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8 這5種春節古民俗,知道的人不多了,也許很快就消失了

這5種春節古民俗,知道的人不多了,也許很快就消失了

如今這過年呀,年味是越來越淡了,過年的那些習俗,大家都不怎麼講究了,除一些最基本的,像除夕吃年夜飯、元宵吃湯圓之類的,其他很多的民俗漸漸都要消失了,下面要說的這5種古老民俗,看看還有多少人知道呢?

一、飛帖拜年

這5種春節古民俗,知道的人不多了,也許很快就消失了

近幾年微信流行起來以後,人們拜年不用非得上門了,直接微信拜年,簡單快捷。其實在古代也有一種類似的拜年方式,叫“飛帖拜年”。

這樣拜年的一般都是大戶人家,因為親朋好友非常多,要一家一家走,幾天也走不完,所以就把吉祥話寫在一種類似明信片的東西上,然後派人送到對方的家裡去,這就算拜年了。

同時,各人也在自家門上放上一紅色的“接福袋”(也叫“門薄”),用於接收飛貼,功能近似於郵筒。


二、鞭春牛

這5種春節古民俗,知道的人不多了,也許很快就消失了

春牛一般是紙做的,也有木頭做的,裡面塞上糖果、糕點等東西。立春的前一天,放在衙門前一個叫迎春館的地方。

立春當天,有人拿鞭子把這個春牛打破,滿城的孩童過來瘋搶裡面的東西,那叫一個熱鬧啊!


三、壘旺火

這5種春節古民俗,知道的人不多了,也許很快就消失了

這個習俗像是點燈籠的升級版,就是家家戶戶拉來大塊的煤,在家門前堆成塔的形狀。

一般是在除夕或者元宵,就把這個煤塔燒起來,火燒得很旺很旺,象徵著新一年的生活紅紅火火。

當然這個煤燒起來,汙染有點嚴重,為了保護環境,現在壘旺火的家庭也越來越少了。


四、躲債戲

這5種春節古民俗,知道的人不多了,也許很快就消失了

年底一般也是討債的時候,到除夕那天,為了防止債主上門討債,有些人欠債還不上了,就利用城隍廟唱戲的機會,跑去看戲以躲避債主。

如果你是債主,也別趕著除夕這天去戲院討債了,因為欠債的同病相憐,合起夥來把討債的圍毆一頓的事也時有發生。“躲債戲”是個老習俗,沒道理可講。當然,現在這樣的事也很少了。


五、血社火

這5種春節古民俗,知道的人不多了,也許很快就消失了

“血社火”是一種公開表演,跟傳統的社戲有所不同,不同的地方就是必須帶“血”。

這種表演主要取材於一些耳熟能詳的民間故事,像武松血濺獅子樓這樣的題材就很受歡迎。扮演西門慶的人,頭上往往要“插”上剪刀、斧子等道具,弄得自己“血淋淋”的,好不嚇人。

這種習俗看上去雖然“辣眼睛”,但也反映了老百姓對於壞人的痛恨,寄託了生活安樂、鄰里和睦的美好願望。

以上這5種古民俗,您知道幾個呢?歡迎評論、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