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4 关中虽小,尚有五市一区,为何西安独享帝都“恩宠”

虽然我是一个陕西人,但却从未到过西安,像我这样的陕西人估计有很多。但不管怎么样,生活在一个省会经济占全省经济近40%的省份,她的省会你必须得去一趟。

关中虽小,尚有五市一区,为何西安独享帝都“恩宠”

西安长乐门

当一个陕西人在外地的时候,经常会被问到是哪里人。奈何中国语言博大精深,陕西常常和山西被混淆。所以,我常常说完陕西人后,再加上一句“西安那个陕西”。对方点头致意后,我才知道自己的表述完全被理解。

像很多城市一样,西安已经成为陕西的代名词。

在一些城市宣传词上,其直接标为中国西安,中间的陕西似乎已经不那么重要了。陕西全省3800多万人口,近三分之一的人生活在西安,而这一比重在未来还会加强。放眼望去,陕西真正能拿出手的只有西安一城而已。

陕西的地形大致分为三部分:陕北、关中和陕南。陕北地处黄土高原,在流水侵蚀下,地表常呈“千沟万壑”之状;陕南居秦岭以南,临近四川,又被称为“秦巴地区”,山地多、气候潮湿,古时常被用来流放犯人。在陕北和陕南的中间便是关中,《平凡的世界》中田福军称其为“白菜心”,但“白菜心”终是太小。

关中虽小,尚有五市一区,为何西安独享帝都“恩宠”

关中平原,沃野千里,自古就是产粮美地。“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中的陈仓就是古代的一个粮仓。昔日刘邦还定三秦后,屡次东征。丞相萧何以关中为根据地,兴修水利、灌溉农田,以漕运为依托,源源不断地支撑着汉军一个又一个胜利。

粮食足,则供养更多的人口就有底气。以唐代为例,唐玄宗鼎盛时期,关中地区就有超过300多万人口,而全国也只有5000万人左右,前者占后者的比重达6%。时过境迁,到今天关中地区的人口再也没有超过这一比例。

关中虽小,尚有五市一区,为何西安独享帝都“恩宠”

唐玄宗

农业文明下的冷兵器时代,关中尚可以北筑长城却匈奴,西靠陇山牧骏马,东依天险守边关、南据秦岭凭栏望。遥想当年,秦国在陇地时还被东方诸国视为“戎狄”,后迁都至关中,“奋六世之余烈”,通过上百年的努力,终于在秦始皇手里变“战国七雄”的秦国为“天下归一”的秦王朝。当是时,三秦男儿骁勇善战,六国甚为忌惮,恐其为虎狼之师,这一点后人可从秦始皇的陪葬兵马俑中看出。

关中虽小,尚有五市一区,为何西安独享帝都“恩宠”

兵马俑

占据得天独厚优势的关中虽小,但城市也非只有西安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历代王朝却大都喜欢定都西安呢?

关中现在有五市一区,分别为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杨凌。

宝鸡位于关中西部,临近西陇山地,区域内以山地为主,河流分布稀少。虽然在周王朝时期,宝鸡的岐山县做过当时的首都,但那时候的人口并不多,地区狭小的劣势尚且看不出来。即使是现在,宝鸡作为陕西省第二百万人口城市依然远远落后于西安。

关中虽小,尚有五市一区,为何西安独享帝都“恩宠”

宝鸡火车站

咸阳,偏向宝鸡东北,与西安离得非常近,在城市虹吸效应的作用下大有被吞并之势。秦王朝三代皇帝定都于此,宫殿栉比鳞次;而后“楚人一炬”便将其化为焦土,再也没有成为都城。西安与咸阳本就离的很近,其实没多大差别,但被破坏殆尽,重启成本太大,故刘邦放弃。

剩下的渭南、杨凌和铜川更不可能成为首都。要么是地方实在太小,比如杨凌,在现在只是一个区的建置,面积狭小,宫殿没地方盖。渭南北边西边都是山,东边被黄河阻挡,只有南边一点平地。铜川更小,基本三面环山,可供开垦的良田实在稀少。那么就只剩下西安。

关中虽小,尚有五市一区,为何西安独享帝都“恩宠”

关中地形

西安居于关中之中,东西都有战略纵深的平地。八水绕长安解决了农业、生活等用水;南面的秦岭既可通巴蜀而得鱼米,又可阻北上之进攻;北边筑有长城,至此“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居于此,扼守潼、函两关,再不济也可为一方诸侯。但对于想要图取天下的“王侯将相”来讲,西安绝不是贪恋安逸的温柔乡,而是平定四海的坚实后方。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文化又塑造一方人。外有四方据险可守,内有阡陌良田种食,安居乐业。周礼、秦律、汉赋、唐诗多聚于此,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地理和历史的交融塑造了秦人矛盾而复杂的性格。

关中虽小,尚有五市一区,为何西安独享帝都“恩宠”

唐代诗人 李白

当皇朝一去不复返,长安花凋谢渭水河边,昔日的辉煌留在了层层黄土之下,曾经的荣光在考古人的铲下我们得以回望。虽然这些东西已经逝去,虽然活着的人从未亲历,虽然长安变西安,但镌刻在秦人内心中的性格印记却不因时代的改变而消散。相反,他们愈发鲜明。他们自大而热情,凶猛而顾家,诚实而勇敢,内敛而豪放。

过去的终究是过去,但不知过去又怎么知道去哪里。三秦子女共同努力,铸就我们自己的辉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