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 人生成敗在於把握分寸尺度

心中有規矩,行為定方圓。人生成敗在於把握分寸尺度。

道理其實誰都懂。可生活中總有一些人,他在勸慰或斥責起他人來那可是滔滔不絕、頭頭是道,可事情一旦是落在了自己的身上,卻鮮有人能做到不偏不倚、不卑不亢。

大多數人在平常生活中為人處世,總是或過之、或不及,或亢奮、或消極,或自大、或卑微,就是難以做到恰如其分、恰到好處。這,大概就是人類的一種特性吧。

古人在告誡子弟門生時,總喜歡說“出門要走對路,出手要做對事,出口要說對話”。這個“對”,就是要把握好各種“度”。

這走錯路與做錯事,一般都會有個先兆或苗頭,大多還來得及規勸或制止。唯有這說話,兩嘴在張合瞬間,言語已如覆水,一發而不可收。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半句六月寒。一言可以興邦,一語也可誤國。人生在世,若能把話說得恰到好處,暖人心窩,那可稱得上是掌握了一門人生大學問,終身受用,受益終生。

人從半歲就開始牙牙學語,可很多人活了大半生,卻還是不會說話。生活中我們總是能聽到這樣的話:“我這人心直口快,就是一個大炮筒子,說錯了話你別介意啊?”如果真是說錯了話,不分場合、言過其實、無中生有或是揭人短處了,人家能不介意麼?人家在你的言語攻擊下,都無地自容、顏面掃地而下不了臺了,會不心生嫉恨麼?性格直爽還能成為口無遮攔的藉口麼?

三思而後言,三思而後行,說話小心點,做事謹慎些,這樣做永遠是無害有益的。

請謹記:永遠不要以開玩笑為藉口去故意渲染傳播別人的缺點或失誤,不要不懂分寸言過其實,不要咄咄逼人強人所難,不要趾高氣昂自吹自擂,不要重三遍四喋喋不休,不要不分場合不看時機,不要淺薄低俗出口成髒,不要抱怨詛咒涵養全無,不要讓別人用“子不教父之過”來指責你無辜的父母,不要讓自己因為說錯話而成為人人避之不及的孤家寡人…

懂得運用詞彙來組織語言是人類與動物的本質區別,懂得正確的組織語言則是傻子與智者的本質區別。一個人是膚淺無知還是有內涵修養,就在於把握好說話的分寸與尺度,而不是你能使用多少華麗的詞藻。

如果無法做到把握說話的分寸與尺度,那就學會沉默吧,不會說話免開尊口。寧願做一個啞巴,也比做一個傻子,會活的更有尊嚴。
人生成敗在於把握分寸尺度


人生成敗在於把握分寸尺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