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2 奇特!空间站宇航员望向地球,记录北美洲光带!分析:是流星雨

地球每时每刻都可能有流星出现,但不是每一次流星都会是流星雨——每年一月,小行星2003 EH1与地球轨道相交,它带来的尘埃能在地球大气层上空形成一场美丽的年度流星雨:象限仪座流星雨。小行星的碎片和尘埃与我们的大气碰撞时,它们会分解并在天空中形成炽烈多彩的条纹,在这场流星雨到来时,很多天文爱好者都彻夜仰望星空,不仅如此,位于太空中的宇航员也观测到了这场流星雨。

奇特!空间站宇航员望向地球,记录北美洲光带!分析:是流星雨

​国际空间站(ISS)在距离地球地面的大约300公里的高空飞行,在当地时间2020年1月4日凌晨4:30,国际空间站飞过加拿大埃德蒙顿时,宇航员克里斯蒂娜·科赫(Christina Koch)用相机拍摄了她所见到的象限仪座流星雨,这些流星雨在黯淡的天色中留下一道亮色的斜线,在这张照片中,她还记录下了地面埃德蒙顿城市灯光以及绚烂的极光。

奇特!空间站宇航员望向地球,记录北美洲光带!分析:是流星雨

​NASA估计了拍摄该张照片时国际空间站的位置,认为协调世界时1月4日11:30分时,国际空间站大约来到了北美洲西海岸附近,并标记出了极光带和埃德蒙顿的位置。

奇特!空间站宇航员望向地球,记录北美洲光带!分析:是流星雨

​流星一直在国际空间站附近飞行,但宇航员却看不到它们,因为流星只是一块小石头,但它是如此黑,而且移动得又非常快,因此难以看到这些流星原本的样子,但宇航员俯视时就能看到流星,并看到它们在地球大气层附近燃烧,看起来像是光的条纹。

虽然说近年来象限仪座流星雨的可观赏性比较一般,但还是会周期性地有明亮的火流星出现,在地球大气层中形成明亮的光和爆炸,这种火流星持续的时间比流星的平均时间长,因为它们是由较大的物质产生的。根据美国宇航局(NASA)的说法,宇航员照片中的明亮流星是其实就是火流星,因为即使是从太空,由于下方的城市灯光的干扰,可能难以看到普通流星的闪光。

奇特!空间站宇航员望向地球,记录北美洲光带!分析:是流星雨

​象限仪座流星雨与大多数流星雨不同,虽然大多数流星雨起源于彗星,但象限仪座流星雨被认为来自一颗小行星。当小行星2003 H1在太阳周围行进时,它会洒下灰尘,这些尘埃每年1月初都会和地球相遇。2003年发现这颗小行星2003 EH1时,它的直径仅约3公里。但是,一些科学家认为,这可能与一颗名为C/1490 Y1的消亡彗星有关,这颗彗星崩溃后其中的一个大碎片变成了这颗小行星。

奇特!空间站宇航员望向地球,记录北美洲光带!分析:是流星雨

​在象限仪座流星雨的高峰期,在一个地区每小时能观测记录到约80颗流星,由于较细的颗粒流,高峰期活动只持续几个小时。宇航员克里斯·哈特菲尔德(Chris Hatfield)曾经写道,从太空中看到流星是“生活在射击场中的提醒”。但是,国际空间站被小流星击中的可能性很小,因为国际空间站装有防流星装甲,流星穿透国际空间站的几率很小。最大的风险发生在宇航员在空间站外进行太空行走时,可能与小流星接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