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種植豆角時,防止豆角落花落莢的方法有哪些?

農友君


豆角富含胡蘿蔔素、蛋白質,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北方地區的栽培種植面積在持續增長。種植過豆角的農戶應該都知道,豆角的適應性非常強,既可以在露地栽培種植,也可以在大棚種植,一年四季均能夠食用到豆角。在種植豆角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各種病害導致的降質減產現象,這對種植戶來說是很大的損失。豆角落花落莢就是常見的問題,既會導致豆角的結莢率大幅度下降,也會影響到整體產量。想要知道豆角落花落莢問題的解決方法就必須要從原因入手,結合原因選擇合適的解決方法。

在種植豆角過程中會導致落花落莢問題的原因有很多,既有自然原因導致的不適應,也有人為原因導致的。豆角落花落莢的自然原因:一是在豆角育苗的過程中溫度不穩,溫度過低會導致花芽的分化不正常,溫度過高會導致出現徒長現象;二是在豆角生長過程中出現持續的高溫乾旱現象或者光照不足都有可能導致花芽的分化出現問題,持續的陰雨天氣會導致落花落莢。除自然因素外,生長過程中人為管理措施的不到位同時也會影響到豆角的生長。

豆角在生長過程中離不開人為的管理,管理措施不當有可能成為導致落花落莢的主要原因。在豆角生長中導致生長不良的人為因素有以下兩個:一是在豆角生長過程中沒有掌握合適的施肥技巧,從而導致生長期內營養物質過剩,最終就會出現豆角的徒長;二是枯萎病、炭疽病等都是豆角生長過程中常遇到的病害,病害的出現會導致光合作用的速度下降,從而導致豆角的發育出現問題。另外需要說明的是,豆角種植過程中的密度過高或者氮肥施用量過大都有可能導致落花落莢問題的出現。

在前面的文章中瞭解到了出現落花落莢問題的原因,結合原因採取相關措施就能夠起到較好的防治作用。想要解決落花落莢問題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種植豆角的過程中要選擇合適的品種和播種時間,品種應該選擇抗病性高、坐莢率高的,播種時間是為了滿足生長中需要的水熱條件;二是掌握合理的施肥技巧,根據土壤的成分配置肥料,既不能偏施氮肥,也不能施用未腐熟的肥料,注意磷鉀肥的施用量;三是合理進行豆角的密植,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同時可利用植物生長劑來進行預防。豆角落花落莢問題只要掌握以上說到的幾種方法,就能夠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豆角作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蔬菜未來會有更大的消費市場,種植豆角會有不錯的經濟收入。在規模化種植豆角的過程中尤其要注意落花落莢問題的防治,不然經濟方面的損失就會非常大。豆角的落花落莢問題導致的原因都是共性問題,也就是有可能會普遍導致產量的下降,想要提高產質就必須從管理的細節入手。品種選擇、水肥管理、病蟲害的防治、田間管理等都有可能導致產質下降,種植戶要掌握高效合理的種植管理技巧來提高豆角的產量。


老農民說事


豆角的種植這幾年隨著其價格行情比較穩定,所以我們這裡種植夏播豆角的比較多,即在收穫大蒜和小麥以後再種植。豆角落花落莢的危害:重者可以造成空蔓,對於產量的影響比較大。對於豆角落花落莢我們菜農朋友們首先要明白其原因,然後再對症下藥,豆角落花落莢的原因有:豆角播種期太遲;幼苗生長期遇到地溫天氣,影響花序的分化。

在開花結莢前期沒有很好的蹲苗或者植株生長太旺;開花結莢後,植株生長狀況差,營養不良,尤其是豆莢開始生長卻出現了脫肥脫水。

初花期的時候溼度過大,結莢期高溫乾旱都會造成豆角的落花落莢。特別是我們這裡種植的大都是夏季豆角這樣的話扎入雨季到來的時候如果說田間積水太多土壤溼度過大,並且不及時防治病蟲害都會造成落花落莢的現象。

落花落莢的防治方法:

首先在苗期的時候就要開始了,只有培育壯苗,合理密植,合理施肥即在苗期的時候追施尿素的量要控制住,不能夠讓豆角苗出現旺長。合理的蹲苗和控制蔓葉的生長能夠有效的防止落花落莢的現象發生。

其次就是在豆角進入開花結果期,最好能夠噴施一遍硼肥和其它的中微量元素肥,也可以選擇噴施萘乙酸,這樣有利於提高豆角的坐果率,同時也忘及時的防治病蟲害。

第三點就是防止脫肥或者乾旱。可以選擇在豆角結莢以後重施追肥,可以選擇追施硫酸鉀複合肥或者50斤左右。如果說土壤比較乾旱的話可以選擇澆小水勤澆水的原則,這樣也能夠防止土壤溼度過大造成的落花落莢的現象。

總的來說夏季豆角的落花落莢的現象發生的幾率比較小,但是我們菜農朋友們也要及時的做到預防為主的防治策略,這樣的話才能夠保證豆角品質和產量的提升,同時也能夠提高咱們菜農的收益。


豫東小農


豆角是薔薇目豆科豇豆屬的一年生蔬菜。又名豇豆、 長豇豆、 帶豆。豇豆生長期短,極易受到自然環境、栽培條件和管理措施的影響,尤其是開花結莢對環境更敏感。在管理上稍有不慎,就易出現落花落莢現象,造成減產。幼苗生長初期,花芽分化遇到低溫,直接影響開花結莢。開花期過到過低溫或過高溫度,空氣或土壤的溼度過大或乾旱,光照太弱以及病蟲害等。都是引起落花落莢重要的原因。

落花落莢的原因

1、溫度不適引起的落花落莢。豆是喜溫耐熱的作物尤其是對低溫反映敏感低於10℃以下生長受阻5℃以下受害。植株生長的最適溫度在20℃-28℃之間,也可在短期內適應30℃-35℃的高溫。開花結莢最適溫度為25℃-28℃高於35℃以上結莢能力下降,在持續高溫的環境下易造成花莢脫落。

2、旱澇不均引起的落花落莢。豇豆在初花期對水分特別敏感水分過大極易造成徒長引起落花。結莢期則需大量的水分若此時高溫幹早容易造成落花落莢。田間積水,土壤溼度過大不利於根系和根瘤生長造成漚根爛根,引起葉片發黃脫落,導致落花落莢

3、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不相適應。豇豆在進入開花結莢期一方面抽花序結莢,另一方面繼續莖葉生長壯大根系和形成根瘤。由於生長量大,生長更迅速,莖葉生長和開花結莢間相互影響、互有制約。開花結莢前期,如植株生長過旺,則植株的碳氮比失調,養分不能平衡供應,使葉與花之間,花與花之間,果莢與果莢之間爭奪養分,若此時植株生長狀況差,營養不良,不能滿足莖葉生長和開花結莢所需養分,極易導致落花落莢。當植株進入開花結莢期需要增加肥水,促進生長。尤其是豆莢盛收開始需要更多肥水時植株若因肥水不足,會嚴重落花落莢,莖蔓生長衰退。既會因莖葉生長不良,影響開花結莢又往往容易因蔓葉生長茂盛延遲抽出花序、少發生花序或引起落花落莢,產生空蔓。

4病蟲害引起落花落莢。夏季為蟲害高發季節,豇豆在整個生育期,雖然成莢率不高但其花序和花蕾較多在花期最易遭受的蟲害是虹豆螟。豇豆螟主要危害花和莢,一旦受害,即引起大量落花落英。另外豇豆鏽病對葉片損害較大如果得不到及時治療也容易引起落花落莢。

防治措施

1、在管理上,前期應適當控水控肥,防止植株生長迅速,避免植株的碳氮比失調,養分不能均衡供應而出現的葉與花之間,花與花之間,果莢與果莢之間爭奪養分,導致落花落莢。採取“前控後促”的管理模式在植株開花結莢後應增加肥水,並噴施新高脂膜+促花王3號,促進植物由營養生長向生殖生長轉化抑制主梢瘋長,促進花芽分化,多開花,提高花粉受精質量、促發育。若此保證植株養分充足,生長狀況良好良滿足莖葉對養分的需求,能有效地避免落花落莢的發生。

2、在植株現蕾前後,要適當控制蔓葉生長。注意溫溼度管理,防止溫度和溼度過高過低,以保墒為主,促根控秧,為豐產奠定基礎。一般虹豆在生長期間需要的空氣溼度為55%~60%之間。

3、結莢以後,要有良好的蔓葉生長與開花結莢相適應。這時期注重連續追肥,可促進開花,延長採收,提高產量。豇豆根瘤不發達,追肥澆水掌握好促控結合,要合理使用氮肥,做到早期不偏施氮肥,現蕾前少施氮肥,增施磷肥、鉀肥。以防莖葉徒長,防止因田間通風透光不良而引發結莢率下降。同時結英期和生長後期必須追施適量的氮肥,以防植株早衰。

4、開花期及時防治病蟲害,促進植株健壯。病蟲害引起的落花落莢貫穿豇豆整個生育期,在花期最易遭受的蟲害是豇豆螟。豇豆螟主要危害花和莢,一且受害,即引起大量落花落莢。對豇豆螟的防治要掌握“治花不治莢”的原則。用除盡1500~2000倍液、卡死克1500~2000倍液、阿維菌素1500~2000倍液或新高脂膜+普星1000~1200倍液輪換使用,嚴禁施用劇毒農藥。在早晨豇豆閉花前噴藥防治。豇豆鏽病,對葉片損害較大,如果得不到及時治療,容易引起花莢脫落。可提前噴施新高脂膜預防虹豆鏽病。在生產上,在開花前,幼莢期及膨大期噴施少量生長調節劑:一般噴施5-25毫克千克萘乙酸或對氯苯氧乙酸2毫克廳於克或菜果壯蒂靈,增強花粉受精質量循環坐果率強,促進發育,提高防病害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落花落莢,提髙豇豆產


束鹿小夥兒


一、豆角落花落莢的症狀表現

豆角植株的花序和花蕾是比較多的,但豆角本身落花相當嚴重,成莢率很低。據初步觀察,從4月-8月,同一品種隨著播種期推遲結莢率降低,結莢率僅為40-15%,嚴重影響產量。

豆角落花落莢

二、豆角落花落莢的發生原因

1、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不相適應:豇豆在進入開花結莢期一方面抽花序結莢,另一方面繼續莖葉生長,發展根系和形成根瘤,由於生長量大,生長更迅速,莖葉生長和開花結莢的相互關係比較複雜,開花結莢前期,如植株生長過旺,植株的碳氮比失調,養分不能平衡供應,使葉與花之間,花與花之間,果莢與果莢之間爭奪養分,導致落花落莢。當植株開花結莢後就要增加肥水,促進生長,多開花、多結莢,若此時植株生長狀況差,營養不良,不能滿足莖葉生長和開花結莢所需養分,尤其是豆莢盛收開始,需要更多肥水時,植株卻脫肥脫水,就會落花落莢,莖蔓生長衰退,所以既會因莖葉生長不良,影響開花結莢又往往容易因蔓葉生長茂盛延遲抽出花序、少發生花序或引起落花落莢,產生空蔓。

2、豇豆各生育期受環境的影響所致:豇豆喜溫耐熱,對低溫反應敏感。植株生長最適溫度為20-25℃,能適應30-40℃,但10℃以下受阻,5℃以下受害。開花結莢最適溫度為25-28℃,35℃以上結莢力下降。開花結莢期要求有充分的光照條件。幼苗期至初花期需水少,要注意蹲苗,促進根系生長。

3、初花期對水分特別敏感,水分過大,極易徒長,引起落花。結莢期則需大量水分,若此時高溫乾旱,常造成落花落莢。田間積水土壤溼度過大,不利根系和根瘤活動,甚至爛根,引起葉片發黃脫落,導致落花落莢。生長期間適宜的空氣相對溼度為55-60%。夏秋為蟲害高發季節,尤其煙青蟲、豇豆螟等對豇豆的花蕾、豆莢危害極大,不及時防治將大量的落花落莢,甚至產生失收。

4、幼苗生長初期,花芽分化遇到低溫,直接影響開花結莢。開花期遇到過低溫或過高溫度,空氣或土壤的溼度過大或乾旱,光照太弱以及病蟲害等。都是引起落花落莢重要的原因。


陳chen318


豆角分為好多種品種,也培育出優質多種高產品,而且還分為季節性原生土種的品種,有矮化不攀爬的豆角,有四月豆角,七月豆角,十月豆角,每種都在適合季節時種植才結莢,每種適合季節豆角早種遲種都影響,難結莢的特點,早種因天氣氣候不適合那品種而旺盛難開花或開花也難結莢特點

豆角開花時落花落莢原因是被青蟲,甜菜夜蛾,斜紋夜蛾類幼蟲為害花序,而難結莢而落莢,低溫陰雨天氣被雨水泡花爛也難結莢,開花時可要防治蟲害,防止蟲害為害花序可減少落花落莢,選擇適合地域氣候的品種,加強栽培管理,用發酵過腐爛的農家機種植,保持水肥均勻,開花結萊期可掛黃色粘貼板防夜蛾,也可用底毒農藥防治,防治好產量高。


用戶漫遊田園人生路72


嗨大家好。我是呂梁連姐。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我從小到大生長在農村。家裡也是種植蔬菜的。種植豆角時。防止落花落莢的方法有哪些?

豆角是我們長期吃的一種蔬菜。營養豐富。種植面積非常廣泛。農民伯伯地裡院裡家家都有。但是種植的時候。都會出現落花落果的現象。

1, 在豆角生長期間。需要一定的溫度。溫度過高或者過低。都會造成落花。所以需要在適宜的季節種植。

溼度也不能過大。土壤太溼了。使葉子發黃甚至死苗。太乾了開了的花會落掉。對豆角的生長非常不利。所以只有溼度恆定。才能生長出好的豆角。

2,病蟲害。能造成豆角的減產。如果發現病蟲害。你及時噴灑農藥。要配比濃度合適。不然也會殺死豆角豆花。我雖然種過豆角。懂得也不多。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見。希望各位農民伯伯管理好豆角。收入一年比一年高。最後。提前祝大家新年快樂!萬事如意!






呂梁連姐


種植豆角時,防止豆角落花落莢的方法有哪些?

種植豆角時,在開花結果期由於開花結果與豆角莖蔓生長同時進行,需要充足的養分、水分、光照和適宜的溫度,如果其中一項因素滿足不了,豆角就容易落花落莢。菜豆花比較多,但是結莢只有20—35%,絕大部分花或者幼莢都脫落,種植豆角時,防止豆角落花落莢的方法有哪些?

1、施足底肥,除施充腐熟的農家肥外要增施磷、鉀肥,磷肥可以促進根瘤的活動,可以起到以磷增氮的作用,豆角開花時期對磷、鉀吸收量多餘氮的吸收量,增施磷、鉀肥料是豆角豐收的重要條件,一般每畝施農家肥1200—1700公斤、過磷酸鈣15公斤、草木灰150公斤。


2、適時播種,春菜豆在2—4月份播種,秋菜豆在6月下旬—7月份播種,避開或者減輕低溫或者高溫危害。


3、合理密植,合理密植能創造良好的通風透光條件,除轉移行株距外,每窩保留2—3株為宜。


4、加強肥水管理,在保證植株正常生長的前提下,開花前少追肥水,開花後適量追肥,結莢期重追肥。不偏施氮肥,增施磷鉀肥。及時排灌水。


5、防治病蟲害,菜豆開花初期和旺盛時期,每隔3—5天連續用藥物防治豆莢螟等,用硫製劑等防治病害。


6、應用植物激素,用對苯氧乙酸噴灑花序或者用赤黴素(九二0)噴蔓的頂端,能防止落花落莢,提高結莢率。


7、適時採收菜豆莢。


老周說三農


豆角落花落莢的原因

① 營養及生理因素。豇豆生殖生長和營養生長是同時進行的,此時花與花、花與莖葉之間由於爭奪營養而導致部分花脫落,以保證其他花朵獲得充足的營養,滿足嫩莢生長髮育的需要。

② 環境因素。豇豆開花結莢最適溫度為25-28℃。夏季白天溫度經常高於35℃,夜間溫度28℃左右導致花器發育不良,花粉受精能力下降,容易造成落花落莢。

③ 土壤乾旱,或田間積水,土壤溼度過大。

④ 病蟲為害花朵、莖葉及果實。


所以,要實現豇豆高產,盛花盛莢期要注意防落花落莢、防植株早衰、防病蟲害。

1、防落花落莢

可通過改善栽培條件,調節營養供給,也能很好地防止落花落莢。盛花盛莢期必須增施大量肥水,原則是勤施勤澆、薄施薄澆,保持肥水均衡供應。

2、防早衰

中後期要保證肥水充足,特別是保持足夠的有機肥。視情況,每畝可施硫酸鉀10千克,過磷酸鈣15-20千克,尿素10-15千克,並結合施肥,每週灌跑馬水1-2次,可有效減緩豇豆早衰,延長生育期,增加後期產量。

3、防病蟲害

對豇豆施藥要注意天氣變化及時預防。當出現連續幾天高溫,太陽猛烈,而後又要下雨時;或者連續下雨,而後又開始高溫天氣時就要及時噴藥。噴藥最好在上午9點前,下午5點後進行。


蔬菜那些事兒


豆角管理難度較大,易徒長難坐莢,落花落莢的情況時有發生。那要怎樣才能多結莢,提高豆角產量呢?首先,豆角的定植密度要合理。豆角幼苗在心葉剛展開時是最好的定植時期。合理的行距一般小行60釐米,大行80釐米,架高1.8-2米,架越高行距就應越大,株距45釐米左右,一般為雙株定植。如果定植密度過大,會引起豆角植株徒長難坐莢。

其次,晝夜溫差要把關。豆角耐熱性強,但不耐凍,適宜的生長溫度為20℃-25℃。在豆角開花坐莢期應掌握好白天溫度和夜間溫度及晝夜溫差,豆角開花期白天不能超過30℃,夜間不能超過18℃。所以,要隨氣溫的變化而適時通風,豆角開花坐莢期放風的標準為棚溫達到17℃。

第三,提高光照強度。大棚種植的豆角品種雖然對光照時數要求不嚴格,但對光照強度要求比較高,尤其是在開花坐莢期間,如果光線不足會引起豆角落花落莢。

第四,巧施肥澆水。豆角整個生長期應該至少澆三水:定植後進行第一次澆水,一定要澆透,否則植株參差不齊;當蔓長到0.6米高的時候,澆第二次水;在豆角的盛花期不適宜大量澆水,所以第三水應在初花期前澆,並結合澆水噴施嘉美腦白金、嘉美金點,這樣更利於豆角開花坐莢,防止落花落莢。坐莢後應再結合施用嘉美贏利來、或海洋之星、或核動力澆小水,建議最好用噴滴灌系統,促進豆角膨大伸長,延長採摘期。

第五,注意巧整枝。種植豆角的菜農很少進行整枝,導致豆角枝條雜亂,相互遮陰,側枝的花芽分化減少,開花坐莢率低,中後期產量較低,那要怎樣整枝呢。

首先,從豆角基部到距離地面50釐米的側芽應及時抹除。因為豆角較長,植株底部長出的豆角會接觸地面,容易感染病害或被地下害蟲咬食,影響豆角生長。同時,下部的側芽還會與主枝爭奪營養,影響主枝的長勢。當下部側芽長到2-3釐米時就應及時進行疏除,以改善植株基部的通風透光性,促進主枝的粗壯,提早開花結莢。

其次,在豆角坐莢過程中要注意打群尖,將主枝上產生的側枝進行摘心。當主蔓中上部的葉腋中同時萌發花芽與葉芽時,應及時將葉芽抽生的側枝進行疏除;當葉腋只萌發葉芽而沒有萌發花芽時,可等側枝長到2片葉時進行摘心,這樣也可促進側枝上形成一穗花序,從而增加花芽數量,提高坐莢率。

再次,主枝摘心。當主枝長到鋼絲之上,在豆角坐莢過程中要注意打群尖,將主枝上產生的側枝進行摘心。當主蔓中上部的葉腋中同時萌發花芽與葉芽時,應及時將葉芽抽生的側枝進行疏除;當葉腋只萌發葉芽而沒有萌發花芽時,可等側枝長到2片葉時進行摘心,這樣也可促進側枝上形成一穗花序,從而增加花芽數量,提高坐莢率。


兄弟果業


豇豆生長期短,極易受到自然環境、栽培條件和管理措施的影響,尤其是開花結莢對環境更敏感。在管理上稍有不慎,就易出現落花落莢現象,造成減產。幼苗生長初期,花芽分化遇到低溫,直接影響開花結莢。開花期過到過低溫或過高溫度,空氣或土壤的溼度過大或乾旱,光照太弱以及病蟲害等。都是引起落花落莢重要的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