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安徽滁州有哪些名人?有過哪些事蹟?

紅雨說歷史


滁州地處長江下游北岸,長江三角洲西端,安徽省東部,蘇皖交匯地區,是皖東地區的中心城市。全市設南譙、琅琊2個區、管轄定遠、鳳陽、來安、全椒4個縣、代管明光、天長2個縣級市,滁州自古有“金陵鎖鑰、江淮保障”之稱。滁州是一座充滿詩意的城市,唐代詩人韋應物在這裡寫下了“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的《滁州西澗》;宋代文學家歐陽修在滁州寫下了名揚千古的《醉翁亭記》,“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這裡有著山青水秀的玻琊山與天下第一亭――醉翁亭,有久經滄桑、古色古香的明中都鼓樓,有白鷺翔集、綠樹成蔭的皇甫山,有水光瀲灩的池杉湖,有檀香繚繞、梵音陣陣的龍興寺,有小橋流水、粉磚黛瓦的龍崗古鎮,還有雕樑畫棟的琅琊閣。奔流不息、碧波盪漾的滁河滋養著鍾靈毓秀的滁州,滁州自古人傑地靈,湧現出了東吳名臣魯肅、明太祖朱元璋、抗倭英雄戚繼光、小說家吳敬梓、紅巾軍領袖郭子興、著名畫家崔白等古代名人,而且滁州的近現代名人也是數不勝數。





①魯肅,字子敬,漢族,臨淮郡東城縣(今安徽定遠)人,中國東漢末年傑出戰略家、外交家。建安五年(200年),魯肅率領部屬投奔孫權,為其提出鼎足江東的戰略規劃,因此得到孫權的賞識。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大軍南下。孫權部下多主降,而魯肅與周瑜力排眾議,堅決主戰。結果,孫、劉聯軍大敗曹軍於赤壁,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格局。赤壁大戰後,魯肅常被孫權比作東漢開國元勳之首——鄧禹。孫權專門為魯肅而設立贊軍校尉一職。周瑜逝世後,孫權採納周瑜生前建議,令魯肅代周瑜職務領兵四千人,因魯肅治軍有方,軍隊很快發展到萬餘人。孫權根據當時政治軍事形勢需要,又任命魯肅為漢昌太守,授偏將軍;魯肅隨從孫權破皖城後,被授為橫江將軍,守陸口。此後,東吳奪取了荊州三郡,魯肅率兵抵禦關羽,並邀荊州守將關羽相見,而關羽不敢相逼。



②戚繼光,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卒諡武毅。祖籍安徽定遠,生於山東濟寧微山縣魯橋鎮,明朝抗倭名將,傑出的軍事家、書法家、詩人、民族英雄。戚繼光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十餘年,掃平了多年為虐沿海的倭患,確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後又在北方抗擊蒙古部族內犯十餘年,保衛了北部疆域的安全。同時,戚繼光又是一位傑出的兵器專家和軍事工程家,他改造、發明了各種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戰船、戰車,使明軍水路裝備優於敵人;他富有創造性的在長城上修建空心敵臺,進可攻退可守,是極具特色的軍事工程。


③朱元璋,字重八,安徽鳳陽人。中國古代政治家,戰略家,軍事統帥,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幼時貧窮,曾為地主放牛。至正四年(1344年)入皇覺寺,25歲時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反抗蒙元暴政,郭死後,任小明王韓林兒的左副元帥。接著以戰功連續升遷。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命徐達、常遇春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 為號召,舉兵北伐,以推翻元朝統治。洪武元年(1368年)初,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8]年號洪武。當年秋攻佔大都,結束了元朝在全國的統治。又平定西南、西北、遼東等地,最終統一全國。洪武元年(1368年1月23日),在基本擊破各路農民起義軍和掃平元的殘餘勢力後,於南京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朱元璋在位期間,為了緩和尖銳、複雜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和統治階級內部各集團之間的矛盾,實行了抗擊外侵、革新政治、發展生產、安定民生等一系列有利於社會前進的政策,在政治、經濟、軍事、思想等方面大力加強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統治,政治上廢丞相和行中書省,設三司分掌權力,進一步的加強了中央集權,嚴懲貪官和不法勳貴;軍事上實施衛所制度;經濟上大搞移民屯田和軍屯,他開創了“洪武之治”。




④郭子興,安徽定遠人,元末群雄之一,江淮地區的紅巾軍領袖,是後來使明太祖朱元璋後來能崛起的關鍵人物。郭子興家有財產,平時結交不少壯士,元末大亂,他於至正十二年(1352年),他集結數千人取得濠州,後來,朱元璋因戰功而漸受重用。郭子興雖擊退了南下的元軍,但與其陣營內的孫德崖、趙均用等人卻內爭不斷,曾險遭暗害。後郭子興轉向依結朱元璋,並在其支持下,與彭、趙、孫等分離,移駐滁州,並將義女馬氏嫁予朱元璋。



⑤吳敬梓,字敏軒,一字文木,號粒民,,又因自家鄉安徽滁州全椒縣移至江蘇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稱“秦淮寓客”。清朝最偉大的小說家之一,安徽省滁州市全椒縣人。移家金陵,為文壇盟主。又集同志建先賢祠於雨花山麓,著有《文木山房詩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木山房詩說》七卷(今存四十三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很多人熟知《儒林外史》,《范進中舉》的故事即出自此書,它是我國文學史上最具有諷刺意義的小說。吳敬梓也是安徽歷史上第一個大文豪。



⑥崔白,字子西,濠州(今安徽鳳陽)人,北宋畫家。崔白是開始發揮寫生精神的畫家,其無前人的畫稿可臨摹或參考,但其依靠超越前人的觀察研究及描繪能力,探索花木鳥獸的生意,擺脫花鳥屬裝飾圖案的遺影,開創新的發展方向。其擅花竹、翎毛,亦長於佛道壁畫,畫佛道鬼神、山水、人物亦精妙絕倫,尤長於寫生。所畫鵝、蟬、雀堪稱三絕,手法細緻,形象真實,生動傳神,富於逸情野趣。一改百餘年墨守成規的花鳥畫風(指“黃筌畫派”),成為北宋畫壇的革新主將,數百年來頗受畫壇尊崇。


⑦薛時雨,字慰農,一字澍生,晚號桑根老農。安徽全椒人。清代咸豐三年(1853)進士,授嘉興知縣。太平軍起,參李鴻章軍幕,以招撫流亡振興文教為任。官至杭州知府,兼督糧道,代行佈政、按察兩司事。為臺灣第一巡撫劉銘傳親家。晚清著名詞家之一,作品有《藤香館詩刪》、《詞刪》等。與著名詞家並畫家周閒、書法家秦光第、畫家應寶時、《寒松閣談藝瑣錄》作者張鳴珂、道光進士與詩人張保衡(張任庵)及沈濂、著名篆刻家吳傳經等廣有交遊。去官後,主講杭州崇文書院、江寧尊經書院、惜芳書院等,門生甚眾。




⑧汪道涵,原名汪導淮,安徽嘉山縣(今明光市)人,曾先後就讀於交通大學(現西安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光華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前身),同盟會元老汪雨相之子,中共黨員。[1]曾任中共上海市委書記、上海市市長、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中國共產黨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等重要職務。1937年汪道涵考入光華大學(今華東師範大學),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80年任上海市市長,1987年當選為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1991年12月16日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在京成立,汪道涵被推舉為會長。1993年4月27~29日,與辜振甫在新加坡舉行會談,為兩岸關係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⑨張近東,安徽天長人。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高級經濟師,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全國工商聯扶貧工作委員會主任。自2003年起連續15年擔任全國政協委員,2018年1月30日,當選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1990年,張近東在南京創辦了蘇寧。1999年張近東全面切入綜合電器領域,率先提出了全國連鎖發展模式,帶領蘇寧走向全國。2009年張近東帶領蘇寧向互聯網轉型,2010年,蘇寧易購上線。2018年10月,被中央統戰部、全國工商聯推薦宣傳為改革開放40年百名傑出民營企業家。



⑩陳學俊,安徽省滁州人,熱能動力工程學家,中國鍋爐專業、熱能工程學科的創始人之,多相流熱物理學科的先行者和奠基人。1939年(民國二十八年)畢業於中央大學獲學士學位,1946年(民國三十五年)獲美國普渡大學機械工程碩士學位,1952年加入九三學社,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1996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陳學俊長期從事熱能動力工程方面的科研工作,多向流熱物理和汽液兩向流動與傳熱[3],培育了一大批高層次的科技人才,主持創建了中國第一個鍋爐專業,建成國內第一個高壓試驗檯,籌建了中國高校中第一個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創建了全國唯一的動力工程多相流國家重點實驗室。



(11)陸元九,安徽滁州人,自動控制、陀螺及慣性導航技術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科技委顧問 。 陸元九在美國期間從事最優控制、動態系統分析和測試、渦輪機控制等研究工作。1956年回國後,長期致力航天工程控制問題的研究。參加和領導多種航天器控制系統和導航系統的研製工作。


龍舒翰墨俠客行


秦始皇,劉邦,司馬炎,李世民,趙匡胤,忽必烈,朱元璋,皇太極,都是滁州的。


成豐


很多人知道滁州或許跟小黑一樣是因為《醉翁亭記》“環滁皆山也“。滁州最出名的名勝也是有“蓬萊之後無別山”美譽的琅琊山,山中除了大片的森林外,還有建於宋代的醉翁亭----也是全國四大名亭之一。


小黑知道滁州最出名的人物應該是吳敬梓,字文木,自稱“文木老人”,清朝著名的小說家。漢族,安徽省滁州市全椒縣人。後移居南京,併成為文壇盟主。又集同志建先賢祠於雨花山麓,祀泰伯以下二百三十人。著有諷刺小說《儒林外史》,似乎就是記載自己一生的事蹟。


陳學俊,安徽省滁縣人,民國期間分別獲得中央大學獲學士學位,美國普渡大學機械工程碩士學位。建國後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和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中國鍋爐專業、熱能工程學科的創始人之一。



小黑侃大山


韋應物,滁州西澗,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