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去西安遊玩,記得順便去遊覽“涇渭分明”語出地。看看自己運氣吧

去西安遊玩,記得順便去遊覽“涇渭分明”語出地。看看自己運氣吧

旅遊新發現 一直在路上


當初能出門遊玩的時候,自己和許多人一樣不懂得珍惜,以至於宅到現在;等疫情過後如果再給一個機會,我一定還要去西安看看——多少繁花落長安,昔日繁華葬長安。!作為歷史上多個朝代的首都,“十三朝古都”豈是浪得虛名!“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那可是郭老說的——當初西安秦兵馬俑這一偉大奇蹟的發現,在二十世紀的考古史上可謂是歎為觀止。在那裡去轉轉城牆、看看碑林、嚐嚐小吃之後,就得給自己換個口味了——倒出一點時間往北行進,去高陵區看看。

去西安遊玩,記得順便去遊覽“涇渭分明”語出地。看看自己運氣吧

一般人還真想不到這裡——高陵區位於西安市北部,距西安市鐘樓和咸陽國際機場20公里、新市政中心僅7公里。在這裡除了繼續看看古蹟,比如說其境內的唐昭慧塔、李晟碑、東渭橋等古文化遺址,最重要的是,這裡有一處“涇渭分明”的河流交匯奇觀。說起這個成語,那可以說是無人不知、沒人不曉的,但要論及它的出處、根源等,大家就不見得都知曉了。

去西安遊玩,記得順便去遊覽“涇渭分明”語出地。看看自己運氣吧

“涇渭分明”這個成語,其實就是來自流經西安高陵區兩條河流交匯而形成的一道自然景觀。“涇”——指的是涇河,是渭河的最大支流;“渭”——指的是渭河,為黃河的最大支流。兩條河流在高陵這裡交匯時,會呈現出一清一濁兩種顏色交匯而不相融的奇特景觀。古人就把涇河之水流入渭河時清濁不混來比喻界限清楚、是非分明,比喻對待同一事物表現出來的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

涇河和渭河孰清孰濁

這是一個不大好明確回答的問題,因為回答此問題時一定要把它放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比如說春秋時期,就是涇水清而渭水濁,其依據來自《詩經》“涇以渭濁,湜湜其沚”;到了唐代的時候,卻變成了涇水渾濁而渭水稍清——得出這個結論的依據是源於詩人杜甫的《秋雨嘆》,詩云“去馬來牛不復辨,濁涇清渭何當分”……如此種種,最後得到出結論是:歷史上涇、渭兩河的清濁變化大約有六次反覆。

去西安遊玩,記得順便去遊覽“涇渭分明”語出地。看看自己運氣吧

後來,相關歷史學家、地理學家、氣象學家等也給出了合理的結論,認為在漫長的時間演變中,涇、渭兩水的清濁隨著人類活動的變化、流域植被的保存與毀壞以及水土流失是否嚴重等都有密切的關係,不同歷史時期在涇水和渭水上游區域開發程度的不同等,都會導致這兩條河流含沙量有不同的變化。

現在是一種什麼狀態呢?據說不同的季節、不同的年份、不同的治理力度,這兩條河也有些許變化——但整體上涇、渭兩條河流都成了濁湯的模樣,現在已不大可能完全再現當年“涇渭分明”的盛況了。但越這樣說,越是想能親自到現場去,看看自己的運氣如何!

涇河和渭河各有傳說

這兩條河對於西安本地人可能有直觀的印象,但對於外地人來講,不分別拿出兩條河的有關傳說,恐怕還真沒有感覺。下面就分別說說有關兩條河的古代傳說——估計每個人小的時候都聽過。

1】魏徵斬涇河龍王

去西安遊玩,記得順便去遊覽“涇渭分明”語出地。看看自己運氣吧

唐貞觀年間,涇河龍王化作一秀士與一卜卦者打賭。為了贏得打賭,龍王在接受玉帝聖旨之後,卻故意把下雨的時機和雨點數改變了,結果被發現。龍王趕緊求卜卦者指點,求卜卦指點說,如果你不想被“武曲星”魏徵斬首,就必須得求李世民幫助。李世民接到龍王請求後,一口便答應下來。第二天想了一個辦法,故意讓魏徵和自己下棋,意在穩住魏徵。哪知在下棋過程中魏徵竟然小睡了一覺——這正中李世民下懷,心想這樣龍王就安全了。哪知魏徵正是利用睡覺時間揮劍斬了涇河龍王。所以後來涇河龍王魂魄就經常去找李世民哭冤……沒辦法,李世民被派了秦叔寶和尉遲敬德去守門——門神之說也就此誕生。

2】渭河垂釣待君王

去西安遊玩,記得順便去遊覽“涇渭分明”語出地。看看自己運氣吧

商朝末年,渭水流域強國周的國君周文王外出打獵,在渭水邊上遇見了一位釣魚的老者正在用直鉤釣魚,奇怪的是他一邊釣魚嘴裡還一邊嘮叨說:“快上鉤呀!願意上鉤的快來啊!”文王看了很納悶,就過去和老者攀談起來。得知這位老者姓姜名尚,字子牙,是一位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對政治、軍事各方面都很有研究的人。感覺這就是自己要尋訪的大賢人,於是請他做了國師,並幫助自己控制了當時差不多三分之二的天下,為滅商奠定可靠的基礎。後來姜子牙又輔佐周文王的兒子周武王,終於推翻了紂王的統治,建立了西周。

去西安遊玩,記得順便去遊覽“涇渭分明”語出地。看看自己運氣吧

想象著到那裡的那一天,一邊看著雙河靜流,一邊循著古蹟,一邊回味著傳說故事……想想都是一件特別愜意的事情!也可能今後去那裡時“涇渭分明”的奇觀已不太容易看到了——但是到達那個地點本身的意義,已經遠遠大於要看到的景色了!各位是否認同我的說法?!

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交流,並不吝點贊、加為好友!轉發請註明作者和出處。文中部分圖片來自網絡,著作權屬原作者,如涉侵權,請通知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