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A-10老疣豬服役已50年,為何“空戰之王”無人能撼動?

孤單的飛11


“空戰之王”?最高只能飛到亞音速的A-10攻擊機又怎麼會和戰鬥機打起來了?A-10攻擊機的任務是舔地,也就是進行空中反裝甲任務,所以A-10不是空戰之王而是舔地之王。其實美國空軍一直想用F-16替換A-10攻擊機,但是在美軍的對海外戰場上A-10攻擊機已經足夠用,相比超音速飛行的多用途戰機,A-10攻擊機的載彈量大、飛行速度都相對較慢,能對地面目標進行精確打擊。當海軍陸戰隊和陸軍被敵軍包圍的時候,天空中那個叼著一根7管30毫米大根、機翼下面掛載著送給敵人的禮物的A-10攻擊機從戰場上呼嘯而過的時候,剩下的就是海軍陸戰隊與陸軍歡呼聲中送走A-10攻擊機。



進入21世紀10年代以後,美國空軍多次揚言要將A18攻擊踢出現役,但是美國陸軍表示,如果空軍不要A-10攻擊機的話那麼陸軍會全盤接收。這足以看出A-10攻擊深受前線部隊的喜愛,其實,在二戰的時候美國陸軍航空兵就有用重型戰機來進行對地攻擊任務,而這就是P-47戰機。要不是後面陸航被分割出去變成空軍,攻擊機應該分配在陸軍航空兵上面。畢竟相比直升機固定翼飛機的載彈量更大、航程更遠、速度更快,對於目前低烈度的戰爭來說還是有著很大的用處的。


雖然說對地攻擊機在低烈度的衝突或者戰爭中已經夠用,但這並不意味著它不能參加高烈度的戰鬥,對地攻擊機不是像AC-130那樣的攻擊機,現代專用的對地攻擊機氣動佈局還是可以的,但是就不要想和戰鬥機進行空中格鬥了。如果再出現大規模的地面裝甲部隊的話,對地攻擊機一旦突破對方的防空體系那麼對於地面裝甲目標來說將是毀滅性的打擊。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這裡說到“空戰之王”莫不是有些誇張了,畢竟一個對地攻擊機怎麼也不可能排到空戰之王的位置吧,改叫“舔地之王”還差不多。

為什麼呢?因為它的設計之初就不是為了來和各大戰鬥機型來“PK”的。首先就讓我們先來了解下A-10“疣豬”的研發背景。美軍覺得當時的近地支援原來的A-1攻擊機太弱了,因為原本攻擊機的位置是螺旋槳機A-1在一直頂班,在現代化戰爭中支援追求高速高效,顯然是不夠用了,所以就急需一款近地支援的攻擊機來換班。


要求很簡單,必須保證低空低速性能,武器掛載要強,還要“皮實抗造”。這些硬性條件就鑄就了經典的“疣豬”,為了滿足近地支援的要求除了掛載各種空地導彈、反坦克導彈對地打擊之外,最醒目的就是“疣豬”嘴裡的那一門7管“加特林”機炮了。

為了保證這門炮的順利使用,A-10可是經過了幾番折騰,為了讓這門炮掛在正中,A-10把起落架從中間挪到了一邊,為了不讓這門火炮“怒吼”時產生的煙吸入發動機,就把發動機背在了屁股上。綜合以上的這些,就把A-10弄成了現在的這副模樣。說好看吧不是,說難看吧還有一點特殊的暴力美。

A-10的設計背景就是用來和AC130一樣做近地支援的,不同的區別就是好歹也背了兩個渦扇發動機,雖然沒有高空高速性能,但是快速到達戰場還是能夠做到的。而其低空低速的優異性能也是讓它在戰場上大放異彩,也因為對裝甲部隊的打擊優異戰績,被送了一個“坦克開罐器”的名稱,足以見得它的優異對地性能。



但是A-10但是的成長之路並不像大家說的那麼順利,由於追求高穿深,使用的貧鈾穿甲彈造成身體傷害,由於早些型號敵我識別系統不兼容,有沒有較好的雷達火控系統,誤傷友軍的事件時有發生等等



不過在後期升級改型中都一一解決了問題,因為它便宜量大耐用,裝甲防護性能好,對地支援能力強悍。所以就一直服役在美軍序列中,沒有再研究新的機型替代。不過它的存在也就是欺負一些沒有防空力量的敵人罷了,專挑軟柿子捏。只要有防空力量進行反擊,這種低空低速的近地攻擊機就會遭受巨大的威脅。美軍曾經一度想用F-16來替代它,不過都不太理想,終其原因,還是因為沒錢。又因為美軍的對手現在有沒有什麼較大的防空力量威脅,所以A-10也就服役到了現在。只要敵人有防空力量,它就基本沒法順利的執行任務,不過在欺負小國和局部戰爭中確實是利器。也的確對得起“舔地之王”的稱號。(圖片來源於網絡)


不用修的99A


A-10疣豬“雷電||”是美國生產的標準的對地攻擊機、A10是冷戰時期美國為了對付前蘇聯龐大的裝甲作戰車群、針對性設計的對地攻擊機,啥時候變成“空戰之王”?

A-10攻擊機裝備的武器主要以對地攻擊為主、兼一定自衛作戰能力、“疣豬”機動性能不咋的、根本不具體空戰能力。

A-10“雷電II”的確是一款性能優良的專業攻擊機,目前面臨著後續無機的局面……只能勉強繼續使用老“疣豬蹄”。

這也是很多國家軍隊缺少“物美價廉”的輕型專業攻擊機共同的難題。

與A-10同專業的有前蘇聯時期的“蘇25”、中國的“Q5”強5攻擊機。

同樣是沒有後來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