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我只有一條命,萬萬不能獻給早起


我只有一條命,萬萬不能獻給早起

作者 l 大周

來源 l 粥左羅(ID:fangdushe520)

昨天,和一個朋友見面,閒聊間突然跟我說,“早起”差點把他害了個半死。

說現在都提倡早起,他堅持了一段時間,發現身體變差了不說,工作進度也逐漸跟不上。好幾次都因為精神恍惚,差點丟了飯碗。

後來他想通了,恢復了以往的生活,雖然每天都弄到凌晨,但早上卻一定會睡個飽。隨後他發現還是習慣夜裡幹活,幹啥事都有勁,工作業績也翻了一番。

自那以後,再也不提早起的事!

“網上天天有人鼓吹早起,什麼早起是自律的低配,老子每天堅持凌晨才睡覺,也叫自律!

稀奇的是,總有人代表科比發出靈魂拷問,問我有沒有見過凌晨4點的上海,這還需要他們問?尼瑪我太熟悉了!凌晨4點,老子還沒睡呢!”

我哈哈大笑,話糙理不糙。

這世上,沒有一種模式可以放之四海而皆準。

像我們這樣的夜貓子,可能早起比熬夜更容易猝死。

01

成功人士 ≠ 早起人士

“成功人士都有早起的習慣。”

這句話是勸人早起必說的“真理”!

注意!他們要開始舉例了!

蘋果CEO蒂姆•庫克每天早上3點45分起床;

王健林的行程在微博曝光,凌晨4點起床;

三星董事長李健熙每天早上6點鐘就到了辦公室;

李嘉誠,早晨6點一定會準時起床;

喬布斯早上4點起床,百度李彥宏每天早上5點多“被機會叫醒”;

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6點起床,地產名人潘石屹6點起床 ……

還給你總結了無數金句:一個人對待早晨的態度,決定了他的人生高度。

所以呼籲你,如果總覺得自己碌碌無為,不如先從早起開始吧!

其實,故事沒講完,還有另一半!

巴爾扎克的工作時間是凌晨 1 點到早上 8 點;

卡夫卡常常一寫就寫到清晨 6 點;

喬治·桑喜歡在午夜從情人的被窩裡鑽出來寫小說;

鋼琴大師格倫·古爾德只有在深夜才會編曲;

席勒、福樓拜、普魯斯特、托馬斯·伍爾夫幾乎一輩子都在深夜工作……

按照他們的邏輯,我也可以給你總結一條金句:一個人對待長夜的態度,決定了他的人生高度。

既然成功人士有早起的,也有熬夜的,那為什麼我們不能是那個夜晚工作的巴爾扎克呢?

我只有一條命,萬萬不能獻給早起

02

早起的清晨 ≠ 最好的時光

春天播種,秋天才有收穫,一年最好的時光在春天;日出而作,日落才有收穫,一天最好的時光在清晨。

這話大體正確,但不絕對。

別忘了這地球上還有個地方叫熱帶,那裡只有夏天,如果一年之計在於春可咋辦?

記得高中的時候,有一次英語老師讓我們總結一套屬於自己的學習方法,其中有一項就是“歸納自己什麼時候背單詞效率最高”。

如果按照“日計於晨”的觀念,所有人的答案都應當一致,那就是每天早上。

但事實是,有的說清晨,有的說臨睡前,有的說傍晚,甚至還有人說放學回家坐公交的時候,1個小時的車程,能背60多個,第二天還不忘,效率極高!

每個人的“最效率時光”可能都不一樣,清晨並非對所有人都是一天中最好的時間段。

我認同,清晨心靈空明、精力充沛,對規劃一天的工作生活有積極作用。但你也不能否認,長夜萬籟俱靜、靈感爆棚,是用來學習和創作的不二時選。

我只有一條命,萬萬不能獻給早起

03

早起 ≠ 自律

很多人把早起看做是一個人自律的表現,但這需要兩個條件:

01 必須有足夠的睡眠

我們每個人對睡眠的需求都是不一樣的,有的人只要睡上2個小時,就能精神飽滿。像蘋果的CEO庫克,工作到深夜,3點45分就起床了。

而我們大部分人,每天需要至少8個小時的睡眠才能維持健康的身體!

如果你不能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而為了所謂的“自律”,強迫自己非要比別人早起3個小時,可能結果就是你在向死神購買這3個小時的時間!

長此以往,不叫自律,叫自殺。

02 清晨對於你來說,必須是效率最高的時間

如果你清晨醒來,卻發現幹什麼事情都雜亂無章,甚至比下午和晚上效率都低,那麼最好的做法是鑽回被窩!

因為清晨對你來說,效率並不高,你只是在浪費時間。

請不要作出“自律”的“秀”來欺騙自己,貌似掌握了早上,實則耽誤了人生。

我們每個人都應當找到自己效率最高的時間段,來幹最重要且緊急的事。

不為外因所擾亂,堅持地做下去,這才是真正的自律。

我只有一條命,萬萬不能獻給早起


04

我為夜間生 = 早起要人命

中醫說,早睡早起身體好;中醫也說,要望聞問切,用藥要因人而異。

同樣的病,同樣的藥方,你治好了,他很可能就治死了……

我們見過白天出來的蛞蝓,也見過夜晚睡覺的貓,那為什麼不能有適合夜間活動的人呢?

大家在職場中有沒有見過這樣一種人:9點上班打卡,開了電腦,吃個早飯,刷刷微博,看看網頁,聊聊天……就是無法進入工作狀態。

但是到了下午,宛如換了一個人,鍵盤敲得啪啪響,沒過多久一個方案就出來了。他們把8小時的工作壓縮在下午幾個小時就幹完了。

我曾經採訪過一名新媒體小編,她給我形象地描繪了自己的工作狀態:

“傍晚坐在電腦前,仔細盯著屏幕上的空白文檔,你已經看了它一個小時了,看奇書《金瓶梅》都沒能堅持那麼久,你寫下了一個標題,刪除,再寫,再刪……於是你無奈地嘆了口氣,接著玩了三個小時的遊戲。

這時,終於夜深人靜,你知道那一刻快來了!於是幸福地等待著……

一分鐘後,你的腦袋裡突然綻放了各種顏色的煙花,手指開始在鍵盤上飛舞……

一篇10W+的稿子,橫空出世!”

他們為夜間生,你勸他們早起,用他們效率最低的早上來工作,結果只會有兩種:

要麼為了在效率最高的晚上工作而放棄睡眠,弄得一身病,丟了一條命;

要麼被迫在效率最高的晚上睡眠而放棄工作,丟了一飯碗,餓死一條命。

我只有一條命,是萬萬不能獻給早起的!

最後,我們需要知道,時間並不存在貴賤之分,深夜的3小時和清晨的3小時一樣長,也可以一樣精彩。

上帝不會因為你早起3小時就給你每天27個小時,也不會因為你比其他人晚起3小時而只分配給你21個小時。

時間怎麼安排,由你自作主張。

任何人都沒法斷定一個4點就起床學習的人,一定比學習到凌晨3點的更優秀。

早起的除了那些“成功人士”,還有打鳴的公雞。

一隻清晨打鳴的雞,一定比徹夜不眠的貓頭鷹更高貴嗎?

如果你是找到了最適合自己作息時間的“夜行人”,當再有人勸你早起的時候,不要看扁自己,你可以牛逼哄哄地回答他:

你有早起的價值,我亦有晚睡的態度。

我只有一條命,萬萬不能獻給早起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TO BE, TO UP,這裡是50萬年輕人的成長充電站。運營者粥左羅,90後,畢業四年從服裝店員做到成功創業,從月薪2300到月入20萬,堅信成長即財富,只寫最接地氣的成長乾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