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6 “不做”就是修行,這千古一問估計沒幾個人知道答案

人生是一個能量消耗的過程,這種能量就是精氣神,最初我們元氣滿滿,彷彿有用不完的能量可以肆意揮灑,每時每刻都在消耗自己的精氣神,就像一個超大的蓄水池,水池滿的時候會感覺有用不完的“供給”,即使造成了些許浪費也不覺得有什麼,因為“自滿”的狀態下也會“自溢”,小孩子似乎有用不完的勁,也是因為精氣神充盈的緣故。

“不做”就是修行,這千古一問估計沒幾個人知道答案

有的時候我們看上去什麼都沒有做,甚至躺在床上睡上一覺,在不知不覺中,元氣慢慢恢復開來,仔細想想,這能算什麼都沒有做嗎?恢復精氣神也是一項工作,它相對於勞作來說是另一種消耗,是一種逆向的元氣消耗的恢復工作,恢復本身也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常常說閉目養神,「養」也是一種動作,它的表現形式不同於勞作的動,不要小看放鬆下來什麼都不做這件事情,其實很多人是做不到的,比如你不斷刷新的手機,過了午夜還在追的電視劇,儘管坐在那裡不動,不斷在變幻的念頭都會讓人無法停下來,就算躺在床上也會抽空去做個美夢,想什麼都不做並沒有那麼容易。

“不做”就是修行,這千古一問估計沒幾個人知道答案

我們不禁要問了,到底是誰在做事情?也許你會說:是你、是我,這樣就引出了那個千古一問:你是誰?我是誰?知道你我的那個又是誰?

起心動念讓人產生了做與不做的想法,繼而採取行動,可見做與不做這取決於心。我即是心,你也是我的心變現出來的,知道你和我的那個「東西」還是心。

“不做”就是修行,這千古一問估計沒幾個人知道答案

修行就是要破除有心和無心的觀念。「非有即無」這是二元對立,禪修在於放下二元對立的觀念,平等的看待心有和心無這件事,也就是不僅要破除心存在的認知,還要破除心不存在的認知。

那麼問題來了,心是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