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 古書畫欣賞:明,文徵明和他的繪畫

文徵明出身於官宦之家,父親文林曾作過永嘉知縣,他三歲就去了永嘉。他學文於吳寬,學畫於沈周,學書於李應禎。年輕時文徵明功名之心很重,且“有志當世”,自弘治八年(1495)至嘉靖元年(1522),歷九試皆不中,漫長的應試,耗盡了他的心血,直到嘉靖二年,由巡撫李充嗣薦舉入翰林院待詔,參與修《武宗實錄》。朝廷腐敗,政治鬥爭的殘酷,“大禮儀”之爭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於是他決定棄官,嘉靖五年回到故里,於舍東築室曰“玉磬山房”,徹底脫離仕途之擾,使文徵明能全身心投入藝術中去,潛心致力於書畫創作,至老死而止。

古書畫欣賞:明,文徵明和他的繪畫

文徵明 閒步松蔭 鏡心

古書畫欣賞:明,文徵明和他的繪畫

文徵明 秋江餞別圖 立軸

古書畫欣賞:明,文徵明和他的繪畫

文徵明 嘉靖辛卯(1531年)作 雲壑觀泉圖 立軸

古書畫欣賞:明,文徵明和他的繪畫

文徵明 山水 立軸

古書畫欣賞:明,文徵明和他的繪畫

文徵明 1548年作 山水 立軸

古書畫欣賞:明,文徵明和他的繪畫

文徵明 山水人物 立軸

古書畫欣賞:明,文徵明和他的繪畫

文徵明 煮茶圖 立軸

古書畫欣賞:明,文徵明和他的繪畫

文徵明 湖畔行吟圖 立軸

古書畫欣賞:明,文徵明和他的繪畫

文徵明 二湘圖 立軸

文徵明不多飲酒,好飲酒,又多以惠山之泉水沏茶。茶是他款待客人的必備之物,《五月江深圖軸》中就有烹新茶款待嚴賓者。在“玉磬山房”常與唐寅、徐楨卿、張靈、王寵、祝允明、蔡羽等畫家文人交流畫藝、唱合詩詞。這個時期的許多作品,大都溶會了他們的內在心境,描繪文人居住、休息、遊玩、交友。這些繪畫一般都襯托著自然的山水之美,《五月江深圖軸》就是這類名畫。

文徵明的書法亦很有成就,篆、隸、楷、行、草皆通,尤以楷書為最。楷書師習晉唐諸家,其書體端正,筆鋒秀麗。八十歲以後還能書寫蠅頭小楷,如筆力蒼勁的《真賞齋銘並序》即是,王世貞說文徵明的書法“整肅遒勁”,即嚴整、剛勁有力。他的書法對明後期影響較大,其學生、弟子多從各個方面繼承其書體。文徵明的詩、文亦很出色,功力亦深,尤以詩歌為最,青年時代即與徐楨卿等唱和。與祝允明、徐楨卿、唐寅並稱為吳中四才子,為弘治、成化時期的有名詩人。文徵明在繪畫上最突出的山水畫,再為人物和花卉。他的山水畫繼承了沈周的簡樸渾厚畫風,並吸收了宋元以來諸家之長,元四家的趙孟緁對他影響最大,吸收了趙孟緁青綠山水畫法。青綠山水在文徵明的筆下顯和更古樸秀雅。文徵明與沈周一同奠定了吳門畫派的基調,與沈周一起,成為“吳門四家”的領袖。吳門畫派至文徵明時代成為明代影響最大的畫派。

文徵明的山水畫,其畫風分早、中、晚三期,早期四十歲以前,以工細為主,宗法於趙孟緁、王蒙、巨然,筆工細,筆式稍弱,色彩為青綠色,代表作如《雨餘春樹圖軸》,款署“文壁”。四十歲到六十歲,即畫壇所稱的“工粗”,宗法沈周、吳鎮,兼取趙孟緁、王累、倪瓚,景色簡練,皴法粗短,代表作品《惠山茶會圖》。六十歲以後,兼長粗細兩種畫法,細筆更精,粗筆更蒼勁,用筆俊秀,行筆設色閒淡,筆細勁圓潤,皴染簡練,以石青、石綠、赭石皴染,古雅別緻,反映了文徵明愈晚愈工的特點,代表作如創作於六十七歲的《五月江深圖軸》,是文徵明青綠山水,精工細作的典型代表之一。它佈局飽滿,用筆剛健,氣勢雄偉,水墨勾皴的樹石,極富秀雅之韻。

文徵明對繪畫,很重視結構的處理,它能使其作品具有強烈的形式感與裝飾感,這在他的青綠山水畫中明顯地表現出來。文徵明的繪畫藝術影響了明清兩代,其傳派可發為兩部分,一為家族傳派,一為族外之弟子傳派。其家族傳派傳如文彭、文嘉、文伯仁、文從簡、文淑、文震亨等是,皆從不同角度繼承了文徵明的繪畫、書法藝術。族外弟子眾多,如陸師道、陸治、錢穀、朱朗、周天球、李芳等。並影響著後世,董其昌畫派就深受著文徵明影響,他很尊重文徵明,認為文徵明是其它畫家所不及的,他看以了文徵明獨特的畫風,董其昌的繪畫,在墨法、結構、樹石等方面都有文徵明的影響。此外“新安派”、“金陵八家”也多受文徵明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