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3 國研中心研究員劉雲中:成渝發展不次於京津冀,將是中國下一個“灣區”

成渝地區又一次備受矚目。2020年伊始,中央為成渝兩地劃了一個圈——“成渝雙城經濟圈”,兩地將迎來合作共贏的新起點。

近日,中央財經委員會召開新年第一次會議,明確提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從2011年的“成渝經濟區”到 2016年“成渝城市群”,再到如今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成渝又有了新的目標定位。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劉雲中看來,這恰逢其時。“從區域發展來講是需要的,而且成渝也有這樣的條件。甚至可以說,在這個時點上,成渝是西部條件最好的地區。”劉雲中在接受紅星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

国研中心研究员刘云中:成渝发展不次于京津冀,将是中国下一个“湾区”

劉雲中

成渝發展路徑進一步明確,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紅星新聞:從2011年的“成渝經濟區”到 2016年“成渝城市群”,再到如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提法。稱謂的變化意味著什麼?

劉雲中:從經濟區到城市群到雙城經濟圈,提法上的改變,邏輯上是一脈相承的。‍它更明確了城市群下面兩個核心城市的‍都市圈和經濟圈的形成。

‍雙城經濟圈更突出在成渝城市群裡面,‍一些空間、經濟和產業結構上的路徑變化。‍

“成渝經濟區”,純粹是一個區域概念,沒有給出一種‍很具象的東西。‍但是2016年說“成渝城市群”的時候,‍並沒有放棄成渝經濟區的概念。‍‍在說“成渝城市群”時,可能會突出城市。因為城市是經濟、人類和文化活動最集中的載體,‍從城市與城市之間的關係,城市和輻射地之間的關係,來構造城市群。

所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提法是在‍一步一步把它更加深化,或者說是更明確路徑

的意思。‍並不是說用一個概念來完全替代另一個概念。

国研中心研究员刘云中:成渝发展不次于京津冀,将是中国下一个“湾区”

成都城市風光

紅星新聞:過去幾年,川渝兩地乃至全國多位專家學者都曾積極建言將成渝城市群一體化發展從現有發展規劃上升為國家戰略,此次中央財經委員會會議強調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您認為是釋放了怎樣一個重要信號?

‍劉雲中:中央財經委員會上‍專門討論這個話題,肯定是一個很重要的信號,對這個區域‍包括對整個西部地區發展的重視是肯定的。

在“十三五”規劃裡面已經明確提出來,成渝地區作為一個城市群發展,‍國家也發佈了成渝城市群的規劃。而且這裡面把成都和重慶又拎為國家中心城市,這也是在規劃裡面明確提過的事情。‍‍從這個角度講,把成都和重慶都定義為國家中心城市,‍這本身就是一個很重要的戰略。‍原來說19個城市群,為什麼專門來討論成渝,不討論別的地方,(成渝的)重要也是不言而喻。

紅星新聞:‍《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明確將成渝城市群與京津冀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和粵港澳城市群並列。成渝地區的發展區別於這些的點在於哪些?優勢是什麼?

劉雲中:‍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區域協調發展。成渝跟三大城市群相比是有一些差異的。從經濟角度講,粵港澳和長三角的‍經濟結構轉型會比較早一點也比較成功一點,‍京津冀是首都功能一個疏解的問題。

‍成渝在區域上講是一個內陸地區,不是一個外向型的城市群,‍所面臨的輻地‍跟‍長三角和粵港澳是不一樣的。如果看過去的發展基礎,很難看到它們產業結構有什麼相似點。

‍但現在有一些變化,經過交通或者國家政策上的變化之後,各個城市群的外向型都在發生改變,成渝的外向型也在提高,包括“一帶一路”和西部陸海新通道都帶來了新機遇。

‍‍這個優勢是跟‍國家大的‍經濟轉型結合在一起的,之前我們國家經濟發展主要靠出口和投資‍,現在轉型向內需消費。‍‍內需消費,是跟人口的密集和對國內市場的輻射相關,成渝‍就這個角度講,相比內陸地區城市群它是有一些優勢的。‍

‍當然從變化角度講,也算是優勢。‍因為長三角、珠三角邊界上的增量變化其實比較小,‍原來它面向的海外市場,或是面向東部地區的這些市場,‍不可能繼續再有很大的增加。

但成渝則不然。成渝本來是一個人口很密集的地方,‍也是收入比較高的地方。尤其是隨著一帶一路和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它輻射的地區會更廣。像廣西貴州通過西部陸海新通道之後,他們之間的聯繫更加密切了。

国研中心研究员刘云中:成渝发展不次于京津冀,将是中国下一个“湾区”

成都城市風光

‍紅星新聞:近10年裡成渝地區獲得了較快發展,但與京津冀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相比還有不足。您認為這種局面該如何打破?

劉雲中:我們有一個全國的數據,體現工業產品的數據變化。我們發現‍長三角、珠三角在全國來說,工業產品產量一直保持‍比較穩定。‍

‍但重慶和成都,‍工業產品產量佔全國的比重是上升的,說明重慶和成都的速度更快。‍這可能跟最近幾年成都和重慶那些‍消費類電子的發展有關係。‍

‍事實上,從2012年、2013年之後,你會發現中國的區域差距在‍慢慢擴大。‍東西差距是一個方面,但是南北差距更加明顯。‍成渝最近10年‍的發展,至少不比京津冀慢。

‍紅星新聞:四大地區中,成渝是唯一一個地處西部內陸的地區。是不是也意味著它的發展路徑很難借鑑其他地區?

‍劉雲中:東部城市群當時發展的環境和現在不一樣,‍當時主要靠出口和投資,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增長,但是這個階段已經是過去時了。我們現在是‍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當時的路徑不可能再回去。‍

‍去重複‍走別人的路子肯定行不通。‍而且成渝現在走得也很好,也自己找出了一條路,摸索出了很多事情‍。

‍成都在‍班列的‍結算單上其實有很多創新。陸路運輸跟海運‍的方式完全不一樣,此前提單規則是‍針對海運的,沒有針對陸路運輸。‍成都就推出了‍一系列新的方式,現在國際上用的是當時成都自己‍創出來的。進口車運抵成都提速,很大程度得益於成都國際鐵路港的“一單制”改革。成都現在已經成為中歐班列貿易的‍一個樞紐。

成渝為戰略交匯之地,將成下一個“灣區”

紅星新聞: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肩負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打造內陸開放戰略高地的期待。您如何看“新的重要增長極”這個說法?

劉雲中:這個涉及到對成渝的定位,重要增長極這個原來的規劃也提過,但是“新的重要增長極”,‍是剛提的。

‍這是一個重要的‍時點。我提到我們的區域差距在一步步‍‍擴大。如果經濟完全過於集中在一個地區,或過於集中在幾個區域,‍經濟發展不均衡,對大國來說不是一個特別好的現象。‍

‍所以一定要在空間上相對均衡。去年8月份中央‍財經委員會也講到,要把資源和要素集中在優勢地區,‍除了東部外,中西部也有這樣的優勢地區,現在‍把成渝雙城經濟圈作為一個新的增長極。‍

從區域發展來講它是需要的,而且成渝也有這樣的條件。甚至可以說在這個時點上,成渝是西部條件最好的地區。第一成渝城市經濟發展不錯;第二,基礎設施改善之後,‍

成渝就成為一個戰略交匯的地方。

国研中心研究员刘云中:成渝发展不次于京津冀,将是中国下一个“湾区”

重慶城市風光

紅星新聞:這是否意味著,國家要把成渝城市群培養為中國的下一個“灣區”?

‍劉雲中:灣區經濟其實是‍借鑑‍東京硅谷那邊的一個形象說法,講下一個灣區,跟新的增長極是一個意思。

‍稱為灣區會突出一個集聚作用、‍創新作用。‍地方很容易集聚一些優勢資源、優勢要素和優勢產業,‍然後就可以做一些創新 ‍。國內的粵港澳、長三角也都是創新區,

大家也會把成渝城市群當做下一個灣區。

‍成渝雙城經濟圈從集聚產業角度講,目前做了很多不錯的事情。‍最近成都和重慶的發展,集聚了很多新產業,很多是跟新經濟或高端裝備製造很有聯繫的產業。

而且國內一些重點企業在成渝地區都有布點。一些新產業,實際上在地區已經發展起來‍。

紅星新聞:怎樣才能擴大兩地增長極輻射效應?

劉雲中:這兩地在經濟的輻射範圍裡面會有一些重合,兩地之間還有一個互相競爭和合作的關係,這個還‍需要兩個地區討論,或者市場‍自己來做選擇。‍

‍兩個城市合作得比較好的話,主要是帶動周邊地方。其實四川除了成都之外還有很多地方發展不平衡。包括重慶的兩翼也是‍,其實還是需要來帶動的。‍

‍成渝雙城經濟圈,不是說僅僅把自己‍搞得很好。‍通過什麼方式吸引人口,或者採取低端產業轉移的方式,把周邊地區‍帶動起來。‍這個是一個挺重要但又挺難做的事情。

‍紅星新聞記者 趙倩 王田 北京報道

圖據@成都發布/@重慶發佈/資料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