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演員們拍戲的片酬真的有那麼高嗎?

為你踮起腳尖


有幸在劇組工作工作過一段時間,也接觸了不少明星!總得來說明星片酬是非常好的!網上流傳的具體不知道是真是假?我親身接觸的知道的給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是《戀愛先生》的靳東,戀愛先生是繼《好先生》以後得一部青春類型的電視劇,裡面靳東飾演程皓,一部戲拍完的具體收益是一個億!在拍這部戲時,光造型師給他買的西裝幾十萬上百萬一套的西裝,還有其他的各類衣服!


其次是有幸在一部青春偶像劇裡見到了萬茜和秦昊,李佳航三人!萬茜拍戲拍了五個月,拿到五千萬(相對而言還是比較辛苦的,生完孩子才幾個月就復出拍戲了)!


再就是秦昊和李佳航兩人拿到五千萬,具體應該是秦昊多一點,相對而言,秦昊比李佳航更有名氣一點!



明星的高片酬其實也體現了自身的演戲功底和觀看流量!畢竟現在的青春類型的電視劇更受眾於年輕人!都有這樣那樣的原因而喜歡自己的偶像!其實高片酬的演員也很辛苦,他(她)們有時候為了拍好一個鏡頭付出很多,犧牲很多(當然吻戲是可以借位的,床戲是也是可以借位的,還有現在流行的裸替,手替)!

還有親身看到的一個老戲骨,拍了三天拿到30萬!明星片酬還是看流量!

明星片酬還是很高的!但是他們也有付出,也有前期的投入!


軍營阿哲


首先片酬不僅僅是給演員的,有些是演員和經紀人,經紀公司,助理等分的。

其次這些明星片酬高就是有名氣,你認為很容易。要想中國人口有多少,每年北影,上影出來的演員多少,從其他藝術學院出來的又有多少,再加上那些半路殺出來不對專業的演員。

僥倖者偏差使得看起來整個影視行業賺的很多,可實際上那些片酬幾個億的都是踩著別人的屍體上去的。


黑鐵操作王者嘴


最火演員的片酬真的非常高,但是演員的片酬並不是自己一個人的。

1.演員的貧富差距懸殊。

商業上有“二八原則”,20%企業賺了行業80%的錢。而演員行業中,這種貧富差距更加誇張,5%的演員可能就賺了行業90%的錢。一線演員名利雙收,賺得盆滿缽滿,吸引了所有人的羨慕嫉妒恨;大部分的普通演員只是比普通人略高的收入水平,甚至許多演員找不到工作,生活在貧困線溫飽水平,最後不得不轉行。

下面這圖是前兩年的演員片酬排名,片酬高得可怕,怪不得國家會出臺限薪令。限薪令要求:電影中單個演員總片酬不超過5000萬元,電視劇中單個演員每一集片酬不超過100萬,綜藝節目每期節目演員片酬不超過80萬,常駐嘉賓一季節目下來的片酬不能超過1000萬。即便執行限薪令後的片酬依然是普通人一輩子都掙不到的金額,可以想象限薪令之前的誇張金額。

2.演員片酬不僅僅是支付給演員個人

演員往往都有經紀人和經紀公司,演員片酬都是先支付給經紀公司,然後經紀公司再內部分配給演員個人,而這分配比例就大有文章了。演員在沒有成名時就和經紀公司簽約,這時的合約肯定是偏向經紀公司的霸王條款,可能分配片酬時經紀公司得70%而演員個人只得30%,而且經紀公司可能會扣著這筆錢不給演員,長久以後演員心理不平衡就會鬧事“解約”和經紀公司打官司,比如吳亦凡、蔡徐坤、盛一倫、蔣勁夫、林更新、陳楚生、蔣夢婕都打過“解約”官司,但結果往往都是演員敗訴、賠錢。

所以,有些演員紛紛成立自己的工作室,自己當自己的老闆,自己的片酬能自己掌握。但片酬作為公司收入還需要繳納營業稅、個人所得稅、人員工資、辦公開銷等等。之前演員逃稅現場很嚴重,現在國家嚴格查辦後大部分演員都得乖乖納稅了。扣除這些零零總總,演員個人能拿到片酬的一半就很不錯了。

3.演員片酬的高低很不公平,並不是單純看演技,實力≠片酬。


有的會炒作,面癱臉也能高片酬。有的唱歌不行跳舞不行,也能當錦鯉來代言。有的演技好但只能當演技差的流量明星的配角。這種巨大的收入差距、巨大的不公平、巨大的落差很容易造成演員內心巨大的思想負擔,所以時不時有報道演員患有抑鬱症等心理疾病,甚至吸毒。

演員這行業不一定會得到高片酬,但早晚會得到心理疾病。沒紅時日思夜想的想紅,鴨梨山大,有知名度時又是各種網絡暴力負能量爆棚,且行且珍惜吧。


蘇蘇愛電影


明星片酬如此之高,有的甚至高達數千萬。

更有甚者甚至是過億……(1000000000……)

這種現象在當下社會確實是存在的……

去年下半年網絡上曝光了一組當紅明星片酬列表,其中不乏包括中國現在的一線大明星:


周迅周公子的《如懿傳》片酬刷新記錄高達9500萬。

男神楊洋片酬價格也高達7000萬。


女神Angelababy古裝IP大劇《孤芳不自賞》片酬高達8000萬。。。。

而當紅炸子雞鹿晗、吳亦凡等人的片酬據傳報價甚至過億…………【哦買噶,我長這麼大就只在《人民的名義》裡見過這麼多錢…………】

不僅是大家熟知的一線明星,片酬如此之高……

就連憑藉網劇《太子妃升職記》爆紅的女星張天愛、男星盛一倫、九王於朦朧等人都從最開始片酬幾萬飆漲至千萬。。。。。


而小鮮肉黃景瑜、許魏洲出演《上癮》時片酬僅僅有2萬,到了現如今報價也逾千萬。。。。

為何中國的明星片酬如此之高呢……?

究其原因還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隨著中國社會全面的發展,物質層面的改造以外,人們對精神層面的需求更為旺盛。

就在這樣的環境下,中國的娛樂業的發展應勢而興。

近年,大量資本湧入影視業,也是抬高演員片酬的重要因素。

據悉,伴隨IP劇的大熱。

2016年號稱投資過億的國產劇有近20部,(我的天,從來不知道拍電視劇要花這麼多錢…………)


其中改編自郭敬明的作品《幻城》就號稱耗資3億。。。。。。


而由當紅女星趙麗穎,楊紫和男神李易峰,秦俊傑,茅子俊等人主演的仙俠大劇《誅仙青雲志》也號稱耗資2.8億。

就連由影帝張嘉譯和影后秦海璐主演的非玄幻題材的《白鹿原》投資據稱也有1.6億。

難道是因為影帝影后加盟的原因…………???

電視劇耗資巨大很大一方面就是來自演員的片酬……

為何大家願意給演員這麼高的工資呢?

究其原因還是大劇賣價的持續走高。

比如當下炒的很火的《如懿傳》,僅僅確定周迅一位主演,已定檔的兩家衛視就分別出價300萬元一集,網絡獨家版權的價格則是900萬元一集。

粗略計算這部劇還未開機已回收13.5億,與之相比之下,主演周迅9500萬的片酬並不算過分,反而是合情合理的………………

還有一方面,當紅明星非常搶手,而當紅明星又是收視核心價值保證.....

比如電視劇女王楊冪和趙麗穎等當紅女星就是收視率的一個重要保障……

觀看她們主演的電視劇就會發現,幾乎每一部都很不錯。


尤其是楊冪和趙又廷等人主演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在今年更是刷爆了各大朋友圈…………

明星獲得的片酬如此之高,歸根究底還是“市場需求大”。

中國的國情與其它國家不同,相比於韓國、日本相加總人口數不到2億人相比,中國人13億人口的龐大基數,市場要大得多。

所以我們會發現韓國的演員片酬普遍很低,主要原因還因為韓國幾大電視臺和娛樂公司壟斷產業。

與中國相比,其殘酷的“練習生”等造星模式,令明星資源從來不匱乏,更新換代頻率要比中國高很多。


而日本的動漫分擔了很大的一部分市場,演員相對來說,則片酬不高。

再看看中國的娛樂市場,就中國國內目前形勢來說,具有收視號召力的娛樂明星就是稀缺資源。

有明星的地方就有粉絲,所以中國這樣一個大國從來都不缺明星效應……


拍攝《甄嬛傳》和《羋月傳》的導演鄭曉龍曾在一次訪談中談到:目前中國演藝圈和歐美的演藝圈一樣是明星制,在這種制度下,明星片酬高是一種必然出現的現象,因為明星演員能起到把觀眾代入的作用,所以它的價值就高上去了。。。。。

《虎媽貓爸》的製片人黃瀾也曾談到:趙薇片酬高,可就是有人願意看她,那我們就願意付錢,我們客戶也願意跟著買單;孫儷片酬也高,但我們《辣媽正傳》的時候,就是有人因為看她而來了。


可見中國演員的片酬高還是給粉絲給慣的…………

但是另一方面,雖然明星看似光鮮亮麗,但背後也有著諸多不為人知的心酸。

藝人獲得如此高的片酬,其付諸的艱辛與風險都是非常大的。

劇組拍戲熬夜、起早床都是劇組的常態,夏穿棉襖冬穿紗也是拍攝中的普遍現象。

拍攝中明星所遭遇的危險與痛苦往往是常人所感知不到的,在拍戲中受傷住院,甚至整個星途毀於一旦的比比皆是。


比如演員Selina和俞灝明在上海拍攝電視劇《我和春天有個約會》的一場爆破戲時被炸傷,俞灝明三度燒傷,面積達到百分之39,主要是背,腿和手臂還有臉,而Selina全身更是54%嚴重燒傷,近八成是三度燒傷,主要分佈在背部和四肢。

可見當明星也不是輕鬆的活。

同時,藝人這一行業存在很強的不可預期性,不論人氣多高都是處於被動的角色定位,一般情況下明星走紅的時間相對於整個職業生涯來講可能是非常短暫的,長青樹不是沒有,但是罕有。


比如最近剛剛爆出的白百何出軌事件 ,這件事影響極其惡劣,就在新聞爆出的當天,關於白百何所有的代言和相關利益都直線下滑……

瞬間從票房女王淪為票房毒藥,口碑也完了。

而且後續會怎樣,誰也不知道……

因此,明星的議價權也就更高。

其實明星片酬歸根究底還是商品買賣,是由市場供求關係決定的結果。

國內熱門明星如此高的片酬,與業內所獲取的收益對比,只是正常的價位…………


奇葩瞄會談


演員片酬事不光內地關注,最近也成了香港媒體的焦點,昨天,香港《南華早報》引用了一份最新公佈的“中國明星片酬權力榜TOP100”,按照榜單顯示的,排名第一的是成龍,前十名裡沒有女星。此外,楊冪位列第14位,為女演員裡片酬最高者,而“流量小生”最貴的吳亦凡僅排名第15。名單中,成龍以每部電影8000萬元人民幣的片酬排名榜首,周潤發與成龍打成平手,而後依次為劉德華、鄧超、黃渤、陳坤、徐崢、彭于晏、甄子丹、吳京、葛優、姜文、梁朝偉等男星,均為電影片酬3000萬元。這前13位的排序,從電影作品的影響力來看沒話說,名至實歸。

國內男演員片酬排行榜 NO.1:謝霆鋒  單集片酬:30萬 恭喜他憑藉《十月圍城》奪得了金像獎最佳男配之後,身價暴漲,成為內地電視劇一哥了。謝霆鋒新接的電視劇《劍俠情緣》片酬已經到了勁爆的單集30萬——而是實價,投資公司看好謝大少的。1、內地演員片酬高於港臺演員大概2-3倍,男演員高於女演員 2、明星半公開身價永遠低於真實身價,即所謂的有價無市。3、演員暴富很可能是一夜間。比如張涵予在《集結號》之後,謝霆鋒在《十月圍城》之後。

 從第14位楊冪開始,榜單上出現了第一位女星楊冪——電影片酬1500萬,此外還有范冰冰和趙麗穎分別列於第19和20位。白百合的電影片酬一枝獨秀高達3000萬,位列23位。反觀“墊底聯盟”的小花們,如陳喬恩、楊紫、鄭爽等電影片酬只有500萬,僅為楊冪的三分之一。我們老說國內演員片酬是鉅額,很多人也覺得所謂“戲子”不該拿這麼多錢,更有甚者會覺得國內演員的收入和科學家的收入嚴重不匹配,覺得他們對社會的貢獻太小而拿著太高的收入。但實際上,除了日本和韓國等少數幾個國家之外,在娛樂工業更發達的好萊塢,演員們的收入要更高。

據瞭解,這份榜單根據大數據模型結合市場行情來統計,除了電影還兼顧電視劇酬勞,同價位片酬明星的排次按照近期票房和人氣微調。儘管這份榜單的真實性還有待調查,不過明星片酬普遍偏高的問題,有關部門開始整頓。今年9月新出爐的《關於電視劇網絡劇製作成本配置比例的意見》規定,全部演員的總片酬不超過製作總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員不超過總片酬的70%,其他演員不低於總片酬的30%。看過這個半真半假的榜單後,你們的愛豆上榜了嗎?對比他們的實力和收視/票房號召力,這些明星當得起這麼高的片酬嗎?除了電影片酬外,排名前13位的基本上都是不接電視劇的,從楊冪開始到鹿晗的電視劇片酬都是一億,最低也是5000萬起。

如果你要說明星片酬上千萬,其實不算高。畢竟中國人口這麼多,腦殘粉這麼多,市場這麼大,我們的明星比起好萊塢巨星的收入,還有上升的空間。比如說,成龍的片酬在這個榜單上最高,8000萬。而小李子單憑《華爾街之狼》一部作品的片酬就是2500萬,只不過單位是美元。一個剛剛得奧斯卡獎的外國明星的片酬是奧斯卡終生成就獎得主成龍大哥的一倍。

首先,這些價錢是一個喊價,並沒有什麼官方機構和統計機構給權威認證。其次,一些真正的大牛,哪怕就只是明星不是演員,他們不在這個榜單上。比如說,你們把星爺放到哪裡去了?再比如說唐國強、陳道明、焦晃、倪大紅、李幼斌、陳寶國、王志文、範偉、李雪健……人家是好久沒演戲了,但是人家並沒說一輩子不演戲了。不放上去,是嫌德藝雙馨的藝術家片酬太低了拿不出手呢,還是自己就覺得沐猴而冠不好意思呢?所以,在名單上的,演戲演了一輩子的巨星和剛剛出道的小鮮肉也不分先後,不分伯仲放在一起,實在也是一種刻意的諷刺,當然不排除也有可能是一些新人藉機蹭巨星的熱度


孫遠遠


演員片酬,和你想象的可能不太一樣。

群眾演員一天幾百的也有。你關心的明星大腕,天價片酬也有。

據我所知,在“限薪令”出臺之前,曾有一線大牌演員,不僅是“高薪”,而且薪酬計算方式不是按“集”,而是按每天工作時間算。該“大牌”的合同中約定了每天的工作時長,並且從早上出門就開始計算工作時間。

最瘋狂的時期,演員片酬最高可以觸及9位數。這個你可能也聽說過。

但是,這些天文數字真的全部是“片酬”

麼?

未必。

演員片酬有幾個特別之處。

一是定價的主觀性。

二是支付週期短。

這就為“洗錢”提供了一種可能性。

所以,前幾年影視行業的繁榮期,大量熱錢湧入,天價片酬頻現。也許一部分投資人“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拿了這種“天價片酬”的演員,也可能只是一個“渠道”。


影視變猿人


為什麼很多人相當明星?也許一部分是因為自己的演員夢,希望自己可以出現在電視機上,展現自己。但是,也有一部分是為了演員高昂的酬勞,而想去當明星。

大多數觀眾在觀看演員精彩絕倫表演的同時,可能不會想到,這一部電視劇或電影的成本有多高。更是有劇組工作人員坦言,一部成本3億的電視劇,演員就拿2億。所以有時候服裝不精良,道具製作粗糙,並不能圈怪劇組。

在SMG製播年會上,SMG影視劇中心主任王磊卿公佈了觸目驚心的數字,“僅在2016年一年時間內,一二線演員的片酬增長了近250%,在一些更為倚重流量偶像的IP大劇中,明星片酬在製作成本中的佔比甚至升至75%。”大家知道這是什麼概念嗎?王磊卿直言,2016年明星片酬比房價漲得還快。

在過去的2016年裡,嘉賓們認為電視圈的一個敏感話題就是演員片酬。在製作人趙若堯看來,最近熱播的電視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裡,藝人經紀公司投入了楊冪、迪麗熱巴等眾多旗下藝人資源,同時,也完成了這部電視劇的製作工作。


同樣是經紀人轉型製作人,趙麗穎的經紀人黃斌表示:我覺得好演員都不是因為片酬而接戲,他們考慮的東西比你想象的多得多。

這的確超乎想象。據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等三家機構聯合發佈的《2016年12月中國大數據房價指數(BHPI)》報告,2016年12月樣本城市房價漲幅的領頭羊是京津冀,綜合指數同比上漲63.78%。近五年來,北京房價總體上漲188.46%,年均遞增23.6%,其中通州總體上漲239.97%,居北京各區首位。

然而,一二線明星片酬,在2016年一年內的漲幅就超過了通州房地產5年來的漲幅,這實在太驚人!

很多投資者追IP的態度就像追演員知名度,只看IP本身,不看重文字本身,不看適合的角色。有些IP點擊率含水分,並不真實。

想要練就真正的爆款IP,最重要的還是在於編創團隊。

改編團隊才是重中之重,在他看來IP劇的火爆在一定程度上還是促進了行業的發展。

IP劇改編必須以影視效果為導向,完全按照書來拍未必就能達到好的效果。

電視人應該捫心自問:“我們的初心是什麼?原創也好、IP也好,英雄不問出路,我只要你的內容能打動我的初心。”

影視劇的根本是什麼?不是明星陣容,不是片酬高低,而是這個故事是否能打動我們,這個演技是否能征服觀眾。


煙鎖池瑭柳


即便報價有水分,也證明了這些演員賺錢很多,一個演員的能頂的上十個科學家,甚至上百個科學家的收入,商家不惜花重金請明星明星做代言拍廣告,最終成本還是轉嫁到老百姓身上,拿著高收入享著好福利沒事吸吸毒離離婚搞搞外遇,直接帶壞社會風氣,嚴重影響下一代,長此以往那啥將不那啥了。



作業沒完成


雖說歐美的藝人也以高收入聞名,吃瓜群眾也已經對“明星有錢”形成慣性思維,不過,我大天朝的天價片酬還是甩別人幾條街的。這不是說給的實際金額高,而是在整部作品中演員片酬所佔比例,超出其他製作費一大截,由此導致作品質量下降。好萊塢影視作品本身是大規模製作,演員的片酬一般佔30%,同時演員也貢獻了可圈可點的演技,對得起自己拿的錢,而中國很多演員,空有粉絲卻無演技,還拿著天價片酬,這就是所謂的片酬虛高。

在中國當藝人,是除了挖石油之外,世界上投入產出比最好的職業了。根據數據顯示,2016年,即便在全社會已經對天價片酬口誅筆伐的狀況下,我國明星的片酬還是漲了250%,主演拿幾千萬、上億片酬是常識,而更加要求專業性的導演和編劇只能分得演員片酬五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的人工費。

這種現象是市場自我調節的結果,是我國影視行業野蠻生長的後遺症。演員們有粉絲,有流量,就能保證影視作品的收視率、點擊量,因為所謂的粉絲根本不在意實際的藝術質量如何,只是偶像演的就喜歡。那急於賺錢的投資商和製作方當然選擇走這條捷徑,因為收視率和點擊量是他們獲得製作費的必要數據,現在有一種方法能夠確保這些數據變得好看,何樂而不為呢? 但長此以往,必然導致我國影視行業內容生產的低質量。

市場調節正在跑偏,必須有一隻手進行引導。央視新聞頻道就曾專題報道“演員天價片酬”,在介紹天價虛高片酬帶來的行業弊端的同時,點名批評了霍建華和周迅拿走《如懿傳》1.5億片酬,《致青春2》、《幻城》等片的演員演技對不起高價片酬。

最終,上級部門行動了起來,《關於電視劇網絡劇製作成本配置比例的意見》發佈,明確規定,今後演員出演影視劇,所有演員加起來,只能拿不超過製作總成本40%的片酬,更為細緻的是,在這不超過40%的總片酬之中,主演不得拿超過70%,必須給其他配角以不低於總片酬30%的金額。


娛樂硬糖


從金字塔的底層往上說:

1)所謂“橫漂”以及聚集在北影廠和懷柔影視基地門口等飯吃的底層群眾演員們,仍然在為每天管盒飯的50-100元“片酬”而努力著,他們的盼望,是多演幾次死人,或者冬天演赤膊大漢夏天演重裝兵士,這樣拿的錢多一點。在他們之中,不乏有為了一個真正演員的理想而努力的可愛年輕人,但比例過小,即使這些年輕人中,有天賦,得要領,有基本財力支撐的比例又更小。總體而言,內地底層演員是看不見希望的低薪群體。

2)少數野路子演員,混到可被劇組正式聘任,飾演一個或多個有動作有臺詞的龍套角色,片酬方面可以保證最多一個月4-5K元收入,或最少跟一個戲2-3K元收入,其中有一部分人也在製片組兼職,管管盒飯買買道具挑挑群演什麼的,還能有點灰色收入。總之,倒數第二層,是低於平均線下的苦逼打工仔,但相對於他們的出身和環境而言,帶來的優越感和成就感,已經遠超其片酬的價值。

3)再往上一層,是可以出現在片尾演員表中的演員,一般受過專業訓練,在學校中就有不錯的熒幕經驗,可完全劃歸至“專業演員”的行列之中,但是由於出身、學歷背景、長相、個人能力(以上因素是按順序排列的)所限,尚屬於(大部分會一直屬於)完全不知名的小演員,其中一半左右簽有經紀公司,屬於簽約藝人中的最底層和兼職公關,他們的片酬,大致和劇組中的其他技術人員如化妝師,燈光師,攝影師等相仿,拍個片子最多賺幾萬(這種的經紀公司一般會扣60%),養家餬口差不太多,但是飢一頓飽一頓,要靠天吃飯且屬於“可批發的大路貨”。他們的全部希望,在於得到“貴人相助”,否則憑自己的努力,能繼續往上爬的極少。

4)曾在多部影視劇中飾演過次要配角的演員,從大眾的角度看,即可歸類到“三流藝人”中去。這是個略貶義的詞彙,但是殊不知這一群體是“不知道有多努力”並且確實混跡到了演員群體中的平均線之上了。這個群體的片酬彈性會非常大,我所見的大多數在每集電視劇3-10萬之間,綜合平均收入基本上每年20萬往上,雖然開銷也不小但和天朝大眾相比基本邁入了小康階層。不過我認為,對於這個群體來說,錢賺的格外不容易,每個人都有一把辛酸淚,同時這個階層還是潛規則的重災區,總體幸福度偏低。

5)圈內所謂的二線演員,大眾眼中的“小明星”,其一顰一笑,今晚在哪睡覺,出席活動穿了什麼都會被娛樂新聞收錄。小明星的人數不多基本就幾百上千,但是收入的彈性則是最大的,單集從10萬到50萬不等,電影更是從20萬到200萬不等,只有到了這個階層,演員和其經紀人在面對投資人的時候才可以有一定的議價權,而且這個群體由於不像一線明星這樣,身價擺在哪裡,所以是虛報片酬的重災區,坑煤老闆的重災區,逃稅的重災區,到處走穴撈金的重災區。

6)一線及超一線演員(即“大明星”或“國際巨星”),本人一般較注意形象,經紀人和助理一般各種狂霸酷拽屌,由於處於金字塔的頂端,其不管面對哪路老闆都具有極強的議價能力,日程一般排到一年後,除片酬外收入主要來自於廣告代言,偶爾會自降片酬來參演小成本的影視或話劇作品來彰顯逼格。該群體由於不缺錢,一般沒有興趣痛宰煤老闆,但是卻不停地被各路煤老闆扛著一麻袋錢追的滿地躲。從國內的角度來看,不問前路,他們都是人參的絕對贏家,拿多少片酬都是應該的,直到他們走出國門,知道了什麼叫“2000萬美元俱樂部”,才知道原來自己仍然只是地球上一隻小屌絲,於是洗把臉抖擻精神繼續開工。

綜上所述,內地演員群體的結構是失衡的,呈現一個胡夫式的金字塔結構(而非成熟市場如好萊塢的紡錘形結構),所謂片酬虛高,只可能發生在金字塔的前兩三層,而後三四層,反而是低於同行業平均水平的。因此,說內地演員片酬整體虛高,是不全面的。但是,部分階層的演員片酬存在泡沫,也是不爭的事實。

高不成低不就的二線演員們我上面曾經說過,真正的一線明星,身價基本是在那裡擺著的,他們不缺錢,不缺名聲,也不缺工作,他們不需要在片酬上玩花活,只需要讓經紀人在各類邀請之中挑選製作最牛逼本子最順眼價錢出的最高那個就可以了。反而是高不成低不就的二線演員們,他們需要用一些小手段來抬高自己的身價,一方面有那麼多的傻大款投資人等著他們去坑,另一方面報一個比較高的價格,哪怕最後被砍到腳底呢,也能在宣傳上給自己貼金很多,於是二線演員們和經紀公司一起,在滿天飛的所謂“對外報價”之中把自己的身價直接報到了好萊塢水平。本問題的提問者,大致也是從這樣的出發點來感覺到“演員片酬虛高”的:明明看起來不那麼牛逼的演員,在初次報價時候都喜歡讓人的眼鏡摔碎一下。
電視劇產業的演員片酬的泡沫程度,是高過電影產業的,這個應該是個不爭的事實。電視劇項目中演員片酬所佔的比例,也大大高過電影產業,也是不爭的事實。對於明星來說,付出同樣的時間精力成本,得到差不多的社會影響的情況下,演電視劇比演電影更賺錢,這個應該也不需要爭論了。

我個人則認為:

1. 演員的出場費,是市場行為,雙方都有議價的權利,如果演員一直報一個所有人都覺得“不健康”的價格,那麼製片方自然會去找性價比更高的演員,如果一個圈子內所有的演員性價比不高,那麼就會去找新人或者其他圈子的演員:近年來TVB的演員大舉進入內地市場就是這個原因——演員不是一個門檻特別高的職業,市場的供需關係基本上決定了服務價格,並且會隨時波動,因為市場上有很多的買方(正在找演員的製片公司)和賣方(手裡有演員的經紀公司),他們會在這個議價過程中,為各自謀取更多的利益,並達到平衡的價格。

2. 把演員的概念衍生一下,變成明星,你會發現,在目前的國內電影市場中,明星演員對於商業片的企劃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票房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明星,這未必是一個非常健康的產業結構,但是這是現狀——說回來,又有哪些國內產業是完全健康的呢?

3. 如果你能夠理解,請一個大紅大紫的明星,會把一部成功的影片的票房拉高不只一億這個現狀的話,那麼你應該不會認為,付給這個明星400萬是個很高的價格。你會說:影片的票房是有風險,而且不是所有影片都是高票房商業片,於是,400萬先生也會說:要麼這個電影我深愛上了,多少錢都願意來,要麼你出的起這個價格,至少讓我知道你是個足夠大的製作。

4. 我上面說過的,關於怎麼去找人,怎麼去和一個藝術家談錢的事情,實際上這並不是一個潛規則,而是一個所有商人和藝術家在交流的時候都會面臨的問題:怎麼取得藝術家的好感和信任,繼而願意和你報一個他覺得不誇張的價格?我覺得這同樣是一門藝術。商人怎麼和藝術家去合作,怎麼和科學家去合作,在我看來,是我的職業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5. 再回到問題本身吧:中國影視市場,演員的價格,總體來說並不是虛高,而是兩極分化,造成這種態勢的,一方面是因為牛逼的演員太少,所以牛逼的演員自然會要價高,另一方面,是人傻錢多的投資方太多,大家都在搶那幾個知名的人,從而把水位推高。這和橫店的工會完全沒關係,那個是保障群眾演員也就是兩級分化中底下一級的最低生存保障的,完全不可能解決明星要價高的問題。

6. 只有,對於中國的觀眾來說,電影和電視劇,不僅僅是明星了,那麼整個產業,才會慢慢健康起來,再此之前,大家各為利往,在現有的環境中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也無可厚非

以上,我盡力了,讚自己一個。我不是純粹意義上的圈內人,只是答案被頂到這裡了,必須做點什麼,因此上面的私貨部分中一定有很多不對的地方,請各位老師不吝賜教,我一定第一時間修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