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面試時談好的15-20k工資水平,最終筆試後談offer被告知只能給8-10k,怎麼辦?

寒蟾


這是一個不成功的內部推薦案例,問題多多,透過現象看本質,我們一起探討探討。

這種現象叫工資殺價,屬於正常現象。

買個菜都要討價還價,更何況談工資了。

一般來說,在工資的討價還價上,企業方的可談資本比較多,比如除了常規參考求職者能力之外(各種面試筆試結果),還可以參考崗位的成本,崗位的緊急程度,當然,如果需要,藉口多的是,隨手拈來。這些眾多的藉口,都可以用來對你的期望工資進行壓價。

而求職者可依據的只有自己心中認為的自己的能力。所以,在談工資這件事情上,求職者更加被動。

本事例中,面試溝通時簡單談到工資水準在15K-20K,經過最後的筆試,工資變為8K-10K,再加上整個時間前後持續2個月,這其中變數很大:崗位的緊急程度,人員的緊缺程度等都會有所變化,而這些變化就成為企業壓價的籌碼。


碰到工資殺價,解決方法也簡單。

工資是談出來的,話雖如此,但有時候企業會出爾反爾,惡意壓價。這個時候,薪資可談餘地並不大,對於求職者只有兩條路可選,要麼被動接受,要麼主動拒絕。

  • 要麼被動接受

被動接受企業的薪資方案,當然前提是你覺得企業提供的薪資你心裡還可以接受。不過一旦被動接受,這樣只會委屈自己,只能委屈自己,算是你自己的一個讓步。

  • 要麼主動拒絕。

堅持自己的原則,堅持自己在工資上的期望,直接拒絕企業的壓價,當然,結果也可以預料到,大不了一拍兩散。不過,如果企業真的看上你,或許還能來個峰迴路轉,說不準企業會有所退步。

在本事例中,求職者到底該選擇哪條路,先彆著急,我們根據蛛絲馬跡再進行一下仔細的分析。



工資殺價原因的詳細分析。

  • 企業對你並非志在必得,應該是可有可無更為恰當。

本事例中,你談到你屬於內部推薦,這其實說明是企業被動選擇你,而非企業主動找你,這個區別非常大。

一般內部推薦的崗位並非急聘崗位,而且內部推薦流程也比正常流程麻煩一些,這從你面試筆試時間持續2個月也可以看出來。

這就充分證明企業有你不多沒你不少的現實狀況,只不過因為你是內部推薦,大家都比較尷尬,流程走一走,工資壓一壓。

  • 面試的時候就根本沒有和你談妥工資。

從你描述中看出,面試時,企業詢問過你的期望薪資,同時企業也說了他們的工資水平在15K-20K,但企業並沒有說要給你15K-20K。

你應該明白了吧,這個時候談薪資只是互相試探,並沒真正確定,真正談工資應該是在所有的面試筆試完後才會進行。

事實也如此,最後還有個筆試,筆試結果出來後,企業根據面試、筆試、以及企業當前或此時的實際情況,和你真正開始確認工資,這裡才是實質性的。

  • 企業在說謊:你筆試的成績不理想,或之前談的工資範圍有貓膩。

雖說企業告訴你筆試成績很好,但從工資談判上可以看出只能給8K-10K,和之前面試時談到的工資水平差距比較大,這隻能說明這裡面肯定是有問題的:要麼是你筆試成績不理想,要麼是之前面試的時候談的工資範圍有問題。

因為是外企,正常來說,某些流程還是比較成熟的,比較規範的,不應該出現前後矛盾不一致的情況,如果出現,只能是故意為之。


分析完了,你應該怎麼辦?

  • 先私下找之前內推你的人瞭解一下。

前前後後花費了2個月時間,投入的精力也不少,得到的結果卻不好,所以為何成這樣,還是要搞個清楚,畢竟你是內推的,有便利條件。

  • 選擇拒絕或者說放棄該公司的應聘。

到了這種地步,放棄是最好的選擇,雖說你可能心有不甘,但勉強接受的話,你後續工資上的提升會變得困難,而且內部推薦都能持續2個月的公司,不去也罷。

  • 吸取教訓,進行反思改進。

畢竟花費了你大量的時間與精力,所以你必須要反思一下,是你期望太高呢,還是因為是內部推薦導致你過於樂觀?不管是什麼,後續求職中一定要規避。

最後說一句,早放棄早解脫。


陪娃樂趣多


當然是選擇換一家了。既然能在面試時談到15-20k的薪資,對方也表示接受,那就說明一開始他們是認可你能創造這個數目幾十倍的價值。等到正式簽約的時候又談到8-10k——他們既認可了你一年能給公司創造上百萬的價值,又連10w塊錢都不願意給你。這樣言而無信、壓榨員工的單位,有什麼必要留下呢?

我很理解你在這種遭遇下的心情,如果我是你的話,也會感到生氣。不過換個角度想,早日發現這個情況其實更好不是嗎?如果你入職以後發現這家公司做假賬、開不出工資或者有其他劣跡,豈不是更加後悔莫迭?這就像情感po主經常勸那些快結婚了才發現另一半是渣男的姑娘一樣:你很幸運,幸好還沒結婚就發現了真面目!

如果你買了一張電影票,結果進場發現電影是個爛片,你還會繼續看下去嗎?對於電影票來說,你無論要不要看,這筆錢都花出去了;但是,如果繼續看下去,你的時間就也白白浪費了——你不但浪費了錢,還浪費了寶貴的時間,這個時間你本來可以創造更多價值的,對不對?

這就是沉沒成本。對於你在這家公司求職過程中已經花費的時間和精力,已經花費了,只能把它當做沉沒成本了。如果你委屈入職,相信我,不出一個月你就會後悔的。本來你只是損失了時間精力,現在損失的時間精力外加每個月損失1w塊錢!

前面說到了,你能給這家企業創造上百萬的價值,也會給其他企業創造這麼多價值的。是金子在哪裡都會發光。珍惜自己的才華,把過往當做教訓,去找一個真誠願意給你15-20k的下家吧。

如果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歡迎關注我以示支持!

關於職場的問題,歡迎在評論區提問~


賀嘉


建議不用再為這個offer做過多的努力了。

我在外企工作十幾年,經歷過微軟,oracle,HP等正規企業, 外企的職級和崗位工資都是很明確的,HR也不會像國內公司這麼較真, 如果你的能力及經驗匹配崗位需求,他們還可以為你申請你所期望的工資。

有點不太明白的就是,在當今的外企已經很少8k到10k的工資了,除非一般行政事務,內勤,客服等外包員工,這個工資確實很低,不清楚提問者應聘的是哪個崗位?

如果是銷售崗位,15k到20k也都是很低的, 因為底薪工資加績效比例基本上是50:50或者55:45,確實不高。如果是程序員,工資一般都會雙倍。

之所以建議不用再花更多精力去爭取,是人力資源部門,可能聘用到更匹配崗位需求的人才,之所以提出低於你期望值這麼多的工資,一種可能是比較婉轉的拒絕了你,另外一種可能是覺得你的能力雖然沒能達到該應聘崗位的需求,但你還是具備較低崗位的工作能力,他們仍然想給你一個嘗試的機會。

以上的看法可能比較片面,我應聘者的能力是遠超於崗位需求,過去的收入證明,能力, 經驗都可以達到20k以上的工資或者30k, 40K的水平,你就可以直接拒絕這個offer,今天的外企也不比當年,各種待遇水平已經有點落伍,和國內的互聯網公司,甚至一些創業型公司,都已經被拉開了差距。

年底了,招聘跳槽機會很多,不要在一棵樹上吊死。

大家如有不同觀點,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謝謝。


老萬


從個人感覺來說,這有點像吃了只蒼蠅,不管什麼原因。

去年朋友A就有遇到類似的問題,A由獵頭推薦去某互聯網風口創業公司面試,面試談好月薪20K,offer上也白紙黑字清清楚楚,可是入職籤合同的時候,寫的是薪資15K,也沒有其他績效福利能體現那5K的差額。

後來經過溝通,原來該公司20K的月薪實際上是公司的用人成本=員工應發工資+企業應付社保、公積金部分費用。所幸,經過重新溝通,公司最終承諾按正常20K月薪發放,A也踏踏實實在該企業任職,目前獲得公司老闆信任委以重任。

因此,這種情況,應該先找HR和最初面試洽談薪酬的面試官確認情況,詳細瞭解問題的癥結分析判斷。

一、企業端信息不對稱

有些時候,企業招人過程中,用人部門或面試官承諾的薪酬未及時與HR報備或,會導致信息不對稱,引起誤會。當你評估該公司確實是你夢寐以求的優秀企業,那麼這樣的失誤是可以諒解的。

二、企業臨時調低薪資

不排除企業存在開始和你談的薪酬和最終經過評估決定錄用薪酬有差異,那麼這就會讓候選人有明顯的心理落差,同時也看出企業在招人流程中存在明顯不嚴謹。那麼此時您需要重新考察該公司,否則當入職後,開展工作的過程中,發現公司企業文化與你格格不入,那不如趁早選擇。

三、企業惡意調低薪資

這種情況比較少,不過也不是沒有。

有時候企業在與你洽談薪酬之後,發現另外一位比你更適合公司的這個崗位的人才,只能惡意的降低薪酬,讓你知難而退。這樣的公司出爾反爾,言而無信,根本無需再為其難過懊惱,果斷棄之而去,尋找更適合自己的一方天地啦。

不管怎樣,找工作就像找女朋友一樣,需要雙方都相對滿意,才能一起生活一起工作。不管是出於什麼原因降低期望值,對於你而言,都只能根據自己的接受程度來做出相應的選擇,畢竟鞋子合不合腳自有自己知道。


無憂精英網


我是Aaron的預言,

資深人力資源產品經理。

根據題主的描述,如果情況無誤,有理由懷疑,您是不是遇上了假的外企?


兩個月的時間(有點長了),一次電話,一次面試,一次筆試。

就是說,只進行了一次面試,就談薪水?而且是在招聘流程未完成的情況下。

15-20k的薪水,一定不會是基層的崗位,怎麼如此草率?面試官和HR心有點太大了吧!

因此,我的判斷是,這是一家披著“外企”外衣的草根型私營企業。

否則,要麼這中間可能存在溝通上的不充分,或是有一些誤解。


比如:

錄用的崗位定位和應聘的目標崗位存在偏差,而HR沒有溝通到位;

15-20k的薪水是否有什麼前提,而題主沒有get到?如:轉正後?

HR是不是發錯offer了?


之前我也遇到過HR發錯offer的情況,因為很多HR都是拿模板或是之前發給別人的offer來修改的,因為疏忽了,所以出錯。

建議:

和用人單位再作一次溝通:

先確認是否發錯offer;

如果沒發錯,確認您之前面試時溝通的內容理解是否有誤;

如果都沒問題,再質詢存在如此落差的原因;

根據HR回覆的情況,您再做決定吧!

不過,無論如何:

該公司的職業化程度一定存在問題,

內部流程也有很大的問題,

即使最後滿足了您的薪酬期望,

也建議慎重考慮。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供參考。



我是Aaron的預言,

資深人力資源產品經理。

【關注我】

更多職場乾貨等你來拿!

【我保證】

每一篇文章,每一份問答,

都是誠心之作。


聊哥聊職場


求職面試中,時而會發生因溝通而導致的薪酬、崗位定位等問題。

尷尬在於,求職者面試之初不便過於正式確認薪酬,可一旦錄用確定發現薪酬差異時,為時已晚,已耗費足夠的時間和機會成本。

您所遇到的情況,若確實要解決的話,可以向企業方投訴,不過,時間與機會成本已經付出,重點在於可促進企業招錄過程更規範,莫讓更多的人遇到這樣的情況。

站在向問題學習的角度,回頭看看,有以下可以值得關注的地方:

1、之前所說的月薪15-20K,是否是正式溝通?非正式溝通,往往對於薪酬談判沒有約束意義。

2、“他們的工資水平在15-20k”,這是一種含糊表述,可能會有多種解讀。

3、部分企業招聘過程中,抱著爭取人才的目的,明知求職者要求的薪酬比企業所能提供的薪酬有差異,仍然會含糊以對,以期確認錄用時談判達成。

4、給出8-10K是否會是企業一種軟拒絕的方法,這也是值得商榷的。

求職中如何第一時間確定薪酬水平,以免耗時費力得不償失,我有以下建議:

1、薪酬要求明確在簡歷中註明,如,不低於月薪15K;

2、在面試溝通中,需瞭解所面試崗位的職責和定位,定位與薪酬是相關的;

3、當面試官給你提問的機會時,應強調自己對崗位定位的要求以及對應的薪酬要求;

4、隨著面試的逐漸深入,需要適時確認薪酬情況。

當然,您所遭遇到的只是少數現象,不具有普遍性,千萬不可因此而關注過度,以免喪失好的機會。

職場就是一個學習場,沒有問題就難以快速成長,遇到問題不是壞事,從中找教訓,學習成長,會有更多更好的機會接踵而來。


沙田說溝通


大部分企業對於部門的定薪是有明確的預算制度的,不可能臨時出現這麼大幅度的變動對於樓主遇到的情況,可能有以下幾種原因。

1.部門領導與人事溝通有誤,或者對當你的崗位定薪瞭解不明確,所以在面試中給出了不符合你職位預算要求的薪資,或者目前公司有縮減開支等其他原因,導致部門領導和人事的說辭不一致。

2.雖然有15k的預算,但可能對你的面試表現有其他的顧慮,比如工作經驗等,可能你在對方心中不是最滿意的那個而是剛及格,所以給出的薪資較低。

3.用高薪忽悠你面試,實際只有10k的預算。這種情況存在,比如面談時不闡述清楚薪資構成,或者用績效制讓你拿不滿獎金薪資等手段,如果是這種情況就不要再考慮這家公司了。

4.雖然領導對你滿意,但在最高層錄用決定上對你有分歧或者不滿,顧慮到不好直接拒絕你,所以決定用降薪的方式勸你知難而退。

你覺得不爽是因為耗費了大量的沉沒成本,找工作是一件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的事,努力提升自己找到更好的工作吧。


關注前程無憂,收穫職場乾貨,陪你走過求職路!


祝你前程無憂




面試談的好好的,最後筆試的時候卻談崩了,這就好比是,遲早嘴的肉卻被強行拿走了,你又沒本事搶回來。

這已經算是公司不守誠信,這時候這個公司已經配不上你了,這時候也不要委屈求全,雖然你付出了不少,但至少比你在日後工作長期受委屈好。

如果要真的說願意,可能有如下原因:

第一,找聘信息有誤。一般在招聘的時候,招聘的信息上的薪資會比實際中的低很多。

第二,上下信息不對稱。找聘的人員在薪酬上面沒有絕對的定價權,只有那些上面的領導才能定,這信息上的錯誤肯定是有的。

第三,沒安好心。明明知道你是一個人才,這麼高的薪酬招人,突然說不要了,那肯定就是沒有誠意想要你這個人,要麼故意壓低工資,要麼就是逼你走。

在找工作上面不能馬虎,還是要找對適合自己的工作,既然這家公司沒有誠心誠意那就換一家懂你的公司。

--END--

您有更多好的建議和想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有用的話記得收藏、點贊、分享哦! 歡迎關注:文武閣主說職場,每天學點職場經驗,助你早日實現開掛的人生。


文武閣


沒什麼辦法,換一家吧。

你應該慶幸這事情發生在入職之前。面試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但是對於這種談好了大致範圍,真到給 offer 的時候又直接砍半的,你覺得就算你能把薪金範圍談回到 15-20k,這樣的公司你敢去嗎?你就不怕還有什麼別的坑嗎?

如果說公司是因為你現在的薪水太低,所以給你 8-10k 的薪水,可能漲了一點,或者是跟你現在持平,那還有一定道理。可是明明你現在月薪已經 15k 了,再去一個 8-10k 的職位,那只有兩種可能:1. 腦子抽了;2. 這個公司有很多別的隱性福利,比如說半價房子?比如說期權給的很多而且可能就快要兌現了?如果不是這些情況的話,這個 offer 給的根本就是汙辱人啊。

至於解決辦法,最好的辦法就是換一家,雖然說浪費了時間,但是至少也算是發現的得,不然入職之後發現這公司是個坑,那才叫一個慘。

基本上你能做的就是確認一下,這個不是筆誤?如果不是筆誤的話,那就洗洗睡吧,不值得浪費這個時間和精力折騰。

這樣的公司,躲還來不及呢,不要跟他們較勁。

至於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往多了算是面試的時間加上一點準備的時間?這其實沒多少了。

至於機會成本,我猜你指的是同時還有其它公司的面試機會,因為面這個公司,所以把別的錯過了?那這就是你的失誤了,要知道,公司沒發 offer 之前,說過的事情都是不算數的。甚至發了 offer 之後還有可能出么蛾子呢,更何況是在面試呂。

如果你指的機會成本是指本來這個職位應該有 15-20k 的,現在只有 8-10k 了,那麼我告訴你,其實這個機會根本就不存在,很大可能是這個職位本來就只能出 8-10k,只是公司想把你拖著面試,想著萬一撿個便宜呢。。。


鄒昕


首先薪資差距實在是太大了,如果因此就說是企業沒有誠意小才覺得有點冤枉這個企業,畢竟他們同樣也付出了人力、精力和時間,如果因為薪資的事情沒有入職對於他們來說也是一種損失。

遇到這種情況,基本是有2個原因

1.崗位性質發生變化或者說是應聘者能力被評估判低

如果是崗位性質發生了變化,你需要了解他們這個崗位的薪資範圍最低是多少,最高時多少,你的水平處於哪一個層級。外企,一般都有著詳細的崗位薪酬體系,瞭解清楚對於自己是否入職也是一種依據

如果你對這家企業和崗位都非常感興趣建議由推薦人幫你溝通一下人力或者是業務部門經理見面再溝通一下。

溝通的時候可以委婉的詢問一下薪資前後差距這麼大的原因,再虛心的瞭解一下自己的能力再面試和筆試的時候是不是有什麼不足,便於自己繼續學習。當然在此之前最好可以跟人事私下溝通一下,瞭解一下其中真正的原因,看看人事這麼的態度和說話或者有什麼建議。通常這個薪資的決定不是人力一人定的,業務部門的經理起的作用應該說是更大。

其實這個情況不管是公司因為什麼原因降低了工資,對於勞動者來說只能根據自己的接受程度來做出相應的選擇,畢竟在沒簽合同之前的所有筆試面試,都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但是比較為了這個機會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機會成本,這個在法律上來說是無法得到補償的。企業招聘找人有風險其實求職者找工作同樣也存在風險,如果實在是無法達成合作也就不要太強求,畢竟只要有能力,機會還是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