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按茶葉分類標準,六堡茶的霜降茶(俗稱老茶婆)算是白茶還是黑茶?

六堡品驛


是屬於黑茶,進入深秋,白露時節過後,梧州六堡溫度降低,晝夜溫差大,雨水少,此時的茶香味會特別顯著。如果遇到旱年,霜降茶的香味就更濃。六堡的村民稱之為“霜降香”,此時採製的茶,也稱為“霜降茶”。

霜降前後所採製的茶可以分為:茶谷、中茶(或二白茶)和老茶婆,其中以老茶婆最為出名。老茶婆的“老”,並非指的年份老,而是指茶葉“老”,霜降老茶婆是採用霜降前後,茶農採摘往年或當年生長的老葉,入鍋蒸汽殺青,放在灶前或閣樓陰乾製成,一般都是茶農自留,不對外出售。茶樹的老葉片撈水殺青(後多用蒸汽殺青),陰乾後,晾掛在灶頭或灶上閣樓上存放自留飲用、老茶婆雖外表簡陋,茶葉粗老,但風味獨特,也有很好的藥用價值。


山人茶語


六堡茶是廣西梧州地區特有的黑茶類,主要經過“殺青—揉捻—漚堆—復揉—烘乾”等多道工序精製而成。但在眾多品系中則有一種十分特別的茶葉。

這種茶葉由茶樹上的老茶葉製作而成,外觀看似粗鄙,粗老,還有蟲眼,上不了檯面,但喝起來卻絲絲甜甜,帶有一股天然的“甘蔗甜”。

這就是老茶婆,或稱“霜降老茶婆”。

這種茶可以陳放,到了一定年份,帶有一股濃郁的藥香味,具有不錯的保健功效,風味十分獨特。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老茶婆”的“老”並非像其它茶類那樣指的年份,而是指茶葉原料的老。

話說這幾年老茶婆挺招人喜歡的,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四點:

其一,老茶婆並非就是霜降茶。它只是霜降茶中的一種,因為採製於霜降前後,天氣已經變冷,晝夜溫差大,茶葉具有霜降時節所特有的香氣和滋味。

其二,老茶婆最初是茶農們自留自飲的口糧茶。(以前茶農們多靠茶葉討生活,精細茶一般捨不得喝,用來賣錢)。沒想到,此一時,彼一時。原先茶農的口糧茶,如今卻備受人們的青睞,從中我們也可以切身感受到社會的發展,人們對於健康養生需求的注重。

其三,老茶婆並非是粗鄙之物,它具有很好的養生價值。因為老茶婆是由粗枝老葉製成,茶葉中含有比較多的茶多糖、木糖醇等內含物質,對於預防糖尿病、降血糖、降血脂等方面具有特別的功效。

其四,製作工藝上,老茶婆明顯不同於白茶。白茶主要是萎凋和乾燥,不需要殺青。而老茶婆則是需要殺青的。通過蒸汽殺青後,生曬、烘乾或者直接掛於閣樓上陰乾,可以是散茶,也可以壓制成茶餅。

那日常我們應該怎麼來沖泡老茶婆呢?

由於老茶婆茶葉原料比較粗老,工藝獨特,便於久藏,很是耐泡,因此老茶婆可泡,可煮,可以反覆衝飲,泡飲時間可比一般茶類更加耐久。

一般品質比較優異的老茶婆顯得厚實,幹聞具有藥香,沖泡出的茶湯湯色黃亮,入口甘香清甜。

以前,當地茶農上山幹活,就是直接將這種“粗茶”放入熱水瓶泡飲,隨時隨地都可以喝,是茶農們解渴解乏的“神品”。

所以,在我國燦若繁星的茶葉品類中,有些茶往往看似這般的“其貌不揚”,實則卓而不凡,非常值得一品。

本文由義芳君原創撰寫,每日分享茶文乾貨。想了解更多茶知識,歡迎私信義芳君(gwj030)。


義芳君說茶



六堡茶是中國歷史名茶,屬於黑茶後發酵茶,已經有1500年的歷史了,因產自廣西梧州六堡鎮而得名。千百年來,當地人一直把六堡茶當“保健茶”飲用,民間有“三年藥,五年寶,十年丹”的說法。晚清民國時期,六堡茶因其祛溼調理腸胃的顯著功效,成為華人礦工的日常標配,飯與茶不離身,從此在東南亞國家一舉成名,成為歷史上銷量最大的“僑銷茶”。


六堡茶的核心產區——廣西蒼梧六堡鎮

六堡鎮位於北迴歸線北側,年平均氣溫21.2℃,年降雨1500毫米,無霜期331天。六堡鎮處在桂東大桂山脈的延伸地帶,在境內從塘平到不倚,從四柳到高梘。從梧垌到合口這些村,峰巒聳立,海拔1000-1500米,坡度較大。茶葉多種植在山腰或峽谷,距村莊遠達3-10公里。那裡是個林區溪流縱橫,山清水秀,日照短,終年雲霧繚繞。歷史上,六堡茶產區有恭州村茶、黑石村茶、羅笛村茶、蠶村茶等,以恭州村茶及黑石村茶品質最佳。據記載:六堡村所產的茶,因其地處崇山峻嶺,樹木翳天,所植茶樹得水分已足,且高山得霧獨多,每天午後,太陽不能照射,則蒸發少,故其茶葉厚而大,昧濃而香,往往價格昂貴。其次為黑石村所產之茶。其山為黑石與坭所造成,溪澗之水長流,故茶樹得水足,茶葉大而厚。


農家六堡茶的品種

農家六堡茶的品種很豐富,有茶谷(即茶芽)、中茶、老茶婆等,其他的茶的各個部分也得到充分利用,如茶花蕾、茶果、茶寶(茶蟲屎)等,按採摘時令劃分,又可分為社前茶、明前茶,清明茶、春茶、夏茶、秋茶、霜降茶、冬茶等。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由於六堡原種茶在當地種植量不多,農家一般把好的茶谷(茶芽)、中茶拿去賣,換點生活用品。而茶農自己多是喝些粗茶,如老茶婆、二白茶、茶果等。下面著重說一下老茶婆。



老茶婆是怎麼來的

老茶婆,是六堡茶中品質優異但又較少被人識的精品茶,因採自霜降時節,又稱“霜降/大葉茶”。由經年或者更老的樹底老葉採製而成,在茶樹上就經過了成熟季節,葉張肥厚,富含有益物,在茶樹上經過成熟季節,內含的茶多酚類物質及葉綠素得到了天然的轉化,變得難得的甘醇馥郁,完全沒有生澀之感,在六堡及周邊茶區,霜降大葉茶,特別是經陳放多年後的老茶婆,是日常必備常喝的茶品。老茶婆煮後,慮出的茶湯放入保溫大茶瓶中,方便常品常飲,客人來也是直接倒一大杯品飲,滋味醇厚甘甜,羅漢果檳榔香,飲後是絲絲的清涼感,俗稱“冬韻”。


最後,小結一下:若按照六堡茶的等級標準,老茶婆屬級外茶,雖茶味淡,不能用常規的“紅濃陳醇”來評判,但因其清雅的口感和特殊的香氣,特別是陳年的霜降老茶婆,入口甜潤,也收穫了不少口味偏淡尤其是女性消費者的青睞,作為六堡茶的一個特殊品類,個人覺得還是很值得嘗試的。尤其是現在,伏暑當下,煮上一壺,消暑解渴,清清爽爽一整天。


成都購物達


眾所周知,六堡茶是一種農家茶,屬於中國六大茶系中的黑茶,這種茶葉具有越老越香的特點,老茶婆是六堡茶中的一種,梗粗葉薄、平展舒開、殘缺不齊的茶葉片,這些墨綠、淺青、褐色不易的幹葉片被稱為六堡老茶婆。

六堡老茶婆是一種生長時間比較久的茶種,這種茶葉的製作對於時節的要求比較高,必須要在霜降前後一週的時間內採集的茶葉,而且要老茶樹的茶葉,所以也稱霜降茶。茶婆這個名字是因為當地人以茶葉為生,是一種對茶樹的尊稱。這個“老”的意思指的是茶樹的年齡老,不是茶葉存儲的時間長。

老茶婆的製作與普通六堡茶製作方法基本一致,常規制作是全殺青又炒幹,不然會有老青味,六堡老茶婆生曬之後飲用別有一番味道,它的味道帶有一點甘甜,而它最大的特點是香,眾所周知,春茶以茶味見長,秋茶以茶香取勝,採製秋冬季的老茶婆能很好的呈現秋茶香,氣候特性賦予老茶婆獨特的高揚香氣的品質,其“降香”更是讓人品嚐後久久不忘,所以備受推崇。

其實之前老茶婆在六堡茶中的地位極低的,人們對待它就是一種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態度。近年來由於老茶婆的原料、幹茶以及茶湯的色、味、香等,都是獨具特色,且其他茶類中少有這樣的品種,因而越來越得到茶客們的喜愛和追捧。


茶醉小妖


按標準來說,六堡茶是黑茶。


歸於黑茶的理由

在標準化了的六堡茶工藝流程及感官品質特徵方面看,成品茶是經過堆積變色過程,完全符合陳椽教授的黑茶分類綱目理論、茶葉分類相關標準及茶葉相關法規規定,故稱之為黑茶。並且陳椽教授《製茶學》也將六堡茶歸入黑茶,並介紹了六堡茶的鮮葉加工分為“殺青、揉捻、漚堆、復揉、乾燥”等步驟。

老茶婆

白露時節後,梧州六堡溫度降低,晝夜溫差大,雨水少,此時霜降茶的香味很濃,這時採的茶,稱為“霜降茶”。霜降前後的茶可以分為:茶谷、中茶(或二白茶)和老茶婆,其中以老茶婆近年最為出名。

老茶婆的“老”,並非指的年份老,而是指茶葉“老”,據當地人所說,茶婆是六堡人對茶樹中的老茶葉的尊稱,老茶婆表達的就是老葉子。

老茶婆是採用霜降前後,茶農採摘往年或當年生長的老葉,入鍋蒸汽殺青,放在灶前或閣樓陰乾製成,一般都是茶農自留,不對外出售。老茶婆雖外表簡陋,茶葉粗老,但風味獨特,也有很好的藥用價值。

老茶婆歷史

舊時的六堡鎮茶農因為要把好的茶芽、中茶交收,換取金錢和生活用品,往往捨不得喝精細的茶芽,只好採些粗老葉子,進行簡單處理後當做口糧茶留給自己喝。

早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時候,老茶婆在六堡茶中的地位還是極低的,人們對待它就是一種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態度。近年來由於老茶婆的原料、幹茶以及茶湯的色、味、香等,都是獨具特色,且其他茶類中少有這樣的品種,因而越來越得到茶客們的喜愛和追捧。

老茶婆最大的特點就是香,春茶以茶味見長,秋茶則以茶香取勝,採製於秋冬季的老茶婆呈現秋茶的香,而其中又以霜降老茶婆最為香濃味厚。

老茶婆功效

老茶婆富含木糖醇,據資料顯示木糖醇對糖代謝方面具有與胰島素類似的作用,故多喝老茶婆能夠預防糖尿病,對糖尿病患者有輔助治療的功效。

粗枝老葉的老茶婆較普通茶葉含有更多的茶多酚,對降血糖、降血脂,抗凝血、增強肌體免疫功能、抗氧化、降血壓、保護心血管都有一定的功效。


小米尋茶







鳳慶縣食安合作社小段


對茶不是很瞭解


手機用戶吉祥平安



農民老鄭


不同的分類標準,會將茶葉有不同的分類。

現在常見的六大茶類(紅茶、綠茶、黃茶、烏龍茶(青茶)、白茶、黑茶)是以加工工藝標準區分的。

黑茶的基本加工工藝:殺青、初揉、渥堆、復揉、乾燥。

白茶的基本加工工藝:萎凋、乾燥。

所以你說的:六堡茶的霜降茶(俗稱老茶婆)應該是黑茶。


利源隆黑茶


一句話,兩個字:黑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