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1 2019年投資總結:漲的多別得意,漲的少也莫失望

時間過得真快,又一年結束了。總感覺好像剛寫完2018年總結似的,這一轉眼就又開始寫2019年總結了。唉,時光如水,日月如梭,轉眼,又增了一歲。


全年的市場走勢可以用兩個詞來形容:“上漲+分化”。雖然整體看市場漲的不錯:上證指數漲了22.3%,深證成指漲了44.0%,創業板指漲了43.7%,滬深300漲了36.0%。但是行業板塊的分化還是比較嚴重的,消費、白酒、醫藥、科技等等漲的相對更好。當然,我重倉持有的銀行 地產 保險 等漲幅也還算過得去。


其實今年市場的上漲,在去年就已經預料到了。當然,我不是預測市場,而是判斷市場週期的位置,用以預計未來是上漲的概率更高,還是下跌的概率更大。去年在市場本身估值比較低的情況下,又經歷了全年大跌,所以註定了今年的市場會上漲。話說回來,如果假設今年沒漲呢?那麼來年上漲的概率將進一步提高,潛在的漲幅也會更大。


道理很簡單:跌的多了,估值太便宜了,就會漲,或者說早晚會漲。反之漲的太高太貴,則終歸要跌。這些都是常識。


先回顧一下去年的投資總結:

我去年的年度投資總結標題為《2018年投資總結:最差的時期=最好的機會》,開頭的一段話寫的是:

“這是一個最差的時期,同時也是最好的投資機會!”股市跌了一整年,幾乎人人虧錢。但對於那些懂常識、夠理性、有耐心的價值投資者來說,這更意味著滿地黃金的機會。

沒人會喜歡熊市,但是你應該會喜歡熊市中好股票的價格!因為最終決定投資者投資業績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買入價格,買入價格決定了你未來的投資收益率,買入價格越高,未來的收益率就越低。買入價格越低,未來的收益率就越高。這個道理不難理解!只要你不是借錢買股,只要你不是買的垃圾股,就沒什麼好擔心的,反而你應該更加樂觀!我認為,作為價值投資者,天生的具有逆向思維,人人樂觀的大牛市才是最值得擔心恐懼的。而人人悲觀的大熊市則應該更加樂觀而貪婪。

市場的週期永遠有效,熊市跌的太狠、太便宜,就必定會迎來牛市。我不知道牛市何時會來,但我知道目前我所持有的好股票價格都很便宜,估值都很低,安全邊際非常高,未來的獲利空間非常大,未來也一定會漲,同時我也有著足夠的耐心。這些就夠了!

邊際哥相信週期的作用,大熊市之後必定會出現牛市。也相信估值的力量,好股跌的太便宜就必定會漲。更知道在牛市高價買股是愚蠢的,在熊市低價賣股則更蠢!

----此段節選自《2018年投資總結:最差的時期=最好的機會》


去年都誰看到這篇文章了?是不是應該給點個贊!


2019年投資總結:漲的多別得意,漲的少也莫失望


(一)還是按照慣例,先說說收益與持倉情況:

經過詳細認真且誠實的核算之後,我2019年全年的投資業績為57.9%,這是扣除新股收益後的業績,如果算上打新收益的話業績還會高一些。

但實際上今年的上漲只是還了去年的債而已,去年的業績為負數,兩年綜合來看,業績只能算還過得去吧。

最近連續六年業績依次為:

2014年:77.9%

2015年:8.4%,

2016年:-0.7%

2017年:48.6%

2018年:-21.5%

2019:57.9%


我記得去年總結的時候說自己比較失望,因為去年市場整體大跌,所以虧了21%。今年呢,反差較大。我前些天發了一個短貼玩笑說:“去年年度總結是比慘大賽,一個比一個虧得多。今年正相反,是炫富大賽,一個比一個賺得多。”

據說今年機構投資者也普遍業績不錯,特別是那些抱團熱門股的機構,他們也確實喜歡扎堆抱團,不過我不喜歡熱門。我希望我的一些朋友們也不要去追那麼熱門的高估值股票。

目前的持倉主要集中在銀行、地產、保險等,如下:


2019年投資總結:漲的多別得意,漲的少也莫失望

(按照市盈率高低排序)


雖然今年也漲了不少,但是目前平均估值大概只有6倍多一點,股息率將近4%,還是很讓人放心的,起碼距離合理或者高估還有很遠很遠的距離。質地也都還不錯,長期平均ROE都在15%~20%。

目前持倉佔比:

興業銀行36%,長城汽車H股13%,華僑城13%,榮盛發展10%,中國平安9%,平安銀行8%,南京銀行4%,建設銀行4%,萬科A3%。


總的持倉佔比:銀行52%,地產26%,汽車13%,保險9%。


為什麼重倉銀行地產?其實去年總結也回答了這個問題,今年答案還是一樣!因為我認為銀行地產的盈利能力很強,分紅也可觀,但是估值卻是兩市中最低的。高價值+低估值,沒道理不重倉買!

人們對於銀行地產的預期太過悲觀,所有可能發生的風險、不可能發生的風險、真風險、假風險等通通的反應進了股價估值裡,那麼在我看來,此時就是沒有風險!或者風險非常非常低,比其他任何板塊都要低!潛在獲利空間卻很大!(複製的去年的回答,因為我的觀點沒變)


(二)這一年中的交易:

平時經常關注我的朋友也許注意到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按照我上面的持倉比例再結合這些股票的漲幅,那麼我今年的收益大概在40%左右,根本不可能在扣除新股收益後還達到57.9%。


我想這裡有必要先解釋一下:首先在四月初的時候,我逐步的降低了一些倉位,當時寫了一篇文章標題為:《行情變好了,機會也逐漸變少了,這個春天有點熱!》,因為一二三月漲的太猛 太快,三個月漲了差不多40%,所以我在四月初減了一點倉位。


我不是在做波段交易,也不懂什麼波段 短線,更不是認為持股貴了,而是對於當時短期急速暴漲的一個本能應激反應,僅此而已。


正因如此的僥倖減倉,使一小部分資金避開了一些下跌。當然,之後確實跌了,我也隨之買了回去,有意思的是,我買回去之後市場還在繼續跌,雖僥倖躲過了一拳,但又迎面捱了一掌。不管怎麼說,這次倉位調整都對全年的收益還是有了一些正面的貢獻。


另外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是因為我在大概七八月份的時候開始逐步的融了一些資。因為當時滿倉沒錢了,而持股又跌的很過火,所以加了一點槓桿,大概在15%左右。


其實我並不建議任何投資者融資加槓桿,槓桿這個東西吧,相當於是一把可以放大收益或者放大虧損,但同時使自己的投資有了全盤覆滅風險“劍”。不過好在A股有漲跌停板限制,不至於如港股那樣瞬間爆倉而灰飛煙滅。但是即使迫不得已要用,也應該把握住一個度,最好不要超過30%。


所以年底各個賬戶統一計算之後,發現扣除打新後的收益率為:57.9%,有很大的僥倖成分。


其實吧,我自從讀完塔勒布的那本《隨機漫步的傻瓜》之後,就對概率、運氣、隨機性 等等這些東西有了一些更大的興趣。在投資中,一定要知道隨機性的存在,一定要明白越是短期,運氣成分就越大。感興趣的朋友,強烈建議去讀一讀,很好的一本書。


總的來說,與去年相比持倉變動不算太大,主要是清倉了老闆電器,還有減倉了平安銀行,再就是又買了一些地產股。清倉老闆的原因並不是看空了,只是覺得相對而言,我覺得銀行地產的估值所對應的風險更低一些,未來獲勝概率更高一些。再一個當時的老闆電器持倉佔比不高,而估值應該算是組合中最高的,所以就將它換了。


還有一個是減掉了大概一半的平安銀行,主要是因為漲了挺多,相較其它銀行的投資機會吸引力下降,所以在17元以上減掉了一半的倉位,本來預計再漲到20元左右再減一些倉,沒想到從17.5元左右就開始下跌了。所以剩下的就繼續持有了。其實平安銀行質地還算可以,估值也確實比其它銀行高了一些,我看好它的原因主要有兩個:1是最近幾年其成長性很快,背靠平安集團這個優勢。2它是理想的深市打新門票。


其實總體持倉變化不算太大,這一年也沒有幾筆交易,我應該說算得上是一個“長期投資者”,最長的股票持有時間超過十年。


具體持倉個股的看法不說了,說了也是白說。我既然持有,那肯定是看好的,說出的觀點自然會偏向於“看好與樂觀”。我就只說一句:目前的銀行與地產依然處於大幅低估的區間,距離到高估清倉賣出還很遠很遠 很遠!


另外平安保險屬於我唯一的一隻非賣股,啥意思?就是即使有一天高估一些,我也不會賣出。汽車股這兩年比較慘淡,但我相信經過一輪洗牌後,會有少數幾家反轉勝出,我把這一票投給了長城汽車,當然,買的是折價40%的H股。


2019年投資總結:漲的多別得意,漲的少也莫失望


(三)這一年的收穫:


這一年最大的收穫,還是一如既往的陪伴孩子。一轉眼孩子都快6歲了,眼看著就快上小學了,現在已經很有自己的主見了,很多事情都會和我對著幹,越來越有趣了。做為一個父親,我想要給他一個美好的童年,儘可能多的陪伴,我盡力吧!


其次,最大的收穫還是股票資產的增值。算上打新收益的話,整體增值了差不多70%(打新收益10%多一點),說不高興那是假的。不過,正如前面所說,今年的漲幅是基於去年的大幅下跌,兩年綜合來看,業績並沒有那麼靚麗,只能說勉強滿意而已。


還有就是今年讀過的書中發現了幾本很不錯的

:塔勒布《隨機漫步的傻瓜》,霍華德.馬克斯 《週期》,陳佳禾《投資的奧妙》,還有一本伯頓馬爾基爾與查爾斯埃利斯合著的《投資的常識》。今年讀的比較少,全算上大概只有十幾本,不過如果能夠在其中發現一兩本好書,那就是很大的收穫了。


最後一個,感覺自己的投資風格有些變化。我越來越傾向於約翰·涅夫的投資風格,他的那本書估計很多人都讀過了,我也讀了好幾遍,我認為其投資風格更適合像我這樣的散戶。約翰涅夫自稱為“低市盈率投資者”,不過這個名稱在A股的市場中會被很多不懂投資的人所嘲笑。他們會認為:低市盈率投資者就是隻看市盈率買股票,而不在意其它。其實這是大錯特錯!比如彼得林奇的風格是成長股投資,那麼你能說林奇是隻看成長性,其它一概不看就買入股票的投資者嗎?當然不是!


說到底,約翰涅夫的名氣在國內不如彼得林奇的響亮,很多人完全不瞭解其“低市盈率投資者”的風格到底是怎麼回事。


約翰聶夫執掌的溫莎基金給這種方法下了一個定義:“預期增長率+股息率=總回報率÷市盈率,得出的數值>2代表嚴重低估(實際上這個數字≥1就相當於是低估了)。總回報率描述的是一種成長預期,如果沒有任何成長預期,不管是真實的還是想象的,理性投資者就不會去買股票了。所以溫莎購買股票,總回報率就代表了我們的基本所得。”


這種回報率是溫莎基金戰勝同行的一個法寶,另一個法寶是低市盈率。為了衡量付出的每一元錢是否值得,用總回報率/市盈率,由此得到一個簡潔明瞭的參考標準。並被命名為“總回報率估值法。”
也就是選擇那些有著一定成長性,並且市盈率很低的股票,然後用“預期增長率+股息率=總回報率”,再用“這個總回報率÷目前的市盈率”,以此來評估股票價格是高估還是低估。


低市盈率給投資者兩層潛在的獲利邊際:一是盈利上升的潛力,二是市盈率上升的潛力。


2019年投資總結:漲的多別得意,漲的少也莫失望


(四)目前以及未來看法:


年底的結果,有些人很得意,有些人則很失落。在人類天生固有的“與人比較的傾向”這一心理因素之下,情緒與心態都會受到很大影響。不過說實在的,一年兩年的漲跌並不能說明什麼問題。真正的投資者一定要明白一個道理:“短期漲了,不代表你是對的。短期跌了,不能證明你是錯的。這個短期指的是多長?三年以內都算是短期!短期波動並不等於永久性損失風險,也不等於永久性盈利,這也是股票投資的常識之一!”


每年都有超額盈利的投資者,有的甚至年投資收益率200%或者翻幾倍,但是,如果時間拉長到五年十年,別說翻多少倍了,最終有幾個能做到年收益率超過15%的?市場中有一句話叫做:一年三倍易,五年一倍難。有多少短期靠運氣賺來的錢,之後幾年又靠能力虧回去了,這樣的事情太普遍了!


投資的最難點就在於“理性與耐心”,特別是在與人們比較之後,理性與耐心的堅持就更是難上加難了。所以我還是要勸上一句:

希望賺的多的,別太得意。賺的少的,也不必太過失落。今年的上漲,只是還了去年過度下跌的債。沒漲的呢?漲的很少的呢?也許來年會還。當然,重要的還是要看你持有的是什麼,基本面如何,價格估值與基本面有多大的差距,人們對其是過度樂觀還是過度悲觀。


投資中的逆向思維很重要,但這種逆向不是簡單的非要與市場反著幹,而是基於企業基本面與市場行情和估值對比之後的決策。不是為了逆向而逆向,而是當市場走勢與自己的判斷相反的時候堅持獨立思考、堅守理性、保持耐心。


對於來年的市場行情,我不懂得預測,也不會去預測。


我相信萬物皆有周期,股票市場週期的高點是牛市,週期的低點是熊市,牛熊週而復始的轉換,一直如此。2018年的大幅下跌,之後2019年的上漲,皆是如此。對於未來的看法如何,還是要看你持有的什麼股票。

漲的太多 估值太高,就會跌。跌的太多 估值太低,就會漲。即使短期不會發生,但是長期也必然如此。你手中的股票基本面變得更好了?還是變得更壞了?估值已經漲到很高了?還是依然處於低估值區間?


知道了這些,就知道了目前應該怎麼做,就知道了手中持股的未來漲跌大概率會如何走。為什麼說是“大概率”,因為沒人能夠預測漲跌,充其量只能評估勝率是高還是低,風險是大還是小,潛在收益空間多還是少。但是這些足以使投資者做出正確的投資判斷。


儘量獨立思考,不要去相信市場中人群一致的觀點,市場的觀點越是一致,就越是接近錯誤!股票看起來非常賺錢的時候,往往意味著價格已經漲到非常高。而當股票看起來最為低迷的時候,往往意味著價格已經跌到非常低。但是人群普遍的觀點卻是:越漲越看好,越跌越悲觀,其實這是搞反了!


全球有不少機構或者個人做過統計或者付諸實踐,“低估值投資策略”在長期的表現是非常不錯的,長期投資業績是遠遠戰勝市場的,在A股中也是如此。但是在過程中也會有偶爾幾次表現不如市場的時候,而A股的2019年就是其中之一,並且是歷史中表現落後市場最大的一年。基於此,我對於未來一兩年的低估值股票有很大的期待,估計大幅戰勝市場的可能性非常高。我讀了陳佳禾的那本《投資的奧妙》,發現他也是這種觀點,並且書中很多觀點我都覺得所見略同,有興趣的可以去讀一讀。


2019年投資總結:漲的多別得意,漲的少也莫失望


當然,相比無腦的買入一批低估值股票,經過企業質地篩選的低估值股票的風險更低、潛在獲利空間更高。我目前手中持股的平均市盈率大概6倍,平均市淨率大概1倍,股息率將近4%,所以我對未來兩年的表現很樂觀!


也就這樣吧,雖然還有很多想寫的,但是再寫就太長了。很多人連看投資經典書籍都沒耐心,更何況我這個小散戶寫的文章呢。好吧,就此別過了“分化行情的2019”!


最後感謝各位這一年來的支持,祝大家新的一年裡:家庭幸福,身體健康,投資順利!


-----W安全邊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