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痛風的形成要經過哪些階段?

養生營養師-敏敏


由於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飲食結構的變化,高尿酸血癥以及痛風的發病率越來越高,有統計稱我國現有高尿酸血癥的人數高達1.7億!不過,有研究顯示,僅約10%的高尿酸血癥患者最終發展為痛風,到底這1.7億人中,發展成痛風會經歷哪些步驟呢?

1.無症狀期

在這期間僅有波動性或者持續性的高尿酸血癥,從血尿酸增高至痛風急性發作出現的時間可長達數年至數十年,有些患者甚至終身不出現症狀,但隨著年齡增長痛風的發病率會增加,而且這與尿酸水平和持續時間有關。在這一期,主要治療目標是降尿酸,以預防痛風關節炎的急性發作和痛風石的形成。首先通過調整生活方式控制尿酸增高,其次可以通過口服抑制尿酸生成藥物別嘌醇、非布司他或者促進尿酸排洩藥物苯溴馬隆降尿酸治療,應將血尿酸水平穩定控制在360μmol/L以下。

2.急性關節炎期

當尿酸長期維持在高水平時,會誘發痛風急性關節炎的發作。多在午夜或清晨突然起病,多有劇烈疼痛,並在數小時內出現受累關節的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初次發作常有自限性,數日內可自行緩解。此時受累關節局部皮膚可出現脫屑和瘙癢,是本病特有的表現。在急性發作期常需要藥物止痛治療,治療痛風急性發作的藥物主要有非甾體抗炎藥如雙氯芬酸鈉、布洛芬、塞來昔布等、秋水仙鹼片和糖皮質激素如潑尼松、地塞米松。

3.痛風石形成及慢性關節炎期

隨著病程的延長,關節處逐漸形成痛風石。常見於耳輪、蹠趾、指間、掌指關節,常為多關節受累,且對見於關節遠端。主要表現為關節腫脹、僵硬、畸形及周圍組織的纖維化和變性,嚴重時還有皮膚髮亮、菲薄,破潰則有豆渣樣白色物質排出。

4.腎臟病變期

這期主要有兩方面表現,痛風性腎病和尿酸性腎石病。痛風性腎病早期僅有間歇性蛋白尿,隨著病情的發展,伴有腎濃縮功能受損時可有夜尿增多,晚期可致腎功能不全,表現為水腫、高血壓、血尿素氮及肌酐升高。同時約10%~25%的痛風患者腎有尿酸結石,呈泥沙樣,常無症狀,結石較大者可發生腎絞痛、血尿,引起梗阻時會導致腎積水、腎盂腎炎、腎膿腫等。


藥師方健


痛風的形成一般要經過四個階段。

  1. 無症狀期

這個時期雖然體內的尿酸值超出標準,但是沒有或僅有輕微的症狀表現出來,這個時候是調理的最佳時機,無需用藥,迅速糾正不良習慣,適量運動。有些朋友雖然知道自己尿酸高了,但是因為沒有什麼不適的感覺,把這一切歸功於自己身體好,抵抗力高,這是不可取的,一定要積極改變不良生活習慣。

2.痛風發作期

痛風發作比較常見的是半夜腳疼,嚴重的甚至難以下地,並有可能伴隨發燒,畏寒等症狀。此階段的主要是止疼。由於秋水仙鹼的副作用稍大,可以使用非甾類止疼藥,如依託考昔,雙氯芬酸納緩釋片等。類固醇激素類藥物一定要慎用,雖然止疼效果佳,但造成的器官損傷很難修復。

3,平穩期

平穩期指的是兩次痛風發作之間的間歇階段,時間的長短因人而異,有些人一兩年也不會發作,有些人一年可能會發作一到兩次。此時最主要的是控制尿酸。使用的藥物有黃嘌呤氧化酶抑制劑(別嘌醇,非布司他)和促進尿酸排洩劑(丙璜舒,苯溴馬隆)。對於高尿酸血癥的患者,歐美風溼醫學會都會建議首先使用尿酸生成抑制劑,別嘌醇和非布司他。這兩種藥作用機理相似,副作用也類似。主要區別在於非布司他能更精準的作用於黃嘌呤氧化酶和黃嘌呤脫氫酶,相同療效下,非布司他的使用劑量只是別嘌醇的1/5,因此副作用相對更低,近年來已漸漸成為降酸的主要藥物.但是價格略高,長期用藥是一筆不小的開銷,高性價比的印版非布司他可以問我。

4,痛風性關節炎

這一時期主要以痛風石為標誌,長期未治療或尿酸控制不佳引起體內大量的尿酸鹽沉積,易產生痛風石關節,嚴重的會使關節變形,行走困難。痛風石的出現,一般在第一次急性發作期之後的5到10年。後期若不能通過降酸實現自然融晶,醫生會建議你是否有手術的必要。


有數據統計,1995年之前,痛風的平均發病年齡在50歲左右,而1995年之後,該數值迅速下降到了30歲左右。生活水平的提高可能是引起這個現象的重要原因。美國哈佛大學曾對4萬多名年齡在40歲到70歲之間的男性進行長期的跟蹤調查,發現每天食用超過1.9份肉類或海鮮的,痛風發作的機率會比其它人高出40%。另外,很多年輕朋友喜歡把碳酸飲料當作日常飲用水,這也極可能誘發痛風的發作。

綜上所述,有痛風的朋友一定要正視痛風的治療,不管是從改變生活習慣開始還是藥物控制,都要積極應對痛風。

最後,如果覺得這篇文章稍有益處,幫忙隨手點贊,據說點讚的朋友都會身體健康哦^^。


印小風22


  痛風從最初到最後形成,一般可經歷以下5個階段:

  ① 無症狀性高尿酸血癥:患者會因此病發作痛風性關節炎,只是血液化驗時發現尿酸濃度超過正常值。值得注意的是,並不是所有的高尿酸血癥患者都會發展到痛風階段,大約只有10%的高尿酸血癥患者會出現痛風發作。 有的人雖然終身血尿酸濃度偏高,但不會出現痛風症狀,而痛風患者卻一定是尚尿酸血癥者。

  ② 急性痛風性關節炎:在出現痛風的早期,高尿酸血癥患者遇到特定的誘因,使尿酸鹽結晶沉積在關節周圍組織,引發急性劇烈的關節紅、腫、熱、痛症狀。此期經治療可迅速緩解,初發病者即使不用藥物治療也能自行緩解,症狀持續時間較短,為數日或數週,病情較重者可持續數月。 治療越早,止痛效果越好,但以後可反覆發作。

  ③ 間歇期痛風: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發作後,往往一段時間內沒有任何症狀,稱為痛風的間歇期。此期長短不一,從數月到數年,甚至十餘年。有的僅發作1 ~ 2次後即終身不再發作,但大部分患者在1 ~ 2年內會有第二次發作,而且隨著發作次數增多,病情加重,間歇期時間越來越短,發作頻率增加,累及關節增多,最後形成痛風石。

  ④ 慢性痛風石性痛風:痛風石是尿酸鹽結晶沉積在關節內或關痛風形成的原因與症狀,節周圍組織,逐漸增多,形成突出於皮膚表面的黃白色結節。全身器官除腦部外,都可能有尿酸鹽結晶沉積而形成的痛風石。痛風石不一 定疼痛,但最後可導致關節變形,影響外觀及功能。

  ⑤ 痛風腎:痛風腎是痛風特徵性的病理變化之一,是由高尿酸 血癥導致尿酸結晶沉積在腎臟所致,痛風腎包括尿酸鹽腎病和尿酸性腎病兩種病變。前者指尿酸鹽結晶沉積在腎臟間質所導致的病變; 後者指在腎集合管內有尿酸鹽結晶沉積,這種現象比較少見,主要存在於惡性腫瘤、血液病等導致的急性尿酸生成過多和(或)尿酸排出過多的患者。 兩者均可引起腎臟的損害,最後導致腎功能衰竭,危及 生命。


風溼痛風博士龔海洋


痛風形成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一、高尿酸血癥階段

這個時期尿酸增高,並無痛風症狀出現,體檢時偶然發現。高尿酸血癥,大約十分之一會發展為痛風。

二、痛風早期階段

血尿酸持續增高,出現關節紅腫,灼熱發脹,有疼痛出現,會自動消失。

三、痛風中期階段

疼痛會逐漸波及到手指、腳趾、腳踝和膝蓋等關節,進而周圍軟組織也發生功能障礙,形成痛風石。

四、痛風晚期階段

關節日益嚴重變形,痛風節增大,流出白色尿酸鹽結晶。尿酸鹽沉積到腎臟,形成腎結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