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5 多動症是不是真的過度誤診了?家長弄明白這幾件事就行

小喇叭:劉鴻雁工作室,一對一微信

諮詢進行中,有書面諮詢回覆與文字、語音諮詢,滿足不同家長的需求,如果您對孩子教育、家庭關係、個人成長存在困惑,請留意文末的預約二維碼。

多動症到底有沒有那麼多誤診?

多動症是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俗稱,英文縮寫ADHD。有好一段時間,各種自媒體、甚至包括主流媒體,都在報道說:“此病準確診斷率僅15%,而誤診率高達40%!

當然還有另一種說法是:“沒有找到證據證實經常有人抱怨病情被過度診斷或誤診。

多動症是不是真的過度誤診了?家長弄明白這幾件事就行

下面是兩個有出處和來源的數據: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心理學教授、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精神病學教授欣肖發表在JAMA Pediatrics上的研究使用了來自全國健康訪問調查的數據,這是一項對大約3.5萬個家庭進行的年度聯邦調查。研究發現,兒童的診斷率穩步上升,從1997年至1998年的6%左右上升到2015年至2016年的10%以上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2014年公佈的一組數據顯示,學齡兒童中ADHD(注意缺陷多動障礙,俗稱多動症)患病率達5.8%,全國共有患兒近2000萬人

這兩個數據告訴我們,多動症正在逐年增加,的確應該引起重視。但我們也不必談虎色變,因為我們不能完全排除誤診的情況。相信有不少家長都看到過SNAP-IV量表(多動症篩查),填寫人是家長。如果是根據家長的反饋來進行,家長的心理預設會影響量表判斷的準確性

慎言自己的孩子“多動”

下面這些熟悉的場景,好象每個家庭都有

有這麼個場景,相信不少的家長都經歷過:

放暑假了,媽媽很高興,不用早起給孩子做飯了,每天的家庭作業也不用輔導到很晚了。本以為會有很多的精力幹自己的事兒了,結果孩子放假還沒超過一週,家裡已經亂作一團。感覺孩子沒有一刻安靜的待著的時候。媽媽開始擔心起來,難道孩子有多動症?這還沒有上小學呢,孩子這樣子怎麼安心上課學習啊?

於是這位媽媽在幼兒園的家長群裡說出了自己的擔憂,沒想到很快就得到了大家的回應。很多寶媽都表示,自家孩子也這樣,就連吃飯的時候手腳也不閒著

人云亦云、心理暗示、群體焦慮,才是那麼多“多動症”的根本原因

關於是不是“多動症”的典型對話

多動症是不是真的過度誤診了?家長弄明白這幾件事就行

下面,請家長們對應一下,您的孩子是不是這樣的

一位家長說自己的兒子:“除了睡覺其他時間都沒閒著。”

我們問:“您的孩子有什麼特別感興趣的事情嗎?”

家長回答:“他喜歡畫畫和下圍棋。”

我們接著問:“他可以畫多長時間呢?”

家長仔細地想了想,說:“有一次畫了幾個小時都沒動地方。”

曾經懷疑過自己的孩子多動的家長們,您家的寶貝是不是也這樣啊?恭喜您,這說明您的孩子不是多動症

怎麼區分“好動”和“多動”?

下面還有幾個要點,可以區分“好動”和“多動”:

1、正常好動的孩子

,雖然也有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現,但對有興趣的事情,卻能專心致志,很少分散注意力;而多動症的孩子做不到。

2、正常兒童雖然表現散漫,如上課做小動作,但當他意識到必須控制自己時,他能控制得住;而多動症的孩子卻不能控制自己。

3、正常孩子做快速、反覆和輪換動作時,表現得靈活自如,而多動症的患兒卻表現得很笨拙

4、中樞神經興奮劑能使正常兒童興奮;而患多動症的兒童服用後卻表現得安靜、少動,注意力呈相對集中。當他們服用鎮靜劑時,反而出現興奮、多動。

真正的多動什麼樣?

1. 活動過度

與年齡、場合明顯不相稱的活動增多,在需要安靜的場所表現更為明顯。

2. 注意障礙

在需要集中注意力的場合表現出與年齡不相稱的容易分心,注意力很容易受外界影響而轉移。

3. 衝動性

情緒極其不穩定,容易衝動,也容易被激怒,即使在明知道有危險的場合下也魯莽行事。

具體行為判斷可參考以下幾點,最好可以花2/3周的時間持續觀察

多動症是不是真的過度誤診了?家長弄明白這幾件事就行

家有“好動”寶寶,家長的教養策略

適當地進行戶外運動

多動症是不是真的過度誤診了?家長弄明白這幾件事就行

一般來說,比較好動的孩子精力會過於旺盛,那麼父母就可以為孩子安排一些消耗精力的運動方式。比如說帶著孩子去爬山,或者是參加一些球類運動。這種體力上的消耗,可以讓孩子的好動表現有所改善。

引導孩子關注並喜歡一項安靜、專注活動

運動夠了,爸爸媽媽應該再帶孩子去玩一些需要靜下來、需要專注的遊戲,比如:一些智力遊戲,學一些棋類、魔方,或做拼圖遊戲、畫畫、手工等。另外有一些體育項目也可以鍛鍊專注力,比如跆拳道。

可以多帶他去嘗試幾種,最後總會找到他喜歡的,有喜歡玩的,自然就會安靜專注玩。

多點時間陪伴,耐心對待孩子,給孩子安排規律的作息生活

有些孩子好動是因為內心不安,不知道要做什麼,精力無處釋放。爸爸媽媽這時候就要多花點時間耐心陪他們一起制定日常生活的作息表,引導他們規律的生活,在潛移默化中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自然就不會不顧一切亂來,更不需要你用遊戲或零食當誘餌來轉移注意力。

溫馨提示:頭條號上現有不少家長諮詢兒童心理問題,因三言兩語無法獲取全面信息,也無法有針對性地給出

建議。劉鴻雁工作室提供一對一諮詢服務,預約請加微信號“lhyxinli”,註明“頭條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