝酒論壇,魯智深喝酒論桶,二人絕對有一拼,不過武松喝完酒似醉非醉,屬於醉翁之意不在酒,而魯智深則是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當相比之下,魯智深的酒量要比武松略顯遜色,相對而言還是差了那麼一點。不過此二人不喝則以,一喝驚人。武二郎的英雄故事那一段不是因酒而起。魯大師也不例外。喝完酒不僅力氣大,而且膽量也大。別人喝酒喝多了像個死豬,他們倆喝酒喝多了倍精神。


武松一喝酒就要殺人,魯智深一喝酒就要鬧事,梁山除了這兒二位爺外,還有一個正宗的酒鬼,那就是“黑旋風”李逵。

李逵不喝還行,一喝就多,而且喝完了還耍酒瘋。一副張牙舞爪愛隨隨的樣子,李逵喝酒沒少誤事,所以他成不了大器。一輩子也只能跟著宋江混。

當然了梁山好漢基本上都會喝酒,多少講話,你比如說宋江,宋老大也是個嗜酒如命的人,只不過宋江不怎麼喝多。就算喝多了也就提提反詩,大不了落草為寇算了。可是最終宋江還是死在了酒上,被朝廷御賜的毒酒害死。臨死還將李逵帶上。



因此,我們說梁山上正真酒量大的也就是武松,魯智深這二位。起碼這二位結局還是完美的。


任馳贏天下


說起水滸傳,我最喜歡的人物就是武松,尤其喜歡景陽岡打虎和醉打蔣門神兩個故事,無論是打虎還是打人,好像武二郎都離不開酒作為道具,這也充分說明了二哥酒量過人,很多人認為魯智深的酒量是最大的,我覺得不一定。

先看書中對兩人喝酒場景的描述:


武松

由於景陽岡的酒酒精度不好界定,我們以醉打蔣門神裡的描述為準。


出東門到快活林總有十二三家客店,這樣喝過去要喝三四十碗酒,還沒打先醉倒了。”武松大笑道:“你怕我醉?你不知道我醉了才能打老虎?我是一分酒一分氣力!”施恩只得依了武松。第二天,武松一路喝酒,喝到快活林,明明只有五分酒,卻裝成十分醉。

魯智深

智深把那兩桶酒都提在亭子上,地下拾起鏇子,開了桶蓋,只顧舀冷酒吃。無移時,兩桶酒吃了一桶。智深道:'漢子,明日來寺裡討錢。'那漢子方才疼止,又怕寺里長老得知,壞了衣飯,忍氣吞聲,那裡討錢,把酒分做兩半桶,挑了,拿了旋子,飛也似下山去了。只說智深在亭子上坐了半日,酒卻上來;下得亭子松樹根邊又坐了半歇,酒越湧上來。

按照書中的描述來看,武松喝的酒與魯智深在總量上應該差不多,但是武松卻只是“五分酒意”,並且還能出色完成施恩託付的任務。魯智深卻酒意上湧,幾乎醉倒,相比之下,兩人酒量立判高低。


綜上所述,我覺得武松才是水滸傳裡酒量最大的人。


觀策者也


眾所周知,《水滸傳》這部小說中的好漢,沒有不會喝酒的,而且梁山這個匪窩所追求的就是“大口喝酒。大塊吃肉,大秤分金銀”這種生活。

廢話在這裡就不多說了,《水滸傳》中多酒鬼,梁山好漢是出了名的好酒。我認為,水滸傳中最能喝酒的,當屬行者武松,花和尚魯智深,而二人相比之下,我覺得酒量最大的還是武松。

首先,武松打虎,3碗不過崗的酒,喝了18碗,這足矣說明問題了。醉打蔣門神這一章節,我們的打虎英雄更是足足喝了34碗酒。 縱觀全文,共一百左右回的書。 武松喝酒成名的章節就出現了兩次。 試問:哪個水滸英雄做到了? 何況這兩次喝酒的量也不是小數目。

所以,梁山好漢酒量最大的非行者武松莫屬。


就你話多57927174


這個問題問的很有意思,就像中醫裡的偏方一樣,耐人尋味。

酒對梁山好漢來說,是除生命和情義之外最重要的東西了。梁山兄弟的感情都是用酒喝出來的。每個兄弟見到宋江的第一句話就是——我請哥哥吃酒。兄弟們見面後的第一句話就是——走,吃酒去。梁山上的生活本來就枯燥乏味,梁山上的眾兄弟們大都沒有夫人,如果再沒有酒的話,後果不堪設想。




在梁山眾好漢當中,比較能喝酒的大概有這麼幾個,武松、魯智深、史進、李逵、王英、雷橫等等。其中魯智深酒後大鬧五臺山,李逵酒後大鬧東京都很出名。第四到第二名的排序應該是李逵第四,魯智深第三,史進第二。大家還記得在渭州城裡,史進第一次見到魯智深,二人到酒保那裡去喝酒,結果魯智深不知不覺喝醉了,還差點誤了第二天救金老漢父女二人的事。而史進卻什麼事都沒有,還幫魯智深付了店錢才走的。


要論誰的酒量最大,竊以為非武松莫屬,出門倒連喝18碗還能獨自過景陽岡,要知道,換做別人能喝3碗就已經爬不起來了。打死猛虎也在爛醉之時。去快活林時,一路上見酒館就喝三大碗。最後還把蔣門神打得懵逼,把我都看醉了。

魯智深雖然酒量也不錯,但說到誰的力氣最大,絕對是魯智深,倒拔垂楊柳天下無人能敵。所以說,力氣最大對魯智深來說更加貼切。


秦野雁



那麼梁山好漢誰的酒量大呢?凡是讀過水滸傳的,對這個問題的答案基本上大同,不是魯達就是武松。我的答案是,此二位不分伯仲,有許多的相同(相似)之處,完全有資格並列第一。


此乃花和尚魯達魯智深。


此乃行者武松武二郎。

相同之處一:喝酒不是論碗就是論壇,要不就論桶喝,一派威風。

相同之處二:酒後更顯大英雄氣概,辦事能力(武力、功力)倍增,武松打死猛虎,魯達倒拔垂柳便是明證。

相同之處三:書中描述此二位的精彩章節,故事情節達到的高潮處,大多是在他們大口喝酒之後。

還有兩點酒外的相同之處:

相同之處一:出身平民,靠能力(本事、功夫)進入官場,當上了下級軍官,魯達在渭州小種經略相公手下當差,任經略府提轄。武松在陽穀縣縣衙當差,任縣衙都頭。

相同之處二:嫉惡如仇。最好管天下不平之事,最看不慣欺負人的人。兩個人都是因為打死惡霜,才遠離家鄉,武松躲在柴進府中避禍,魯達五臺山出家避禍。


斯之爾文


水滸裡喝酒的當數武松,其他喝酒的大都是酒瘋子,甚至誤事,而武松喝酒有兩節描寫的很是精彩,一是景陽崗打虎前在店家狂飲十八碗和店小二的精彩對話,二是為施恩義奪快活林見望喝酒而醉打蔣門神的精彩情節,讓人記憶深刻。


川西竹海哥




謝謝!

水滸傳中有酒量者十之八九,林沖風雪山神廟一節中酒量過人,趁著酒氣可以槍挑一條線;武松在景陽岡上整整喝了十八碗酒;李逵更是逢酒肉喜笑顏開,口無遮攔,在進東京時李逵因酒而誤了宋江設計的招安大計!林沖喝酒太野,武松喝酒義薄雲天,李逵喝酒漏洞百出,洋相出盡!酒文化在梁山一百零八將當中十分盛行!酒壯人膽,也同樣反映著一種水滸文化中非常盛行的俠肝義膽與疾惡如仇的氛圍!沒有酒量與豪氣,那麼就無法在梁山加入該組識,過逍遙自在的日子!單論人品來講,宋江,吳用雖是文人,但是心中略有城府,潯陽樓提賦詩,及各大型集會,宋江,吳用等書香門第之人,都是酒量入口而面不紅耳不赤之人!酒量最大的當屬於武松或者是李逵這人,但武松酒風很好,酒後安靜淡然;李逵酒風很差,酒後可以無法無天!




其酒精度數大小,醇香程度無從考證!但那時的酒必然是比現在市面上的要好的多!現在市場上所流行的各種酒,都含有文化內涵在裡面,無論是杏花村,茅臺,五糧液等,深含著一種文化內涵在其中!這是後話!但水滸傳確實也反映的一種吃喝的熱度!特別是酒,肉,牛肉,雞肉,更是給人帶來一種無可替代的懷想!老祖宗所創造的那點東西在水滸傳中表現得通透,乾淨,淋漓盡致! 謝謝!


日記哥愛讀書


魯智深在半山亭。見一挑酒二哥來。心中喜。見那二哥肩挑二桶酒。口中唱著山歌。智深要買。.小二哥不賣和尚。智深一掌扇倒。只顧喝這捅酒。。一會工夫把這桶酒喝了乾淨。小哥看旳傻了。把另一桶分兩半桶挑了。慌忙跑了

智深酒醉。氣往上湧。使套拳。使得活泛只一膀子把亭住抗折。

魯智深酒量大,但喝醉了僧房裡解手,調戲師兄們。也不好說。武松無三不過望。喝了幾十碗。醉打了蔣門神。。但武松喝醉了也被狗欺負過。

這兩個是酒量量大的。做一比較。各有千秋。看心情。


潤澤175678617


大俠魯提轄智深長老。


騎著仙鶴去北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