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刷臉支付設備有望搭載“阿里雲操作系統”

今年1月,阿里巴巴在首屆一商大會上正式發佈了《阿里巴巴商業操作系統》。

所謂數字業務運營系統,是指阿里巴巴通過重新整合自身積累的業務能力,幫助實現數字化、智能化運營。

在阿里巴巴近20年的發展歷程中,其沉澱支付能力(Alipay)已經成為許多企業進軍數字經濟的關鍵能力。

阿里巴巴的業務操作系統仍在改進,其支付能力也在不斷髮展。刷臉支付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支付寶物聯網資深專家林淑敏在第二屆一商大會支付轉型論壇上表示:“我們期待蜻蜓成為這一業務運營系統的終端。”

他認為,蜻蜓與阿里巴巴的操作系統有三點一致。

刷臉支付設備有望搭載“阿里雲操作系統”

一。操作系統應該追求更自然的交互方式

支付方式的變化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也影響了人們的生活觀念。

從最早的事物交互到貝殼、金屬代幣、紙幣、銀行卡和電子支付。雖然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但刷臉支付符合這一法律。

對於一個操作系統,我們必須處理用戶交互的問題。每次支付技術升級,整個行業應用場景都會升級。阿里巴巴提出了操作系統的概念,這也將引發業務場景最核心、最本質的變化。

無論是支付方式還是用戶溝通,蜻蜓都符合阿里巴巴對操作系統應有的追求。

“蜻蜓首先為企業和用戶提供最自然的界面。”“作為一種基本的操作能力,應該有最自然的交互方式,”林說

2015年漢諾威電子展後不久,馬雲娜的“神奇微笑”,支付寶率先推出刷臉登錄和刷臉認證。

隨後在2016年,支付寶推出了首款基於刷卡支付的樣機。

直到2017年9月1日,支付寶的“臉支付”率先在杭州肯德基kpro餐廳進行商業試點,刷臉支付首次進入商業階段。因此,支付寶一直在宣傳自己是“世界上第一家從事彩繪支付業務的公司”。

接著去年蜻蜓的出現,讓支付寶更加受到公眾關注。

林淑敏說,“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蜻蜓的使命是不斷提升用戶體驗。”

他認為,蜻蜓從兩個維度提升了整個行業刷臉支付的體驗。首先,它速度更快、效率更高、C端體驗更好;其次,蜻蜓更簡單、使用更方便,可以快速與傳統業務系統和傳統業務設備集成。

這也是過去兩年蜻蜓一直堅持的方向。

刷臉支付設備有望搭載“阿里雲操作系統”

2。互聯是系統的價值

任何操作系統,要完成有價值的交互,都需要實現各種產品之間的互連。我們可以把這裡的互聯理解為阿里巴巴所有產品線的聯動和再組合。

在“阿里巴巴業務操作系統”中,包括品牌、商品、銷售、營銷、渠道管理、服務、資金、物流供應鏈、製造、組織、it系統等11個要素。

林淑敏認為,這11種元素都可以圍繞蜻蜓展開。基於蜻蜓的開發和應用,阿里巴巴產品可以相互溝通,幫助企業解決各種問題。

作為阿里產品中的小程序遊能力,也是蜻蜓與阿里生態之間的橋樑。在解決了支付需求之後,小程序肩負著蜻蜓的支付業務追求,或者說是“探索性”的追求。

然而,在某種程度上,蜻蜓追求的支付“高效率”與這種“探索性”是矛盾的。如何解決和平衡這一矛盾是蜻蜓需要解決的問題。

另一方面,蜻蜓可以通過“支付寶小指令”與一些傳統電子設備和收銀系統連接,實現實體世界的互聯。

林樹民說:“與軟件、應用程序、收銀機等實體機的互聯互通,是蜻蜓實現自身價值的重要維度,也是我們工作的重點。”。

三。只有開誠佈公,集思廣益,才能維護生態系統

阿里巴巴的業務運營體系不是封閉的體系,業務生態的構建需要各種角色和市場主體的參與。

阿里巴巴董事會主席張勇表示,“阿里巴巴的業務操作系統不能治癒所有疾病。這是企業走向數字化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每個企業的內部能力和生產力增長是數字化升級的核心。”

蜻蜓生態也離不開眾多ISV服務商的建設。

“通過與ISV的合作,與蜻蜓相關的應用程序正在迅速增長。”“蜻蜓基礎開發計劃允許ISV專注於業務邏輯,而不必過於關注一些底層內容,”Lin說

如果說雲居大會是阿里的技術盛宴,那麼一場大會就是阿里的商務盛宴。阿里巴巴的業務操作系統顯然更注重業務邏輯,而不是背後的技術環節。

一家ISV服務商當場告訴我們,“蜻蜓(計劃)其實非常簡單。它們基本上一經使用就被使用,然後就有了如何運行它們的問題。當然,這並不容易。”

在第二屆阿里巴巴一號商務會議上,支付寶行業支付業務部總經理葉國輝表示,“商業支付正在步入2.0時代。以支付為入口的數字化運營將推動商業支付向支付業務的轉型。”

理解“商業支付”和“支付業務”並不難。商業與支付有“先到先得”的關係,但以前的支付是後來的,現在可以更早了。

“在阿里巴巴的業務操作系統中,蜻蜓的各種應用越來越豐富,甚至還具有考勤、打卡等人事管理功能,”林書民非常感謝ISV服務提供商和開發者,“很多想法我們都沒有涵蓋,我們期待更多更好的蜻蜓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