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 上海建工:發揮設計諮詢先導作用 提升服務商核心能力

去年年底,上海建工與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管委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以服務商的核心能力,對接參與新片區規劃設計與標準規範的制定、重大工程建設實施。

消息一傳出,上海建工迅速收穫大量關注。這家企業以施工建造為傳統優勢,如今在設計領域大有作為,刷新了不少人的認知。事實上,設計諮詢已經成為上海建工核心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2019年設計諮詢業務實現新籤合同額200億元,同比增長11%。2019年,旗下市政設計總院營業收入首次突破100億元;建工設計總院EPC業務營業收入站上10億平臺;園林設計總院EPC新簽訂單近14億元,並在雄安新區、深圳前海取得階段性成果。

上海建工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徵表示,上海建工在打造廣受讚譽的建築全生命週期服務商的道路上,特別注重發揮設計諮詢的先導作用,加強技術創新、提升服務能力、培育優秀團隊,助力建築施工等“五大事業群”以及城市更新等“五大新興業務”蓬勃發展,實現服務商核心能力的再充實、再提升。

十餘年調整轉型 設計諮詢“百花齊放”

人類大腦可以調度身體神經進行生命活動。設計諮詢就扮演著這樣的角色,它貫穿建設週期始終,引導“建築產品”的全生命週期,包括規劃、諮詢、設計、實施、驗收、運營和維修等等。在工程建設中,優秀的設計諮詢往往起到先導作用,是建築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上海建工早期專攻施工圖的深化設計,真正的原創作品並不多。隨著建築業改革深入,上海建工“嗅到”轉型契機。2004年、2010年,上海園林集團、上海市政總院相繼加盟,上海建工的前端設計能力得到空前提高。

經過十多年轉型發展,設計諮詢領域“百花齊放”。業務領域涉及市政工程、建築工程、園林工程、環保工程、建築智能化、工程勘察、造價諮詢、招標代理、項目管理等諸多領域,具有建築行業、市政行業、風景園林等專業的最高設計資質。通過整合設計資源,完善設計資質,上海建工加快向規劃諮詢、項目管理、運營維護等產業鏈延伸,集團各大設計諮詢企業提升了全過程服務能力,設計諮詢的產業聯動先導作用進一步增強。

上海建工設計諮詢事業群繼續保持健康穩定增長態勢,緊跟國家戰略,深耕細作長三角市場,主動拓展雄安新區、粵港澳大灣區、海南特區等市場業務。

在市政工程領域,上海建工市政總院專業能力在全國保持領先地位。很早之前,市政總院就走出上海,邁向全國,乃至全球。在上海,承接的上海市軌道交通市域線機場聯絡線工程,將促進上海市域發展,甚至輻射長三角。在長三角地區,給排水、橋樑設計專業獨佔鰲頭。去年,市政總院首次進入無錫排水市場,並承接了湖州規模最大全流程工藝水廠、徐州市主跨超過500米的金馬大橋工程。主動對接服務雄安新區、粵港澳大灣區等國家戰略,市政總院逐步紮根,成立雄安分公司,成為上海國資系統中首個落戶雄安的企業;承接了容東片區安居工程配套市政道路及綜合管網、容東片區再生水廠一期工程、深圳僑城東路北延通道等。

在建築工程領域,上海建工設計總院不斷鞏固上海市場,全國化進程增速鋪開。其中,設計板塊來自滬外市場的預計新籤合同額已經過半,長三角、中原、華南為主要市場。承接的肇慶市火車站、梧州市長洲島棚戶區改造(一期)工程——安置點I及配套道路、貴港市高鐵綜合客運樞紐工程設計勘察項目等項目,市場規模和地域影響力持續提升。

在園林工程領域,上海建工園林設計總院藉助設計院品牌效應和規劃諮詢特長,全國市場成效凸顯。成立的“雄安設計研究院”,在去年年初先後完成了“雄安新區啟動區溝谷公園城市設計”“雄安新區城市森林建設實施規劃”“唐河河谷郊野公園綜合方案規劃(實施方案)”等項目的規劃和設計。承接了許多大型設計項目,如前海桂灣公園建設顧問及施工圖、上海世博文化公園、泉州臺商投資區百崎湖生態連綿帶一期工程等。

在諮詢監理領域,上海建工堅持立足上海,聚焦重大項目,穩固監理業務傳統優勢。去年承建的標誌性工程監理項目,包括龍東大道(羅山路-G501)改建工程1標、上海協華腦科醫院、上海萬科天空之城四期06-01地塊項目。同時不斷擴大國內市場版圖和份額,參與中國證券期貨業南方信息技術中心二期建設項目(東莞)、無錫地鐵3號線、海口會展工場改建等等。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新需求不斷湧現,上海建工的設計諮詢業務也在同步創新。新領域、新增長的亮點不斷湧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隨著人們環保意識日益加強,環保市場成為新興熱點。上海建工提前進行技術儲備,在水環境整治領域,陸續中標長江大保護四個試點項目之一的“蕪湖市城區汙水系統提質增效(一期)PPP項目”,以及徐州市區奎河綜合整治、南寧市邕江綜合整治和開發利用。

垃圾分類正成為一項新時尚。上海建工拓展固廢處理處置領域工程,承接老港溼垃圾資源化處理設施、杭州天子嶺分類減量綜合體等項目。在滬外繼續拓展,承接了南京城東廢棄物綜合處置中心建設等。

土壤汙染治理成為新增長點,由於技術難度較高,上海建工提前佈局發展。目前,市政總院成為國內第三家取得環保專業承包一級資質的單位,為拓展土壤修復等總承包業務打下堅實基礎,承接各類土壤修復調查及工程近100項。上海園林集團與英國洛爾公司合作,成立琸域環境公司,發力土壤領域,完成了多個地塊的土壤修復工程。此外,城市更新、海綿城市、養老領域等新型業務都有所深入。

設計施工(EPC)緊密聯動 全面提升社會效益

去年10月份,滬郊第一座全國A級劇場“九棵樹未來藝術中心”建成運營。完成這樣一座高標準、多功能劇場,一般需要四年以上時間。但是“九棵樹”從方案策劃到竣工交付時間為2年零9個月。“跑得快”有秘訣,這就是建造管理模式--工程總承包(EPC)。

建設企業涉足設計諮詢領域,擁有哪些優勢?從“EPC”可見一斑。所謂“EPC”,就是由工程總承包方牽頭負責工程的設計、採購、施工等各個環節,也叫做“交鑰匙工程”。

從建築行業來看,EPC是投資者和管理者的核心需求。隨著建造技術、建築材料的發展,城市運營方式和管理理念的變化,建築和基礎設施對綜合性、網絡化、樞紐型的要求越來越高。由於大型的、多功能的、綜合類的項目增多,投資者、管理者很難組建起一支相匹配的專業管理團隊。

相比於傳統模式,EPC可以大量減少業主的協調工作。以“九棵樹”為例,許多工程細節在設計環節就已經考慮到,避免返工、銜接等多餘環節,施工人員可以直接照圖施工。在設計方案中,每個化妝間究竟需要多少插座,要計算得清清楚楚。文化建築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小到演員需要的化妝間個數,大到精密音響設備的佈置,都需要統籌考量。在上海文化建築資深專家的幫助下,建工設計總院的團隊僅用時半年就拿出了深化設計方案。整個項目創造了上海近年來文化地標建築建設速度的新紀錄。

EPC的意義不僅僅是完成項目加速。設計有全盤考慮的優勢,與施工環節協同聯動,可以大大提高建造效率和項目品質。對投資方來說,建造風險被進一步降低。一旦項目保質保量提前運營,施工單位可以節約一筆人工費、設備臺班等費用,而投資方提前運營提前獲得效益。

“EPC是未來建築業發展的大勢所趨,我們的產業聯動則是提升企業總承包、總集成能力,應對市場環境變化,發揮服務商綜合優勢,打造核心競爭力的必由之路。”上海建工副總裁湯偉說。在上海建工設計諮詢業務中,EPC表現亮眼,預計2019年設計帶動的EPC項目新籤合同額將達到近120億元,同比增長超過14%,呈現良好發展勢頭,成為集團轉型發展新的穩定增長點。

市政總院十多年前開始佈局EPC業務,強化以設計為牽頭的總承包模式,把核心技術融入工程總承包項目,發揮懂設計、會管理的優勢,體現“設計引領+管理創新”,打造特色EPC品牌,取得良好效益。2019年市政總院EPC業務營收預計達到60億元,同比增長48%。

項目規模和區域影響不斷擴大。在區域上,EPC總承包業務逐步走向全國,項目覆蓋上海、江蘇、新疆、福建、江西、湖南等十餘個省市。承建了上海白龍港汙水處理汙泥處置項目、贛州蓉江新區公園項目等一批標誌性工程,助力市場品牌樹立。

專業領域不斷取得新突破。除了傳統的市政工程、建築工程、園林景觀業務外,在多個專業領域有了新的突破。如,東海大橋、滬蘆高速二合一監控中心工程,松江南站大型居住區綜合管廊為首個綜合管廊EPC總承包項目。在舊橋維護、城市更新領域,EPC也逐步形成特色。蘇州河上的百年浙江路橋、外白渡橋修繕更新都採用了EPC模式,又快又好地完成了建設。

產業聯動趨於緊密。設計諮詢單位之間,設計諮詢單位與施工單位之間開展業務聯動,以EPC項目等為載體,優勢互補,互為支撐。強強聯合帶來一批具有標誌性、里程碑性的總承包項目落地。專業涵蓋道路、橋樑、水務環境、綜合管廊、水利、公共建築、城市景觀、公共交通等專業板塊以及城市更新、海綿城市等業務領域。比如,國內建造標準最高的泰和汙水處理廠由市政總院牽頭、上海建工四建集團等參建。國內首例大容量雙源無軌電車——上海延安路中運量公交系統,是設計、勘察和施工一體化的EPC總承包工程,由市政總院牽頭、上海建工機施集團等參建。

技術人才雙支撐 服務範圍邁向全行業

建築企業發展設計諮詢業務,並不只是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佔得一席之地,而是要促進整個行業發展,不斷滿足新增的社會需求。對上海建工而言,設計諮詢理念是共享開放的,致力於行業整體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除了承接項目,近年來,上海建工各大設計諮詢企業憑藉較高的行業地位、優秀的專業能力,參與到許多標準、規劃、導則的編制當中。例如,參與的《上海綠道建設導則》,指導了各個轄區、區縣的綠道規劃、設計、建設和管理。在新興專業方面,牽頭主編或修訂了綜合管廊、地下空間、綠地設計等行業標準和規範,這些標準和規範在全國城市中進行推廣。此外,還作為長江生態環保產業聯盟中規劃設計委員會的牽頭單位,持續為長江大保護事業貢獻力量。

要在行業裡保持領先地位,離不開前期技術和人才儲備。“十三五”期間,設計諮詢企業科研投入穩定提升,截至“十三五”中期,累計科研經費投入6.7億元。目前,上海建工擁有國家企業技術中心1家,上海市企業技術中心15家,上海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9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0家,設計諮詢從業人員約8000人,其中國家勘察設計大師7人。

通過集聚創新資源,平臺建設不斷夯實。上海建工共獲批組建了3個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分別是“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地下物流專業委員會”“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第一屆海綿城市工作委員會”“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技術轉移子平臺(與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共建)”。獲此組建了2個上海市工程技術中心,分別是“上海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上海市環境保護建設用地汙染風險防控與修復技術工程中心”。研發平臺建設不斷深入推進,為核心技術提供了研發和成果轉化載體。

聚焦工程項目需求,上海建工以應用為導向,工程項目為載體,緊密圍繞工程建設和市場經營需要,深入開展關鍵技術攻關,努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在綜合交通樞紐設計關鍵技術、預製裝配技術、BIM技術等領域都取得了科技創新成果。

技術研究最終要落地,併產生經濟社會效益。近年來,上海建工不斷完善體制機制,推進成果產業化。比如,在汙水廠臭氣處理處置、海綿城市配套產品、道路瀝青改性材料等方面進行突破,形成一系列關鍵技術和產品,為後續的產業化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同時,調動科技人員積極性,鼓勵科技人員開展科技成果的應用、科技產品再開發和科技產品產業化推廣。例如,市政總院在《科技成果產業化推廣應用管理辦法》中明確:科技成果和專利實現“轉讓或使用許可”的,可將簽訂轉讓合同額的70%獎勵科技成果和專利所有人以及營銷人員。2016年《一種超高效智能型複合式惡臭氣體處置裝置》和《一種無骨架大跨度低淨空臭氣收集裝置》實用新型專利,分別以500萬元和2600萬元的合同額許可給第三方使用。

今年,上海進入“十三五”收官之年。圍繞國家戰略,上海建工將持續在設計諮詢業務上下求索,堅持科技引領,不斷提升服務深度和廣度,提供更加多元化、更加專業化、更加智能化的建築全生命週期服務,發現和滿足日益增長的城市社會需求。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