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 一逕抱幽山,居然城市間


每每說起蘇州園林,總覺得帶著一種書香詩文的氣質。漫步在假山旁,逡巡在長廊下,廳堂水榭,花雨樓臺,一步一景,都浸暈著姑蘇城的詩情畫意。而這其中,最免不了要說道兩句的,自然是中國四大名園之首——拙政園。


一逕抱幽山,居然城市間


拙政園之名取自西晉文人潘岳《閒居賦》中的"此亦拙者之政也"。王獻臣暗喻自己把澆園種菜作為自己的"政"事,故為"拙政"。


園區以水為中心,山木環繞。東部開闊疏朗,西部建築精美,中部以水池為中心,池中堆山,是全園精華所在。東部主要景點有蘭雪堂、綴雲峰、芙蓉榭、天泉亭、秫香館等。中部主要景點有遠香堂、香洲、荷風四面亭、見山樓、小飛虹、枇杷園等。西部主要景點有卅六鴛鴦館、倒影樓、與誰同坐軒、水廊等。南部則是傳統江南地區建築格局,設有國內唯一的園林專題博物館——蘇州園林博物館。


一逕抱幽山,居然城市間


其內景觀嬌柔,文人氣息濃重。荒僻處,取古道西風瘦馬之意;清幽處,是小橋流水人家。亭伴松鶴,堂攜紅蓮。亭有題詞,堂有楹聯。詞、聯精心撰構,畫意更添詩情。任何一座亭上一立,但覺輕風送荷香;堂裡一坐,似聞天人對語。


蘭雪堂位於拙政園東部的主廳,此廳為入園遊賞的第一景。堂名取自李白"獨立天地間,清風灑蘭雪"的詩意。遊人進入仿古的大門,便是一個較為開闊的樸素庭園,地面為淺色方石鋪築,三面粉牆相圍,東邊牆根下,一株百年女貞枝葉婆娑,姿態十分入畫,正面牆中,以湖石砌成一素雅花壇,上以古松,奇石為造景主題,點明瞭古園的景色格調。花壇兩側為圓形洞門,是遊人出入古園的通道,上有磚刻門額兩塊,左為"入勝",右為"通幽"。穿過洞門,又是小天井,迎面便是蘭雪堂。堂坐北朝南,內有中堂隔板區分前後。前置藝術漆雕"拙政園全景圖"板北側是巨大的翠竹圖。堂內除了花幾,琴桌等傢俱外,還有四塊大理石屏,顯出江南文人園林主要廳堂的莊重和典雅。


一逕抱幽山,居然城市間


秫香館位於拙政園東部,原為秫香樓,位於天泉亭北土山松崗之西,為拙政園東部最大的廳堂。秫者,稷、稻的統稱,此處原來為歸田園居之北界,牆外為北園,乃園主的家田,故於此建樓,以觀賞農桑田園之景。秫香之名,亦由此得。1966年,為保護起見,將圖案翻入室內,以無雕刻的反面窗板向外,一直沿用至今。秫香館四周景色開朗,南邊隔水為山島,是遊人品茗休憩的好去處。


一逕抱幽山,居然城市間


留聽閣位於蘇州拙政園的留聽閣為單層閣,體型輕巧,四周開窗,閣前置平臺,是賞秋荷聽雨的絕佳處。它的由來為唐代李商隱的"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之句。

一逕抱幽山,居然城市間


印象最深乃與誰同坐軒,此亭在竺亭下東南拐爵,取蘇東坡詞句"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為軒名,平臺作扇形,軒內桌、凳、窗洞都為扇形,故亦名"扇亭"。小亭與誰坐?若為一人,則清風明月與共,若有同伴,舉杯對坐,低首觀蓮,此亦得趣也。

一逕抱幽山,居然城市間


總之園內好景無數,無法道盡也,若要觀其全貌,唯有身臨其境。


一逕抱幽山,居然城市間


園外是真實的瑣碎,園裡卻是虛構的拾,園外是鬧哄哄的人心揣度,園裡卻是空蕩蕩的富貴寂寞,園外是亂糟糟的喧囂塵世,園裡卻未必只有靜悄悄的清供條桌。與都市的繁華熱鬧糾纏久了,總是嚮往世外之地,妥樂之處的,擇此處清幽之地,享受片刻寂寞也是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