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如何評價嘉靖皇帝?

奇葩說史


嘉慶算是一個悲劇皇帝,從父皇手中接過一個千瘡百孔的帝國,在風雨飄搖中度過了他的帝王生涯。

嘉慶(1760-1820)作為乾隆皇帝的第十五子,初名永琰,後改為顒琰,母孝儀純皇后魏佳氏。1796年受乾隆禪位即帝位,年號嘉慶,1799年乾隆駕崩後,正式親政。

經過康乾兩代帝王,清朝國力達到頂點,可到了嘉慶皇帝時,大清已江河日下,開始走向衰頹和敗落。面對時代的變革,危機四伏的政局,嘉慶皇帝打出“鹹與維新”的口號。從這一點來看,嘉慶皇帝還是想有所作為。嘉慶皇帝世人皆稱之為平庸,這是無可奈何的事。從個人角度來看,作為自稱“十全老人”的父皇的兒子,他確實平庸,但乾隆皇帝挑選繼承人的準則就是要符合中國傳統道德規範“中庸"二字。乾隆皇帝自從前面幾個嫡出的兒子早亡,只能從庶出的兒子中選擇。但是相比永璉永琮,這幾位都缺點多多,只有顒琰相對缺點較少,所以立他為儲。顒琰面相忠厚,面目清秀,五官端正;才學優秀,熟讀經史;人品仁厚,在朝野之中口碑較好,尤其和漢族文臣朱珪、董誥、劉墉、王傑等關係融洽。

從治國方面來看,即位四年太上皇駕崩才接過統治權,但雷厲風行除掉和珅,足見其城府之深,政治經驗豐富。眾所周知,嘉慶皇帝痛恨貪腐,但太上皇在位一天,他就忍了一天,隱忍功力深厚,終於等到出頭之日,大功告成。除此之外,平定白蓮教反叛,治理漕運,不能否認嘉慶皇帝也是勵精圖治,勤政愛民的明君,但是他的性格和受到的教育侷限了他的治國政策。嘉慶皇帝恪守“中庸”、“敬天法祖”的聖訓,不敢越雷池一步,沒有改革的動力和勇氣。他個性循規蹈矩,是一位合格的守成之君,但是他意識不到貪汙成風的根本在哪裡。殺掉一個和珅、富綱這些鉅貪解決不了問題,只會有更多的貪官站出來,只有從制度上的改變,但是嘉慶皇帝做不到,也不敢做;他生性節儉,但剎不住朝野奢靡之風;他處處撲火,火卻越著越旺。當他還遵循閉關鎖國的祖訓時,歐洲大陸憑藉“工業革命”的隆隆巨輪已經把大清帝國遠遠地甩到身後,最高統治者還意識不到大清帝國已經不是天朝上國了,還認為是世界的中央。

嘉慶皇帝雖然有心整治國家,接連發布整飭吏治的諭旨,但性情優柔寡斷,對弊政多是懲而不殺,戒而不絕,最後政令不出紫禁城,無力解決其皇父統治期間晚年社會的矛盾,最後落得“嘉道中衰”的後果。





大愛中國書畫


當皇帝的也好累的,縱有三宮六院,知己幾何?

《大明王朝1566》看了多次,覺得海瑞所對抗的其實不是皇帝嘉靖,更不是某個貪官,或者某個嚴嵩等利益集團。他其實對抗的是當時的整個封建體制,但封建體制是在當時的生產力水平下無疑是合適的,因此那時候在世界範圍內明朝仍是綜合國力的強國。

海瑞極力反對這個體制,但自己又沒有能力建立更加合理的,因此他的對抗註定是無用功,也註定了他悲劇英雄的命運。在來看看,到整部劇中的人物嚴嵩、張居正、徐階、楊金水等命運無不如此,可以說他們都屬於精英階層,都做出了自身所能做出的最正確的決定,但所有人都無法挽救大明王朝走向衰落。

最後,面對嘉靖皇帝的一番話,海瑞好像也有所領悟了 。多少年了,海瑞給大家立了一個非常正面的形象,而嘉靖呢? 也許我們都是海瑞式的思維,對就是對、錯即是錯。

當皇帝的也好累的,縱有三宮六院,知己幾何?

其實站在頂端的往往是最努力,最苦的。也是被世人誤解得最多的。那些風光的表面背後,是多少無奈和隱忍。感謝關注,歡迎共同交流!


歷史人物那點事


明朝中期的嘉靖皇帝,是明朝歷代皇帝中,統治時間最長的一位。然而這位君主的行事風格,非常詭異。經常用各種計謀和手段,給自己營造一種神秘主義氛圍。而他治下的王朝,雖然風波不斷,但始終沒有之後幾位繼任者那樣的大風大浪。

在位前期,大力改革,創造了嘉靖中興

正德十六年(1521年),武宗朱厚照駕崩,死後無嗣,其生母張太后與內閣首輔楊廷和決定參照《皇明祖訓》中“兄終弟及”的原則,由武宗朱厚照的堂弟朱厚熜繼承皇位,改元嘉靖,稱世宗皇帝,在位四十五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即位之初,與明武宗舊臣楊廷和、毛澄等之間關於以誰為世宗皇考,以及世宗親生父親尊號的問題發生了嚴重的分歧,楊廷和、毛澄等以

“繼嗣”為由要求嘉靖改換父母,以體現皇位正宗,並提出“有異議者即奸邪,當斬”。當時已經47歲的進士張璁則上疏,提出了“繼統”的理論,史稱“大禮議之爭”。嘉靖皇帝重用張璁,以明武宗遺詔為武器,打破了楊廷和、毛澄一手操縱的廷議,獲得“大禮議之爭”的勝利,確保了明代的法律尊嚴和政治秩序安定,因此開創了嘉靖中興的新局面。

嘉靖穩固皇權之後,便開始了一系列的改革:

政治上:廢除武宗朱厚照遺留下的弊政,裁減機構臃腫的錦衣衛、內監局,撤回大明各地的鎮守太監,防止宦官權力過度膨脹,同時大力限制外戚專權,對外戚世襲制度做了改革,已經封爵的貴戚只令其一人終身,其子孫不得再承襲爵位。今後皇親、駙馬,都不得再請求冊封爵位。

經濟上:“恤士民、賑災荒、振災耕,勵蠶桑”,“振經濟,興市場;理河道,修堤防”對賦役制度進行改革,在增加國家財政稅收的同時,又減輕了百姓的負擔,是利國利民的偉大舉措,並且積極賑災,獎勵墾荒,商品經濟得代了快速發展,同時,加大力量治理河道,修築堤防,既有利於民生改善,又促進了商品流通。

文化上:整頓學風,實行生員淘汰制,將濫竽充數的生員、年老體邁且文詞不嚴的學官一律辭退,重新建立學官制度,實行考核制度,並嚴格執行。同時加強對科舉制度的完善和管理,嚴格要求考生質量,由中央指派品學兼優的官吏進駐各地負責查察鄉試,並令各地御史予以監督,確保每一位考生具有真才實學。

軍事上:自英宗正統年間“土木堡之變”後,明朝的軍事力量有盛轉衰,北方的防禦力量逐步南撤,對國防造成了很大的壓力,世宗嘉靖繼位後,“御外侵,修邊牆;抗倭寇,安海疆”,對殘缺的城牆進行修補,以抵禦蒙古鐵騎南下,加強東南海防建設,重用胡宗憲、戚繼光與俞大猷,抗擊倭寇入侵,至嘉靖末年基本消除了東南沿海倭患。

經過這一系列改革,嘉靖初期社會經濟相比武宗朱厚照時期卻是有了很大的進步,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社會矛盾,但是這些改革侷限性太大,而且很多頒佈的政令沒有得到連續執行,所以嘉興新政的影響力是有限的。

在位中期,崇信道教,朝政敗壞,局勢動盪

嘉靖改革實際上是資本主義萌芽的開始,由於初期的賦稅改革,使商品經濟快速發展了起來,進而產生了奢侈之風。加上改革初見成效後,放緩了改革進程,開始大興土木,改造北京城,寵信方士,迷信道教長生不老,鑄爐煉丹,花費無數,此時邊防禍事不斷,軍費開銷巨大,不久國家財政就難以為繼了。

“壬寅宮變”後,嘉靖移居西苑,重用權臣嚴嵩父子,致使許多能臣幹吏冤死,吏治敗壞不堪,邊防戰備廢弛,各行各業凋敝衰落,政府財政空虛,甚至激發了多起農民起義。商品經濟的快速發展,助長了奢侈之氣,進而導致官吏貪汙受賄成風,社會風氣極度敗壞。

在位晚年,親徐階遠嚴嵩,重整朝綱,為張居正改革奠定了基礎

嘉靖晚年,他很清楚改革成效已經消失殆盡,而且逐漸對跋扈專權已久的嚴嵩父子感到不滿,於是重用徐階以搬到嚴嵩。徐階位列首輔之後,舉薦高拱、張居正進入內閣,並極力將嚴嵩專權二十年留下的弊病一一消除。大力推行土地改革,退還民田,逐步遏制了土地兼併日益惡化的現象。

重用徐階後,對敗壞已久的朝綱進行釐清改革,並進一步淘汰裁撤臃腫的軍隊和雜役,為國家財政支出減輕了壓力。但是由於嘉慶長期服用丹藥,身體日益孱弱,在罷黜嚴嵩四年後,嘉靖四十五年,嘉靖駕崩了,但是他曾經倡導的新政卻沒有停止,張居正上臺後,在嘉靖新政的基礎上進一步延申深化,實行“一條鞭法”,在萬曆初年取得了重大成效。

為人自私,剛愎強橫、濫殺無辜。

嘉靖皇帝朱厚熜使一個很內心很奇特的人,他沒有一個帝王應該具備的寬大胸襟,反而卻十分自私,可以說自私到了一定的高度,古代帝王裡是無人能匹及的。在他的心裡,只有自己以及父母,疏遠自己的子嗣,在位時未曾立太子,對后妃更是冷酷無情,動不動就拳打腳踢,更是導致三位皇后命喪黃泉。後世史學家對其評價,嘉靖皇帝一生除了愛自己及父母之外,世界再無他可以值得愛的人。

世宗朱厚熜在位期間,大肆殺戮忠臣言官,毫不留情,聽信道人讒言,為煉製砒霜、雄黃和處女血合成的“長生不老”丹藥,殘害了無數少女性命。

不過世宗朱厚熜確實是一個大孝子,繼位初年,因為自己是繼堂哥武宗朱厚照之位,而自己的父親只是一個王爺,不是皇帝,按照大明祖制,他的父母無法被追封為皇帝、皇后,世任首輔楊廷和毛澄等武宗舊臣卻認為世宗應該更換父母,追認武宗朱厚照的父親為皇考,經過三年的大禮議之爭,他最終為父母爭取到了應該有的名位。並且在父母忌日時候常常一個人跪拜整天,哀痛流涕,甚至在臨終之際,還唸叨著要回到自己的家鄉,回去父母墳前。

總結

明世宗朱厚熜一生譭譽參半,早年的改革新政為明朝的民生改善、社會經濟發展,朝局穩定做出了巨大貢獻,中後期寵信道教方士之術,大興土木,造成政務廢弛,國家財政空虛,重用權臣嚴嵩,殘害無數忠良,晚年重用徐階罷免嚴嵩,重整朝綱,為張居正改革奠定了基礎,


古曲古風


提起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誰人不知,何人不曉,他在位四十五年,是明朝實際掌權時間最長的皇帝。他雖然在執政後期二十幾年沒有上朝,但把朝政大權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威柄不移”。大明帝國在他的治理下雖然算不上繁榮昌盛,但也風調雨順,安然無恙。

史學界對嘉靖帝的作為多有評價,總的看來是貶多褒少,由於他多年“不理朝政”,甚至認為他是一個昏庸無能的皇帝。但是事實並非如此,下面我把一個真實的嘉靖帝介紹給大家,看看他有多麼牛。

朱厚熜繼承皇位非常偶然,他是興獻王朱祐杬的世子,因其堂兄,明武宗朱厚照駕崩後沒有子嗣,按“兄終弟及”的“祖制”於1522年上位,改元“嘉靖”,也就是“小宗入継大宗”,成為明朝第十一位皇帝,廟號“世宗”。

朱厚熜繼位時只有十五歲,在這個年齡應該是剛剛懂事,但上位前的一件事,表現出了他與年齡不相符的心機。

武宗駕崩時,朱厚熜在封地湖廣安陸州,襲其父(已薨斃)興獻王藩位,迎駕大員把他接到北京後不入城,住在郊外,要靜候朝廷送來迎接他的禮儀。首輔大臣楊廷和等要求朱厚熜在登基之前,先完成“皇太子”的儀式,再擇日加冕皇帝,朱厚熜不允。這時朝廷無君已一月有餘,朝臣著急,人心浮動,盼望新君早蒞。朱厚熜看清了這一點,以沉穩的心態逼迫對方滿足他的條件。結果朝廷妥協,朱厚熜沒有進行“皇太子”儀式,就直趨奉天殿(太和殿)臨朝稱制,成為“嘉靖皇帝”。

朱厚熜小小年紀,也只是個“藩王”,又沒有經過皇帝的崗前培訓,能有如此城府,這說明他對政治和權術有極高的領悟力,你說牛不牛。他的這個做法只是給後來“大禮儀”之爭埋下的伏筆,更牛的事還在後頭呢。

嘉靖帝坐穩皇位後,下令群臣議定武宗的諡號和生父(朱祐杬)的主祀封號。朝臣認為,嘉靖是“小宗入継大宗”,要以明孝宗朱佑樘(武宗之父,嘉靖之伯父)為“皇考”,改稱其父為“皇叔考興獻大王”,祭祀時對親生父母稱“侄皇帝”。對此嘉靖非常生氣,決不接受,於是二百多名官員集體向皇帝抗議,強迫他承認這個做法。嘉靖惱羞成怒,想借此發一下淫威,對反對他的官員處以廷杖,十六人被活活打死,一百三十四人被關押,釀成了“嘉靖宮廷慘案”。

當時,新科進士張璁上疏,採用“継統不継嗣”,仍以生父為考,並在北京建立“興獻王廟”的方法支持世宗,展開了“大禮儀之爭”。嘉靖不顧朝臣的反對,追封其父為“獻皇帝”,生母為“興國皇太后”,孝宗為“皇伯考”。

“大禮儀”之爭歷時五年之久,嘉靖的目的達到後,把內閣首輔楊廷罷了官,其它官員也受到了懲罰,事件在他的皇權高壓下而告終。嘉靖知道,權力是否穩定,關鍵在於用人和馭人,於是他採用“欲揚先抑”的方法,對在“大禮儀”中有功的官員不急於提拔,使其不敢得意忘形,增強了對他們的控制力。對重要位置官員的任用,他採取“幾起幾落”的方法,使其具有危機感,對工作不敢有半點懈怠。實踐證明,他的“厚黑”辦法果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嘉靖待羽翼豐滿之後,剛愎自用,唯我獨尊的性格逐漸顯露出來,開始大興土木,嬌逸奢侈,日益腐化。後來發生了一件事,使嘉靖迷信上了方士,尊崇道教,好長生不老之術,甚至二十幾年不上朝,任用權相嚴嵩,充當“前鋒”,他做起了“甩手掌櫃”。

事情是這樣的:嘉靖為了求得長壽,每天必喝宮女們採製的“甘露”來養生。宮女們起早貪黑,累的精疲力盡,不時還要捱打受罰,苦不堪言,對嘉靖恨之入骨。

嘉靖二十一年,(農曆壬寅年),楊金英帶領宮女趁嘉靖在端妃曹氏下榻時,用繩子套住嘉靖的脖子,準備勒死他。但由於忙中出錯,繩子繫了死扣,沒能致嘉靖而死,卻被扎的遍體鱗傷。一宮女害怕,急忙報告給皇后,衛士趕到,宮女才被治服。事後,十六名宮女全部被凌遲處死,寧嬪王氏,端妃曹氏也被冤殺,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壬寅宮變”。此後嘉靖便“移居西內,日求長生,朝講盡廢,君臣不見”,躲進了深宮,一心求仙煉丹,不再過問政事,啟用嚴嵩、徐階等為內閣首輔,為他“擋風遮雨”。

你如果認為嘉靖從此避入內廷“不問朝政”,那是大錯而特錯。史書記載,嘉靖“雖深居淵穆,而威柄不移”。也就是說,雖然二十幾年沒有上朝,但朝政大權牢牢的掌握在他的手裡,同時把朝臣玩弄在股掌之中,為他所用。

嘉靖是明朝皇帝中最任性和倔強的一位,他除了做出上述“牛”事外,在治績方面也有較為突出的表現。

上位初期,嘉靖效法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推行“新政”,大膽改革,集異納諫,勤於政務,任用張璁、夏言等賢臣良將輔佐國政,同時對宦官嚴加管束,扭轉了自“正統”朝以來形成的宦官專權,敗壞朝政的局面,還下令清理田莊,廢除勳戚世襲等。由於這些舉措的施行,中央集權得以復興和加強,進一步鞏固了他的統治地位。

嘉靖在中晚期雖然不上朝理政,但啟用嚴嵩、徐階、海瑞等能臣治理國家,他在幕後總覽大權,使國家機器照常運轉,而且走向正軌,甚至出現了“新政時期”。當然,由於嘉靖身居後宮煉丹求道,政務只聽彙報,致使嚴嵩等權臣做出了一些危害國家和人民的壞事,對社會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這是他的過失之處。

由於嘉靖長期服用“靈丹妙藥”中毒太深,身體每況日下,終於在嘉靖四十五年(1567年)崩逝於北京,葬於明十三陵永陵,享年六十歲。

綜上可見,嘉靖皇帝能做到這個份上,在中國歷史上是不多見的,算得上“天才牛人”。究其原因,是嘉靖帝少年老成,心機深重,多疑善變,從而形成了他薄情寡義,獨斷專行的性格。嘉靖又因感覺自己上位不正,自信心不足,使他更看重權勢,而倍加努力,發揮其聰明才智來治理國家。客觀的說,嘉靖帝對明朝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可是“嘉靖中興”之後,大明帝國逐步走向了衰敗。




野史就是那麼野


要想評價嘉靖皇帝,首先要清楚當時嘉靖年間的時代背景。

嘉靖年間是大明封建王朝從全盛走向衰落的過渡。首先,這是個階級矛盾越來越尖銳的時代。皇莊的規模空前,各地的親王貴族,大官僚的田莊從千頃到萬頃不等,土地集中化、農民負擔加重。而且明的軍隊制度大家也都知道,軍籍世襲,長此以往,軍官世襲,變成了貴族;士兵世襲,變成了農奴。其次這是一個腐敗貪汙成風的時期。嚴嵩父子、趙文化、鄢懋卿,再加上徐階這大土豪,都是弄錢沒夠,這些錢自然也出自農民身上。最後呢,這還是倭寇橫行,軍隊潰爛,內憂外患的時代。

朱厚熜可以說是一個成功的政治家,卻並不是一個出色的皇帝。從他15歲繼承大統與楊廷和為首的百官"議禮",可以看出他既是一個有孝心的人,更大程度上卻顯示出了政治天賦。張璁、夏言、前期的嚴嵩,都被他看的相當透徹,他們雖然都權傾朝野,但都不敢造次,因為嘉靖太聰明瞭。到了後來,嚴嵩有了嚴世蕃的出謀劃策,徐階忍辱堅持"青詞"創作,正巧世宗又要長生不老,精力有限,權臣們才有些"放心"。當徐階當家後,這個有抱負的大惡霸才使嘉靖一朝在最後5年稍許有點模樣。世宗當然沒有成仙,還把皇宮搞的烏煙瘴氣,也有幾個道士被提拔為部級高官,可見成仙痴迷程度,世宗心裡沒有人民,只有成仙。那些道士就像是他的工具,用則猖,不用則亡,就像藍道行,其中也有嚴嵩餘部的原因,他是一個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人。

他以退位相逼要給自己父母一個合理的名分;兩虎相爭,他卻坐山觀虎,聰慧至極又樂在其中;他不分是非,面對治安疏,他聽從小人饞言,逮捕海瑞;他不理朝政,專意齋醮,國事日漸衰敗,但求長生不死。在表面上熙熙攘攘一片繁榮,骨子裡卻蘊藏百姓憤怒的明嘉靖,就是被這樣一位帝王統治的。







沒事閒拉呱


說到嘉靖帝朱厚熜,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他究竟是有能力才華的明君還是徒有其表的昏君?

明世宗朱厚熜

  • 朱厚熜-明憲宗朱見深的孫子,明孝宗朱佑樘之侄,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明朝的第十一位皇帝,在位四十五年。

  • 正德十六年,明武宗駕崩,死後沒有後嗣,他的生母張太后與內閣首輔楊廷和商量決定,由近支的皇室,武宗的堂弟朱厚熜繼承皇位。

  • 要說朱厚熜繼位之初,還是一個英明的君王,他英明嚴苛,嚴以馭官,寬以治民,整頓朝綱,減輕賦役,也是開創了嘉靖中興的局面。

  • 然而到了後期,他開始慢慢信奉道教,寵信嚴嵩等人,導致朝政腐敗,迷信方士,勞民傷財,最終激起民怨,導致民變。

嘉靖中興

  • 朱厚熜剛即位的時候,也是致力於整頓朝綱,勤於治國。嘉靖帝勵志效法太祖,成祖推行的“新政”,想要革除前朝留下的弊端,大刀闊斧的進行了改革。

  • 政治上:打擊權貴勢力,大赦天下,誅殺佞臣,推行新政,裁抑司禮監的權利,撤廢鎮守太監,嚴肅監察制度,嚴分廠,衛與法司職權,重用夏言等賢臣,加強中央集權,大力管束宦官。

  • 經濟上:嚴抓貪贓枉法,勘察皇莊,還地於民,鼓勵耕織,整頓賦役,賑濟災荒,體恤民情,治理水災,很大程度緩解了當時社會的經濟矛盾。

  • 文化上:改革科舉制度的弊端,改正孔子稱號和典祀,這期間,文化和科技空前繁榮。《明史 世宗本紀》:“御極之初,力除一切弊政,天下翕然稱治”


事實上,他在位前期這一系列政治,經濟,文化措施來看,他很聰明,他其實是有能力治理國家的,然而為什麼他的名聲會很差,被世人議論是一個自私昏庸的君王呢?

過度自信變成自私

  • 嘉靖統治中期,聰明勤奮的嘉靖帝變了,不再勵精圖治。開始日益腐化,濫用民力大事興建,迷信方士,尊崇道教,開始迷上了長生不老之術。道士們利用嘉靖帝的迷信多次詐騙愚弄嘉靖帝,使得每年不斷修設齋院,形成了巨大的浪費。

  • 嘉靖二十一年,爆發“壬寅宮變”,嘉靖帝差點死在宮女手中。嘉靖帝為求長生不老,要“吸風飲露”成仙。為了採集露水。每日命令宮女們凌晨就去御花園採露水,宮女們大量病倒,於是商量著殺死嘉靖帝,最終失敗。

  • 嘉靖帝統治前期,選賢任能。到了後來,態度發生極大變化,誤用首輔嚴嵩專治二十年,殘害忠良,許多有功的大臣殺的殺,貶的貶。因為荒廢朝政,邊事不斷。嘉獎年間,南倭北虜也成了明朝的隱患。

  • 各地爆發民怨,民變兵變不斷。

  • 嘉靖帝年齡越發增長,長期服用含有砒霜,水銀,硃砂的丹藥,身體狀況越來越差,最終於嘉靖四十五年駕崩。

總的來說,嘉靖帝在位四十五年,是明朝統治時間最長的皇帝。這四十五年的統治中,他有過作為,雖然後期因為自私且迷信使得朝堂腐敗,民怨不斷。但是他究竟是否算的上好皇帝,也不過見仁見智罷了。


《明史·世宗本紀》


言懷思君見


說起嘉靖皇帝,我想大家都聽過一句話“明始亡於嘉靖”,由於明史是清朝統治者編寫的,所以這句話也是清朝史官下的定論。那嘉靖皇帝到底是不是一位昏君呢?在我看來,嘉靖皇帝是明朝最狡猾的皇帝,也是一位大有為之君,絕不是後世口中的昏君。



嘉靖中興


嘉靖皇帝從小就十分聰明,也正是這個原因,內閣首輔楊廷和極力推舉他成為新皇帝。但是楊廷和只猜中了開頭,沒有猜中結果。嘉靖皇帝的確十分聰明,甚至比想象中的還要聰明。他一登基後,並沒有開始治理國政,而是用來對付以楊廷和為首的文官集團。最後僅僅用了3年,四朝元老楊廷和被掃地出門,後來被貶為平民。

整頓朝政後,嘉靖皇帝開始推行改革,政治上集異納諫,勤於政務,打擊了貴族勢力和宦官勢力,提拔一大批賢臣,可以說是對朝廷官員進行了大清洗。

經濟上還地於民,鼓勵耕織,重新整頓賦役,賑濟災荒,減輕租銀,體恤民情,極大地緩解了當時激烈的社會經濟矛盾。

軍事上重用了以戚繼光、俞大猷為首的抗倭名將,征剿倭寇,清除外患,整頓邊防。

文化上改革科舉之弊,文化和科技空前繁榮,優秀文學作品和傑出人物大量湧現,“天下翕然稱治”。這一時期也被史學家稱作“嘉靖中興”。

嘉靖皇帝一生都在琢磨兩件事

嘉靖皇帝用20年的時間治理國家,使得天下太平,統治後期他開始迷信方士、尊崇道教,煉製長生不老藥,之後20年再也沒有上過朝。

嘉靖皇帝不上朝,但是不代表不理朝政。他白天是在潛心修道,晚上改奏章一直到凌晨五點,把大臣玩弄於鼓掌之間。

嘉靖皇帝一生主要琢磨的是兩件事情,一是琢磨人,以建立自己的絕對權威;二是琢磨道,以求長生不老。嘉靖皇帝是用鬥爭的哲學琢磨人,與人鬥,其樂無窮。但他又是以虔誠的態度琢磨道、琢磨天,他不敢和天鬥,因為他害怕天,他希望知道天意,以便自己能夠順應天意。所以,嘉靖皇帝一生花費了無數的工夫和上天對話。所有的寵臣,也都在幫助他和上天對話、幫助他向上天祈禱,如大學士嚴嵩、徐階等。這看上去極其愚蠢,卻又十分難能可貴。因為他至少知道一個雖然簡單,但很多人卻不明白的道理,那就是人類在根本上只能是順天而不能逆天,更不可能勝天,這就使得他有所畏懼,使得他不敢過於胡作非為。


死後廟號:世宗,代表了當時人們對他的肯定

嘉靖皇帝死後以徐階為首的大學士們給嘉靖皇帝擬定了一個十分高大上的廟號:世宗。

說嘉靖皇帝這個廟號高大上,是因為在中國歷史上,廟號用世宗的都不是泛泛之輩。在他之前幾千年歷史長河中,總共也就兩位廟號為世宗

第一位世宗是大名鼎鼎的漢武帝劉徹,原因是他的“闢地建功”。這是中國有記載以來第一位派出軍隊深入漠北,尋找匈奴主力決戰並且戰而勝之的君主;也是第一位派出軍隊、派出使者打通絲綢之路,並對西域大片土地進行管轄的君主。所以漢宣帝繼位後尊漢武帝為“世宗”。

第二位著名的世宗是五代時期的周世宗柴榮。歐陽修編撰的《新五代史》中說柴榮:“取秦隴、平淮右、復三關,威武之聲震懾夷夏。而方內延儒學文章之士,考制度、修通禮、定正樂、議刑統,其製作之法皆可施於後世。”他的這番作為,為北宋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結語:    

漢武帝和周世宗都是文治武功皆備,對中國歷史做出過重大貢獻的人物,明朝朝野上下把嘉靖皇帝和這些人物放在一起,可見當時人們對嘉靖的一生還是很認可的。


歷史的小卷毛


【歷史上真實的嘉靖皇帝很可能是個神童,超智商的存在】

嘉靖皇帝朱厚熜本來可以在老家吃香的喝辣的逍遙的度過一生,但在他14歲那年,他在湖北鍾祥市的家裡聽到一個“壞消息”,打北京來了幾個老頭帶著一堆人,吵吵八火的要帶他去京城,因為大明皇帝明武宗朱厚照掛了,也就是朱厚熜的堂哥,由於他太過荒唐以至於連個兒子都沒留下就死翹翹了,這幫老頭算來算去說只有你能擔當此大任。

就這樣,14歲的朱厚熜便來到了北京城,說他聰穎過人絕不是隨便說說,各一半的如此歲數的孩童,社會經驗和朝堂的經驗為零,肯定是老大臣們說什麼就是什麼,但他卻不是這樣,在繼位之後,便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大禮議事件”,靠這件事兒他樹立了自己的權威,給自己在北京城立了棍!後來他又革除先朝蠹政,順便打擊了那些老頑固及裙帶關係的勳戚勢力,進一步的把皇權集中在自己的手上,自己挑選了些能臣干將擔任內閣,讓這些人直接聽命於他,說白了,內閣的人就是他嘉靖養的狗!


於是他便做起了閒雲野鶴般的“煉丹長生”事業,朝堂是不去了,例會也不開了,有什麼事兒都有眼線死死的盯著呢,什麼?沒人管?宦官專政?不存在的!在整個嘉靖朝,大臣們都是狗一般的存在,這宦官連狗糧都算不上,聰明絕頂的嘉靖在暗處死死的把控的黨政軍大權,竟然做到了南剿倭寇,北抗蒙古,不可謂不老謀深算。

但他一生中也有小汙點,那便是由於煉丹太過變態,天天折磨宮女,爾後差點讓宮女給活活勒死,要不是遇到了豬宮女把繩套打了個死結,他可能就成為第一個被宮女弄死的皇帝了,哈哈哈哈哈。


老豬的碎碎念


這個問題可不好回答,去評價一個帝王的是非功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絕大部分人連縣長鎮長都沒做過,對政治的理解非常膚淺,而古代的帝王,是帝國權力的根源,帝國一切的政治權力都從帝王身上衍生出來。這是一個極其複雜的問題。

但是看題主關於問題的描述,這個問題的範圍就縮小了不少,關於帝王心術方向的。

論帝王心術,嘉靖皇帝在古代帝王中絕對算是佼佼者。

繼位之初,一個十多歲的小孩子,通過大禮儀之爭把全朝官員牽扯進去,最後以罷黜楊廷和,自己勝利為結束。直接剷除前朝權臣,起用自己人,把內閣清洗一遍。

20多年不上朝,通過內閣和司禮監把全國軍政財政人事等大權死死抓在自己手中。帝王平衡術玩的出神入化,弄的朝中各派互相鬥爭,皇帝坐收漁翁之利。

關於帝王之術的總結,《大明王朝1566》中的“江山論”比較明瞭。

你們要把這句話記住了,所謂江山,是名江山,而非實指江山。君既不是山,臣民便不是江。古人稱長江為江,黃河為河,長江水清,黃河水濁,長江在流,黃河也在流。古諺雲‘聖人出,黃河清’,可黃河什麼時候清過?長江之水灌溉了兩岸數省之田地,黃河之水也灌溉了數省兩岸之田地。只能不因水清而偏用,也只能不能因水濁而偏廢,自古皆然。這個海瑞不懂這個道理,在奏疏裡勸朕只能用長江而非黃河,朕豈可乎?反之,黃河一旦氾濫,朕便治理,這就是朕為什麼罷嚴嵩殺嚴世蕃等人的道理;再反之,長江一旦氾濫,朕也要治理,這便是朕為什麼要罷黜楊廷和、夏言,殺楊繼盛、沈鏈等人的道理。比方這個海瑞,自以為清流,將君父比作為山,水卻淹沒了山頭,這便是氾濫。

在他眼中,只有對他有用沒用的官員,沒有清廉和腐敗的官員。官員是否能用的標準就是會不會威脅自己的權力。如果威脅到皇帝的權力,不管他是能臣廉吏還是國家蛀蟲,那就是大水漫過了山頭,就需要治理。


風陵流度


看待一個人有多種不同的方法和角度,我們從他如何處理一些事情來看,一個人為了某一種特定的目的,在某個時期或許會以某種方式處理一些事情,但是如果把他一生處理事情的方式方法串起來,大概是可以反映他這個人的,

嘉靖簡介:十五歲登基,做了45年地皇帝,享年60,無論是從自然壽命還是做皇帝的時間來看,嘉靖都算是大明王朝裡面較長的。嘉靖的命確實是好,本來是一個小藩王,忽然有一天有人跑來跟你說國家現在沒有皇帝,我們按照某個“規定”請你去當皇帝,這種事情在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王朝也沒有發生過幾回,嘉靖居然遇到了,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他也算是“千古一帝”了,別的不說,就是大明王朝276年的時間裡身為藩王造反的有那麼三四位,經過九死一生,成功的也只有朱棣一人而已,其他幾位最後都是萬劫不復的下場,這樣一比較,嘉靖真是太幸運了,一覺睡醒忽然就成了皇帝了,還有比這更好運氣的嗎,估計很難找到了。對於嘉靖皇帝,我們可以從以下兩件事或許可以得出一些回答:

1.孝康敬皇后張氏,她的身份是明孝宗的皇后,是嘉靖皇帝的親伯母,是她和楊延和等人一起定下來嘉靖進京做皇帝,統治大明王朝,由此引發了爭奪名分的大禮儀之爭,嘉靖獲勝後,打擊報復張皇后,藉故殺死其第。張太后去世後,葬禮被嚴重刪減。楊廷和在大禮儀之爭中,因為反對嘉靖生父以皇帝的尊號和禮儀對待,被迫辭官,後又被流放滇南,不就病死。張皇后和楊延和一樣沒有得到一個好結果,從這裡看出了嘉靖的忘恩負義和小人得志,缺乏王者應有的胸襟和寬厚。

2.嘉靖的一個兒子叫載圳,死後諡為景恭王,應該說嘉靖還是比較喜歡這個兒子的,所以在穆宗沒有正式立為太子時,朝野傳出載圳可能奪位。載圳死了,嘉靖帝對大學士徐階說:「此子素謀奪嫡,今死矣。」嘉靖的這句話我們可以得出以下幾點,一,兒子死了,嘉靖的第一反應不是難過,而是習慣性想到了他曾經覬覦皇權,因為載圳窺視引發的爭奪皇位可能導致皇權動盪,對於嘉靖而言,引起他們家皇權不穩也不行,哪怕這個人是他的親生兒子,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嘉靖是一個標準的政客,政治利益的考量永遠放在第一位;二,如果一個人在對待兒子的感情時尚把這種感情習慣性的置於現實的政治利益考量之下,那麼他在面對無任何血緣關係的臣子時會有怎麼樣的態度不言而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