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7 改革時期爆發的革命:讀《舊制度與大革命》

導語:耗時近兩月,終於將托克維爾這本著作看完了。總得來說,這本書有深度,有探討,也有一些不足。與傳統的史學著作不同,《舊制度與大革命》並不是按照時間的順序,敘述大革命的前因後果,如果是這樣的寫作方法,恐怕這本書也不會流傳至今,托克維爾則選擇了另一種問答式的寫作的方法,每一章節關注一個問題,然後在文中進行詳盡地回答。讀完整本書之後,原有的關於法國大革命的認知將會被顛覆,這就是《舊制度與大革命》獨一無二的地方。


改革時期爆發的革命:讀《舊制度與大革命》

托克維爾


1.內容概括

先將整篇文章回顧一下:托克維爾認為法國大革命並不是革命的起點,而是引爆點。所有關於大革命的所取得的成就,許多在波旁王朝統治時期早已建立,比如中央集權制,比如國家統一,比如作為獨立政治力量貴族的解體,比如自由平等思想的傳播,比如地產的分割等等。這些所謂的革命成就,按照托克維爾的看法,並不是革命派的成就,而是應歸功於舊制度。在托克維爾的筆下,我們看到舊制度下的法國不但沒有出現民不聊生、民怨沸騰的現象,反而正在逐步走向欣欣向榮,貧富差距不大,但就在這時候,大革命爆發了,推翻了整個波旁王朝的統治。


改革時期爆發的革命:讀《舊制度與大革命》

攻佔巴士底獄


2.托克維爾的觀點

即便在托克維爾的時代,他認為革命仍然在繼續,因為需要解決的問題的仍然存在。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法國大革命後,又經歷了拿破崙稱帝,波旁王朝復辟,法蘭西第二帝國等如此反覆不斷的近半個世紀的社會動盪。那麼為什麼這樣的社會制度下,革命還會爆發?托克維爾認為是階層固化,日益富裕的第三階級無法獲取與之相適應的政治地位,社會上又無其他通道供其上升,大量官職仍被少數人把持,只有極少數的人通過金錢的方式購買了貴族的頭銜,獲得一官半職,但是這並不能解決第三階級的政治訴求,轉而作家在其中扮演了旗手的角色,大力宣傳自由平等思想,啟發民智,把第三階級的怒火引向了王室和貴族,但是貴族和王室卻對社會的危險情況渾然不覺,於是大革命就這樣爆發了。大革命後,原有的舊制度又繼續保留了下來,唯一被推翻的是王室和貴族。


改革時期爆發的革命:讀《舊制度與大革命》

大革命期間的恐怖統治


3.蓑翁說

作為一本歷史學著作,托克維爾仍然主要使用了歷史學的方法,對古老制度的追溯,對社會背景的探究,均是歷史學的方法,正在在看待各種文獻中,托克維爾發現了大革命的真相。當然,托克維爾也使用了比較的方法,其中英美德是托克維爾提到的三個主要國家,並分析了為什麼法國是這樣,而另外幾個國家是那樣,這均是由於各國的歷史環境所造就的。使用的文獻方面,托克維爾作為一名嚴謹的史學家,查閱了大量的史料,尤其是第一手資料,比如波旁王朝的稅計薄,這些對於還原歷史真相,意義自然不言而喻。

因此,對本書的任何稱讚和溢美都是不為過的,光從本書的發行量、流行程度和流傳時間來看,本書確實經歷了時間的淬鍊,是一本合格的經典書籍。書中有些觀點,比如“對於一箇舊制度來說,最危險的時刻往往是它改革的時候”流傳甚廣。對於人文社科領域學者來說,這本書都可以提供一個豐富的視角和養料。

上面主要談了一點本書的優點,下面再講幾點遺憾。其一對法國大革命的基本情況缺乏介紹。如果對法國大革命不瞭解的讀者,看了本書將會一頭霧水,完全不知道托克維爾在講什麼,所以,如若本書中專闢一章介紹大革命的基本情況介紹,將會更好。其二沒有對波旁王朝的時期的制度和革命後保留的制度加以比較。如若加上比較,並以表格的形式呈現,將會使得讀者更直觀的感受到托克維爾的新制度不是憑空長出來的觀點。

其三有些主觀情緒太強。比如對法國貴族制度的論述,托克維爾的感情色彩非常濃厚,可以看出他對貴族的同情和惋惜,甚至托克維爾的政治傾向,應是英國式的君主立憲制度和議會政治,限制國王權力。其實托克維爾也證明了,法國王權的強大,消滅了貴族獨立掌權的可能,地方的自治已經不復存在,貴族已經成為了法國的寄生階層,這種情況下,法國貴族不能也不會去承擔起英國貴族的任務,只能成為歷史舊物。

總而言之,本書是一本經典,思辨性強,突出辯論,創新了新的史學寫作體裁,文中的新觀點發人深省,值得一讀。

參考文獻

1.(法)托克維爾:《舊制度與大革命》

2. 張芝聯:《 漢譯史學名著評介》

本文由江南蓑翁團隊創作,版權歸江南蓑翁團隊所有,如有抄襲等侵權行為,本賬號保留訴諸法律權利。


改革時期爆發的革命:讀《舊制度與大革命》


合作與轉載,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