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9 唐天際將軍故居前有一塊清代石碑

在湖南省郴州市安仁縣華王鄉唐天際將軍故居前一棵蒼虯古樟下面,立著一塊毫不起眼的石碑,如果稍不留意,很容易就忽略過去了。


唐天際將軍故居前有一塊清代石碑

2012年安仁縣修建唐天際將軍故居前坪,在距離古樟幾米開外一條田間水圳裡,意外發現了這一塊當地農民用來當“攔水板”用的石碑。


唐天際將軍故居前有一塊清代石碑

這塊斑駁滄桑的青石古碑,高60cm寬45cm,上面字跡清晰可見。從左向右楷書陰刻繁體,碑額題字:“府憲正堂唐示”,正文豎排抬頭:“嚴禁差役碑奉 示書公存”,內容只有“四不準”:不準召募白役,不準僭用服飾,不準藉票索擾,不準乘轎帶夫,落款為:“唐大沂派”,時間:“咸豐十年冬合境公立”。

譯文如下:

“本府自上任以來,獲悉衡州府所屬各州縣,官員擾民陋行突出,百姓深受其害。

官府特頒發告示本府所屬官員人等,不得隨意差遣白役,不得僭越穿戴官服,不得憑藉官票勒索騷擾百姓,不得坐轎和隨帶差役。

凡被檢舉揭發者一經本府調查屬實,一定從嚴法辦。望稟遵無犯,特此告示。

咸豐十年,受府憲正堂唐大人委派告示嚴禁。案存府縣兵房,碑在閤府全境公立。”


唐天際將軍故居前有一塊清代石碑

清咸豐十年(公元1860年),鎮壓太平天國運動硝煙未定,又剛爆發了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攻入北京,清朝以及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有實際統治權的皇帝,清文宗咸豐皇帝愛新覺羅·奕詝倉皇出逃,大清朝外憂內患,天下大亂。

安仁時屬衡州府所轄,發現古碑處位於安仁至耒陽重要官道旁,用以約束官員不良行徑。

據《宜陽唐氏十一修家志》記載,唐大沂其人生於成化十五年(1479年),歿於嘉靖十四年(1535年),終年56歲,生有兩子,官職生平有待專家進一步考證。

《嚴禁差役碑》以官府公開告示的形式,真實反映了當時衡州府所發生的官員擾民的混亂歷史現象,是研究晚清時期衡陽、安仁地方社會史的一則重要史料。

禁差碑在郴州系首次發現,距今已將近160年,碑刻“四不準”和今天有異曲同工之妙,堪稱我國古代的“廉政碑”。


唐天際將軍故居前有一塊清代石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