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9 2019年經濟數據全解析:閩皖雄起、蘇杭躺贏,省際城際排名大洗牌

2019年經濟數據全解析:閩皖雄起、蘇杭躺贏,省際城際排名大洗牌

最近,鄂A疫情猛如虎,媒體上、朋友圈裡,鋪天蓋地都是各地疫情的動態消息。導致另外一些同樣重要的新聞,如陸續出爐的2019年各地經濟數據,討論的人就相對少了很多。但其實,這裡面值得關注的點非常多。

在展開分析之前,三土先給大家普及一個常識:按照現行國民經濟核算制度,年度GDP要經過兩次核算:第一次是初步核算,一般在第二年1月20日左右發佈;第二次是最終核算,統計部門會依據年度統計材料、財政決算資料和部門行政記錄等,在下下年初修訂初步核算數。

舉個栗子,2018年各地GDP的初核數據在2019年的一月份就已公佈,而終核數據則一直到最近才陸續披露。但由於存在時間差,加之一般情況下,初核、終核數據間的差異不會特別大,所以大家通常關注、談論、引用的更多是初核數據,而非終核數據。

但也有特例,那就是在經濟普查的年份,要根據經濟普查數據修訂當年GDP初步核算數。而2019年,恰好進行了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與此前三次經濟普查,多普遍上修往年數據不同,這一次,雖然全國層面的GDP數據增加了18972億元,但具體到各省,卻有多達14個省份下修了2018年的GDP數據。

由此,如果我們簡單地拿2019年與2018年的初核數據進行比較,會感覺出現了一批GDP火箭式增長或斷崖式下跌的省份與城市,原有的省際和城市間的排名這次也發生了巨大調整。

這一篇,我們就來詳細說說這些變化。



2019年經濟數據全解析:閩皖雄起、蘇杭躺贏,省際城際排名大洗牌

梳理這14個GDP數據下修省份,三土發現,除了廣西(-3.6%)、湖南(-0.3%)外,其餘皆位於北方。其中下修幅度超過6%的省份,不是在東北,就是在華北。像天津、吉林、黑龍江,下修幅度超過20%,而山東GDP一下子砍掉近萬億,老三地位直接面臨後面浙江的挑戰。

要知道,此前幾年,像天津、內蒙、遼寧、吉林等省份,已經都先行主動擠過水,下調過數據了。結果一普查,還是這副德行,可見之前這些地方的統計數據有多水!可見這些區域的經濟情況有多糟糕!可見我去年提出、但遭到許多人反駁的“華北經濟東北化”觀點所言非虛!

目前,整個北方只有河南的經濟還算堅挺,增長後勁仍舊十足。這裡面,鄭州的核心帶動作用相當明顯,這也是三土一再強調,整個秦嶺淮河以北,我最看好北京與鄭州這兩座城市的原因所在。

與北方經濟數據的斷崖式下滑不同,南方不少省份在經過“四普”的數據調整後,GDP大幅增長。比如福建,2018年初核時還只有35804.04億元,全國排名第十,2019年的初核數據直接漲到42395億元,不僅名義增速高達18.41%,排名也連升兩位,攀至第八。這印證了我之前的看法,即像浙江福建這些民營經濟佔主導的省份,企業出於避稅目的,往往傾向於隱瞞少報經濟數量。

相比這類早就料到的省份,安徽、雲南GDP的暴增(19年初核對18年初核的名義增速分別達到23.69%、29.88%)多少有些出人意料。如果說安徽的快速發展得益於融入長三角與合肥的強省會戰略,那麼雲南呢?有一種解釋是,中西部那些老少邊窮省份過去為了爭取國家扶貧補助和轉移支付,刻意壓低GDP,哭窮。

但無論什麼原因,經過此次調整,各省排名發生了巨大改變。

1、河北掉出前十,而且短期內重返的概率極低。目前,TOP 10榜單中北方省份僅剩下山東、河南,南北比例為8:2,嚴重失衡。

2、安徽在與北京多年糾纏後,2019年終於成功超越。而且在可預見的一兩年內,還將超越上海,躋身前十。至於會不會更進一步挑戰湖南,目前不好說。但是從這次“四普”的相關數據調整情況來看,之前網上關於湖南數據統計注水,以及對長沙“水沙”的稱呼,或許並非空穴來風。

3、“西北一哥”陝西(25793.17億)超越“東北龍頭”遼寧(24909.5億)。雖然後者的資源稟賦要遠遠好於前者,但正如我在過去的文章中分析過的,擁有四個中心相互扯皮的東北,未來發展可能還不如只有單一核心——西安的西北。不信看吉林、黑龍江的數據與排名,如今已淪落到跟西域、甘肅一個檔位。



2019年經濟數據全解析:閩皖雄起、蘇杭躺贏,省際城際排名大洗牌

(另有部分城市官方公佈了預測數據:蘇州19300億元、武漢約17000億、南京14050億元、長沙12075億、無錫12000億)

去年初,三土曾在文章中提到,2019年城市戰爭的一大看點是蘇州GDP能否反超天津?一年下來,蘇州的表現差強人意,我也接連寫過幾篇分(pi)析(ping)蘇州的文章。結果,包括廣大蘇州人民都想不到,這場老六之爭,居然不是靠著蘇州自己的努力,而是天津擠水5000億GDP分出的勝負。

作為此次數據下修幅度最大的省級行政單位,被擠掉近三成水分的天津,GDP排名一落千丈,2018年還在各省市區排名中位列19,2019年直接掉到23,排在以貧窮出名的貴州後面。

而在城市排名中,除了蘇州,成都、武漢、杭州也都紛紛踏著天津的屍體,實現晉級。後者的前十地位能否保住,目前就看南京的最終數據了。但即便今年沒超過,按照兩市的增速來看,南京明年進前十是毫無懸念的。到那時,除了北京,TOP 10城市榜單中就沒有其他哪怕一個北方城市了。

孤不孤獨,緊不緊張,怕不怕人!

如果說天津是TOP 10城市中排名掉得最厲害的,那麼在11-20這一檔,退步最大的則是青島與濟南。

目前,山東各城市2019年的GDP數據尚未公佈,但根據網上流傳的一份各市2018年下修數據表格(雖然準確性還有待進一步核實,但三土參考了其他數據,感覺總體應該大差不差),今年的情況恐不樂觀。

它標誌著,1、青島在北方城市中的“三哥”地位,可能被鄭州取代;2、濟南通過吞併萊蕪獲得的前20位子,才坐了一年,屁股還沒熱,就又要say goodbye了,而且還提前退出了今年破萬億的城市戰爭。

2019年經濟數據全解析:閩皖雄起、蘇杭躺贏,省際城際排名大洗牌

說到破萬億之爭,絕對是2020年城市戰爭的最大看點。在目前17城的基礎上,預計將有包括泉州、東莞、福州、南通、西安、合肥在內的6座城市,向這條線發起挑戰。2019年,這六城的GDP齊齊躍上9000億大關。其中數據上修後的泉州(9946.66億),猶如去年的佛山(9935.98億),距離萬億僅一步之遙。

不過,相比已成為TOP 20合格線的萬億GDP,有一個城市今年將挑戰4萬億的中國城市GDP上限,那就是上海。

過去幾年,輿論場上一直有一股勢力在唱衰上海,但是從“四普”調整後的數據來看,你大爺還是你大爺。

1、上海3331.95億的上修幅度僅次於安徽(4004.08億),位居各省區市第二名,而北京只有2786.02億。上海的經濟實力,過去被嚴重低估了;

2、經過這次的數據調整,北京、深圳這兩座明星城市與上海的GDP差距分別由2018年初核時的2359.87億、8457.89億,拉大到2019年初核時的2784.02億、11228.23億,可見上海的“一哥”地位並沒有那麼好取代。

所以,“上海不行論”可以休矣。



2019年經濟數據全解析:閩皖雄起、蘇杭躺贏,省際城際排名大洗牌

2019年經濟數據全解析:閩皖雄起、蘇杭躺贏,省際城際排名大洗牌

2019年的長三角城市,總體上其實表現平平,但也不乏可說道的點,主要有三:

1、與京滬間的“一哥”之爭一樣,杭州與南京關於老十位子的爭奪也進入白熱化。從趨勢上看,南京跟杭州的差距的確是在不斷縮小,所以網絡上“南京趕超論”近幾年甚囂塵上。在三土城市筆記的讀友群(目前群友已突破掃碼入群的人數上限,還想加入的可以先添加三土的個人微信

tgnf1987,我單獨拉入群)裡,之前甚至有群友信誓旦旦地打包票,2019年南京必定取代杭州進入前十。

結果,由於天津那麼一鬧,杭州不僅沒跌出前十,相反排名還前進了一位。更重要的是,其與南京的GDP之差從去年的688.8億,擴大到了今年的破千億。不過,由於江蘇也啟動了強省會戰略,杭寧之爭還將持續。但隨著兩者即將都進入TOP 10榜單,未來兩者誰前誰後的重要性或將降低。

2019年經濟數據全解析:閩皖雄起、蘇杭躺贏,省際城際排名大洗牌

2、過去幾年,浙北“兩興”(紹興、嘉興)VS 浙南“兩州”(溫州、台州)是浙江城市戰爭最大的看點。一度紹興跟溫州的GDP之差僅有幾十億,但2016年以來,隨著溫州經濟的觸底反彈,不僅重新拉開了與紹興的差距——2019年已達到創紀錄的825.37億,“浙江老三”的地位算是坐穩了,而且今年極有可能反超石家莊、瀋陽、哈爾濱等省會,排名站到TOP 30的門口。

3、與紹興的“趕超未半而中道崩殂”不同,在經歷了與台州的多年纏鬥以後,2019年,嘉興終於實現反超。雖然在GDP總量上並沒有達到張領導之前誇口的5400億(實際為5370.32億),但相對臺州,卻從2018年的少3億一下子變為多出236.27億元。

考慮到2021年第一個百年前嘉興強勁的發展後勁,可以說,嘉興已經徹底地甩掉了台州,進入到前一批城市的競爭之中。而它的下一個目標,是另一座“taizhou”——泰州。相比台州的難纏,對泰州的趕超應該會很快,不是2019年,就是2020年便能見分曉。

到那時,江浙城市間,整個長三角城市內部的排名座次與地位格局,或將發生不小地改變。不信?咱們騎驢看唱本——走著瞧。

(更多長三角區域城市分析文章,請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三土城市筆記”或“三土演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