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 倦舫法帖·賞析

洪頤煊父子一起編集了八卷《倦舫法帖》內容為明清兩朝名人共計百家即一百位名人詩書簡札和題跋等。目錄後有記“右家藏名人法書八冊,共百家,以端州石摹刻於粵東。此本為道光5年洪頤煊和洪瞻墉集,梁琨仝和梁端榮鐫的《倦舫法帖》

倦舫法帖·賞析

倦舫法帖·賞析

倦舫法帖·賞析

倦舫法帖·賞析

倦舫法帖·賞析

《倦舫法帖》原拓八冊。從洪氏自訂目錄看,內容為明清兩朝名人詩書簡札和題跋等等。目錄後有記“右家藏名人法書八冊,共百家。道光甲申九月始以端州石摹刻於粵東,迄丙戌七月畢工。其編次或以類相從,或所得稍晚,間亦假及同好,陸續上石,不能盡依科第先後雲。洪瞻墉識”。頁尾註“石藏台州府道司後洪氏本宅”。由此處文字可知:

一、《倦舫法帖》中收錄名人名家法書共計百家即一百位名人法書詩札;


二、上石摹刻時間從道光四年九月開始,完工於道光六年七月,實際用時達一年零十個月;
三、摹刻材料非前人刻帖所用之棗木雕版,而是產之於廣州肇慶一般用於製作硯臺的端州石;
四、摹刻地點是在廣東;
五、《法帖》編目原按科第考取的先後次序分類確定。但由於有些書札得來較晚,估計是在刻帖過程中所得到的,有些是在刻帖過程中向有相同愛好的朋友借來陸續上石的,因此前後順序還是有所變化,不是完全合乎當初的設想;
六、該《法帖》刻石完工後,是運回了臨海並珍藏在道司後洪家老宅。據三見先生考證,道司後洪家老宅在“龍顧山麓軍器局後”,應為原台州師專校園後一帶。
七、該《法帖》的具體編集的操辦人應是洪頤煊之子洪瞻墉。

倦舫法帖·賞析

在該《法帖》最後,則有小篆題記:“道光五年,歲次乙酉,冬十月,臨海洪氏以家藏本摹勒上石。”末以工楷小字記:“高要梁琨仝男端榮鐫。”這與目錄後面題記的時間有差別,一個是說道光四年九月開始摹刻,道光六年七月完工。“而法帖末尾則記著是道光五年以家藏本摹勒上石。根據上下兩個題記的意思,大概可以推斷洪氏所藏法帖其實在道光五年已按照科第先後將家藏的名人書札全部摹刻上石,但是因為文人的某些心理,可能因為不足百家之數未成圓滿而心有不甘。為了湊足其百家之數,因而或購或借,陸續其事,以致其成。《法帖》刻手則是廣東高要石工梁琨、梁端榮父子。從洪氏父子在刻帖時所用材料、聘請的石工以及摹拓效果等各方面情況看,是極盡講究、力求完美的,足見其父子對自己所藏之所愛,對刻帖之重視。(文字參考來源:陳引奭撰寫的洪頤煊父子與《倦舫法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