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不管是“囧系列”還是《綠皮書》還是韓寒的關於旅途的電影感覺有意思,你怎麼看?

ice-峰張開峰


你所說的關於旅途的電影準確的說叫做

公路電影,是一種將故事主線設定在公路上的電影類型,劇中人物往往是為了某些原因或目的而展開一段旅程。無論囧系列,《綠皮書》、韓寒的《後會無期》都是在旅途中,在路上發生的故事。

公路電影也幾乎都是通過旅途中碰到形形色色的人發生的新鮮事兒,讓男主角對生活有了新的認識。讓內心得到昇華和成長。

整個電影過程讓你覺得是在跟著主角一起冒險,一起歡笑,一起經歷那些在自己的城市無法經歷的人和事兒,一起看到陌生城市的美麗風景。也藉由電影情節去彌補現實生活中看似無法實現的旅程,遠離現實生活的迷失,放飛自我,尋找自由。當然公路電影又分不同類別,可以搞笑就像囧系列、可以冒險就像《後會無期》、也可以很感動就像《綠皮書》。但是無論哪一個類型,主角都會隨著劇情的發展和不同的經歷產生巨大的心理變化。就像我們的人生一樣,不用的經歷造就了不同的人生。不同的旅途故事也可以造就不同的思維模式。

公路電影映射出的是觀眾內心放飛自我的夢。旅途中那陌生的風景和陌生的人,還有那未知的新鮮感。把視線和心靈投入到沿途的風景和遭遇中,無疑滿足了觀眾豐富的旅行夢。因為我們大部分人幾乎每天過著一樣的生活,在同一個城市裡,周圍都是熟悉的人和事兒,聊著一些無關緊要的八卦,甚至每天都是三點一線。這樣的生活讓我們就像關在牢籠裡的動物。我們很想去看一下外面的世界,發生一些有趣而新鮮的故事。看一下沒有看過的景色,更有那些有好有壞的故事讓我們成長起來。

所以當我們看到這種優秀的公路電影的時候總會產生共鳴,所以會感覺非常有意思!


醜叔愛電影


以上都可以概括為公路電影。

公路電影(roadmovie),主要是以路途反映人生的一類電影。1969年由丹尼斯·霍普執導,他和彼得·方達主演的《逍遙騎士》在美國瘋狂賣座,並由此產生了一種叫做公路電影的“準類型電影”。一般認為《逍遙騎士》為第一部公路電影。

劇中的主角往往是為了某些原因而展開一段旅程,劇情會隨著旅程進展而深入描述主角的內心世界。

第一部華語公路電影是臺灣導演虞戡平執導電影作品《臺北神話》,後來又有何平的《國道封閉》,以及李志薔的《自行車上路》。另外臺灣有一部類公路電影《十七號出入口》,大陸有張楊導演的《落葉歸根》。

公路電影的標準故事模式多半是講述主角在經歷生活上的挫折後,選擇自我放逐的生活方式,之後在一連串的事件後,慢慢地開始學會成長和改變。公路電影的結局在一般傳統上有五個選擇:
主角達成了所希望的“勝利”,返回他們原來出發的地方,變得更聰明睿智。
主角在最後的旅程找到一個新的家園。
主角持續不斷的旅程。
主角因為他們的旅程而無法回家,要麼選擇死亡或被殺。
主角在影片結束後進行一段沒有任何意義的短途旅行。

三千剪影


旅途,可能就意味著詩和遠方吧,那是我們在現實生活裡求而不得的,我們才覺得有意思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