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特斯拉不是獨角獸,是隻鯰魚


特斯拉不是獨角獸,是隻鯰魚

汽車復甦這個事兒,還蓋著朦朦朧朧的蓋頭,炒汽車股的資金,已經歡天喜地地進了洞房。

情緒跑得比基本面快很多,特別是新能源汽車。根據中汽協數據,11月新能源車產銷量分別為11.0/9.5萬輛,同比分別-36.9%/-43.7%,環比+16.0%/+27.1%;1-11月累計銷量104.3萬輛,同比+1.3%,並沒有很強的復甦信號。最近一週,鈷、碳酸鋰、三元正極材料、前驅體、電解液的價格均在下跌,產品價格對相關標的上漲的解釋不充分。

核心邏輯,不是明年中國汽車業復甦,而是特斯拉引導的海外大廠新能源車大週期。

第四季度以來,特斯拉漲幅達到七成,總市值突破了700億美元,成為僅次於豐田和大眾的全球第三大汽車公司。這七成漲幅主要來自10月下旬的幾個關鍵交易日,也可以說,這幾個關鍵日決定了特斯拉估值從此上了一個大臺階。

但在第三季度,高盛集團和大摩完美踏空了,兩家機構分別減持了106萬股和84萬股,是減持最多的兩家機構。

把這兩件事放在一起看,很有點兒意思,說明特斯拉存在很大的預期差。

這個預期差是什麼呢?是——

特斯拉對新能源車大規模商用產業價值的確認。

近期特斯拉以及全球新能源車關鍵數據梳理如下——

【供給端】全球超級工廠產能釋放

特斯拉上海工廠產能已達1000輛/周,2020Q1末有望達3000輛/周,摺合15萬輛/年。近期在德國柏林郊區的超級工廠4的土地購買計劃,得到了當地政府的確認,計劃產能50萬輛。賣方預測,未來特斯拉中國產能將達到50萬輛,歐洲產能達到50萬輛,美中歐總產能有望接近150萬輛。

【需求端】Model 3爆款躋身高端車

潮流+爆款,現在的特斯拉,越來越有蘋果範兒了。

今年北美市場Model3累計銷售13.4萬輛,超過寶馬 2 系/3 系/4 系/5 系車型銷量之和、奔馳C/CLA/CLS/E 系列車型銷量之和、奧迪 A3/4/5/6 系列車型銷量之和,12 月在美銷售已無庫存。

特斯拉在中國本土化車型進入工信部補貼目錄,單車可獲超2萬元的補貼。Model3 中國量產售價32萬元,這個價位加上全球科技潮流範兒,對奔馳C級、奧迪A4、寶馬3的市場,存在很強的替代能力。

電動皮卡Cybertruck全球預售起六天訂單達25萬輛,而Model 3預售7天內訂單33萬輛。

鋼鐵俠埃隆·馬斯克在特斯拉聖誕年會上,展示了下一代跑車Roadster,以及全電動四輪全地形車。Roadster最高時速將超過400公里,可以在1.9秒內從0加速到96公里/小時,並將採用SpaceX的冷氣推進器技術。

擁有太空科技的超現實跑車,好萊塢大片中的情節,正在變成現實。

【政策環境】歐盟碳排放新週期

歐盟碳排放新規2020即將開始實施,這次堪稱史上最嚴。2020年歐洲碳排放政策達標要求為95g/km,2018年歐洲平均碳排放為121g/km,兩年需要下降21%。依靠小排量車型控制汙染的思路,顯然是不足以完成環保任務,這會倒逼歐洲廠商加快新能源車的上市。

大眾:MEB平臺首款車型ID.3已正式發佈,規劃到2025年電動車銷量佔比達25%。

寶馬:今年11月,寶馬宣佈將寧德時代訂單從40億歐元增加至73億歐元,合同期限為2020-2031年。寶馬年銷量約200萬輛汽車,規劃2023年前推出25款電動車,其中BEV為13款。

歐洲大廠明顯在加大新能源車的除了歐盟政策因素,來自特斯拉的競爭壓力也有關係。

2018年歐洲電動汽車銷量約41萬輛,賣方預計2019、2020和2021年有望分別達到53、75、110萬輛。

美國近期公佈《2019年可再生能源增加和能效法案》草案,特斯拉用戶有望再獲7000美元/輛稅收抵免優惠(不過好像是黃毛否了這份草案。果然是地產暴發戶的做派)。

特斯拉不是獨角獸,是隻鯰魚

特斯拉國產化產業鏈供應商

這次新能源汽車行情的邏輯,可以歸納為一核兩翼,一核:特斯拉引導的全球新週期,兩翼:中國汽車業復甦預期+汽車股低估值修復。

由於最大的驅動因素來自國際市場,因此進入大廠生產鏈的本土製造業,是一個很重要的選股思路。

特斯拉不是獨角獸,是隻鯰魚

明年,中國新能源車補貼將繼續向2021年取消補貼過渡,政策紅利驅動將讓位真·技術驅動,製造環節的龍頭效應預計會更加明顯,與上輪行情的普漲形成明顯對比。

除特斯拉供應鏈,還有四個新能源車標的繞不過去。

寧德時代:中國先進製造的代表,進入歐洲主流廠商供應鏈。今年成為寶馬A供,佔其總訂單的72%,B供為三星SDI,表明寧德時代不論成本、技術、生產工藝還是配套能力,已經全面超越三星SDI。

臥龍電驅:電機電控對新能源車的動力和成本,具有很大的影響。動力和成本,又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新能源車的商用。可以說,電機電控是個核心關鍵因素。公司高/低壓電機全球市佔率排名第二/三名,與西門子、ABB一起卡位電機行業全球三強。公司與採埃孚成立合資,邁入豪車供應商陣列,全球競爭力進一步強化,有望受益海外汽車龍頭電動化加速迎來放量拐點。

當升科技:

公司是國內正極材料行業出口佔比最高的公司,下游客戶包括LG 化學,三星 SDI 和SKI,間接進入特斯拉。江蘇當升三期項目和金壇鋰電基地產能擴張加速,明年有望取得量價齊升。

先導智能:鋰電設備龍頭,客戶包括寧德時代等國內外優質電池企業。明年寧德時代、中航鋰電、蜂巢、比亞迪、萬向等公司均有擴產計劃,鋰電設備需求有保障,具備較高的增長確定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