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如何看待有些高校老師竭盡全力將子女送到國外讀書?

用戶67859948497


將子女送到國外讀書,我覺得有這幾種情況

第一、在國內學習不好,送去國外鍍金。

我身邊就有這樣的例子,是我們高中的一個女生。考了一個二本大學,進入大學後一年學不下去了,她的家人就將她送出了國外學習。不要問二本大學都上不下去,去國外怎麼學習,人家家裡有錢,這些都不是問題,畢竟國外的野雞大學還是有很多的。而在多年後,自己的簡歷上有一項曾出過留學這一項,絕對會給你加分。

第二、為了更好的學習環境。

有些家長是真的為了讓孩子體驗不同的環境,或者學好英語,而把孩子送出國外。畢竟國內一些大學的學習環境真不可恭維。而國外的一些好大學,進去難,出來也難,這樣的大學真的能夠給你提供足夠的學習資源。還有一點,國外的科研環境是比國內要好的,許多國內的研究生,博士生都會選擇去國外深造,就是因為能夠接觸到更優質的科研設備。

第三、以美國來說

美國擁有世界最多的留學生人群,這些學生來自世界各地,他們帶來的多元文化反過來又豐富著美國的教育環境,營造出一種多民族、平等、自由開放的學習氛圍。 最後,從比較實際的角度來看,美國學校在世界上的認可度還是比較高的,美國名校出來的學生很容易進入比較理想的行業,隨之而來的就是社會地位的認同和較高的薪水。


流星雨的流體變化


首先,高校教師知道中國的教育和國外發達國家的教育的差距有多大。

  1. 在高校裡,特別看中學歷,很多大學教師特別功利沒有情懷,只注重評職稱,沒有多少人真正投入到學術研究中,論文造假常態化,官僚作風太嚴重。 教師沒有創新意識,循規蹈矩, 學生應付老師,老師應付學校,學校應付檢查,形式主義嚴重,學術界死氣沉沉。
  2. 由於這幾年高校不斷擴展,學生多了,教師的課程也越來越多,原本應該留出來搞科研的時間和精力都忙於教學,科研流於形式。高校的科研要想真正出成果,必須讓教師靜心研究,不能忙裡偷閒的搞科研,這樣不會出大成果。此外,高校教師還要忙於各種無關教學的工作,所以高校教師現在不僅工作量大,而且工作壓力特別大。感覺現在的高校教師在工作量上向中小學靠攏,在科研上向高校看齊,這樣就會讓高校教師吃不消,最終無論教學還是科研都不會出太多成績。感覺大學教師還處於生存狀態。
  3. 中國的高校教師知道中國教育和國外教育有很大差距,他們可能在工作中接觸過而外國先進教育理念,也可能接觸過專業領域的有情懷的大師,他們一定有切深的感受,所以才讓孩子出國留學。

第二,高校教師的收入整體來說還算比較高的,還能承受孩子出國的這個費用。

第三,高校教師的眼界還是比較開闊的,知道未來的社會是國際化的,中國的孩子要想適應國際化,就必須要出國去看一看。

從這個角度看,高校教師的孩子出國留學不一定為了功利,而是為了增長見識,這也是著眼於孩子點終身發展,也擴展了孩子未來發展的空間。



中考政治劉老師


雖然沒有具體統計數據,但是我用我做出國留學9年時間的經歷,我接觸到的,不光是高校老師,基本上各行各業能出國留學的都出國留學了。

第一,高校老師把自己孩子送出國,很正常的行為。因為高校老師很清楚國外的優質教育,而且也有條件把孩子送到國外留學,所以讓孩子出國留學接受國外優質的教育。這和我們有錢,買國外的生活消費類產品是一樣的。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目前一名博士想要留校做老師,如果沒有海外背景,985學校非常難了。國家也推出很多千人計劃等政策吸引海歸回國。

第二,高校老師送自己孩子出國並不表明高校老師教學有問題。對於無法出國留學的大多數人,大家擔心的是,老師自己孩子出國了,老師對自己的教育都不放心或者不認可,是不是老師本身就不認真教學?一個國家或者一個學校的教育,不是一個或者幾個老師,甚至全校老師能夠直接決定的,他往往還和社會發展等有緊密關係。比如前段時間的中興事件,我們無法制造出芯片,那麼高校裡面學生也必然無法接觸這方面的最先進的知識和技術。

第三,國外教育比國內好,很多人可能只是知道好,但是並不知道到底哪裡好,而本身從事教育工作的老師對此更有發言權。雖然互聯網已經很發達了,但是國內對於國外還有眾多的誤解。比如國外不安全,中國人去國外被歧視等。而從事教育的老師,深深理解國外教育好在哪裡,這種教育模式對於孩子成長和事業發展的好處,所以送出去孩子去國外留學了。甚至我接觸到的,很多院士或者知名老師的孩子,都在國外定居甚至移民了。

第四,並不是所有老師的孩子都出國了。出國留學的先決條件是要有資金支持。國外是發達的社會,我們還是發展中國家,人們的收入遠遠低於發達國家。所以出國留學只能註定是小眾的。而國內老師雖然收入不錯,但是還是和出國留學要求的費用有差距,並不是每個老師家庭都能出國留學。

最後,我講一個事情,大家來思考國外教育好在什麼地方?為什麼學校老師要把自己孩子送出國留學而不是在國內上學?

PS:出國留學,自然科學全世界學習的都是一樣的(氫氣和氧氣生成水,不管中國美國或者英國都是這個道理),而出國留學自然科學的佔據了很大比例。那麼既然都是學習的一樣的,為什麼學校老師要花那麼多錢送孩子出國留學呢?到底是有什麼東西不一樣呢?


閆勝龍談留學


我覺得不僅是高校老師,而是整個富裕階層都有著強大的動力送子女到國外讀書,原因五花八門,但大體的動力有以下幾個方面:

1、到國外增長閱歷,培養自我管理的能力。我為什麼不說增長見識,因為閱歷是客觀的,見識卻是主觀的,有閱歷不一定代表有見識。不管怎麼說,對於個人來說,去一個文化迥異的異國他鄉的確能增長不少閱歷,並且反向培養了小孩自我管理的能力。我去年回國在達拉斯機場碰到一個讀初二的小孩,他初一時到的美國讀書,那天是他兩年內的第一次回國。他自己一個人安靜坐在那裡看書,然後等機場工作人員通知他登機,他是自己一個人坐飛機回國,在達拉斯也是轉機。他是那種談吐很得體的小孩,我其實很羨慕他,我初二的時候還在家裡騎著自行車和夥伴打架。

2、在國外工作生活的機會。人都是不願意滿足現狀,在一個地方待久了就想換個地方試試。最厲害的換地方就是海外工作。而留學就是最簡單的海外工作途徑,但就我認識的很多人來說,到美國留學的打算是在美國工作幾年積攢工作經驗再回國工作,畢竟海外留學的文憑在中國已經不是香餑餑了,所以工作經驗比學歷來的更重要。但是問題也很多,比如中外的工作方式和企業文化非常不同,適應美國的工作形式並不能保證回國工作能夠一帆風順。而且更為可怕的是美國的工作崗位細分的令人髮指,在美國工作五年可能還抵不上國內工作一年學的東西多。

3、社交需要。這個是那種極富階層的需要吧,他們希望把生意擴張到國外去,就需要自己的子女有著西方教育背景,因此甚至會在高中時期就把孩子送去留學。

4、資產分配。子女留學的另一個好處是資產往國外分配,比如買豪宅和豪車。

5、對於高校老師來說,他們深刻領悟到國內競爭激烈程度,覺得還是國外學習會更舒心一點,並且國外文憑更好用。比如到國內高校應聘的時候有海外學習的經驗更有幫助。


穿美國望世界


感謝悟空小秘書/頭條教育聯盟的邀請。

題主也說了是某些"高校老師",就這個"某些"而言,小西覺得比例不高。

為什麼有些高校老師選擇將孩子送往國外讀書?

很簡單,大部分都是孩子成績不佳,在國內上不了太好的學校。高校老師自身和國外不少學校有過接觸,有類似這樣的資源和能力(自身收入不低),才會誕生將孩子送往國外讀大學的想法。

小西的同事中就有類似的學生,我有個小發現就是"大部分是媽媽主管孩子的學習。"大部分媽媽都想給孩子更好的,而孩子的爸爸則是覺得國內讀個本科,再讀個好點學校的碩士/博士,找個工作還是不算太難的。

小西也有類似的感覺,也不想將孩子送往國外,畢竟這幾年國內不少學科的學術水平不比外面差,另外就是"海歸"不在如之前吃香,普通的海外院校甚至還不如國內的大學畢業生好找工作。今年,小西就有個同事的孩子從國外讀了本科、碩士回來,在國內找工作不理想,差不多半年啦還沒找到工作。

當然,這其中有不少優秀的孩子,高校教師的父母接觸的留學資源多,送往的是哈弗、牛津、哥大等名校,和他們對高等教育的認知理念有關係。

也許,再過10餘年,小西也會面臨這樣的問題。當下,我的想法依然是將她留在國內讀書,除非她自己想去國外定居,我才會選擇尊重她自己的想法送她出去。其實,大部分家長都是期盼著孩子好,哪怕自己苦點、累點,也希望給她最好的,學習也是一樣。要不為啥學區房賣那麼貴呢?

希望對您有幫助,方便時給個關注,謝謝您~

2019-01-26-03


帥小西De


結合身邊的情況,談談對題目的看法。目前身邊有五位老師的子女到了上大學(或過了)的年紀,其中三位出國留學,兩位留在了國內讀書。留學的三位,一位已回國供職於阿里,另一位留在國外工作,還有一位在哈佛攻讀博士,國內的兩位一位本科畢業就業,另一位本科在讀,相對來說都比較有代表性。

高校老師把子女送往國外讀書,有幾個便利條件。

首先是隨著國內外高校之間的交流與合作越來越頻繁,高校老師有更多機會了解到國內外教育的差別,目前來說,歐美髮達國家的教育科研水平在很多方面是領先國內的。

其次,同樣的原因,他們可以獲得更多信息和資源。國外學校大多實行申請制,老師的推薦信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這對高校老師來說,相互間較為熟悉,更容易獲得有分量的推薦信,被錄取的可能性更高。

第三,很多高校老師自身有留學的經歷,深知海外留學經歷能帶來的改變,以及在國內就業時海外經歷的重要性,所以很多高校子女的孩子耳濡目染,跟隨父母有過較多國內外遊學,研學的經歷。有很多孩子自身也有出國留學的願望。

第四,出國留學的高校老師子女,大部分是比較優秀的,也就是說他們並非盲目把子女送出國去獲得海外經歷,他們也深知國外高校寬進嚴出,沒有紮實的基礎與過人的能力,在國外高校裡學習和生活都不容易。前幾年本科出去的較多,現在越來越多的老師是讓孩子本科畢業後再申請出國,一方面這時候孩子長大了各方面相對成熟,另一方面,這時候申請更容易拿全額獎學金,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自立。

第五,老師們把孩子送出去,並不是為了讓孩子將來就在國外定居或生活,一般會比較尊重孩子自身的意見。很多孩子讀完本科再出去讀研讀博,就能有一個對比,會自己選擇將來的發展方向。很多老師其實是希望孩子回國的,一方面國內就業科研環境有了很大改善,另一方面畢竟自己在國內,也希望子女能在身邊。


象牙塔裡講故事


我兒子2011年四川大學本科,巴黎十一大三年碩士,英語法語都很好,在那拿到工作簽證,工作了一年多。有四年沒有回國了,今年回來過了春節。他就想回國了(當然還沒有下決心)。原因其實很簡單,一更愛吃國內的飯(他說西餐不好吃,在國外經常找中餐館吃飯),二國內的生活更有意思,經常聚聚,吃吃喝喝麻將K歌等等。到底回還是不回,我也很矛盾拿不定主意。我說的是我自己和兒子的真實情況。


寧靜薩克斯


作為一名高校教師,我身邊確實有不少老師將自己的子女送到國外讀書,多數還是不錯的學校。比如,有老師的女兒本科考上了復旦,但沒有去,最後選擇去的是劍橋大學讀本科;有老師的孩子本科讀的是哥倫比亞大學;還有老師小孩本科讀的是英國的伯明翰大學;成績稍微差點的本科去了澳門科技大學,碩士去了紐約的一個學校。

除了出去讀本科的,更多的是在國內讀完本科,去國外念碩士的。比如,本科畢業後去了帝國理工讀碩士;有一個是本科畢業去了悉尼大學讀了碩士,後來又去劍橋讀了另一個碩士,最後到了牛津讀博士。

當然,最誇張是有個老師在女兒讀初中的時候,就送到美國接受教育了。

回到問題本身,為什麼高校老師會竭盡全力送子女到國外讀書?因為他們深知我們高等教育中存在的那些問題,知道我們有多少水課,深知很多制度完全不為學生服務,也深知我們在某些方面的禁錮和限制有多大(不好明說了)。

另一方面,高校教師能夠將子女送到國外讀書,也因為有這個能力。五六十歲的高校教師,只要當初認準了時機,幾乎都有兩三套房子,有不少存款。送孩子出去讀書根本不是太大的經濟負擔,不需要竭盡全力。


半島外語


中國在美有約32萬留學生。一流大學國外深造比例不少。越是優秀的大學,出國深造的比例越高,比如北大、清華和復旦大學,國外留學的比例近30%,不可謂不高。而且一個非常嚴俊的形勢是越是優秀的人才,留在國外的可能性越高。優秀留學生不回國為國效力,一個重要原因是國外的生活和工作條件好,待遇優厚,食品安全,子女教育更好。另一方面,覺得國外有更好的實驗條件,可以更好地進行研究,容易出成果,想要通過科學研究為人類做出貢獻。

清華大學黨委書記陳旭從堅定政治信仰,牢牢把握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加強黨的政治領導,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提高政治能力,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營造昂揚向上的政治生態,涵養風清氣正的育人環境等方面彙報了學校黨的政治建設總體情況。清華大學黨委書記陳旭指出,清華大學歷屆黨委始終高度重視政治建設,形成了旗幟鮮明講政治的優良傳統,為學校建設和改革發展奠定了堅實政治基礎。


用戶3945390008811


正在糾結是否讓女兒出國。

國內外企三年的工作經驗,外語專八,211本科,績點3.8,雙學位,哥大暑期遊學經歷。這些條件,大概能申請到非常好的學校吧?

高考的時候發揮不好,總想著研究生上個名牌大學,彌補遺憾。我也覺得,家裡經濟允許,可以讓她出去見見世面,漲見識。

本科畢業放棄了國內保研,準備出國。意外的收到四大的offer,覺得有工作經歷,可以為留學加分,就暫時擱置了留學計劃,今年把cpa考出來了,孩子還是有出國的打算。

糾結在於,一是年齡問題,2年留學回來,27歲,年齡有點尷尬,據說現在這個年齡段未婚女不好找工作。

二是經濟問題,目前年薪15萬,每年還會漲。出國費用加上工資損失,百八十萬的留學成本,是否值得?

三是,目前有個男朋友,但男朋友硬件條件不太好,也不太想出國,如果女兒出國了,這段感情是否能經受考驗?值不值得為出國放棄這段感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