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為什麼老年人的血壓可高一點也不要太低?

醫學小偵探


雖然我們對任何年齡的正常血壓標準都是一樣的,理想血壓都是120/80mmHg,診室高血壓的標準都是140/90mmHg,但是在管理老年人(這裡特指≥65歲的老年人)的血壓時又是不一樣的,往往要求沒有那麼嚴格,確實寧可稍微高一些,也不願血壓降得太低。這是為什麼呢?

這主要是因為老年人的血壓有其自身的特點:

1.血壓自身調節能力下降。隨著年齡的增大,我們身體各項器官功能下降,對血壓的調節能力也會下降。因此,老年人的血壓容易受到情緒、季節、溫度、體位、進餐等因素的影響,從而引起異常血壓波動,如體位性低血壓、餐後低血壓等。因此,如果血壓過低就會加重這些反應,導致器官的灌注不足,增加跌倒的風險,特別是高齡(≤80)老人更容易發生這些危險。

2.動脈硬化嚴重。老年人的血管往往存在動脈硬化的現象,年齡越大越嚴重,這就導致血壓計的袖帶在充氣加壓時很難壓縮動脈,可能使測出的血壓值比實際的血壓值要高,從而發生假性高血壓。如果根據測出的血壓值進行降壓處理的話很容易就造成過度降壓,頸動脈嚴重狹窄的老年人還有可能引起腦缺血。

因此,老年人的血壓我們一般要求是150/90mmHg以下,如果能夠耐受可在140/90mmHg以下,但高齡老人最好不要低於130/60mmH,以免引起心、腦、腎等器官的供血不足。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您。

我是醫師楊浩,專注常見病、多發病診治,慢性病管理,健康科普。



從我個人理解的角度來說一說吧。

低血壓容易造成眼前一黑等眩暈等症狀,很容易讓人突然摔一跤,對於正常成年人甚至是小孩來說都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但是對老年人來說就是災難性的了。

老年人體質水平都是下降的,尤其是骨質流失嚴重,很容易出現骨質疏鬆,然後因為摔出現骨折等;其次就是跌倒會引起身體的各種疾病加重表現出來,比如我一長輩在跌倒前是很精神的,跌倒後出現了手臂骨折,修養好以後逐漸出現老年痴呆了,哎。

其次是高血壓還不致命,有各種藥物加上食物可以控制血壓穩定,但是低血壓爆發往往可能致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