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4 未來企業的存在形式

未來企業的存在形式

當前,這是一個彌散浮躁、充滿焦慮的時代——個人焦慮,企業更焦慮,為什麼?

企業在焦慮,怕看不見、看不懂、學不會、抓不住……

貪大求全是中國企業最普遍的現象,原因就在於尋找各種機會,能做就做,什麼賺錢做什麼。

殊不知,隨著市場競爭加劇,成長空間與先發優勢殆盡,企業就會開始走下坡路,這是目前很多企業面臨的困境。

企業的經營一定做到有價值,要清楚明白企業經營的目的,到底是基於成本考慮還是基於價值考慮?

把公司做輕,可以聚焦能量,在自身擅長的領域實現長遠發展和突破;以客戶和市場為導向,可以讓企業擺脫成本經營和價格競爭的困境,建立以能力為基礎的長遠競爭力。

未來,中國的中型企業、排在“中不溜秋”位置的企業將會被消滅掉,最終只會剩下3類企業:超級大平臺、行業龍頭和小微企業。

今天,我們處在什麼樣的時代?面臨什麼樣的機會和挑戰?為什麼全球的企業都在追求組織創新?

我們處在洪流中,感受著技術變革、政策環境變化、經濟結構改變,帶來了一場迅猛的商業變革——它充滿機遇、來勢洶洶、變化快、週期短、迭代迅速。

當今,全球經濟市場正在進入存量市場。大家會發現人口紅利、資源紅利、流量紅利都在消失,同時由於國際形勢和國家政策的不確定性,新技術的發展和迭代,不確定性將會成為未來商業的主旋律,各行各業都在跨界競爭,傳統行業進入了很多新的玩家,都在爭奪存量市場。

各行各業為了搶佔更多的市場份額,只能互相博弈,此消彼長之下,彼此間的火藥味也越來越濃。

比如今年Q2期間,國內手機市場出貨量連續下跌6%。不過,其中華為出貨量逆勢增長38%,但OPPO出貨量下滑18%,vivo出貨量下滑19%,小米出貨量下滑20%,蘋果出貨量下滑14%。

從數據的分析來看,在國內市場整體出貨量下滑的背景下,華為出貨量的增長原因,一部分是因為吃掉了其它幾家廠商部的分市場份額,而這也是必然結果。

在經歷了幾輪洗牌之後,行業已經由“諸侯亂戰時代”轉變為“寡頭割據時代”。

在整體市場下滑的當下,不管是國內手機廠商中的佼佼者還是以高傲著稱的蘋果,都不得不向市場低頭。而且為了迎合更多的消費群體,在提升產品配置的同時,新一輪的“價格戰”也已經全面開打。

在這種大浪淘沙、80%的企業都掉隊的情況下,許多中小企業或者說尾部企業跟不上來,甚至頭部企業掉隊都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基業長青是一個偽命題,在中國民營企業平均壽命還不到2.9年。

面對現實,全球目前進入了惡性競爭的存量市場當中。不難發現,全球現在有許多企業,無論多大多小,無論是傳統企業還是新興科技企業,無論是央企還是民企,都正在追求一件事情:組織創新。

這是未來幾年企業打贏戰爭的唯一法寶和救命稻草。

1997年,全球企業排行榜是產業風向標,流行的幾乎都是能源、製造和消費等工業製造業,唯一的例外是微軟;

到了2007年,創業公司都很絕望,除了微軟以外,全是壟斷性企業,不是銀行就是能源,不是能源就是電信。

而到了2017年,世界市值10強企業卻全部都是民營企業。其中,科技公司佔了幾家?8家。

第一,隨著中國GDP的增長,中國的頭部客戶一定會是全球化客戶。未來國際化就像今天學電腦、吃飯一樣,是必需的生存技能;第二,科技是主旋律;第三,民營企業是主旋律。在全球賽道中,民營企業將會越來越厲害、越來越全球化。

哪怕是和你合作了20年的經銷商,也都在變化。比如原來幫你賣車的是4S店裡的銷售,以後可能就是一個像李佳琦這樣的大網紅,一年能賣7、8億,遠超幾家百貨公司。

未來的營銷模式是什麼呢?IP賣貨、渠道下沉,從線下變在線、產品下沉。

所以你會發現淘寶在幾個月前發佈了一個新戰略,整個生意模式由“人貨場”變為社交電商。雙十一馬雲跟李佳琪PK賣口紅,“馬老師”這麼大的影響力,依然PK不過李佳琦。

在經歷劇烈變革和轉型的時代,很難看清楚未來。但越是這樣,越需要相對長期的對戰略的展望。

我們現在所看到的趨勢,不僅僅是經濟模式的變遷,更是一次商業文明的變革。

每個商業變遷過程,都有80%以上的企業要掉隊。因為商業變了,適配的組織形態也在不斷的變遷和進化。在劇變的商業時代下,組織如果不隨之而變,大概率是要被淘汰的。

當這一波一波的浪潮來襲時,我們所有的商業,從底層、文明、文化、商業模式開始,到產品供應鏈的組建,到營銷模式,再到人的素養,全部都在變化時,我們是抓不住的了。

任何條條框框的邏輯、理論和方法論,都沒有辦法讓你的公司基業長青了。

2010-2020年,是移動互聯網的時代,但這個紅利的浪潮現在已經過去了。

2020年以後,中國流行什麼呢?流行這5大科技:人工智能,雲計算和大數據,物聯網,5G,區塊鏈。這些科技如果你不知道,未來是沒法活了。

未來,將是中國產業互聯網的天下,也是傳奇不斷演繹的時代。

大家一定要理解我們正處於什麼樣的時代,面臨什麼樣的機會和挑戰,這將是我們走向未來的根本。

經濟是有波動的,做企業一定是有波動的。我們要了然過去,預見未來;懂得為自己的企業在中國的環境裡做一個商業定位。

1、點。

什麼叫“點”?就是看到什麼就是什麼,一點就是一點,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隨意展開。小生意,他們總是把精力聚焦在某一個具象的領域,擅長把這個領域做精做透。小生意,夫妻店,生命力強,經久不衰!歐洲也有許多百年老店,所以“點”是永遠不會消亡的,90%以上都是“點”。但“點”的業態會存續,不代表著原來的那個小生意不會“死掉”。

所以做小生意要生存的話,必須滿足兩個條件:一是服務要升級,二是你的“點”必須活在一個“面”上,比如原來的鬧市區現在沒有人流量了,就換個地方開店,或者想新的方法吸引流量,擇良木而棲。

2、線。

什麼叫“線”?可以從具體的點延展成一條線,或者是把各種點能連串成線,就是串聯所有生意底層背後的東西,就像阿里以前做的“線”,指的就是資金流、物流和信息流,換言之就是支付、物流和數據。

所以未來你的公司將在哪個業態,你的戰略定位在哪個業態,必須要在“點-線-面-體-時間”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我們做企業的一定要知道終局在哪裡。

3、面。從點延展到線,在展開成面,可以把握其全局。這要求經營者有一定的聯想能力、預測能力和資源整合能力。“面”就是產業裡的平臺,連接上下游供應鏈的平臺,就是所謂數字化改造、產業轉型的重心,把上下游都打通。這叫“面”。

4、、體。

什麼叫“體”?需要經營者有一種系統的能力,能全方位/立體的把握一個事物。就是超級大平臺、鏈群、生態,所有包羅萬象都在這裡面。

一家企業比如是一個節點。一些原本不相干的企業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彼此連接、跨界,成為一個生態。

一些生態還可以互相融合,對接各自產業資源,形成一片有機結合的產業森林。這個現象好比有一座森林在滋養各種生物,在森林中生活的生物們,會比孤立在林外的要好得多。

目前中國已經有三四個超級大平臺了。接下來在超級平臺的賽道里,還有2-3個大的賽道可以走,比如海爾、貝殼等。

5、時間。

經營者把時間這個維度和事物結合起來,世界上沒有一成不變的東西,所有事物都是在變化的,同樣一件事物在不同的時間完全是不同的,它需要經營者有一種發展/變化的眼光看待事情。

時代在變化,所有的東西都在變化,企業/商業/倫理/社會都在悄然發生各種變化,要把無常當有常。不要埋怨商業環境,我們要去改善商業環境,去贏得社會對企業、對商業的尊重。

未來,所有的東西永遠都處於形成之中,之前我們看到的是產品,未來我們看到的是過程。

未來,你到底在哪裡?是做一個“點”就知足常樂了呢?還是要做一個產業龍頭?或者是一個超級平臺,抑或是一條“線”呢?這要思考清楚。

但無論一家企業的業態是“點-線-面-體-時間”中的哪一個,哪怕做得再大,別人總還是能夠打到你的七寸,所以創新永遠是有機會的。

中國人最重視的就是規模,看公司行與不行,首先要看公司規模大與不大。其實,未來大多企業必定是小規模的,但小規模要想生存就必定在效率上比大公司高才行,不然只能被大企業淘汰掉。

比如,你在服務做得比大公司好一點,速度快一點,價格低一點,包裝美一點,使用便利一點,更人性化一點,只有這樣,你的小公司才會生存得好一點。

小老闆談的永遠是業務,“今年3個億的收入,明年怎麼做到5億?”

真正重視人才的中國企業並不多見,許多老闆寧願出1000萬買一臺機器堆在廠房裡,也不願每年出點錢請專家顧問。這就是患上了典型的“重資產、輕人才”的“重病”。

而且,很多企業喜歡用聽話的員工,因為他們覺得這種人適合企業文化,合老闆胃口;“劣幣驅逐良幣”,真正有能力的人才往往被逼走。

老闆要克服“資產情結”,及時處理掉不符合公司發展方向的資產,採用輕資產進行經營,逐步提升資產的利用率。同時也要加強員工價值分析,而不是憑個人喜好判斷員工的好壞。

有人說,產品質量是企業的生命,雖有一定道理,顯然,這是生產觀念時代的思維產物。當今時代,企業的命根不在生產而在於市場,在於用戶。

可惜的是,國內的很多企業都缺乏專門研究市場和行業的專業人才,上哪一種產品完全憑老闆個人經驗和直覺。企業到了一定規模必須以市場和用戶為導向,這樣才能保持長效的競爭力。

生產思維是工業時代的思維,互聯網時代是以銷定產,是產品經理,是市場導向,是零庫存,房地產也是營大於銷,營做好了,即市場定位做好了,銷就不是問題。

什麼是公司的產品,公司的產品是人,人不提升、員工不提升、幹部不提升,產品哪怕提升,將來也會掉下去。一個企業,要看你的人才培養和訓練體系有多好,這個很關鍵。

而大老闆關注的是什麼呢?所有大老闆談的都是組織。任何組織機構,經過合理的設計並實施後,都不是一成不變的。

它們如向生物的機體一樣,必須隨著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的變化而不斷地進行調整和變革,才能順利地成長、發展,避免老化和死亡。

組織變革,成為了企業生存的途徑。

2018年10月,騰訊宣佈大範圍組織架構調整。

原來的七大事業群變成了六大,新成立了“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平臺與內容事業群”(PCG)。

2019年2月,小米集團宣佈最新一輪組織架構調整。

在核心管理崗位上共任命了14名總經理、副總經理,這也是繼去年9月成立集團組織部、參謀部以來,小米規模最大的一次組織架構調整。

……

一般只做這3件事情:第一做公司的頂層組織架構設計,第二專門幹管理幹部的培養,第三合夥人模式。

其實,要完成組織變革,是需要經過文化、人才梯隊、治理結構這三層結構的變遷才能順利完成的。

現代社會的複雜性,再加上新的環境和經濟挑戰,當老闆把時間精力聚焦在這部分時,公司是會大步增長的。所以一家企業的商業設計、組織設計,一定要是“一把手工程”,否則永遠落不了地。

真正成功的變革,往往是先從文化的變遷開始。比如微軟的變革就是先從:重新定義願景、使命、價值觀開始的。

不同階段組織的特性和挑戰不同,認清自己身處在哪個階段,面臨什麼挑戰是組織變革成功的前提。

所以,優秀的企業家都是一群什麼樣的人?為目的而整合資源,視企業和事業為生命,敢於面對困難,埋頭苦幹、為而不爭。

如果沒有這四條,就不是一個合格的企業家。為什麼?企業家是一個什麼樣的道場?企業家承載了這麼多人的責任,一個一個家庭的責任落在你身上,所以必須要學會解決問題和務實。

其實,哪怕前面這四條你都做到了,也還不夠。如果想要做到大老闆,還需要另外兩條:1、延遲滿足;2、深度學習。凡是大老闆都有這兩條特質。

大家這幾年都得了焦慮症,在各大平臺拼命學習,但是你發現看什麼都沒用,為什麼?一個企業家不能滿足於聽點熱鬧和氛圍爆棚。

學習分為兩類,一類叫修身養性,自我認知、自我覺察、自我修養,哲學、陽明心學都如是;但另外一類是嚴肅性的知識,它是要去改變你的公司、進化你的組織和架構你的團隊的。你要學得很深、很活並且要落地實踐。

我們再也無法預料,我們最後實現的是什麼樣的東西,我們只能不斷更新它,不斷使其更加與時俱進,不斷迎合時代變化;

目標和和終點將越來越模糊,過程反而更加重要了,我們要的就是那個不斷進化的過程。

未來,再也沒有所謂的經驗,沒有所謂的權威,沒有所謂的標準;所有人都是新手,同時所有人也都是老手,大家永遠都是公平的。

未來,我們能做的只有終身學習,不斷迭代自己的認知。當你一直處於學習的狀態時,你也變成了一個流動的人,永遠保持飢渴和虛無的狀態,你就能和世界融為一體!

2020年1月14日星期二

未來企業的存在形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