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2020年或許沒有風口,但投資人認為拐點要來了


在許多投資人看來,這個行業不過是拂去了一些雜質,開始要沉澱下來。

2020年或許沒有風口,但投資人認為拐點要來了

“乏味”、“寒冬”、“冷”,投資人們用這樣的詞語總結2019年的創投圈。

和以往的年份比起來,2019年的創投圈顯得尤其寡淡,看上去,這一年沒有出現數月之內各路團隊大肆集結的超級賽道、沒有出現頭部機構爭先搶入的明星公司、更沒有出現行事風格自帶熱點的個性創始人——“風口論”在這個行業竟然許久未曾見到了。

不僅如此,這一年的創投圈親手戳破了一些巨大的泡沫。

曾經的超級獨角獸WeWork,其私募市場估值在不到十個月的時間內,從470億美金一路掉落至70億美金;夢想成為第二個拼多多的淘集集,在激進的補貼和營銷中陷入資金鍊斷裂困境直至宣佈破產;曾有望顛覆一門傳統生意的社區生鮮電商賽道,在呆蘿蔔、吉又鮮、妙生活等玩家的負面消息中被陰影籠罩。

在更宏觀的視角下,據鯨準的數據統計得出的結論,2019年全年投融資交易筆數很可能跌至2014年前水平;2019年全年投融資交易金額很可能跌至2016年前水平;戰略投資不論在金額還是數量上均已超財務投資。據泰合資本,過往下行週期中,一級市場投融資規模連續下滑至多兩三個季度,“但這次從2018年年中開始的週期,一級市場投融資金額已經連續6個季度下滑”。

無論從現象還是數據來看,當下似乎都是一個前路不明甚至一片黑暗的時間節點,但在許多投資人看來,這個行業不過是拂去了一些雜質,開始要沉澱下來。

2020沒有風口,但將迎來投資拐點

“我認為未來沒有風口會成為常態。”將門創投創始合夥人杜楓對界面新聞表示,“因為,資本不應該抱團取暖,更應該體現自己的獨立判斷。”她認為,過去幾個風口項目的快速倒下也讓投資人對風口產生了更大的警惕性。

據界面新聞記者瞭解,風口漸少近乎成為了投資圈的共識。而這背後的原因不單單是資本警惕,創業者的決策也更顯審慎。阿米巴資本創始管理合夥人王東暉對此分析稱,“從創業團隊的角度看,衝動創業的團隊越來越少,大家都想得比較清楚,準備也比較充分了;從VC的角度來說,VC募不到資的情況在市場上也大量存在。”

事實上,在上述原因之外,還有在當前下行經濟週期中佔據主導地位的結構性因素。

“今年的市場大環境是不確定的,局勢從高往低走,大家都在關注中美問題所帶來的各方面影響。”GGV紀源資本管理合夥人符績勳表示,“我們也一直在思考,未來兩年整個經濟局勢會怎麼樣?市場上有各種各樣的說法,其實誰也不知道答案,這背後只能取決於政治和貿易的摩擦會帶來什麼樣的新格局。”

除了政治因素,還有一個來自宏觀經濟角度的觀點認為“中國經濟正在進入一個類滯脹的週期”。據悉,有經濟學家預計明年GDP增速將會破6,而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在此前已有兩個月破3,是2013年以來的最高點。此外,人口紅利、改革紅利、以及加入WTO組織20年來的全球化紅利,也在近幾年消失殆盡。

只不過,投資圈內卻由此產生了一個偏向積極的看法:2020年是一個重要拐點。

“我不提倡賽道投資理論,但是我提倡拐點投資理論。”梅花創投創始合夥人梅世春對界面新聞表示,“當一件事情出現拐點的時候最有投資機會,尋找新的拐點性機會是每一個投資人應該去考慮的。”

“其實我覺得未來兩年應該是最好投資的時候。”符績勳表示,“往往市場不好的時候,就是最佳的投資時刻,此時此刻更需要反向思維(contrarian view)。 ”

一方面,資本寒冬之下,估值趨於理性。在過去,機構和公司通常到下一輪融資時都希望估值翻倍,增長較快的公司,甚至希望估值增長倍數等同於數據增長倍數。但如今,包括一些獨角獸在內的創業公司會傾向於獲得一個合理漲幅。英諾天使創始合夥人李竹表示,“今年出現一個新現象,就是天使投資的估值變得非常合理,創業者對於項目的融資發展預期變得更加理性,對落地這方面看得更加重,這是我們希望看到的。”在這樣的情形下,拿到錢的創業公司會達成更高的資本效率。

另一方面,要在亂象之中找尋機會變得更加不易,有足夠獨斷力和耐力的投資人才能從中勝出。與此同時,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頭部效應無疑會愈演愈烈,爭搶項目也會變得頻繁。

“就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在年底還是在搶項目,而且幾個基金都是合夥人赤膊上陣。”杜楓認為這是她在2019年感受最深的事情,“好項目永遠是稀缺的。”

資本的目光還將聚集在哪些領域?

目前看來,雖然資本眼中風口再起的幾率很小,但有兩個領域,或者說趨勢,得到了機構的共同矚目。

首先是產業互聯網、To B創業將迎來巨大機會。

在驅動力方面,九合創投創始人王嘯表示,2020年,新一代通訊技術(5G等)、AI(人工智能)技術、數據智能等技術升級對於B端產業的深化發展會更明顯。主要投資“AI+行業”的將門創投則認為,在未來的10到20年時間內,以AI為代表的智能技術將改變所有行業的生產效率和生產關係,帶來全新的增量市場。

而在產業互聯網的改造思路上,阿米巴資本創始合夥人王東暉認為一般有以下三個方向:第一,以SaaS為突破口,把傳統行業的價值鏈做高效連接;第二,以數據和人工智能為依託來提升效率、去人工化;第三,對這些有物流服務的產業做商品物流方面更高效的連接。

在產業互聯網的推動下,王嘯認為具備場景化功能的芯片、物聯網、農業、醫療、陶瓷、智能製造(工業控制)、網聯無人機、車聯網等細分領域,將會有新的發展或者迎來爆發。

在ToB創業中,企業服務顯得極其出挑,經緯中國、清流資本、九合創投等多家投資機構都對其有所關注。經緯中國合夥人熊飛認為,企業服務的四大機會或在於垂直SaaS領域、開發者、安全以及IoT。

但是,相較於移動互聯網的To C創業而言,To B領域企業本身的成長速度偏慢,也對創業者的人效比和收入能力考核較嚴,因而不僅創業者可能會持續在未來兩年左右都在不確定性中成長,投資人也必須保有充分的耐心。

“但相對來講,To B服務的現金流也會比較穩健,不像C端流量那麼燒錢。所以抗風險能力也比較強。”王東暉表示。

另外一個得到較多關注的則是覆蓋面同樣廣闊的消費領域。在投資人的不同思路下,這裡似乎也隱藏了大量機遇。

清流資本創始合夥人王夢秋認為,消費領域的大趨勢將是“繼續下沉,一二線城市更加追求性價比,三四線城市渴望升級”。經緯中國合夥人肖敏認為,未來消費最大的三個機會是:城鎮化、中產崛起和技術革新(冷鏈技術、零售技術的普及等)。

“消費領域,我們會繼續關注垂直細分人群的需求(例如,新生代年輕人對於各垂直品類消費品牌的需求、新生代作為父母對教育的需求、新生代對於健身運動的需求、引發人群的需求等等)、傳統供應鏈升級改造、線下連鎖業態和互聯網的結合等。”王夢秋對界面新聞表示。

同樣是對人群需求的剖析,梅花天使的梅世春則認為,新品牌將會迎來拐點。“年輕人對於新品牌的認知,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比如高端白酒裡面,茅臺、五糧液,年輕人都能夠認知。但是再往下一層的一些白酒,可能很多95後年輕人就完全沒聽過了。這時候,我們就可以去建立新的品牌認知。”他表示,“現在的消費人群,主力人群慢慢從70後、80後遷移到90後,甚至00後了。這一波人的品牌的建立,我們要用更強的設計感、更年輕的一些元素去建立更高的辨識度。我們認為每一個品類都值得重做一遍,這裡面都有建立新品牌的拐點。”

當然,除了上述兩個主要領域,還有醫療、海外市場等領域也得到了資本的重要批註,其根源也都與當前人口結構、全球格局等正在發生變化的結構性因素相關。

對於投資人而言,2020年仍然值得期待的是,科創板在今年的出現依然對市場產生了積極影響。從五年後、十年後來看,可能在2019年、2020年投的幾個項目回報可能是更好的,這或許需要未來五到十年去證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