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9 彼得林奇:互聯網公司500倍市盈率,是泡沫膨脹還是商業神話?


彼得林奇:互聯網公司500倍市盈率,是泡沫膨脹還是商業神話?


由於幾乎沒有盈利,大多數互聯網公司的股票不能用市盈率(Price/Earning,P/E,市價比每股盈利)來估值,也就是說市盈率計算公式P/E中至關重要的每股收益“E”的數據根本不存在。在無法計算市盈率的情況下,投資者只能把注意力集中到另外一個隨處可見的數據上:股價!我個人認為“股價”是投資者所能追蹤到的最沒有價值的信息,卻又是投資者最普遍追蹤的信息。

1989 年只有有線電視金融新聞網(Financial News Network)電視頻道的屏幕下方有一條滾動帶顯示股票行情(ticker tape),而現在你會發現各種各樣的電視頻道屏幕下方都有一條滾動帶顯示股票行情,其他頻道上還會有顯示道瓊斯指數、標準普爾500 指數(S&P500)等的小方框,即使那些把電視頻道不停換來換去的電視迷們也無法避免會一再看到股市收盤價。在流行的互聯網門戶網站上,你只要點擊一下自己設定的自選股投資組合,就可以得到投資組合中每隻股票的最新行情。你也可以通過撥打800 電話,尋呼機或語音郵件獲得股價信息。

這種槍林彈雨似的無處不在的股價行情顯示傳遞的反而是錯誤的信息。如果我喜愛的網絡公司的股價是30 美元每股,而你喜愛的網絡公司的股價是10 美元每股,而投資者會認為30美元的這個標的股更好,這其實是一種十分危險的投資錯覺。今天或者下一週“市場先生”對一隻網絡公司股票的報價並不能告訴你這家網絡公司未來兩三年內在信息高速公路上擁有最佳的成功機會。如果你只追隨一個數據進行投資,那麼就追隨盈利——當然前提是我們正在討論的這家公司有盈利。正如你將在下文中所看到的,我支持這樣一個投資理念:公司盈利遲早決定證券投資的成敗與否。關注今天、明天或者未來一週的股價表現如何只會分散投資者的注意力。


彼得林奇:互聯網公司500倍市盈率,是泡沫膨脹還是商業神話?


互聯網還遠遠談不上第一個能夠改變整個世界的創新。鐵路、電話、汽車、飛機和電視都稱得上對全人類或者說至少對世界1/4 的富裕人口的生活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這些新行業孵育了許多新公司,但是其中只有極少數的公司生存下來並主導了整個行業,同樣的情況也可能出現在網絡行業上。一兩家知名企業將會獨霸網絡行業的版圖,就像過去麥當勞稱霸漢堡快餐業和Schlumberger 橫掃石油服務業一樣。勝者為王,敗者為寇,那些勝利公司的股東會大賺一筆,而那些落伍者,過氣明星,本來應該成功卻未能成功的公司股東則會大虧一筆。如果你精明過人地選擇了一個大贏家網絡公司,那麼這就相當於你從此加入了一家每年盈利10 億美元的公司股東富翁俱樂部。

儘管一家典型的網絡公司至今仍然沒有任何收益,但是你可以做一個簡單的分析,從而形成一個大致的判斷:公司未來需要取得多高的盈利及多少增長率才能證明今天的股價是合理的?讓我們來分析一個假設的網絡公司案例:DotCom.com公司。首先,你計算公司的股票市場價值(market capitalization,縮寫為market cap,簡稱市值),即用當前的股價(假定為每股100 美元)乘以流通股總數(假定為1 億股),1 億股乘以100 美元等於l00 億美元,這就是DotCom.com 公司的總市值。

無論何時購買股票,你都會盼望著公司市值不斷增長。只有當買方支付的買入價格不斷提高時,公司的市值才會增加,也才會讓你的股票投資升值。同樣的道理,DotCom.com 公司的股票要成為一隻10 倍甚至100倍股,首先其市值必須上漲10 倍,即從100 億美元增加到1000 億美元。一旦你確定了目標市值,你就得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DotCom.com 公司需要盈利多少才能支撐1000 億美元的市值?為了得到一個大致的答案,你可以運用快速增長型公司的平均市盈率進行計算——在目前這個熱得發燙的股市中我們假定這類公司的市盈率是每股收益的40 倍。


彼得林奇:互聯網公司500倍市盈率,是泡沫膨脹還是商業神話?


以麥當勞公司股票為例,說明投資者以過高的價格買入優秀公司的股票也會變成高風險的投資。1972 年,麥當勞的股價被哄抬到高得離譜的50 倍市盈率,由於公司盈利無法“達到如此之高的預期”,導致股價從每股75 美元狂跌到每股25 美元,市盈率變成“更符合實際情況的13 倍”,此時正是買入麥當勞股票的一次絕好機會。

​投資者狂熱地買入羅斯佩羅(Ross Perot) 的電子數據系統公司(Electronic Data Systems,EDS)股票使其市盈率狂漲到500 倍。對此的解釋是,500 倍的市盈率意味著“即使EDS公司的每股收益持續保持不變,投資者也需要等上500 年的時間才能收回最初的投資”。由於有了互聯網,一隻股票擁有高達500倍的市盈率已經不再讓人們那麼震驚,更別提50 倍的市盈率,或者我們假設案例中DotCom.com 公司40倍的市盈率了。

不管怎樣,按照40 倍的市盈率,我們可以推測,DotCom.com 公司必須每年盈利25 億美元,才能使公司總市值達到1000 億美元,而在1999 年美國只有33 家公司盈利超過25 億美元。因此,如果DotCom.com 公司想做到這一點,它就必須成為類似於微軟的大贏家公司俱樂部中的一員,果真如此的話,這可真的是一個非常罕見的商業神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