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化驗單怎麼看是病毒性還是細菌性?

一笙有你177


有很多人很依賴化驗單,那只是一個參考,淋巴細胞明顯高於正常值,而中性粒細胞正常,可以考慮病毒性感染,而淋巴細胞基本正常,中性粒細胞高於正常值,可以考慮細菌感染。

但只是參考,如果前一種情況,病人有黃涕、黃痰,不能排除細菌感染哦。而第二種情況,如果病人流涕,平素免疫力低下的,不能排除病毒感染。

因為不少病人是混合型感染,所以不能單靠化驗單來判斷和決定治療方案,還要結合病人具體情況和臨床經驗來綜合參考。不過一般的感冒,建議用中醫方案最好。比如風寒型的有的基本不需要吃藥,薑湯就解決了。


君向前行


化驗單看病毒性還是細菌性,一般是指血常規化驗單。

血常規是最常見的化驗,現在醫院通過血細胞分析儀對人體細胞進行24項測定,最主要的是白細胞計數及分類、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測定、血小板計數。

是細菌性感染還是病毒性感染,主要看白細胞分類計數,是指各種白細胞的百分比,白細胞計數(WBC)是指測定血液中白細胞的總數。

病理性白細胞增多見於各種化膿性的球菌或桿菌的感染,也就是說,白細胞增多主要是細菌感染;

白細胞減少常見於病毒和細菌及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即,細菌可病毒都可能造成白細胞減少。

所以,還要看中性粒細胞。

一般來講,如果是細菌性感染,一般來講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會偏高。而如果是病毒性感染,淋巴細胞會偏高,而白細胞在正常範圍,中性粒細胞會降低。

但其實我在別的文章裡已經說過,白細胞計數及分類並不是絕對的。

病毒感染後,白細胞、中性粒細胞大多的確在正常範圍以內,但少數病毒感染例如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腦炎、腎綜合徵出血熱感染可以有白細胞升高,病毒感染通常C反應蛋白升高也不明顯,而細菌感染後則可能白細胞升高、C反應蛋白明顯升高、降鈣素原升高。因此,這些都不是絕對的,需要綜合考慮判斷。


純鈞LHGR


化驗單上如果顯示(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C反應蛋白值等與參考值的上限值增高)是細菌性感染,如果顯示(中性淋巴細胞比參考值的上限值增高等)反應是病毒性感染。

比如圖中顯示白細胞的結果超過10(一萬)g/l,中性細胞數結果超過7.5g/l,超敏c反應蛋白結果超過8毫克mg/l即為細菌性感染。

病毒性類同




婦健子源甲大夫


反覆強調,醫學教科書必須重新編寫,其理由在這個問題方面也很充分。

教科書都只寫典型的情況,不典型的情況就不寫,是不正確的。

在病症診斷方面,不是隻有:是或不是的,不是隻有:對和錯的。

既有:是,又有:不是,還有:既可能是又可能不是(似是而非);既有:對,又有:不對,還有:既可能對又可能不對!

怎麼這麼說呢?

因為根據某個化驗結果,得出的結論有可能是肯定的:是,也有可能是否定的:不是,還有一種可能,既不敢肯定也不敢否定!即:既可能是也可能不是。用於治療方案時:某治療方案,可能是:對的,也可能是:錯的,還有:不知道到底是對的還是錯的或可能有效或可能無效。比如,SARS和20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流行期間的治療就是第三種情況。教科書上的治療方案,以及臨床上的很多治療方案都屬於第三種情況。

現在網絡上,不管是醫學領域的專家,還是教授,還是臨床醫生,還是育兒領域的“精英”,還是檢驗師,還是沒有任何臨床經驗的人,都可以在網上幾乎千篇一律地回答問題,很多是東拼西湊的。一說起來就下肯定性的結論,這是非常錯誤的。在臨床實際工作中,很多時候很難下肯定性結論的。比如這次2019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明知道是感染者,也不敢下結論,只有等檢測到病原體了才可以下結論的。還有的病人,幾乎可以肯定不是病毒感染了,沒有經過病原體檢測,也不敢下否定的結論的。

所以,將來讓醫學回歸理性,不能只寫典型的,不寫不典型的,只寫容易確診的,不寫不容易確診的。

看看我總結的檢查結果的幾大類可能性,具體到某一個病人的檢查結果得出的結論只有可能性大或小,幾乎都不是100%,因為客觀世界太複雜了。

將來的教科書都以這樣理性的全面的寫法,才能引導人們正確看待醫學。

說白細胞增高是細菌感染,降低是病毒感染,這樣的結論太幼稚,太無知。

或者說,一見到化驗結果的數值都在正常範圍,就告訴人家說:沒事,都正常,回去吧!這樣的結論太武斷,肯定有錯的。人們不會無緣無故來醫院看病的,除非是裝病。不能盲目下肯定性的結論的。臨床工作中,很多檢驗人員一看檢驗結果,白細胞在正常範圍,就告訴病人說:沒事!當我看到其白細胞儘管在正常範圍,而其他的項目有的在異常範圍,或根據臨床症狀,判斷其異常時,病人及其家屬就質疑甚至反駁我說:人家化驗室的都說沒事了,到你這裡怎麼就有事了?我實在無其他話可回答,只好說:“那你找他/她看去就行了。”

還比如:白細胞正常,也可能是“白血病”。

其他任何檢查項目都是這樣的。

比如,胸片或胸部CT一報肺炎,就認為一定是細菌性的或是病毒性的,也不正確。可能既不是細菌性的也不是病毒性的,可能就是心源性的,或是異物性的等可能性。

所以對於醫學上的知識,越是知道少的人越敢下肯定性的結論的。將來所有的醫生都受教科書的薰陶後,會非常謹慎地下結論的。老百姓也就不會認為花了錢,沒有肯定性的結論就是醫生在坑病人的錢,也不會認為自己花了冤枉錢了。看病難,應該理解成:把病看正確了實在是太難了,而不能把排隊時間長或花錢多認為是看病難!


揭秘白髮第一人


如果單純從血常規判斷的話,細菌性的一般白細胞會升高,而病毒性的一般不會。

指導意見:

根據你的描述,如果單純從血常規判斷的話,細菌性的一般白細胞會升高,而病毒性的一般不會。血常規的化驗單上往往會有一長串的化驗項目,但有一些是比較專業的項目,對於它們,我們不必去深究。看血常規的化驗單,我們需要重點看三個方面:紅細胞計數(RBC)和血紅蛋白測定(HGB),白細胞計數(WBC)和白細胞分類計數(DC),血小板計數(PLT)。指導意見:病毒性感冒的患者血常規檢查一般是淋巴細胞升高的比較明顯,而細菌性感冒的患者血常規中白細胞升高的比較明顯。


血常規檢查一般取用末梢血檢查,如指尖、耳垂部位的血。血常規檢驗報告單內包括有紅細胞(RBC),血紅蛋白(Hb),白細胞(WBC)及白細胞分類計數,紅細胞比容(HCT)及血小板(PL)。指導意見:一般情況是,白細胞升高,尤其是中性粒細胞升高考慮是細菌感染,淋巴細胞升高考慮是病毒感染。


夢農人


一般的區分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作個血常規的白加分即可。如果白細胞總數升高可考慮炎症反應,其中嗜中性粒細胞升高多半是細菌性感染及其他一些情況,淋巴細胞增多可以是某些病毒或細菌性的感染。另外C反應蛋白測定增高也可以鑑定細菌性感染還是病毒感染。現在如果懷疑病毒感染性疾病可以進行特異病毒的抗體檢測,如甲、乙型流感病毒、甲、乙型肝炎病毒、SARS病毒、冠狀病毒抗體的檢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