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5 她坐缸三年“修成正果”,圓寂後成肉身菩薩,身上女性特徵消失

她坐缸三年“修成正果”,圓寂後成肉身菩薩,身上女性特徵消失

引子

眾所周知,目前我國流行的三大宗教分別為:道教、儒教和佛教。其中道教和儒教都是我國的本土宗教,距今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而佛教則是其中唯一的外來宗教。然雖是外來宗教,但佛教在我國發展至今已經成為了中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


佛教最初起源於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由其國內王子喬達摩·悉達多(即釋迦牟尼)所創立。佛教發展至今除了是中國的三大宗教之一,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其餘分別為基督教與伊斯蘭教)。

她坐缸三年“修成正果”,圓寂後成肉身菩薩,身上女性特徵消失

九華山佛教聖地

01

凡是去過佛教寺廟的人應該都知道,在古香古色的寺廟之中常常著眾多的佛像或菩薩像。這些佛像或菩薩像多用稻草和泥巴等塑造成型,待到泥胚幹後再在其上施加彩繪,甚至是附上金箔。這樣一來一座儀態威嚴的佛像便做好了。


其實除了這些人為製作的佛像之外,寺廟中還有一種更為神秘的佛像,那便是“肉身佛”,也就是佛教中所說的“全身舍利子”。說起“肉身佛”顧名思義,這種佛像就是以真人為基礎鑄就的。通俗來說,肉身佛就是活佛高僧圓寂以後經過特殊處理的遺體,這種經過處理後的遺體能夠歷經千年不腐,以供後世祭拜。

她坐缸三年“修成正果”,圓寂後成肉身菩薩,身上女性特徵消失

肉身佛

我國是一個佛教大國,佛教的信徒眾多,然而即便是有著如此巨大的人口數量優勢,在中國成功成為肉身佛的高僧還是少之又少。在中國為數不多的肉身佛中,有許多都是來自於一個神奇的地方,那便是九華山。在我國眾多的寺廟和佛教聖地之中,九華山的肉身佛數量可以說是傲視群雄,我們今天要講的這位活佛也同樣出自九華山。

02

說到這裡可能有的朋友要問了:既然九華山肉身佛數量很多,那麼為什麼要單講這一個呢?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這一尊肉身佛是我國唯一的一座“女性肉身佛像”。她坐缸三年終於“修成正果”,在圓寂後成為一尊“肉身菩薩”。

這位成為肉身佛的高僧名為仁義師太,俗名姜素敏。祖籍是遼寧省瀋陽市。不同於其他加入佛教的人,姜素敏從小就家境富裕,是一個大戶人家的小姐。但生活條件優越的她並沒有追求名利,而是愛上了

清心寡慾的佛教。

她坐缸三年“修成正果”,圓寂後成肉身菩薩,身上女性特徵消失

姜素敏(仁義師太)舊照

姜素敏可能生來就與佛教有緣。在她僅7、8歲的時候,家人送她去當地的學校讀書,希望她能夠學的知識,將來成為一個腹有詩書的女孩,進而嫁入豪門,過上一輩子衣食無憂的生活。但是姜素敏卻不為所動,她常常逃課去附近的寺廟聽和尚誦經,久而久之對佛教產生了越來越濃厚的興趣。

佛教的薰陶讓她常懷救世之心,在抗美援朝期間,她做了一名女醫生,在戰爭中拯救了成百上千名戰士的性命。在其中一次搶救傷員的過程中,一顆子彈打穿了姜素敏的手腕,她忍著疼痛堅持幫這名戰士包紮好了傷口,在自身經過簡單的包紮治療之後,姜素敏就有投入到了緊張的搶救工作中。

她坐缸三年“修成正果”,圓寂後成肉身菩薩,身上女性特徵消失

姜素敏(仁義師太)舊照

在戰爭期間,姜素敏看到了眾多戰士和平民的犧牲,這讓她更加堅定了出家的信念。後來她成功如願,出家做了一名小尼姑。在皈依佛教的數十年時間裡,她都嚴守戒律,不僅清心寡慾,吃飯也是清湯寡水,甚至連鹽都很少吃,這樣的生活可能對普通人來說是難以接受的,但姜素敏卻實實在在的堅持了幾十年。

03

直到1995年85歲的姜素敏安詳的圓寂了。在她圓寂的前7天,她彷彿已經感覺到了自己的大限將至,於是自己斷絕了一切飲食,並囑咐弟子,在她死後不要將她火化,而是選擇了坐缸。

她坐缸三年“修成正果”,圓寂後成肉身菩薩,身上女性特徵消失

坐缸過程

所謂的坐缸即是將已經圓寂的高僧置於一缸中,經過特殊處理後,在三年之後再將其打開,若缸中圓寂的高僧遺體沒有腐爛則就可以成為“肉身菩薩”。

在坐缸三年後,姜素敏的弟子也按照慣例將缸打開,姜素敏果然修成了正果。安坐缸中的姜素敏屍身不僅沒有腐爛,甚至頭髮還長出了一寸有餘。更令人驚奇的是,原本安詳地坐在缸中的姜素敏身體的姿勢竟然有了變化,原本疊放在一起的雙手現在變為右手稍微抬起的樣子,好像在拿起針筒為病人打針一樣。而她此時她身上的女性特徵也早已完全消失。這一幕幕都令在場的人感到驚訝不已。

她坐缸三年“修成正果”,圓寂後成肉身菩薩,身上女性特徵消失

姜素敏(仁義師太)肉身佛像

結語

姜素敏在生時懸壺濟禮佛誦經,在圓寂後又成為“肉身菩薩”供後世瞻仰,這樣的人生經歷著實令人感佩莫名。

《中國宗教概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