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9 新型肺炎防控“誤傷”養殖業,業界呼籲啟動禽肉收儲

出於防控新型肺炎的需要,國家三部委緊急發佈公告,各地農集貿市場、超市、餐飲單位、電商平臺等經營場所,嚴禁任何形式的野生動物交易活動。多地也緊急通知,全面禁止市場銷售活禽,“關閉活禽市場是特殊時期的特殊手段。”

這導致畜禽養殖業受到巨大沖擊。這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第一、傳播源不明,殃及養殖業;第二、出於防控疫情的需要,春節期間聚餐減少,對肉類需求減少;第三、國內幾乎所有省份都採取疫情一級響應,直接影響到飼料運輸,或者畜禽出欄。

對於第一重衝擊,在華南海鮮市場環境中,存在著大量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本報也進行過報道,“中國疾控證實,這證明有可能病毒也在海鮮上,商戶在用水沖洗海鮮時,病毒會進入環境。這個病毒在海水裡可能存活3個月。”也有聲音稱,這些病毒源於隱匿華南海鮮市場的野味,這也是國家緊急禁止活禽和野生動物交易的重要原因。當然,也不乏一些影視作品對人們心理造成的影響。

雖然新型冠狀病毒的源頭及傳播中介,仍需進一步的科學研究,但防控措施對畜禽、海鮮業的影響卻是切實存在的。

布瑞克·農產品集購網研究總監林國發對第一財經記者稱,養殖一般有較好的隔離,養殖的豬、禽類應該不是病毒攜帶者,當前更多是為了防範病毒傳播,部分地區取消了活禽交易。

謀易諮詢首席顧問官、中加融達投資公司董事長王中對第一財經表示,防控措施對豬、雞、海鮮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對豬的影響最小,對肉雞的影響很大。因為肉雞在2019年產能增長較快,而且雞苗成本高,去年末價格大跌,導致大面積虧損。“現在很多地區關閉了活禽市場,加上鄉村封路導致流通不暢,已經有人直接掩埋活雞,尤其是雞苗和小雞。”

對於第二重衝擊,林國發稱,根據往年春節期間的情況來看,禽肉、豬肉和水產消費,主要集中在走親訪友,而今年春節出於防控的需要,聚餐消費需求大降,整個禽類、豬肉、水產消費下降了5成,甚至更高,消費主要以家庭庫存消費為主。王中也提到,春節期間聚餐減少是事實,消費量一定會下降。

對於第三重衝擊,有農戶對記者反映“養的雞不讓賣,只能挖坑埋掉”,還有說,“如果是肉雞帶來的疫情可以理解,否則沒道理不讓運飼料和雞正常出欄。要確保市場肉品供應。”

王中認為,對飼料等物資,目前的影響尚在可承受範圍內,因為養殖場有春節備貨的傳統,一般備貨到正月十五,超過這個時間點,矛盾就會非常突出。對豬影響不大,因為多養10天、半個月,沒多大問題,但肉禽不一樣,受生長週期限制,不讓出欄,多養就會多虧。

他認為,由於前期虧損和本次疫情的影響,肉禽的存欄數會驟降,下一步將會帶來供應緊張,或導致價格上漲。因此建議有關部門儘快採取措施,比如,儘快列出畜牧業必須的物資清單,清單內所列物資,不能限制運輸,保障通行,疫區應當發放通行證,限車牌、限時、限貨品有效。另外,對肉雞、肉鴨採取1個月的保護價收購,作為國家儲備,由屠宰場執行。

林國發也提到,目前,影響最大的主要是禽類。禽類生產具有持續性,出欄不順,且經歷2019年11月末至今的虧損,中小養殖戶現金相對緊張,而部分農村封路,飼料無法進入,加上飼料廠延後開工,缺乏飼料可能導致雞鴨餓死的情況,造成新的環境汙染。

“疫情要防控,但生產、生活也要繼續,過度使用防控措施,不僅不利於疫情防控,也會增大疫情過後整個生活物資供應的問題。如果整個行業受損,在當前生豬存欄減少的背景下,可能會加重2020年第二季度肉類供應緊張的局面。”他說。

他建議,在控制活禽市場交易的同時,政府還要積極引導屠宰加工企業開工,解決當前的“銷售難”問題,甚至適當啟動禽肉收儲政策,以保證疫情過後的肉類供應。飼料企業開工也不宜延後過長時間,要儘量保證飼料市場供應。當然,行業各環節也要積極做好防護,養殖場做好消毒和隔離,有情況及時上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