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在給孩子報各種培訓班時,您如何思考“因材施教”的必要性?

詩禮悅書院劉東


“因材施教”是老師使用的教學方法,並非是選擇學習類別的原則依據。

老師根據學生特點,對不同的學生,使用不同的教育方法,這樣才是因材施教。

選擇培訓班,是以培養學生能力為目的。還是從實際需要出發,根據客觀條件,有針對性選擇為好。

選擇培訓班的方式,可以是:

1、缺什麼補什麼。

把有缺欠的地方補上。身體不好,可以參加體育運動方面的培訓;字寫得不好的,參加書法班學習;因某些原因功課落下了,也可以參加補課班把課補上。

有用處的能力培訓。想要參加某一方面競賽;想要去某些學校學習;學習、生活需要用到的技能等等。

報培訓班,這些方面應該是優先需要考慮的。

2、喜歡什麼學什麼。

這就完全從學生興趣愛好出發。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快樂,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也是一種快樂的。

參加培養班要目的明確,有的放矢,這樣就不會花“冤枉錢,走冤枉路”。

報培訓班需要注意的是:

1、要防止過多過濫。

家長的期望加上學生的愛好,可能會有很多東西想要去學,學習的知識過多過濫,會分散學生學習的注意力,降低學習興趣,使學習流於形式。

2、因為盲從,選擇培訓班。

這樣選擇培訓班的方式屢見不鮮。家長看到別的學生學了,就想讓自己孩子也去學;受不住廣告、推銷誘惑,迷迷糊糊就給孩子報了個培訓班……。沒有目的,很有可能就是浪費時間、浪費精力、浪費金錢。

3、沒有考慮實際情況。

有些家長因為溺愛,學生想要學什麼,都會想辦法滿足,完全不考慮自身條件。最後的結果,就是半途而廢,不了了之。

4、和學校教育重合的培訓班。

重複的知識學習,會加深記憶,但也會讓學生在學校學習時,注意力不集中,時間長了養成習慣,就得不償失了。

能力培養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面,掌握更多有用的能力,是每個家長所期望的。怎樣選擇培訓班,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能力,還需要家長慎重考慮,再去做出決定,這樣才是負責任的態度。


再學二十年


我想,大多數的家長肯定沒有想過“因材施教”,更多的是“因實施教”。

現在給孩子報培訓班,無非就分為兩種,一種是課業輔導辦,一種是課外興趣班,雖然都是培訓班,但其實還是有著本質的區別的。

課業輔導班

輔導班,主要時針對孩子的學業的,主要是按照孩子在學校的課程來安排的,常規的就是語文、數學、英語等,然後就是從這些主課衍生出來的諸如奧數班、寫作班、書法班、口語班等等。

對於輔導班而言,我想大多數家長給孩子報班都不會考慮因材施教這個層面,更多的是考慮孩子的實際學習情況。

1.成績差了要補習。給孩子報補習班最多和最大的理由就是孩子的成績不行,然後家長就是可以堂而皇之的給孩子報相應學科的補習班,孩子自然因為成績的原因無法拒絕。

2.成績好的要鞏固。還有一部分家長,其實孩子的成績還可以,但是他們還是不放心,居安思危的心態讓他們焦慮的給還在報各種補習班,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始終保持優秀的狀態。

3.迷茫家長在跟風。還有一部分家長,他們其實是很迷惘的,到底要怎麼管理孩子的學習也沒有自己的方法,或者是沒有更好的辦法,那麼,他們能想到的就是老師,起碼他們比自己更加專業一些,於是就稀裡糊塗的跟風把孩子塞進了補習班。

課外興趣班

對於興趣班,其實本人是支持的,必經孩子有個一技之長或者是關鍵時刻拿的出手的絕活,對他們以後的人生都是有幫助的。

興趣班其實就不像輔導班那麼的令孩子討厭了,必經有些孩子對此還是感興趣的。

就拿我們家孩子來說,雖然學科成績不怎麼樣,當然我們也沒有給她報任何的輔導班,但是興趣班我們給她報了,那就是中國舞。參加興趣班的孩子,只要是真的感興趣(不排除有的也是家長逼著學的),他們就能獲得讓你意想不到的成長。

1.自律的成長。自從給孩子報了舞蹈班,她對於每週一次的授課還是比較上心的,最其他比對待他們學校的課程要好很多。她會每週按時準備跳舞的裝備,每次的作業會主動的要求完成,每次上課也總是特別的專心。

2.自信的演變。其實在讓孩子參加舞蹈班之前,我們家孩子是屬於比較內向的,在班級裡也不太按表現,老師說的活動也不會主動去參加。但是自從參加了舞蹈班後,感覺整個人的性格都發生了改變,變的更加自信了,特別是在幼兒園階段,在學校更多的是文體活動,所以,她會非常主動的上臺的表演,去表現自己。後來,在幼兒園畢業階段,學校裡的很多活動的主持都是由她參加的,這是給我們最大的驚喜。

3.堅持的力量。在送孩子上興趣班的幾年裡,其實感受最深的就是堅持,在開始的時候有同班的兩個小朋友一起參加,但是,他們後來是因為自己不喜歡練,家長覺得送太麻煩等原因都放棄了,只有我們家孩子一堅持就是四年,而且以後必定還是會堅持下去的,這對他們自身的堅持品格培養是很有好處的。

因實施教之後,方能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其實是教育的最理想化狀態,但是,在目前的環境之下,其實一般的家庭很難做到,作為家長,在教育的領域也是從零開始的,就像我們的孩子從零開始學習一樣,在這個過程中也是不斷的摸索,所以能夠及時掌握孩子的實際情況,並隨時能夠作出改變和調整,這可能就是家長對因材施教最好的執行了。


萌卉媽


因為我自己也是個家有兩個孩子的媽媽,另外自己也創辦語言培訓學校。對於這個問題,我會從家長,孩子的角度和教育原理的角度回答你。

首先,作為家長肯定是期待孩子能夠有各方面綜合地均衡成長。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我們不希望你訓練一條魚上樹,或者訓練一隻兔子去游泳。並且還期望這魚或兔子在他們完全不擅長的領域內取得優異成績。從這個角度來看,因材施教更符合人性。從家長和孩子金錢和時間投入的成本來計算,如果採取因材施教的態度,在更大的概率上孩子能取得一定的成果。

其次,從專業角度上來分析。每一個人的成長都是在多元智能的發展下成長起來的。每一個個體的每項能力肯定會有長有短。這樣才造成了我們人類能力的多樣性。在孩子成長過程當中,家長能夠因材施教,充分去發掘發揮孩子的優勢,讓孩子在某個領域當中得到成長。而在某一個領域能夠得到發展的孩子往往也更有機會和動力將自己的能力往其他領域遷移,從而促進其他能力的發展。從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從這個角度來說,因材施教也才符合教育的實施特點。

最後,回到一個最本質的問題:教育是什麼?教育本質上是在喚醒人,啟迪人的智慧,挖掘人的潛能。在引導孩子成長的路徑上,我們都曾有過迷茫。當我們迷茫的時候,退回到本質上來思考問題,相信一定能夠幫助孩子找到屬於他們的路。而我們作為家長和教育工作者,就在這條路上為他們護航。



英語自學導航姨


其實各種培訓班也就兩大類,一種是針對學校課程的補習班,包括補缺補差的基礎班和拓展培優的提高班,另一種是學校課程以外的興趣班!

家長給孩子報班必須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操作,如果孩子有個別學科比較薄弱拖後腿,那必須報補缺補差的基礎班,先把基礎知識補上,基礎紮實了再考慮升級報提高班;原本成績就好,想參加競賽再提高一個層次,那直接報拓展提高班即可!

有的孩子興趣廣泛或者有一定天賦,比如唱歌,跳舞,圍棋,書法…等,家長也願意對孩子這方面繼續培養,那麼可以選擇孩子感興趣或者有特長的科目,好好培養,沒準將來會成為一個文體藝術方面的能人!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共勉!





虞海棠


誠邀。我認為“因材施教”是非常有必要的,這種教育觀念是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的,也是很有科學道理的。

俗話說得好,“天生我材必有用”,任何人從出生後都是有自己的稟賦和特長,這樣才能讓社會的發展有互補性,從而創造一種平衡,如果人人都是學霸,人人都考取清華北大,人人都去當科學家,那麼其它的第三產業服務市場不知由誰來做。馬雲以前是一名教師,但沒有影響馬雲創造了巨大的財富。有句話說得很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發覺自己非常喜歡某方面的項目,自己就會自覺地去學習和鑽研,有的喜歡足球,成為足球明星;有的喜歡籃球,成為籃球明星;有的喜歡數學,成為數學家;有的喜歡文學,成為文學家。所有這些都說明,“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現在的學校教育,忽視了孩子的愛好,不管孩子愛學不愛學,以分數論英雄是不科學的,有的孩子雖然在數學和語文上的分數不高,但孩子的體育成績很好,人家照樣可以成才,可以成為體育明星的。雖然我比較推崇“因材施教”,不是說只學一樣自己喜歡的就行了,而其他的基礎學科的基本內容還是應當有所瞭解,這樣才能觸類旁通,也能更好地促進自己喜歡的專業。而學習廣泛知識的捷徑不外乎掌握一些快速閱讀的方法和技巧,比如我國有jint的速讀記憶訓練具有趣味性很強的特點,還有百科知識可學習。而快速閱讀方法也受到國外發達國家的重視,比如美國、法國和日本都在中小學設置了相應的課程,掌握此技能則可以在學習各科知識上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趨勢為王


沒有家長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頭地,很多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就會開始給他們物色各種培訓班,所以在選擇培訓班這件事情上,如何“因材施教”呢?

確定孩子的興趣

興趣是孩子堅持學習的動力之一,所以如果孩子喜歡畫畫,你可以給他報一個美術培訓班;喜歡手工,就給他報一個手工班。考慮到孩子的興趣,從而選擇適合他的培訓班,也是一種“因材施教”。

確定孩子長處

另外一種方法是發現孩子在某一方面的天賦,比如說他樂感很好,你可以讓他學樂器或者聲樂;在學校的舞蹈節目中跳得有模有樣,你可以讓他去學舞蹈;美術課上孩子的作品得到非常多的表揚,那麼也可以從這一方面入手。發現閃光點也是因材施教的另一種途徑。


不過,興趣和長處是培養一個愛好的開端,真正最終在各種領域上發光發熱的人,大多都擁有不一般的毅力。好啦,上面就是我的答案啦,希望能夠幫助到你,如果喜歡我的答案的話,可以點擊關注艾倫英語部落哦~


艾倫英語部落


師資是第一位的,水平高的老師 教學靈活多變,懂得時刻調適方式方法引導每一位學生,這就是常說的:好老師善於用100種方法去教育一個學生,而不是用一種方法教育100個學生。

作為老師,首先要具備良好的師德和專業能力,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還需要不斷更新自我,適應教育的需求和社會發展的需求,保持對新事物的好奇心,用心準備好每節課,課堂才會有生機與活力,讓學生愛上課堂愛上學習,這是最關鍵的,良師難求,一位好老師足以影響學生的一生。



內修於心外修於形


確實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課外輔導班遍地開花,令人目不暇接。這就需要家長差勁擦亮眼睛,為自己的孩子找到適合的輔導班,從而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才能夠真正幫助孩子改進學習狀況,提高學習成績。

從財務成本和時間成本上來看,為孩子找到一個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目標明確的輔導班是非常有必要的。那麼如何去做才能找到這樣的課外輔導班呢?

第一。根據自己孩子學科的需求,拜訪不同的校外培訓機構。首先要檢查他們的從業資質和營業執照,以確保他們是合法合規的培訓機構。

第二。家長和孩子共同試聽他們的課程。家長試聽的目的在於,觀察和檢查任課教師是否有責任心,是否足夠專業化,是否將課程講的有條有理,由淺入深。而孩子試聽,則起到找到自己相應水平的教材和課程的作用。

第三。試聽結束後家長和孩子共同會見任課老師,向任課老師講明孩子的學習現狀。同時,傾聽老師所給出的一些建議。

第四。試聽結束後,回到家裡,和孩子進行溝通和交流。聽聽孩子的試聽感觸,最終決定是否前往該培訓機構進行進一步的學習。

總之,在為孩子挑選課外培訓機構的時候,應該儘可能的去多聽,多看,多想,多和任課的老師進行交流。絕不可以一哄而上,只看培訓機構的品牌,有時往往適得其反。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您,祝孩子學業有成。


秦黎明


個人建議是,參考孩子目前實際情況。因材施教說起容易,但是實際操作困難。比方說,補課班,大班肯定排除,和學校沒有太大區別。小班,看孩子實際情況選擇。一對一,費用貴的多,的確可以實現因材施教。前提是老師教學方式方法及業務水平是否適合孩子本人。試聽就顯得很有必要。但是一旦選擇,建議孩子,家長,老師,機構都密切配合。

為何說困難,原因有多種,一方面孩子自己的學習態度;一方面孩子的興趣特長或天賦,還有就是將來的規劃選擇。(這裡面有父母的考慮,也需要結合孩子自己本人的意願)再者就是,孩子在補習班的時間畢竟有限,更多的是需要良好習慣及學習態度,及對知識或藝術文化修養的鑽研精神及對成才成功的渴望!


芳姐聊親子


我覺得首先要了解孩子,如果不能深入瞭解就讓孩子自己決定如何選班,或者如何學老師,或者自學,我覺得適合才是最好的,不一定是名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