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李雲龍用3600顆手榴彈消滅山崎,現實嗎?《亮劍》算不算神劇?

胡文欽


抗戰期間中國軍隊使用的木柄手榴彈除了從德國進口M24手榴彈,最著名的是國產仿M24手榴彈,也叫“鞏式”手榴彈。這種手榴彈減小了M24的長度、重量,使之更適合中國士兵的體力特點,但是相應的威力也略有減弱,主要是減小了裝藥量所致。單枚殺傷範圍最大可超過100平米,威力很不錯。其餘國軍各正規兵工廠生產的基本大同小異,威力大小不一。主要是取決於裝藥量和裝藥種類不同造成的。值得一提的是著名的“邊區造”。這裡面花樣就太多了。鑄造是否精良、表面是否有預製破片槽、裝藥量多少、裝藥種類等等因素造成了邊區造手榴彈差異太大。比如有一段時間炸藥缺乏,只能填裝黑火藥,加之彈體材料鑄造質量差,造成爆炸威力極小。彈體爆炸後幾乎不碎裂,也就是後來傳說的“邊區造”一炸兩半的故事來源.

其實在抗日戰爭中,由於我方裝備較差,很多手雷只能是照葫蘆畫瓢,仿照戰利品製作,其中很多地方也比較粗糙,威力也比較有限,但是就是這樣,很多戰士還是沒有機會揣幾顆手榴彈上戰場,因為儘管製造工藝不咋地,但是總比大刀長矛好多了,大家或許還記得《亮劍》中的李雲龍曾經向後勤要手榴彈,好說歹說才要了幾箱,可見當時手雷在戰場上多麼稀缺。

那麼回頭咱們討論一下,邊區造的手榴彈就算威力不行,爆炸只是兩半,傷亡半徑比較小,發揮出你們無限的想象力。三千六百顆手榴彈爆炸成兩半,那就是7200顆彈片,想想當時的情況,山崎大隊的人馬不可能都是分散開來佈置的,而且從劇中觀察,李雲龍部扔出的手榴彈而是從四面八方,但是掉落的位置可是比較集中,這就應了一句話,把力量集中在一點爆發出去,那是多大的威力呢,所以我作為一個影視領域的創作者,還有作為一個觀眾,我的想法是,3600顆手榴彈不是誇張。而且抗日戰爭時期,對於我國人民來說是一個非常嚴肅的時期,所以很多導演也是盡全力的去還原當年抗戰的情景,所以誇大的成分就顯得很小。


神鬼齊航


李雲龍全殲山崎大隊這場戰鬥史稱關家堖戰鬥!事實並非如此!亮劍雖然拍的我軍抗日的艱苦卓絕但有失實,所以有些人把亮劍歸為神劇

關家堖戰鬥是日軍在山西掃蕩時日軍36師團所部岡崎支隊(不是山崎)500人,無意中發現並摧毀我軍黃涯洞兵工廠和野戰醫院,彭總集結我八路軍129師下轄385.386旅各一部二萬餘人圍殲岡崎支隊。由於我軍戰術和武器上的落後,激戰一天後,在日軍增援部隊趕到前無奈撤出戰鬥,以我軍傷亡2300餘人,敵方傷亡149人。這是百團大戰三階段一場恥辱之戰也是彭總在抗戰時期的痛。所以抗日戰爭都是靠老一輩英雄們用血肉之軀打出來的,不是電視劇中以一擋十,手撕鬼子這麼容易……


楓橋夜泊54321


現在人懶了體力沒上幾代人大,小時候經常聽家裡老年人說以前人吃不飽穿不好就是力氣大,推手推車跑幾百裡地去拉煤,生產隊裡的馬包一個將近180斤都是一個人扛的,90後多人馬包是什麼都不知,以前東西丟了隔一天再去找還在原地放著沒人動,人家只是說夠山崎大隊喝一壺,而且山崎大隊也就一二百人,並且被程瞎子的部隊已經圍攻了八九個小時以後獨立團才上,並且獨立團那時候全團也得八九百人,上了手榴彈又打的白刃戰。所以亮劍很切實際。

本身小說是藝術,藝術就是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藝術是渲染一種氣氛,樹立一種英雄形象,從而達到一種效果。在保證一定真實度的情況下,很可以採用一些誇張的手法和篇段,這是必要的,如果你想追求實事的話你就不必看電視劇了。按實戰來說這個是沒有多大可能的,只要對方發現了你的意圖,就沒有多大成功的幾率了,你可以投彈難道別人不會嗎,試想在坑道里投彈和在外面投彈那個發揮更好,所以只要作戰意圖一暴露失去了隱蔽性那就行不通了。

電視劇也說明了,意思是山崎被包圍了,敵陣區地方應該不大,幾千個手榴彈集中投放,威力弱也能把敵人一時打懵逼了,又不是扔完,敵人就都炸死了,八路軍也是趁時機衝鋒了上去,才剿滅了。亮劍神劇不神劇的很重要嗎? 請問你們在亮劍剛播出時,看劇的第一感覺是什麼?是李雲龍無敵嗎?不是吧! 反正我初看亮劍那幾遍,印象最深的是: 李雲龍不懼強敵,正面硬剛的亮劍精神。 和尚的男子漢乞丐和出色的少林功夫 老趙作為一個書生卻有百步穿楊的槍法 李雲龍和楚雲飛惺惺相惜的英雄氣概 亮點太多了就不一一打出來了。

既然是電視劇,適當的藝術加工是允許的。如果一切都按真實的來拍,那是紀實,缺乏藝術性。總體來說《亮劍》主要表現的是一種精神,對某些具體的情節不必過於追求完全真實,否則,我相信很多人都不忍直視。《亮劍》山崎大隊被殲滅這一段是參考關家堖戰役而選編。這一戰從人員傷亡來看不能說是大捷或者勝利,戰後統計,八路軍的傷亡是日軍的6倍還多,這是動用了上萬人的力量參戰圍殲日軍。雖然傷亡慘重,但主要的意義就在於全部殲滅日軍的一個大隊,在當時起到了鼓舞了八路軍的抗日士氣!所以中國的抗戰實際是打得十分艱苦的,不是現在的抗日神劇這樣把日軍吊打。

首先,土工作業用手榴彈炸山棋大隊在真實戰場上根本行不通。電視劇亮劍這一段兒原型就是關家堖戰役。實際戰爭是對方挖地道。用炸藥炸塌了上面的土窯,算是震死了裡面的守衛日軍。而且關家堖戰役十分慘烈。八路軍傷亡2000多人。岡崎大隊500人傷亡400人。逃脫100人。並不像亮劍上面的全殲敵人。反觀國軍抗日的片子上面國軍死的非常慘烈,被日軍炸得滿天飛。這才是真正的抗日戰爭的場面。當年實際情況是岡崎大隊在付出沉痛代價後突圍了出來,岡崎戰死。後來八路對岡崎大隊修築的陣地進行了研究,共軍後來的野戰工事得到借鑑,當然對如何進攻也有了辦法。《亮劍》是把後來總結的經驗用到小說裡了。我還是認為有誇張的成分。

3600手榴彈不誇張,但是土工作業不太現實。當時的環境是以山琦大隊作誘餌的,根本沒有時間土工作業,還有你在土工作業,敵人也可以使用手榴彈對付土工作業的人員,日本人不光有手榴彈還有更精準的迫擊炮和擲彈筒。所以在現實中土工作業到30米根本無法實現。土工作業成功的戰例要麼是隱蔽挖地道要麼是晚上進行,大白天搞土工推進、敵人居高臨下完全就是送死。還有你說的掩護,八路的火力掩護一般只能持續幾秒鐘,時間長了彈藥耗不起。要掩護大範圍的土工推進必須有高密度、大覆蓋率、長時間的持續火力壓制。

壕溝你們都沒見過,掘進速度你想象不出來。現場是立體的。指揮員不傻,在壓制敵火的情況下才能實施近迫作業。這是我軍以弱勝強的戰術手段,也是敵火下運動接近敵人的有效手段。建議看看解放戰爭史,很多這樣的戰例。我是84年兵,在部隊19年。這是部隊的專業訓練。現在可能不搞這些了,因為這樣的戰術是弱勢方戰術,攻擊火力延伸不到敵方陣地或敵方據點,屬於以弱勝強,包括上甘嶺戰役也有這樣的戰例。首先明確這是一種戰術,不容懷疑。其次亮劍是電視劇不是軍事教科書,最簡單的例子,電視熒屏那麼大連一個班的戰術隊形都裝不下,但還要提現一個團甚至更多的兵力部署可能嗎?看看熱鬧吧。別當真。作為一個老兵,我欽佩和敬重軍迷,但一定要專業一點,至少應該知道部隊共同科目和專業科目的訓練有哪些吧。


歷史深度揭秘


李雲龍用3600顆手榴彈消滅山崎很現實。

事情發生在李家坡之戰(歷史上稱關家堖之戰)當時負責主攻的772團程瞎子部隊,進攻守在李家坡的山崎大隊接連失利,而且傷亡慘重,作為程瞎子的上級386旅的旅長將程瞎子換下,換上了李雲龍。

李雲龍觀察了李家坡地形,李家坡地形狹小全團1000多號人不可能全部投入戰鬥,如果一個連一個連的上那是添油戰術(程瞎子就這麼幹的),而後李雲龍決定採用土工作業,將防線陣地掘進距離敵人30米出,用手榴彈招呼鬼子。



而李雲龍全團一共1000多號人,具體應該是1500左右,而全團每個人有兩個手榴彈,全團加起來一共有3000顆,而再次之前李雲龍又去兵工廠拿了20箱,而一箱手榴彈的標準是30顆,20箱也就是600顆,加上李雲龍團的總共3600,所以是現實的。


可能有人會認為當時八路軍那麼窮,子彈都是按量打,怎麼可能有那麼多手榴彈,其實這是一個誤區,雖然說八路軍子彈稀缺,但是手榴彈相比於子彈製作簡單,據史料記載一天就能生產幾千顆手榴彈,所以手榴彈是不缺的。

《亮劍》是神劇嗎?

亮劍還是比較接近與歷史的,很多戰役都是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變,只不過在原來基礎上做了修改,用了誇張的手法,畢竟電視劇就是給觀眾看的,讓觀眾看的舒心。



湯裡放藥


《亮劍》中,李雲龍用3600顆手榴彈消滅山崎大隊,根據推算是完全可以實現的,不能算神劇,一點也不誇張。畢竟原作者“都梁”當過坦克兵,在創作《亮劍》時基本上還是靠譜的。

一.分析一下山崎大隊的編制和傷亡情況:

根據抗日戰爭時期,侵華日軍的師團、旅團、聯隊、大隊的編制來看,襲擊李家坡八路軍野戰醫院的日軍山崎大隊的人員編制在800-1000人,為了推算方便我們就取箇中間值兵力在900人左右。

1.程瞎子的772團提前消耗日軍有生力量。

根據李家坡之戰的作戰鬥部署,當時程瞎子的772團是386旅的主力團,該團是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以後到陝北,為了抗日在國民黨認可的情況下重新壓縮編制組建而成的,主要人員都來自於井岡山和長征後的紅軍主力,可以說身經百戰,作戰經驗豐富,戰鬥力強。儘管在李家坡戰鬥中作為主攻團,因為地勢不利衝鋒了多次均以失敗結束,最終被迫撤出陣地。但是不能否認的是他們也極大的消耗了日軍的有生力量,消滅了一部分日軍。一個主力團,戰鬥減員近50%,消耗掉日軍100-200人是有可能的,我們簡單就按照200日軍來估算。

2.炮兵打擊後的山崎大隊的傷亡情況。

在李雲龍部隊土工作業扔完手榴彈,開始攻擊日軍陣地的時候,旅長命令炮兵進行了炮擊,而且把炮彈全部打光。我想雖然炮兵的每門炮(迫擊炮/山炮)的彈藥基數不多,但是在日軍被手榴彈炸翻之後,又馬上組織迎戰李雲龍部的時候,基本上沒有躲避的戰術動作,再加上時間緊急,日軍根本沒有可以依託的防禦炮擊的工事,所以保守的估計被炮彈炸死、炸傷100人左右是有的。

3.李雲龍全團出擊消滅日軍殘敵數量。

最後李雲龍全團出擊,和山崎大隊進行短兵相接,在肉搏中估計全團消滅日軍殘敵200人左右,最後全團以很小的代價取得了李家坡攻堅戰的最後勝利。

所以,這樣來看,李雲龍真正用手榴彈炸死的日軍,除掉程瞎子的772團消耗的200日軍、炮彈炸死的100人和最後肉搏戰消滅的200人,應該在400人左右的樣子。

二.八路軍3600顆手榴彈的威力如何。

1.手榴彈爆炸威力。

當時李雲龍部所用的手榴彈,基本上都是八路軍自制的“邊區造”。由於,製造條件艱苦、原料匱乏,再加上技術限制,所以所謂的“邊區造”其實爆炸威力是十分有限的。估計爆炸的半徑也就5-10米的樣子,根本沒辦法和日軍的手雷相抗衡。另外“邊區造”還有一個致命的問題,就是基本上一炸就分兩半兒,幾乎是沒有彈片的。要知道手榴彈就是靠爆炸時所產生的彈片來殺傷敵人的有生力量,所以單顆“邊區造”的威力和殺傷力確實有限。

2.以數量取勝的“邊區造”。

當單個“邊區造”的質量不行、威力不行、殺傷力也不行的時候,最後也只能採取以數量的優勢來彌補。簡單的說3600顆“邊區造”手榴彈,即使按照最低要求,一顆爆炸就分兩半兒,那麼3600顆手榴彈就是3600x2=7200,這就說7200/400=18個,也就是18個彈片炸死一個日軍,或者這說9顆手榴彈才炸死一個敵人,足見這種推算是很保守得了,總的來說3600顆手榴彈消滅日軍山崎大隊一點都不含糊。


漁樂鴻晨


電視劇中,對於李家坡之戰描述的不詳細。作為《亮劍》原著粉,我來給大家分析下李雲龍戰術的嚴謹性。

首先,山崎大隊在李家坡的佈陣很有特點。

李家坡這個地形跟《血戰鋼鋸嶺》的地形差不對,只是鋼鋸嶺是徹底垂直的斷崖,李家坡是有坡度的。不過,日軍戰術一樣,都是放人上來以後,再打。

李家坡雖然叫“坡”,其實李家坡高地頂端是平面圓臺。只有在山坡平臺的稜線部,才能看見坡下面的情況。按照常規佈局,日軍應該把陣地設置在平臺邊緣的稜線部,居高臨下射擊仰攻的八路軍。

可是,岡崎是一位不可多得的野戰專家,他卻把環形工事建在了頂部圓臺中央!這樣的佈局有兩個優勢。第一,避開了我軍直射火力,我軍要想攻擊日軍,只能爬到平臺邊緣。我軍只要露頭,就會被鬼子狙擊手“點名”。而且,我軍能夠進行曲射的迫擊炮太少,無法壓制日軍火力。第二,平臺稜線部長度有限,每次只能允許一個連兵力展開,日軍可以集中火力壓制我軍衝鋒。

(很多人被這個場景誤導了,日軍並不是在頂部邊緣佈陣。)

其次,李雲龍的手榴彈戰術是可行的。

面對這樣的地形,有經驗的指導員都知道應該使用手榴彈壓制日軍火力。

原著中,李雲龍曾向撤下來的一位營長諮詢,從山坡邊緣到日軍共事有多遠。這位營長馬上明白李雲龍想用手榴彈壓制日軍火力。營長說這個距離太遠---80米!在這個距離,手榴彈是無論如何扔不過去的。八路軍要是站起身子衝鋒,如此長的攻擊距離,還沒有火力壓制掩護,真是等於送死。也是因此,前面參加攻擊的幾個主力團,傷亡過半,都被山崎大隊打的失去了攻擊能力。

不過,李雲龍腦子活,想起了土攻作業。而且,李雲龍還佈置了火力,配合土攻作業。第一,讓師屬炮兵營吸引日軍迫擊炮火力。第二,用重機槍組成火力網,不讓日軍飛機俯衝轟炸。因為坡頂是平地,不用擔心日軍直射火力,只要防範好日軍曲射火力就行了。

儘管做好了佈置,當日軍發現八路軍在土攻作業時,一輪炮擊炮下去,李雲龍部負責土工作業的戰士依然傷亡幾十人。幸好,八路軍的炮火還擊,吸引了日軍迫擊炮火力。土攻作業才順利完成,將陣地向前推進50米。

最後,李雲龍也不是完全靠3600顆手榴彈消滅了山崎大隊。

李雲龍對沖鋒做了嚴密的部署。

第一,讓一營360人每人必須在兩分鐘內扔出去10顆手榴彈。同時,一營長也做了調整,讓戰士延時兩三秒再扔,務必讓手榴彈凌空爆炸,讓日軍找不到安全死角,躲都沒法躲。也是因此,第一輪手榴彈扔出去,很多日軍直接被凌空爆炸的手榴彈炸死了。

第二,李雲龍組織了一支20人的機槍敢死隊,將全團所有輕機槍都集中起來。每人都把輕機槍掛到胸前當衝鋒槍使用。當手榴彈扔完以後,機槍敢死隊馬上發起衝鋒。同時,後面的人緊隨其後,隨時準備拿起犧牲戰友的機槍,繼續衝鋒。

正是這3600顆手榴彈,加上20支機槍的衝鋒,讓獨立團衝進了日軍環形工事。與日軍展開白刃戰。

戰後,負責打頭陣,壓制日軍火力的20人組成的機槍敢死隊,全部陣亡!

在原著中,李雲龍的戰術,結合了李家坡陣地特點,並組織機槍火力壓制和衝鋒,這才攻入日軍陣地。所以,《亮劍》不算神劇。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首先我們先來分析一下日軍的一個大隊有多少人,日軍一個標準的大隊是1100人,有30人的大隊部,運輸中隊的110人,四個上面說的中隊(每個中隊180人), 一個174人的機槍中隊, 一個55人的炮排,加強大隊還有一個122人的炮兵連。

而且日軍的裝備和作戰能力遠勝於我軍,在以往的戰場上,想要吃掉日軍的一個大隊,常常需要調動師旅級的作戰單位,或者幾個團合作才有可能做到,李雲龍只有一個團,想要吃掉山崎大隊,首先在數量上就不可能。

再說說3600顆手榴彈,我們也別計較一個團能不能擁有3600顆手榴彈,李雲龍是誰,意大利炮都有了,有3600顆手榴彈也不是難事。

我要說的是,如何把這3600顆手榴彈投出去,而且能保證大部分都落在敵人的防禦工事上。李雲龍雖然有一個團,但進攻的時候不可能把一個團全部拉上去,這種密集的衝鋒只能被敵人當成活靶子。電視劇裡也是以一個營為單位,向山崎大隊發起進攻的,但一個營三百多號人,也不可能全部鋪開衝到最前面,要不然還是活靶子,能有一個連衝在最前面就已經很了不起了。一個連大概一百多個人,在短時間內把3600顆手榴彈一口氣投出去,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就算李雲龍的部隊天天都能吃到日本罐頭,個個力大無窮,但是3600顆手榴彈,又有幾顆能落到敵人的陣地上,能起到作用的又能有幾顆,而且手榴彈的真實威力也沒有神劇中演的那麼大,何況八路軍的手榴彈大部分還是老百姓用土辦法自己製造的。所以說用3600顆手榴彈消滅山崎大隊根本不可能,用3600發炮彈還差不多。


老貓說事兒


亮劍》這部抗戰劇在如今的抗戰劇中真可以稱得上是良心劇。因為製作用心,符合抗戰的實際背景。所以,很多觀眾都為其拍手叫好,收視率也是狂飆突進。但也有小夥伴質疑,覺得它也是神劇,因為攻打山崎大隊的時候,李雲龍曾動用了3600顆手榴彈殲敵,覺得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沒有這個條件。那麼用3600顆手榴彈消滅山崎大隊現實嗎?

李雲龍觀察了李家坡地形,李家坡地形狹小全團1000多號人不可能全部投入戰鬥,如果一個連一個連的上那是添油戰術(程瞎子就這麼幹的),而後李雲龍決定採用土工作業,將防線陣地掘進距離敵人30米出,用手榴彈招呼鬼子。

而李雲龍全團一共1000多號人,具體應該是1500左右,而全團每個人有兩個手榴彈,全團加起來一共有3000顆,而再次之前李雲龍又去兵工廠拿了20箱,而一箱手榴彈的標準是30顆,20箱也就是600顆,加上李雲龍團的總共3600,所以是現實的。

可能有人會認為當時八路軍那麼窮,子彈都是按量打,怎麼可能有那麼多手榴彈,其實這是一個誤區,雖然說八路軍子彈稀缺,但是手榴彈相比於子彈製作簡單,據史料記載一天就能生產幾千顆手榴彈,所以手榴彈是不缺的。

但李雲龍的這種方法不適合於實戰,《亮劍》雖然有所誇張,但是仍然是一部優秀抗戰劇,並不是抗日神劇。電視劇中,有的情節誇張一些,是為了藝術化,這都是可以的。《亮劍》中的情節遠比那些手撕鬼子,手榴彈炸飛機要真實得多。


逝憶先生


說起《亮劍》,李幼斌版的李雲龍是經典版本,而且CCTV14經常在放,《亮劍》有不少經典的場景和故事,那麼其中就有用3600顆手榴彈消滅了山崎大隊,這個現實嗎?小編認為所要表達的主題思想是真實的,而故事情節和實際操作中有點誇張。

八年抗戰絕非影視劇中那麼搞笑和容易,真實的戰爭是很艱難很殘酷的,為此國共兩黨犧牲的最高將領就有張自忠將軍和左權將軍,還有很多的高級將領,傷亡情況,中國傷亡3500萬以上,日軍傷亡130餘萬,可見這場戰爭帶來的災難是巨大的。

在裝備落後的情況下,八路軍主要以持久戰為基礎,戰場主要以游擊戰為主的戰略思想為主導,像劇中李雲龍在軍隊束手無策的情況下,命令部隊向日軍前沿陣地挖掘戰壕,主要是能達到把手榴彈投擲到日軍陣地的範圍內,一邊掘進戰壕,一邊拿個擴音器喊話迷惑日軍,等日軍反應過來時,手榴彈已經飛了過來,這種就是不按套路出牌,本來李雲龍就是一個不按套路出牌的人,日軍更是琢磨不透,打法就是以最小的犧牲換取最大的勝利,沒有戰術可言,能勝就行。

為啥說故事情節有點誇張呢,根據電視情節而言,在幾分鐘之內把所有的手榴彈全部扔出去,也就是3600個,不說當時的軍備短缺,就這麼多手榴彈還不把山炸平了,再說,手榴彈的投擲距離最遠不過60米,戰時往往只有二三十米,如果敵方在山地就更難投擲的很遠,手榴彈根本就難以投入敵人縱深陣地內部。而且,投擲手榴彈的人非常危險,完全暴露在日軍火網下,所以說影視劇為了突出某人或者某件事,往往都有誇張的手筆。

但不能因為某些情節就說是神劇,這些貌似神劇的情節並不影響他表達的主題思想,而是通過這些情節,來突出所表達的主題,這裡主要展現了李雲龍豐富的戰場經驗,隨機應變,為後續鋪墊,而不像某些神劇,上來就一把撕了鬼子,完事了什麼也沒有,只是讓你看看他的力氣有多大而已。


鐵鍬看看


用三千六百顆手榴彈殲滅日軍山崎大隊,這就屬於編劇的想像了。

按照電視劇所描寫,是一營打主攻,一營三百餘人(百團大戰時八跆軍三三編制,一個營三百餘人),如果成散兵形橫隊展開部隊,一個人投十顆手榴彈,三百六十人就是三千六百顆手榴彈,然而編劇忘了,李雲龍是挖縱向攻擊塹壕迫近敵前沿陣地,一營在縱向攻擊塹壕中排出的是縱向攻擊隊形,也就是說能把手榴彈投入日軍工事的只有排在縱向攻擊隊形前邊的幾個人,就算當時挖了十條縱向攻擊塹壕,那排在塹壕前邊的也不會超出三十個人,靠三十個人投三千六百顆手榴彈等於是開玩笑,不但耗時長貽誤戰機,而且三十幾個人也沒有連續投一百多顆手榴彈的體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